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锦州25-1油田是渤海湾近年钻探发现的大型油田。锦州25-1区块先后钻了十多口探井,在钻井作业中遇到上部井眼扩大严重、井径不规则、井垮、起下钻遇阻卡、电测作业遇阻、电测井底沉砂较多、井漏等复杂情况。通过对锦州25-1区块前面几口探井钻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了锦州25-1区块的地层压力剖面分布。经过不断的总结与措施改进后,在后面的探井钻井作业中做到了起下钻顺利,上部井径扩大率较小,未出现井垮情况,电测一次到底,钻井作业生产时间大幅度提高,为锦州25-1油田的生产井钻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渤中25-1油田位于渤海南部.在渤中25-1沙河街油层钻进期间,由于沙河街井深,并且目的层段存在两套不同压力系数的地层,因此作业期间出现了井涌、井漏、粘卡等一系列难点,与常规井作业的差别较大,成为渤海湾近年来少见的复杂项目.以BZ25-1A平台第二批五口沙河街井为例详细阐述了沙河街井作业中所存在的众多复杂情况及难点,给出了具体的原因,并且列举了沙河街井作业中的技术创新,对以后的深井钻井作业极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BZ34-1地区明化镇组地层稳定性差,钻井易发生缩径、变形等复杂情况,在该地区钻大位移井作业难度大。在BZ34-1-D6井钻井作业中,利用软件钻前预测摩阻、钻进时跟踪校正摩阻系数,进而预测后续钻进摩阻和下套管悬重,并分析井眼摩阻状况及井下情况,有效预防了该井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保证了井下作业安全。软件预测摩阻-随钻校正摩阻系数方法在BZ34-1-D6井的成功应用,为渤中地区后续同类钻井作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水力深穿透射孔技术是利用高压水射流钻孔的方式形成清洁孔道,改善近井地带渗流状态的一种水平钻孔技术。针对该技术在江苏油田W5-17井、W5-19井作业施工出现的问题,提出对过滤系统、控制系统及钻孔用喷管的改进措施。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改进完善,在S14-9井应用该技术,作业6孔,孔深5 m,该井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低压油气藏油田在出砂事故井冲砂作业过程中选择排量难的问题。利用环空水力学理论和现场资料反演技术,建立了冲砂过程中合理的环空返速计算模型。该模型在渤海SZ36-1-E21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在该井的冲砂作业中采用了该研究的计算结果,使得该井的冲砂作业十分顺利,施工速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应用效果良好。现场应用表明,研究成果能够为现场冲砂施工的参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为井下安全施工提供技术保证,进一步减少冲砂作业过程中复杂情况的发生,达到保护油气层、提高作业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库1井超深高温高压测试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库1井完钻井深6941.15m,井底压力140MPa,井底温度168.3℃.在分析该井测试作业技术难点的基础上,决定采用测试-射孔联作工艺及无固相射孔液.讨论了测试作业前的准备工作,详细介绍了该井模拟测试、第一层测试、第二层测试和侧钻后第二层重测共4次测试作业的过程及结果.库1井试油作业的顺利完成,基本形成了高温高压高产井的试油作业模式,为以后类似油气井测试作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涠洲12-1N油田断层多,构造复杂,加上涠二段硬脆性泥页岩的存在,使得该油田第一批钻井作业时井下事故率达40%,其中B1井由于井壁失稳引起井垮、井塌和卡钻等井下复杂事故,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文中结合涠洲12-1N油田特点,以B1井为背景,介绍了复杂事故井套管开窗侧钻从准备到实施的整个工艺流程和技术措施。涠洲12-1N油田第二批钻井作业(共10余口井)事故率为零。B1井套管开窗侧钻作业实践对今后类似作业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C46井是锦州区域最后三口井中的一口常规定向井,平台已钻井较多,槽口间距近,周边井轨迹错综复杂,面临严重的防碰风险,在二开作业期间从3口井中间穿过,分离系数小,防碰风险大。针对该井作业难点,提前设计作业方案,从定向井、钻井液、固井作业方面细化方案设计,降低作业风险。通过12-1/4″井段作业方案设计,指导现场作业程序,规避作业风险,保证该井作业顺利安全完成。  相似文献   

9.
渤海油田高温高压井套管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海洋钻井作业过程中,套管强度对于钻完井作业安全及作业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介绍了高温对套管材料屈服强度、弹性模量及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建立了温度影响下的套管强度计算方法.以渤海油田探井BZ21-2-1井为例,对该井在不同深度的套管温度进行了预测.地质油藏部门预测BZ21-2-1并的井底温度将超过160℃.以此为基础,计...  相似文献   

10.
PY10-8/5大位移井是中海油在中国南海的重点难点项目。该大位移井项目中表层防碰,表层大尺寸井眼造斜,高稳斜角长位移井段作业提速和井下工具的磨损都严重制约了定向施工作业进程。在深入分析该项目定向钻井作业技术难点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大位移井定向钻井技术,根据该区块的钻井经验进行了定向作业难点攻关优化。通过优化井眼轨道,优化钻具组合,使用并优选旋转导向钻井工具,模拟与实时跟踪分析作业工程参数,逐步形成了适合该大位移井项目的定向钻井作业配套技术。这些钻井工艺的应用使PY10-8/5大位移井项目得以顺利、高效、经济地完成,并对其他同类项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川中井下作业公司作业9队于1993年8月在文4-1井喜获工业油流。文4-1井是川中32725钻井队在原文4井1267m处开窗侧钻,造斜钻成的一口定向斜井。川中钻井、作业队职工精心操作,精心施工,终于在该井大安寨层喜获日产9.67m~3的工业油流及工业气流。这口侧钻井的试验成功,为川中油气公司积极采用  相似文献   

