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实验室通过可逆式和连续式冷轧及退火模拟试验,研究了可逆式冷轧对DX51D(低碳铝镇静钢)和DX54D(无间隙原子钢)钢板织构及铁素体晶粒尺寸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可逆式冷轧态试样α取向线{115}、{335}织构密度明显大于冷连轧试样,可逆式与连续式冷轧态试样γ取向线{111}织构密度无明显差别;(2)DX54D可逆轧制退火态试样γ取向线{111}织构密度大于冷连轧试样,其α取向线织构密度则与冷连轧试样相当;(3)DX51D可逆轧制退火态试样织构密度与冷连轧试样相当;(4)可逆轧制退火态试样的铁素体晶粒尺寸小于冷连轧试样。  相似文献   

2.
郭太雄 《钢铁钒钛》2009,30(4):67-71
在实验室通过可逆式和连续式冷轧及退火模拟试验,研究了可逆式冷轧对DX51D(低碳铝镇静钢)和DX54D(无间隙原子钢)钢板织构及铁素体晶粒尺寸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可逆式冷轧态试样α取向线{115}、{335}织构密度明显大于冷连轧试样,可逆式与连续式冷轧态试样γ取向线{111}织构密度无明显差别;②DX54D可逆轧制退火态试样γ取向线{111}织构密度大于冷连轧试样,其α取向线织构密度则与冷连轧试样相当;③DX51D可逆轧制退火态试样织构密度与冷连轧试样相当;④可逆轧制退火态试样的铁素体晶粒尺寸小于冷连轧试样。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通过可逆式和连续式冷轧及退火模拟试验,研究了可逆式冷轧对DX51D(低碳铝镇静钢)和DX54D(无间隙原子钢)钢板织构及铁素体晶粒尺寸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可逆式冷轧态试样α取向线{115}、{335}织构密度明显大于冷连轧试样,可逆式与连续式冷轧态试样7取向线{111}织构密度无明显差别;(2)DX54D可逆轧制退火态试样7取向线{111}织构密度大于冷连轧试样,其α取向线织构密度则与冷连轧试样相当;(3)DX51D可逆轧制退火态试样织构密度与冷连轧试样相当;(4)可逆轧制退火态试样的铁素体晶粒尺寸小于冷连轧试样。  相似文献   

4.
无取向电工钢冷轧及退火织构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不同冷轧、退火工艺的实验及ODF分析方法,分析了电工钢50W600的热轧织构、冷轧织构及再结晶织构的演变.研究表明:热轧带几乎是随机织构,α线非常弱;随着冷轧变形量的提高,晶粒在α线取向附近聚集程度不断提高,变形81%时,{001}《110》和{112}《110》取向密度分别为12和14.随退火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α线的取向密度下降,{001}《110》和{112}《110》取向密度急剧降低,γ线{111}《112》密度显著增加,晶粒取向绝大多数聚集在γ线{111}《112》取向附近.通过控制冷轧及退火工艺,可有利于发展高{100}织构组分的冷轧无取向电工钢.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5% Si的无取向电工钢冷轧板进行连续退火试验,研究不同连续退火工艺对电工钢成品的组织、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连续退火温度的提高,退火态的晶粒尺寸增大;不利织构组分{111}面织构变化不大,旋转立方织构{100}<110>和高斯织构{110}<001>明显增强;最终成品的磁性能随着连续退火温度的提高,铁损P1.5/50明显降低,磁感B50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开发磁性能优良的0.20 mm薄规格取向硅钢,对该取向硅钢的组织特征,不同冷轧压下率和高温退火气氛对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获得的0.20 mm薄规格取向硅钢成品组织二次再结晶完全,铁损(P1.7/50)为0.89 W/kg,磁感(J800)为1.906 T;热轧和常化1/8层的主要织构组分为Goss织构,冷轧织构为较强的{001}〈110〉,退火织构主要为{411}〈148〉,脱碳晶粒尺寸约为21.17 μm,Goss晶粒极少;0.20 mm薄规格取向硅钢合适的冷轧压下率为91.3 %;高温退火升温段合适的气氛为75% N2。  相似文献   

7.
对无抑制剂取向硅钢不同压下率下初次再结晶退火后的显微组织、宏观织构和微观织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冷轧板织构主要为α取向线{001}<110>、{112}<110>和{111}<110>织构以及γ取向线{111}<110>织构.初次再结晶退火后,α取向线织构减弱,织构主要为γ取向线{111}<112>织构.随冷轧压下率的增加,冷轧和初次再结晶织构强度增加.当压下率为88%时,初次再结晶退火后 Goss 织构和{111}<112>织构强度最高,最有利于发生二次再结晶.EBSD 分析显示,Goss 取向晶粒大多与{111}<112>取向晶粒相邻.提高冷轧压下率,Goss取向晶粒和{111}<112>取向晶粒都增加,Goss 取向晶粒偏离理想取向角度减少.  相似文献   

