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区域·城市·郊区--北京城市空间发展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进程中的北京区域空间发展 区域空间发展不平衡是北京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建国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北京采取了传统的工业城市化发展模式,城市空间以旧城为核心,呈圈层状不断扩展.  相似文献   

2.
何青 《建筑与文化》2021,(11):113-114
历史街区是见证一个城市发展的独特空间剪影,其保护、传承与发展是城市设计者们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文章选择苏州历史悠久的江南水巷——平江路为研究对象,从尺度、空间及人的行为视角,对平江路的总体布局、空间结构、功能分布进行城市设计分析,在城市快速发展和自我更新的背景下,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提出平江路历史街区的现状问题.  相似文献   

3.
何青 《建筑与文化》2021,(11):113-114
历史街区是见证一个城市发展的独特空间剪影,其保护、传承与发展是城市设计者们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文章选择苏州历史悠久的江南水巷——平江路为研究对象,从尺度、空间及人的行为视角,对平江路的总体布局、空间结构、功能分布进行城市设计分析,在城市快速发展和自我更新的背景下,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提出平江路历史街区的现状问题.  相似文献   

4.
广场·建筑·界面——以湖南株洲“神农广场”项目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强  蒋涤非 《华中建筑》2011,29(9):53-56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中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的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广场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以湖南株洲市神农广场为例,从广场空间城市意象的把握、人性场所的回归、丰富的空间层次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建筑界面对广场空间的营造,用“界面”意识来指导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5.
Q1银川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您认为银川有哪些充满魅力的城市空间?它们在城市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以“大气山水,精致空间”为目标的城市空间格局近年来,银川市不断加强城市设计在保护、提升、彰显城市特色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大气山水、精致空间”的城市设计营造目标.银川以山为背景,以水为本底,将湖光与建筑相融,将山色引入视野。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促进城市与高校互相渗透,共同发展为目的,阐述了城市空间与校园空间的叠合部位——高校校前空间的基本功能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校前空间“渗透·整合·共荣”的发展道路,并对校前空间怎样与城市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相结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2004年我国51个大城市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大城市空间增长机制的基本特征:在城市人口数量扩张、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道路交通条件改善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大城市建成区空间建设呈现出了一种加速增长的严峻局面,对此,目前尚未形成切实有效的约束机制.论文从国家城市化政策、区域产业发展政策、城市空间规划体系、道路交通建设和城市融资体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筑与文化》2009,(10):32-35
主持人黄佳星(《江苏科技报》执行主编、作家) 本次会议是以"中国城市空间艺术"为主题,虽然在国外,"城市空间艺术"是一门专设的学科,然而在国内.  相似文献   

9.
速度·城市性·城市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卓健 《城市规划》2004,28(1):86-92
当代城市交通速度整体上的提高和个体间的分化加强了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文章从城市是“社会互动的空间系统”这一基本概念出发,介绍城市交通速度发展的现状特点,提出交通速度与密度一样是城市性的体现,速度可以改变密度的分布和动态变化,反之密度也可以影响对速度的需求,城市的密度和速度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认为城市规划应当突破传统的静态的空间规划方法,整合交通速度这一发展要素,以提高其调控城市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街·巷·庭院     
赵科亮 《新建筑》1999,(2):42-43
街、巷、庭院空间是中国传统城市空间的精髓。在汕头老市区一个典型街坊的重建规划中,力衅使以平房米体的二维街巷庭院空间融入现代多层住小区的三维城市空间设计中。  相似文献   

11.
田江霞 《山西建筑》2007,33(16):39-40
从城市是“社会互动的空间系统”这一基本概念出发,介绍城市交通速度发展的现状特点,提出了交通速度与密度一样是城市性的体现,城市的密度和速度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认为城市规划应当突破传统的静态的空间规划方法,整合交通这一发展要素,以提高其调控城市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浅议居住区人·车·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城市小汽车数量快速增加带来的居住区交通环境问题,阐述了以人为中心的人.车.路三者的关系,就城市居住区道路与居民户外活动特点,以及汽车对居住区道路和居民的影响作了论述,并提出建立居住区道路复合空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引领的新技术越来越深地介入城市设计过程之中,绿色城市设计在保持传统设计手法的同时,呈现出全链条的数字化技术转型趋势,直面本土问题、探索方法创新的案例在各地设计实践中不断涌现。阐述了绿色城市设计的内在需求与诉求特征,在大量设计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凝练绿色城市设计的多维数字化模式,逐层递进地建构绿色城市设计的数字化方法体系,具体包括:保障城市环境安全发展基础的安全设计方法,通过生态容量控制、雨洪安全等技术手段,谋求城市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构建城市环境友好发展格局的生态设计方法,主要采用生境网络、水生态处理等技术手段,营造城市生态发展的空间脉络;提升城市环境美丽发展体系的健康设计方法,采取对城市热、风、声等物理环境的优化、对植物群落的配置等手段与措施,塑造城市品质发展的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证案例,探索绿色城市设计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与反馈,并对其未来提升进行前瞻。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10)
数字时代,技术发展导致新型城市空间形态开始出现,并逐渐生成独立的展示系统,以前所未有的奇异方式构建城市形象、传递城市文化。文章以展示性视角,解读和研究新型城市空间形态及其独特的美学价值,论述其构建未来城市空间的前瞻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从宏观转向对微观环境重视是一种发展趋势。环境设施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细部,它对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与更新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城市公共空间的三个层次分析为基础,梳理环境设施的起源与发展脉络,阐述"环境设施"边缘模糊性特征,并提出"环境设施空间"概念。以期为城市环境理论提供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6.
2009年4月18号下年,由《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主办、题为"超街区"的798建筑论坛在798艺术区超城空间举办。这是一次关于城市、空间、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讨论。沙龙主题结合中国城市街区发展的现实,围绕城市街区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设方式展开。  相似文献   

17.
居住区对城市物质空间形象的影响是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的:通过居住区自身的物质环境建设,在城区或内部塑造一个环境优美、设计出众的新社区,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和创造新的城市空间来局部改变城市面貌。本位以丽水市为例,对居住区与城市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城市发展模式新的创新中城市空间的扩展十分重要,因此,在城市发展中所需要的空间选择的自由度以及居民利用空间的自由度在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8.
韦鸿雨 《山西建筑》2004,30(16):15-16
以丹麦哥本哈根为例,对城市的公共空间是如何发展,其中的公共生活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如何去研究公共生活进行了探索,以便为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住区布局和规模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要素,而且住区的居住生活从内容上也影响城市的发展与兴衰。健康的住区发展保证了城市的发展动力,而城市与住区的良好关系又给住区提供充足活力,因此两者应该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以街巷生活组织居住空间概念和居住模式逐渐被封闭模式所取代,造成住区与城市空间的割裂,导致住区与城市的关联性和交互性差等问题凸显。  相似文献   

20.
本片区位于攸县县城发展的南拓方向,是城市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对处交通条件,产业结构、建设用地规模等变化。该区片的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本文着重从城市发展策略、景观风貌重构、规划编制与实施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以建立该片区“生态、文脉、共生”的城市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