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洪泽湖高水位不仅给淮河下游防洪保护区增加防洪风险,同时水位顶托使得上中游洼地排涝困难,一直是淮河治理的难点。淮河与洪泽湖河湖分离作为降低洪泽湖水位的备选工程方案历史上被多次提出。为此,从多种河湖分离方案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盱眙新河方案和入江入海方案,根据不同分离方案的入湖洪水、泄流能力,运用洪泽湖调洪演算模型计算洪泽湖洪水位过程及最高洪水位,得出各方案对降低洪泽湖洪水位的效果为盱眙新河方案对中小洪水效果明显,入江入海方案对大洪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淮河中游河道与洪泽湖的水沙交换程度影响着河湖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计算淮河与洪泽湖1975-2015年的水沙交换指数,利用多种统计检验交叉互补的方法,对河湖水量交换指数和泥沙交换指数进行了趋势变化、突变检验及周期性分析。结果表明:受不同年代治淮工程的影响,河湖水量交换指数整体而言呈不显著增大趋势,造成洪泽湖库容呈不显著增大趋势;入湖泥沙量大于出湖泥沙量,湖盆泥沙的淤积量逐年呈不显著增大趋势。洪泽湖库容及湖盆淤积在研究时期内呈稳定的波动状态,未发生较为显著的突变现象。淮河干流与洪泽湖的水沙交换程度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周期性特征,均以14a为第一主周期,河湖水沙交换程度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研究结果阐明了淮河中游河道与洪泽湖的水沙作用关系,可为河湖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淮河与洪泽湖河湖关系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研究淮河与洪泽湖的河湖关系,提出河湖关系是建立在水沙交换作用基础之上,河湖关系包括河流、湖泊和入湖三角洲演变、洪泽湖调蓄量变化以及出湖河道的演变和泄流能力这几个方面。同时阐述河湖关系的历史研究和演变过程,并分析河湖关系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望河湖关系的研究趋势,认为河湖关系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理论基础以及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4.
洪泽湖入湖、出湖水流泥沙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洪泽湖为研究对象,以其入湖、出湖水沙资料为基础,对入湖、出湖泥沙特性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入湖、出湖泥沙的变化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洪泽湖整治及实施河湖分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长期以来人们只认知洪泽湖的几十亿立方米防洪调蓄能力,却漠视它的河湖串阻力及其一级尾闾地位的情况,通过对历史洪水和有关资料的分析,初步揭示平原河湖串的危害性,由此引证进一步治理淮河实施河湖分离的必要性,并提出一种合理的河湖分离方案,以及比较可行的模拟论证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泄洪调蓄能力计算入手,比较了几种河湖分离方案。对比实测洪水资料并进行效益分析,指出恢复淮河干流深泓纵坡的挖深分离不仅具有可观的排涝效益,而且入海通道的泄洪效益也很显著。指出洪泽湖淤积阻力损失是淮河防洪、排涝标准过低的根本原因;科学而长远的解决方案将是入海通道泄洪、输沙、航运等综合社会经济效益最优而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提出了淮河与洪泽湖分离的规划研究方案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1年7月淮委规划设计院在《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洪泽湖河湖分离研究的初步成果。为了降低淮河干流中、上游的行洪水位,拟在盱眙县的四山湖向东开挖一条“盱眙新河”,经三河农  相似文献   

8.
韩国民 《治淮》2007,(3):13-14
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承接上中游15.8万km^2面积的来水,最大入湖流量24600m^3/s,多年平均入湖水量330.4亿m^3,其中80%以上来自淮河干流。主要出湖河道有淮河人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淮沭新河、淮河人海水道,多年平均出湖水量342.0亿m^3。入洪泽湖洪水经洪泽湖调蓄后,  相似文献   