8.
冷轧压下率对连续退火Ti-IF钢组织和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业生产的Ti-IF钢热轧板为研究材料,结合连续热镀锌线的工艺特点,采用实验室冷轧、盐浴退火方法和金相、X射线织构测试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组织和织构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压下率从60%提高到90%,冷轧态α取向线上的取向密度不断增强,而且主要形成了{223}110和{114}110织构,γ线上的{111}110和{111}112织构亦有所增强;退火后铁素体晶粒尺寸从9.0级细化到10.5级;试验钢退火后仍具有较强的{223}110和{114}110织构,且随着冷轧压下率的提高,{111}织构有增强的趋势。要获得强的{111}织构,冷轧压下率需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9.
冷轧无取向硅钢的织构和组织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分析和讨论了国内外牌号为50W800和50W600,50H1300,50A1300的4种普通冷轧无取向硅钢的成分、组织、织构对磁性的影响。根据织构取向分布函数(ODF)分析结果,得出为获得高的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硅钢除具有高的纯净度,低的夹杂物含量,组织均匀、晶粒细小外,应控制产品形成{HKL}面织构,尤其是{100}面织构,以便同时降低铁损和提高磁感。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退火温度对薄规格3.0 %Si无取向硅钢组织及电磁性能的影响,借助多气氛连续式退火炉模拟不同退火温度对冷轧0.25 mm厚度3.0 %Si无取向硅钢电磁性能、组织以及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从850 ℃提高到975 ℃,铁损P1.5/50与P1.0/400均逐渐降低;退火温度超过950 ℃时,铁损P1.5/50基本稳定在1.47 W/kg左右,退火温度超过975 ℃时,铁损P1.0/400逐渐增加;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111}〈121〉、{111}〈110〉等难磁化织构强度增加速度高于{001}面织构,磁感B50降低。综合退火温度对磁感和铁损的影响,温度为975 ℃时可以获得较好的电磁性能,临界晶粒尺寸为125 μm,工业化生产中最佳退火温度在950~975 ℃之间。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即将建在海湾地区的第1个不锈钢冷轧厂的有关投资准则,重点包括影响工厂的初始投资成本以及运行成本的因素,所有这些与选择可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设备有关.本项目代表着海湾投资公司在大型项目投资建设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海湾公司将这一全部交钥匙项目建设合同交给达涅利公司本身就表明双方的相互信任.这种相互信任是两家公司在项目执行运作过程建立起来的.目前已经组建了1家新公司来经营和运作新建的冷轧厂,这家公司就是联合不锈钢公司(USCO).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含磷钢不同的冷轧压下率对其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压下率在70%左右时,有较好的综合性能,故最佳冷轧压下率的变化范围确定为65%~75%。  相似文献   

13.
曹仁焕  马洪娣 《钢铁》1995,30(8):59-63
研究了碳含量为0.07%试验钢的冷轧板厚度和退火制度对试验钢的金相组织,固溶碳含量和烘烤强化量的影响,试验钢在两相区退火并烘烤后抗拉强度达350MPa,烘烤强化量达50MPa。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一系列薄带异步轧制的实验,给出了压下率、轧制速度、轧件宽度及润滑条件等参数对轧制力和轧制力矩的影响.轧制力和轧制力矩随着轧件压下率、轧件宽度的增加而增加;轧制速度增加时,轧制力和轧制力矩降低;在轧件涂抹润滑剂的轧制条件下,轧制力和轧制力矩也降低.轧制完成后,薄带的表面粗糙度的值减少.同时也探讨了异径轧制过程中轧件表面的粗糙度的演变.  相似文献   

15.
杨春甫 《武钢技术》2005,43(2):42-44,53
通过对电工钢牌号的历史演变和现在国家标准、武钢企业标准、技术协议中采用的电工钢牌号的探讨,认为,钢的牌号(钢号)应依照GB/T 2 2 1 -2 0 0 0“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规定的原则确定,牌号要简单明了,物理意义明确,这样,才能促进经济技术的发展、货物的流通和贸易。  相似文献   

16.
祖国胤  王宁  于九明  温景林 《钢铁研究》2004,32(4):32-34,38
通过对不锈钢 碳钢复合板冷轧工艺的研究 ,提出了不锈钢 碳钢冷轧复合的结合机理。分析了影响不锈钢与碳钢复合的主要因素 ,指出扩散退火可以明显提高复合界面的结合性能。得到的实验数据对于开发新的不锈钢 碳钢复合板冷轧工艺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八钢冷轧深冲钢以生产IF钢为目标,通过研究IF钢的机理,制定了相应的工艺制度,生产出的汽车用冷轧深冲钢产品力学性能较好,用户使用后满意。  相似文献   

18.
Emulsion,obtained by cationic emulsifiers,allows much larger oil droplets with narrower particle distribution,slows down the contamination from iron fines to the oil droplets,and is further enhanced with higher boundary and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for a relatively slower rolling process but high rolling force.As a result,it is suitable for the cold rolling of stainless steel.Cationic emulsion is now applied in a 1 750 mm 5-stand tandem cold rolling mill of Baosteel to roll stainless steel and carbon steel.The production process is stable and the product quality satisfies customer requirements.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新钢公司成功地开发生产SWRCH22A冷镦钢盘条的冶炼、连铸、轧制工艺,以及在开发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C-Si-Mn系相变强化冷轧高强度钢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连续退火快速冷却工艺对冷轧双相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双相钢,在连退冷却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需添加合金元素,使CCT曲线右移,降低双相钢的临界冷却速率;在提高连退快冷冷却速率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合金元素的添加量,节约成本。冷却速率越高,双相钢的强度越高,延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