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空间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防治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煤矿生产和建设中的水害源探测问题,基于瞬变电磁法"烟圈效应"理论,采用重叠回线装置对掘进工作面前方和回采工作面顶底板隐伏含(导)水构造进行探测,对测点布置和探测方向的设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掘进工作面两侧拐角位置,同一个探测方向分别按与巷道掘进方向呈30°、45°和60°角进行探测,不仅避免了掘进工作面常规方法超前探测时存在的盲区,而且有利于对异常区的空间定位;对回采工作面顶底板探测时,在同一个测点探测方向按与煤层呈45°角向顶板和向底板探测,使得探测范围内发育的赋水构造与工作装置耦合最佳,提高了信噪比。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回采时顶底板活动规律的分析,发现了走向长壁回采工作面顶底板垮落的特点。针对顶底板活动规律采取了相应措施,对工作面切眼的布置方式及收作方法进行了大胆改革,防止了初放、收作期间的垮面,为大倾角走向长壁回采工作面的技术参数、开采顺序的选择提供了实际经验,解决了大倾角走向长壁工作面的初放、收作时的安全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团柏矿现开采下组10#煤层,顶底板均带压,回采过程中顶板的维护较以往更为困难和重要,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对顶底板进行有效控制,超前预防冒顶事故和减少顶底板带压含水层水对回采的影响,实现工作面安全、高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4.
回采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大小是支护设计与选型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我国主要矿区115条回采巷道的统计分析,建立了巷道顶底板移近量的Bayes预测方法。结果表明,预测值与现场观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回采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大小是支护设计与选型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我国主要矿区115条回采巷道的统计分析,建立了巷道顶底板移近量的Bayes预测方法。结果表明,预测值与现场预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霍州煤电集团某矿10-208工作面在回采中遭遇一倾向为263°、倾角为50°、落差约1.5 m的正断层,通过对其顶底板岩性分析,对现有支护设备情况进行了施工工艺设计,制定了相应技术措施,安全迅速通过了断层区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充填体下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两种采场结构参数,利用FLAC3D软件对回采进路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发现开掘回采进路后,随着生产的推进,围岩顶底板与两帮受到拉应力的区域逐渐扩大,压应力集中区域有从进路顶、底角位置处向分段间深部围岩转移的趋势,且分段高度越小,回采进路受到相邻分段开采的影响越大。回采不同分段矿石时,变形量曲线有明显改变,故矿石回采对进路稳定性存在一定影响。底板上鼓量、顶板下沉量受开采扰动较大,两帮收敛量受开采扰动的影响较小,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路两帮的安全性可能优于进路顶底板。因此在生产中,要注意加强对进路顶、底板的监测,并采取支护措施增强进路顶、底板的支护。  相似文献   

8.
大倾角煤层回采时顶底板活动规律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回采时顶底板活动规律的分析,发现了走向长壁回采工作面顶底板垮落的特点。针对顶底板活动规律采取了相应措施,对工作面切眼的布置方式及收作方法进行了大胆改革,防止了初放、收作期间的垮面,为大倾角走向长壁回采工作面的技术参数、开采顺序的选择提供了实际经验,解决了大倾角走向长壁工作面的初放、收作时的安全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1304工作面顶底板的水文地质资料,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生产。使用PROTEM47瞬变电磁系统,采用共面偶极方式布置线圈,对1304工作面顶底板赋水性进行探查,并分析了瞬变电磁法在1304工作面探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得出了顶底板含水裂隙发育,工作面顶底板的富水异常区,为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工作面的回采资料表明,瞬变电磁法探测工作面顶底板富水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最大水平主应力对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最大水平主应力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巷道轴向方向夹角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0°~20°为第1阶段,巷道两帮较顶、底板承载更高的围岩应力,要注重巷道两帮的支护;20°~50°为第2阶段,巷道两帮与顶、底板承载相同的围岩应力,应采用相同的支护强度;50°~90°为第3阶段,巷道顶、底板承载的围岩应力远高于巷道两帮,要特别注重巷道顶、底板的支护,夹角越大,顶、底板支护强度越高。  相似文献   