9.
毛世民  许浒 《治淮》2009,(2):23-25
洪泽湖横断淮河改变了淮河中游河道纵剖面。中游河道按河流动力学特性明显地分为三段。基于实测的河道纵剖面和河床边界条件的资料以及河床演变基本情况的研究,认为溯源淤积限于浮山以下,不可能导致蚌埠以上河床普遍淤高;概化的河道段深泓纵剖面指数型曲线反映黄河夺淮前中游河道深泓高程沿程变化的特性。消除洪泽湖作为中游段侵蚀基准面的效应.实施河湖分开,淮河洪水直接入海,利用机械疏浚和溯源冲刷治理入湖河口段,降低洪水位,是减轻洪涝灾害,构建人与环境和谐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
淮河治理与河湖江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淮河近千年演变记录、近百年实测的河床演变资料以及治淮的经验教训,论述黄河夺淮使淮河中下游发生本质性变化,加重了洪涝灾害和治理的难度,治淮不仅要研究淮河自身,还应研究和处理淮河与黄河、洪泽湖、长江和大海的关系。认为保留洪泽湖一定的蓄水功能,实施河湖分开,扩大入海通道,消除洪泽湖作为中游侵蚀基准面的负面效应,利用疏浚和溯源冲刷调整淮河中游河床纵剖面等措施,是提高已有治淮工程防洪标准、减轻洪涝灾害的治本方向。  相似文献   

11.
自黄河夺淮以后,淮河下游的入海出路逐渐被淤塞,形成了洪泽湖,淮河被迫由入海改为入江。入海水道将是淮河在洪泽湖下游的一个直接入海的洪水通道。它是一项宏伟的工程。入海水道的修建将进一步提高洪泽湖与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有利于该地区的工农业发展。一、修建入海水道工程的必要性洪泽湖是淮河中、下游的巨型水库,库容130亿立米,上承淮河上、中游15.8万平方公里的来水。洪泽湖下游是苏北里下河、渠北和白马湖宝应湖地区。总计有3000万亩土地和  相似文献   

12.
淮河与洪泽湖的关系是治淮的关系问题,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如何改善河湖关系依然是新世纪治淮需要物质特别和及早研究的课题,本文简要介绍河湖关系的现状和处理河湖关系特别是河湖分隔的有代表性的观点和设想。  相似文献   

13.
杜红志 《治淮》2003,(8):3-4
2003年7月4日,洪泽湖水位不断上涨,防洪形势严峻。来势凶猛的淮河洪峰,冲过正阳关,经怀洪新河分泄后,分两路进入洪泽湖。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它对淮河的洪水具有重要的调蓄作用。历史上由于它只有入长江这一条出路,加上下游落差小,水流慢,每到汛期淮河水便会雍堵在湖中,导致中下游水位居高不下形成洪灾。而洪泽湖由于自身地势较高,已成为悬湖,也极易出现险情。阻挡滔滔洪水凭借的只有洪泽湖大堤,1950年修建了苏北灌溉总渠,可以导流部分洪水入海,1991年起对洪泽湖大堤进行了除险加固,2003年6月28日淮河入海水道建成通水,使淮河有了真…  相似文献   

