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园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随着人类的文明社会的发展而演变。中国园林是世界园林体系之一,她经历了几千年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园林文化。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利用自然山水或摹仿自然山水作为园林造景的元素。这比西方十八世纪兴起的英国风景式园林要早两千多年。苑和囿是早期中国园林的主题。到两晋南北朝时,佛教和道家学说的盛行,士大夫知识阶层普遍崇尚自然,寄情山水。人们对大自然的鉴赏力,讴歌自然景观、田园风光诗文辞赋涌现文坛。山水画也得到长足的发展。诗文山水画与园林在潜移默化互相渗透,互相发展。突出反映中国园林的诗情、画意的…  相似文献   

2.
雅集作为典型古代文人园林活动的记录与呈现方式,是影响中国园林符号、空间范式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动因之一。基于古今雅集相关观念的梳理对照,明确了雅集的概念及其风雅性、交谊性和文学性的特征,进而基于秦汉至明清的雅集诗文与绘画构建艺术信息库。围绕雅集组织方式“从礼仪型到交谊型”和活动场所“从厅堂建筑向园林风景”两条变迁主线,归纳雅集文化对园林空间的影响,对丰富中国园林空间演进历程的历史认知,理解园林造景的文化内涵,有创新的理论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诗意的栖居——浅析苏州园林的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中国园林建筑自南宋以后按地域和风格划分,基本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三种类型,而江南园林的代表,则首推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清雅恬淡,如出水芙蓉,独具神韵,她被誉为“城市中的山林”,虽仅飓尺天地,却有清流碧潭,千岩万壑,亭台楼阁之胜,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之趣;更有满园诗意,令人神驰;其精湛的建筑艺术,丰富多变的空间组合,总使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诗文兴情以造园”,苏州园林与中国古典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正如陈丛周先生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中指出的一样”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盘根错…  相似文献   

4.
中国诗与中国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凡论中国古典园林发展者,多有言及诗文与园林之相关处,但似不如“画与园”那般系统详实。本文试以中国造园之发展,浅析中国造园诗词与中国造园艺术二者间的相互联系,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5.
孟丹 《南方建筑》1996,(1):39-42
凡论中国古典园林发展者,多有言及诗文与园林之相关处,但不如“画与园”那般系统详实。本文试以学习造园史所得,浅析中国诗词艺术与中国造园艺术二者间的发展联系。  相似文献   

6.
粤晖园     
粤晖园是广东省政府参加'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园区展览的岭南园林.占地1 518m2.紧扣园艺博览会"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的主题,运用中西方造园的艺术手法,把岭南民居、山池树石、诗文点染以及雕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展现了岭南园林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陈丛周 《园林》2008,(8):11-11
中国园林,名之为“文人园”,它是饶有书卷气的园林艺术。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就是中国造园的主导思想。清代钱泳在《覆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一言道破,造园与作诗文无异,从诗文中可悟造园法,而园林又能兴游以成诗文。  相似文献   

8.
赵飞鹤 《四川建筑》2000,20(2):16-17
通过对中西文化的比较 ,论证中西园林的差异 ,源于园林背后文化意识、观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沈福煦 《园林》1997,(1):14-16
园林是一种文化,所以与东西方的其他文化一样,东西方园林也具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和风格。去年本栏目曾连载五篇西方园林的赏析的文章;从今年第一期起,我们将每期刊出一篇东方园林赏析的文章,以飨读者。除本篇外,其余五篇的题目为:皇家苑囿、寺庙园林、私家园林、日本的园林、日本名园赏析。  相似文献   

10.
黄玮 《中国园林》1994,10(4):6-7,5
中国是世界造园发祥地之一。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崇尚自然、自成一体、独树一帜、影响深远。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重要和光辉的篇章。苏州古典园林历史久远、数量众多、造艺精湛,为当今世界所罕见。故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成为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园林是自然山水风景园林,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大类型。苏州园林为文人写意山水园,是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具有小巧精雅的艺术特色。苏州园林是第宅园林,园林是住宅的扩大和延伸,其设计主导思想是创造“诗情画意的城市山林”。苏州传统住宅都是较封闭、规则、对称、院落  相似文献   

11.
甘泉 《建筑与环境》2007,1(1):109-111
园林中的楹联是诗词的物质载体,是造园艺术与诗文最直接的结合而表现园林“诗情”的主要手段,也是园林意境的主要表达手段。因此按照古希腊哲人的说法,“诗是人类面部的表情”,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楹联就是园林的面部表情了。  相似文献   

12.
刘海燕 《中国园林》2003,19(4):61-62
对《中日园林文学比较》一文中的中国园林文学及哲学底蕴方面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例举之曹操《观沧海》、崔颢《黄鹤楼》与园林诗文联系,实属牵强附会;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法与园林全盘挂钩;中国园林偏于儒家思想之结论,似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3.
1 天人观和园林风格(见上期)2 上海的园林风格 上海地处江南水乡,毗邻江、浙两省,有着经济和文化往来频繁的历史,在园林风格上受苏州园林影响较深。上海是个古城但同时又是被殖民者打开的门户、成为对外开放最早的通商口岸。因此,她既有中国的古典园林,又有西方及中西交融的园林。多类型的园林就是上海的风格。2.1 中国古典园林 上海除没有皇家园林外,其余三类均有。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现将三类园林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福兴 《中国园林》2004,20(6):43-44
认真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和意境的概念,并从中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造景;听觉、味觉及时令气候变化;空间特殊经营手法;比拟和联想;匾额、楹联、诗文、碑刻等方面论述园林意境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高超的水平,这是早已为世所公认的。已故老一辈的国际园林专家杰里科(Jellicoe)曾准确评价:“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文化中应列于首位”,“凡谈世界园林,就不可以没有中国”。  相似文献   

16.
纪宗安 《中国园林》2001,17(2):85-88
简同门园林发展的轨迹,分析主要个园的特色,展示澳门园林文化具有兼容并蓄,中西合壁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蔡维国 《园林》2019,(6):40-44
清晏园作为中国明清漕运史上规模最大的衙署园林,展现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园林艺术风格,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不可多得的瑰宝.本文从清晏园的历史变迁、园林建筑、造园艺术、诗文著作等方面阐述了其作为衙署园林600余年来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为研究古典园林艺术和明清漕运治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从住宅园林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住宅园林的文化与生活意义,试图探索现代住宅园林的生活与文化特色的规划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9.
动物作为园林中最活跃的要素,较之建筑、林泉、山石、花木更具灵性,在近现代园林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园林动物蕴涵的思想、艺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园林中的弘扬。园林与动物是天作之合,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是园林生态平衡的体现。在追求人类生态平衡,重归自然的背景下探索园林、城市生态环境与动物共生共荣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化建园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景长顺 《中国园林》2001,17(1):46-48
园林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建园方针是与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对园林事业特别是公园行业发展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