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可复用虚拟仪器软件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复用是解决软件危机、提高软件生产率和软件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了一种可复用虚拟仪器软件(virtual instruments software,VIS)的设计方法,将VIS抽象为架构 构件(软芯片) 连接件(软件总线) 数据约束的形式,并给出了VIS的架构、架构中的构件定义、构件组装的技术和数据约束等,初步实现了用户接几独立于测试算法和测试流程,测试算法和测试流程独立于应用对象和底层硬件的输入输出,达到了VIS的设计复用和过程复用.并用-个应用实例,说明了该思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软件复用技术是提高软件开发质量,缩短软件开发周期的重要方法之一。文中从编码结构模型、基于构件/构架的开发模式、分类方法设计、半层次化体系结构模型以及构件的变点及其实现机制等方面,研究了信息分类编码系统开发中面向软件复用的若干关键技术及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软件复用的理论思想,针对装配型产品,提出了一种基于构架/构件的新产品开发框架原理,描述了构件/构架的关联关系和组装约束检查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矩阵方法检验组装结果是否违反约束。根据该框架原理,为某特大型载重车企业开发了一套辅助设计系统(部分模块),并在企业中得到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婷 《机电工程》2010,27(5):102-105,110
为解决梯形图(LD)设计过程中大量复用片段引起的设计繁琐等问题,提出了将重构技术应用于梯形图设计软件中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现。该理论包含梯形图构件模型和构件重构模型,着重探讨了构件组装方式和构件间结构关系,最终实现了梯形图程序设计的动态可重构。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软件可有效地提高梯形图设计效率,优化内存利用率,并且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规则的业务构件组装规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业务层次构件组装问题,确保组装的灵活、高效及构件自身的高重用性和动态适应性,提出了一套基于规则的业务构件组装方法,将引起业务动态多变的核心因素业务规程和行为规则提取出来,在业务层次上将构件分为行为规则构件、业务构件框架、原子业务构件、组合业务构件等,分别基于行为规则服务总线和构件框架,实现原子业务构件、组合业务构件两个层次的多级组装.采用层级图、Z语言、巴科斯范式、通讯顺序进程规范等描述方式,给出了方法的组装原理、形式化模型规约、演算空间定义、组装演算等关键技术.该方法为基于构件的软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软件复用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对象方法是软件复用技术的基本思想.文章在软件复用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面向对象方法,然后介绍软构件的概念并分析了它的一些特征:它具有封装性和继承性的优点;它由构件与技术说明书组成,这个说明书用来详细描述构件的功能;它比类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给出了基于复用技术的软件开发方法和开发原则.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面向应用的软件开发不能迅速响应客户需求,开发效率低下,为了提高软件开效率,引入领域工程思想,运用微软的新一代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和分层的系统架构,开展面向领域的多层应用系统架构研究,从而实现应用系统的构件式开发,达到软件工程中的软件复用目的。  相似文献   

