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超细金属-高分子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功地使用了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出粒径为30 0nm左右的苯乙烯 (Styrene) /丙烯酸 (Acrylicacid)共聚小球。首次报道通过紫外射线辐照方法使吸附在苯乙烯 /丙烯酸共聚小球表面的钴离子还原 ,进而使高分子球外表面包覆一层超细金属Co粒子。采用XRD、TEM等对其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超细金属—高分子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彬  朱玉瑞 《功能材料》2000,31(B05):111-112
成功地使用了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出粒径为300nm左右的苯乙烯(Styrene)/丙烯酸(Acrylic acid)共聚小球。首次报道通过紫外射线辐射方法使吸附在苯乙烯/丙烯酸共聚小球表面的钴了还原,进而使高分子球外表面包覆一层超细金属Co粒子。采用XRD、TEM等对其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以苯乙烯和丙烯酸为单体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苯乙烯/丙烯酸共聚微球,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和还原剂,在水相中还原硝酸银,银纳米粒子原位还原沉积到微球表面。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马尔文粒度分析仪、热重分析仪(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得微球的相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检测苯乙烯/丙烯酸载银微球的抑菌性能和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苯乙烯/丙烯酸载银微球具有形态规整的球形结构;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苯乙烯/丙烯酸载银微球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聚苯乙烯微球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苯乙烯微球以及苯乙烯与丙烯酸、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的二元、三元共聚微球,并讨论了聚合条件对粒径的影响。研究发展,乳化剂的用量1单体及乳化剂的加入方式以及共聚组份的不同都显著地影响粒径尺寸大小。对共聚微球中交联点和羧基的分布的研究表明,用控制共聚单体的滴加方式可以得到交联点和羧基分布均匀的功能性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5.
表面含羧基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F e3O4纳米微粒,并对F e3O4微球表面进行改性,以磁性F e3O4为核,通过苯乙烯和丙烯酸的乳液共聚,制备了粒径均匀、以苯乙烯和丙烯酸共聚物为壳、表面含有一定羧基的磁性高分子纳米复合微球。测定了此微球的形态、结构和粒径,探讨了聚合单体、乳化剂等因素对微球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程时远  纪庆绪 《功能材料》1992,23(4):211-216
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正丁酯(BA)的无皂乳液共聚体系中,分别加入少量离子型单体W一十一烯酸钠(SUA)、烯丙磺酸钠(NaAS)进行共聚,合成出分散均匀、“清洁”胶乳粒子。用离子交换—电导滴定鉴定粒子表面基团,讨论了影响粒子表面性质的各种因素。由SUA共聚制备的无皂胶乳,粒子表面均有强酸及弱酸两种基团,而由NaAS参加共聚制备出的胶乳微球,基团种类則与引发剂K_2S_2O_8浓度有关。离子基团浓度主要受共聚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离子强度以及单体配比所决定。透射电镜表明微球大小均一。  相似文献   

7.
以苯乙烯和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为单体、烯丙基荧光素为荧光染料,采用一步法制备了两种粒径均一、表面羧基化的聚苯乙烯共聚荧光微球。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红外光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其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两种羧基化共聚荧光微球单分散性好、荧光性能好且稳定,表面成功引入了羧基;聚合在共聚荧光微球中的荧光素与烯丙基荧光素性质一致,证实了共聚荧光微球和烯丙基荧光素在乙醇和甲苯中具有不同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8.
丙烯酸-苯乙烯原位共聚包覆颜料铝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颜料铝粉的耐腐蚀性能,通过原位聚合法在其表面进行了丙烯酸-苯乙烯共聚包覆,获得了原位聚合的优化条件,并运用SEM与粒度测试对包覆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丙烯酸-苯乙烯原位共聚包覆铝粉能够极大地改善铝粉的耐腐蚀性能;其优化条件是: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1h、m(丙烯酸+苯乙烯)/m(Al)为15%、聚乙烯吡咯烷酮用量为1.5g、加料方式为同时滴加(丙烯酸+苯乙烯),此时缓蚀效率J最高可达98.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铝粉与聚合物之间起到“分子桥”的作用,使得共聚物能够牢固地包覆在铝粉表面,从而提高其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9.
朱雯  黄芳婷  张明  周健 《功能材料》2012,43(11):1418-1420,1424
以苯乙烯(St)为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微球。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电势与纳米粒径分析仪等手段,对微球的组成成分、表面形貌、粒径及其分布、表面电势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球粒径均匀,在100~200nm之间,球形度良好且呈单分散性,poly(St-MAA)共聚微球zeta电势为-37.2mV,MAA的亲水性基团和引发剂KPS的残基共同作用提高了共聚微球乳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丙烯酸β-羧乙酯作为主要共聚单体,以偶氮二异丁腈及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在丙酮溶剂中使之与苯乙烯进行自由基型溶液共聚合,研究了影响共聚合反应的主要因素,并在可控的低转化率条件下制得了丙烯酸β-羧乙酯含量不等的共聚物,以YBR法及电子计算机计算了共聚单体的竞聚率,得r_(st)=0.5863,r_(APA)=0.28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