11.
崇礼紫金矿业矿柱开采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强  刘文胜  李向东 《采矿技术》2009,9(2):27-29,32
以河北崇礼紫金矿业公司的试验采场为研究对象,在归纳、分析以往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采场在回采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对回采过程中试验采场的应力发展规律及采场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回采顺序对试验采场矿柱的稳定性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用"隔一采一"的方法进行回采,所留的20m矿柱在目前情况下是比较安全的,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采场顶底板的应力增大,局部出现破坏,因此需要对顶底板进行相应的处理或者增加顶底板的厚度。  相似文献   

12.
新庄孜矿五二采区B10煤层作为下保护层开采后,在被保护层B11b煤层进行回采过程中顶、底板破坏以及采空区裂隙瓦斯涌出,一直困扰安全生产。通过对B11b煤层顶、底板片帮及掉顶原因分析,采取措施后有效地解决了回采过程中顶板冒顶事故发生;同时利用风巷顶板倾向钻孔技术抽放裂隙带卸压瓦斯,上隅角和回风流中瓦斯体积分数也得到有效降低,确保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3.
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及其工程性质,直接影响到煤层的回采效率、回采方法、工作面管理方法和生产工作环境安全条件等。该文以直接顶厚度、强度及采厚比为指标,通过对任楼煤矿51煤及72煤顶底板进行岩性、厚度、结构与组合特征系统分析,为煤矿生产阶段工作面支护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矿井瞬变电磁法的原理,矿井瞬变电磁法的探测装置、参数及在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中的基本探测方法。对于掘进工作面,水平横向的扇形测线布置14个方向,竖直方向布置3个方向,可较好地完成掘进工作面顶板、顺层和底板的超前探测;对于回采工作面,两巷探测方向按与煤层呈30°、60°和90°角向顶板和底板探测。某矿在掘进工作面及回采工作面进行了瞬变电磁法探测,钻探及后期掘进和回采揭露结果验证此方法具有较好的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荣亮 《中国煤炭》2013,39(4):48-52
关家崖矿8#煤层8101工作面对应的上煤层7#和下煤层11#均已回采,对8#煤层的顶底板岩层造成一定破坏,同时8#煤层采动过程中,将会对顶底板围岩造成二次破坏。为研究采动期间8#煤层顶底板围岩复合破坏特征,对上覆岩层"三带"分布、底板破坏深度及顶底板垂直应力和塑性区分布规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7#煤层部分区域处于8#煤层垮落带内,8#煤层工作面过7#、11#煤层煤柱时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回采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开采技术措施,以保证本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6.
利用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分析计算了许疃煤矿3233工作面在煤层回采过程中围岩的变形和应力分布规律,定量描述了煤层顶底板的采动效应。通过对煤层采动过程中顶底板的破坏形式及变形特征的研究,为许疃煤矿3233工作面的顶底板支护控制及采空区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及其工程性质,直接影响到煤层的回采效率、回采方法、工作面管理和生产作业环境安全条件等,因此,对于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基于上述认识,以大海则煤矿首采区2~#煤层顶底板为研究对象,从工程地质的角度出发,对其岩性特征、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岩体质量及稳定性进行系统分析,为煤矿生产阶段工作面支护、萨拉乌苏组含水层保护和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裴沟煤矿340021炮放工作面水患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及断层的赋存特征,对工作面突出顶底板水的可能性及断层对工作面回采的影响分别作出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在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遇到的过断层和底板隆起带问题,并介绍了优化工作面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实现“三软”不稳定浮煤层倾斜俯采放顶煤的基础上,进一步对19°~21°大倾角俯斜综采放顶煤的回采工艺,技术改造、技术措施以及可行性等进行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