8.
嵌入式虚拟仪器构件动态重构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把构件作为最小粒度复用单元,构件中对给定应用无用的代码不但占用有限的存储空间,而且降低系统运行效率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构件结构进行分析,建立了可重构构件模型,给出了构件代码的划分规则.然后论述了构件模块间依赖关系库的建立方法和步骤.设计时根据对构件接口的使用情况和建立的构件模块间依赖关系库可以得到实现功能所需的最简模块集合,达到去除冗余代码的目的.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显著降低冗余代码量,对提高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虚拟仪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专项领域可复用构件/构架的研究,针对整体叶轮CAM软件,设计了一个功能划分合理、复用性较强的构件/构架体系模型IUMCAM,从而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开发成本,提高软件的生产率以及软件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开发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分析了当前系统存在重复开发的问题,通过对软件复用和构件库技术的阐述,重点讨论了构件库技术在装备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和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构件库技术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用于提高软件构件重用能力的构件构造方法。与当前研究中主要以软件实现逻辑表达一项应用用例的功能封装单元相比,该方法以应用功能层面的一类需求范畴为构件的表达目标,将业务用例以可配置的描述内容交由构件进行解释执行。通过提升构件粒度,应用级构件单元以更高的重用能力支持更为广泛的用例集合。基于这一原理设计了构件模型以及相应的构件库扩展和组装机制。通过所建立的构件集合原型,在实际开发案例中的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重用性的度量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将软件构件的重用性在特定领域中提高到96.6%~99.4%。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由于多数软件都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应用开发的,软件与设备及软件内部各模块间紧密耦合,软件可复用性低、不易维护和扩展。针对此问题,以基于构件的方式来设计了系统集成平台的总体结构,重点研究了构件的连接和调度策略。系统集成平台在图形化界面下,可以集成需要的应用系统,也可以通过调整、修改、添加、删除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来实现不同业务需求的调整。最后给出该平台的应用实例,实践表明,系统具有复用度高、易扩展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构件识别是软件复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分析领域业务模型,得到一组具有较高复用价值和复用性能的业务构件,以支持复用.归纳了构件识别的分类,从识别过程、业务模型形态、识别目标、识别策略等角度探讨了业务构件识别的技术体系,把构件识别方法分为领域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创建-读取-写入-删除法和其他方法4类,并分析了各自的技术特征,比较了各自的优劣.探讨了业务构件识别方法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及其原因.最后,探讨了该领域最有前途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构件技术的软件技术开发模式是实现大规模的代码复用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是面向对象技术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基于构件的软件复用的基本概念及4种构件技术.着重阐述.NET构件开发的一般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充水预压系统的功能描述,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5.
应用领域工程的思想,对制造控制系统进行领域分析、领域设计、构建领域模型。对模型中的软件构件进行描述,实现了领域内构件间接口的标准化,构件源代码的数据隐藏,达到即插即用的效果,这种模型大大简化了系统的软件结构,提高了软件复用度,节约了软件设计成本。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影响软构件的ESA(enterprise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系统运行效率的非功能性因素常常被忽视的现状,为提高构件复用效率,提出了一种面向流程的多粒度构件组织方法。基于工作流技术,通过分析业务过程中业务频率的变化对构件执行负载的影响,以及构件粒度和构件复用效率之间的关系,把业务频率这一非功能性因素反映到构件组织方式中,提出了多粒度的构件库组织形式,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实验及构件复用效率分析表明,多粒度构件组织方法完全能够使构件复用效率随业务频率的变化保持最高,进而使ESA系统运行效率也保持最高。  相似文献   

17.
模式化大粒度构件的可复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大粒度构件复用度低的问题,为提高企业应用软件的开发效率,基于对大粒度构件的组成及复用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模式化大粒度构件的概念.基于大粒度构件的可配置特性,在大粒度构件生命周期的各阶段给出其相应的生产和复用方法.以企业相关领域的大粒度构件为例,验证了提高大粒度构件复用度方法的实用性,增强了对业务需求变化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软件构件技术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数控系统的开放性和可靠性问题,提出采用软件复用与构件技术解决,阐述了采用构件技术进行数控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基于构件技术的数控软件概念和完整,规范的构件描述,给出了重用性分析方法和用采构件技术进行数控构件开发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分别从开发者和用户角度叙述了软件型数控系统的开发流程,通过实例简要展示了方法的具体实现,通过原型样机的开发,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规则库的业务构件重组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业务构件是业务对象和构件的融合,是业务对象软件实现所形成的自治的业务概念和可复用的软件单元。业务构件的有序集合,就构成实际的业务活动。在领域工程中,则给出了这样的方法:首先,抽取业务过程中的业务规则,建立领域规则库,然后,依据规则库中的业务规则,通过组织业务构件来实现实际的业务活动。业务过程的变化,将导致业务过程的重组,由此提出利用业务构件重组的方式来适应其过程的变化,从而实现业务过程的重组。  相似文献   

20.
从软件复用技术入手,分析了计算机考试系统的体系结构,确定了考试系统中的可复用构件,总结了软件复用技术在考试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