14.
《治淮》2019,(12)
<正>一、材料与方法1.研究区域概况洪泽湖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淮安市境内,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淮河流域最大的调蓄湖泊。洪泽湖汇水面积为15.8万km~2,入湖水系有淮河、新汴河、池河、怀洪新河、濉河、老濉河和徐洪河,其中淮河干流为最大的入湖河流,入湖水量占总入湖径流量的70%以上,是洪泽湖水量的主要补给源。出湖水系有淮河入江水道、淮沭新河和灌溉总渠。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黄河夺淮对淮河造成了重大影响,导致淮河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发,目前黄河虽已北归,但其带来的不利影响仍延续至今。阐述了黄河夺淮对淮河水系和洪泽湖演变的影响,回顾了1949年至今中国在淮河治理方面的成就,指出了淮河流域目前存在的洪涝问题,并对今后应采取的淮河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为了治理淮河的洪涝灾害,应当采取扩大中游河槽、开挖引河、河湖分离、建设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等工程措施,同时应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并综合考虑水资源、航运等影响,开展多目标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2003年7月4日,洪泽湖水位不断上涨,防洪形势严峻.来势凶猛的淮河洪峰,冲过正阳关,经怀洪新河分泄后,分两路进入洪泽湖.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它对淮河的洪水具有重要的调蓄作用.历史上由于它只有入长江这一条出路,加上下游落差小,水流慢,每到汛期淮河水便会雍堵在湖中,导致中下游水位居高不下形成洪灾.而洪泽湖由于自身地势较高,已成为悬湖,也极易出现险情.阻挡滔滔洪水凭借的只有洪泽湖大堤,1950年修建了苏北灌溉总渠,可以导流部分洪水入海,1991年起对洪泽湖大堤进行了除险加固,2003年6月28日淮河入海水道建成通水,使淮河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入海通道.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洪泽湖的出湖流量变化对洪泽湖的泄流能力以及淮河中下游水位的影响,建立淮河中下游一维、洪泽湖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通过实测水文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及验证。基于数学模型,分析了扩大入江水道以及入海水道泄量对洪泽湖及淮河干流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淮河入江水道泄流能力使其达到设计泄量,能使洪泽湖湖区内各个位置水位有所降低,其中蒋坝水位降幅最大,1991年洪水时下降0.7 m,2003年洪水时下降0.62 m,同时使淮河干流沿程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上游至下游沿程水位降幅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实施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对1991年型洪水洪泽湖湖区水位降低效果明显,其中蒋坝水位降幅最大,为0.06 m。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启用能够使洪泽湖内水位有明显的降低,其中蒋坝水位降低幅度最大,1991年洪水蒋坝水位降低0.3 m,溧河洼地区以及淮北淮南处降幅比蒋坝小,对淮干入湖河段水位的降幅相对比较小,到吴家渡水位降幅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扩大入江、入海泄量对洪泽湖及其上游淮干水位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洪泽湖的出湖流量变化对洪泽湖的泄流能力以及淮河中下游水位的影响,建立淮河中下游一维、洪泽湖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通过实测水文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及验证。基于数学模型,分析了扩大入江水道以及入海水道泄量对洪泽湖及淮河干流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 提高淮河入江水道泄流能力使其达到设计泄量,能使洪泽湖湖区内各个位置水位有所降低,其中蒋坝水位降幅最大,1991 年洪水时下降 0. 7 m,2003 年洪水时下降 0. 62 m,同时使淮河干流沿程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上游至下游沿程水位降幅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实施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对 1991 年型洪水洪泽湖湖区水位降低效果明显,其中蒋坝水位降幅最大,为 0. 06 m。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启用能够使洪泽湖内水位有明显的降低,其中蒋坝水位降低幅度最大,1991 年洪水蒋坝水位降低 0. 3 m,溧河洼地区以及淮北淮南处降幅比蒋坝小,对淮干入湖河段水位的降幅相对比较小,到吴家渡水位降幅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淮河中游河床倒比降的形成、演变与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淮河中游河床倒比降的形成机制有二:(1) 淮河入洪泽湖河口形成与地貌演变;(2) 洪泽湖湖底淤高。50年代以来,由于淮河中上游大量水库和蓄洪区的兴建、中游地区水土保持,使河流输沙量和含沙量不断减少,淮河中游河床处于侵蚀状态,河床倒比降又有新的发展。在严重的水资源紧缺形势面前,根治倒比降的关键措施是洪泽湖反季节运用、下游直流入海。  相似文献   

20.
王庆  李军 《泥沙研究》2000,(1):50-55
淮河中游河床例比降的形成机制有二:⑴淮河入洪泽湖河口形成与地貌演变;⑵洪泽湖湖底淤高。50年代以来,由于淮河中上游大量水库和蓄洪区的兴建、中游地区水土保持,使河流输沙旺和含沙量不断减少,淮 游河床处于侵蚀状态,河诃例比降又有新的发展。在严重的水资源紧缺形势面前,根治例比降的关键措施是洪泽湖反季节运用、下游直流入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