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市工业遗产的构成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工业遗产现状进行初步调查研究,理清重庆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脉络,分析重庆市工业遗产的构成要素及其遗产价值,强调保护重庆工业遗产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并针对其特征,探索山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工业建筑遗产由于具备人类历史的物质承载性和城市发展的见证作用,已成为当今城市存量更新阶段中的重点改造对象,如何对其进行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延续城市文脉,推动城市发展,已成为我国遗产保护和城市建设事业中的重要课题.文章从"保护性改造再利用"的观点出发,总结了对工业建筑遗产的不同价值认知,探讨了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工业建筑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利用的相关策略,为其他工业建筑遗产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保护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运河(主要是江南运河段)在中国近现代工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各历史时期工业发展在运河沿线遗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在目前运河工业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保护与改造的压力下,通过建立"工业遗产廊道"以实现大运河工业遗产的整体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保护可以分为区域-城市-历史工业聚集区-相关企业及单位-建构筑物五个层次,并主要从四个层次制定相应的保护与再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法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比较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对中法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从工业遗产的保护思路与方法,发展历程和再利用效益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反思我国目前在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上的欠缺与不足,提出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我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5.
郭浩  马源 《工业建筑》2022,(5):9-15+76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城市化发展不断进步,遗产保护的理念不断加深,工业遗产作为工业化时代的象征和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之一。以广东省广州市珠江沿岸的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分布特点和内在价值,并针对其现状特征及现存问题,引入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遗产廊道模式,提出在江河沿岸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中,可以通过构建工业遗产利用体系、划分廊道等级、细化内部结构、完善廊道内部空间建设的方式,形成多元化发展保护与利用策略,并加大保护管理力度,加强与城市的良性互动,以期为同类型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鲍茜  徐刚 《城市规划》2012,(6):84-90
洛阳玻璃厂遗址面临地面工业遗产保护与地下隋唐洛阳宫城大遗址保护之间的矛盾和困境。文章首先从大遗址保护专题研究出发,寻求城市区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可行之路。另一方面,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关注工业遗产再利用与城市的集约发展相适应。继而将"洛玻"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置于大遗址保护的大背景下,并提出两者须相互依存,共同体现最大的综合价值。为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工业遗产应"谨慎多保"。在具体实施中通过设立一套互成角度的格网体系,使得大遗址保护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自成体系又能相互对话。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首钢工业遗产的现状特征及价值特色,提出了工业遗产保护区的范围、保护名录及保护级别,并通过科学的规划将工业遗产保护与旧工业区的更新紧密衔接,在此基础上对保留的工业遗产进行创新性的改造设计,赋予其全新的功能,使其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实现复兴与再生,以此探索一条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新的旧工业区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杨静  吴迪 《建筑与文化》2020,(9):175-177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的迅速扩张,工业建筑因缺乏保护而被破坏。文章从包头"156工程"的形成与发展出发,通过对包头"156工程"工业建筑遗产的现状和价值特征进行梳理、分析,在借鉴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文献分析和归纳总结等方法,提出了一系列针对"156工程"的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建议,以使其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9.
以重庆为例,从定性的权重分配和定量的评价指标两个方面探索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方法,以此为基础确定工业遗产的4种保护利用梯度,并提出结合城市发展需求的多样化和复合化的保护利用模式,以实现工业遗产具有生命力的再生.  相似文献   

10.
铁路遗产的保护实践拓展了工业遗产的内涵与外延,而火车站是铁路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1960年代,围绕城市历史火车站保护与拆除的问题展开了论争,英国的工业考古学与美国的建筑保护运动开拓了各自的遗产保护领域。首先分析从1950年代开始逐步成熟的相关理论基础,然后简述早期铁路遗产的保护实践,重点回顾铁路遗产保护实践中的"尤斯顿拱门"事件,分析工业遗产认知的转变,从单纯地认识价值转变为在再利用中延续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