12.
沉砂封隔器是不可回收封隔器,在套管井常规完井作业中,用于支撑上部防砂管柱,减少管柱承受的轴向应力,并使完井管柱和人工井底分开。在完井作业中若提前坐封,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套铣打捞。渤海湾锦州9-3E2-7井出现沉砂封隔器提前坐封的事故后,通过精确定位,使用水力割刀切割破坏沉砂封隔器上卡瓦支撑结构,然后用打捞矛打捞出沉砂封隔器。该井的成功经验为以后处理同类事故提供了更加方便简单的方法,节省作业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3.
因钻遇断层或误揭风化壳而造成不同压力体系地层共存于同一长裸眼井,极易发生井漏、井塌复杂情况,处理不好,直接导致该井报废,乃至污染整个油区。TK4-3-1井复杂情况处理耗时112 d,应用了桥浆、水泥浆、桥浆+水泥浆和油田堵水材料混配浆进行堵漏作业,采取了正常排量注入和控制小排量慢注进行封堵作业,最终尝试使用油田堵水混配剂控制小排量慢注进行封堵作业并取得成功,这是对常规堵漏工艺的大胆创新和有效补充。该井是迄今为止塔河油田唯一一口发生类似情况而处理成功的井,为处理长裸眼井在不同压力体系地层中发生井漏、井塌复杂情况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渤海某井的8-1/2"井眼钻遇高压低渗地层,井壁不稳定,曾多次出现气侵、井壁垮塌等诸多技术难题,给固井作业带来了诸多挑战。本文分析了该井尾管固井主要难点,提出了相应的固井技术措施,采取聚合物防窜水泥浆体系、防漏压稳、可划眼高抗扭尾管附件、机械式可旋转尾管悬挂器送钻等技术。该井尾管固井的成功经验可供这类井壁稳定性差,掉块多的复杂井况固井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胜科1井井深、井底温度高,而且底部有盐水层的实际情况,合成了新型超高温缓凝剂、抗盐降失水剂,室内试验表明两者具有较好的抗高温耐盐性能及良好的配伍性能。针对水泥石出现的分层现象,通过添加热稳定剂提高了其热稳定性和抗压强度;通过超高温水泥浆体系试验,设计出了胜科1井尾管固井水泥浆,试验表明该水泥浆性能稳定,稠化时间可调,失水量、游离液、抗压强度等指标完全达到设计要求,并成功进行了胜科1井尾管固井作业。胜科1井的现场应用证明,该超高温水泥浆体系能满足超深井固井需要,可在胜利油田及其他地区的深井、超深井固井作业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常州35-2-1井是南黄海勿南沙隆起的一口探井。在该井钻井作业过程中,钻遇风化壳地层61 m,溶洞至少3.65 m。风化壳/溶洞都在目的层之上,且钻前地层压力预报目的层为高压,地层孔隙压力当量泥浆密度在1.75 g·cm-3左右。该井在钻井工程上遇到的问题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详细叙述全井的作业情况及由该井获得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常州35-2-1井是南黄海勿南沙隆起的一口探井.在该井钻井作业过程中,钻遇风化壳地层61 m,溶洞至少3.65 m.风化壳/溶洞都在目的层之上,且钻前地层压力预报目的层为高压,地层孔隙压力当量泥浆密度在1.75 g@cm-3左右.该井在钻井工程上遇到的问题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详细叙述全井的作业情况及由该井获得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河39-侧平1井是国家"九五"科研攻关项目中的1口重点试验井,为解决该井的定向测量问题,首次在国内将测井作业中的湿连接技术应用于有线随钻测量,采用"湿接头+有线随钻"的测量方式进行定向测量作业,并获得了成功。该测量方式不仅为短半径水平井的定向测量提供了一降低测量成本、提高测量成功率的有效途径,也为其它类型的水平井、大位移井的定向测量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张忠强  方华良  徐优富 《海洋石油》2016,36(3):83-87,118
海上高温高压气井的井控难度较大,通过对勘探三号半潜式钻井平台在南海莺歌海盆地施工的高温高压气井的介绍,阐述了海上高温高压气井的井控难点,总结了井控技术实践经验并指导钻井施工作业,安全顺利地完成了DF1-1-13井等30余口高温高压气井的施工作业,其井控技术措施,可供该区域及国内海洋高温高压井控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海油挺进深水战略的实施,深水井必须具有完整的备用救援井方案,但国内尚没有海上救援井设计作业的相关规范指南及经验,因此需要对救援井设计、作业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在对比分析救援井和常规定向井区别的基础上,认为救援井设计的技术难点在于测距、连通及压井作业,开展救援井作业时机、救援井数量确定和井口位置选择等基本设计,救援井测距定位方案、连通方案、井眼轨迹设计及定向作业等中靶设计,以及救援井压井作业等关键技术分析,总结各关键技术的具体实施细则,可为海上救援井设计及作业提供参考与指导。本文部分研究成果已在南海LW21-1-1井等深水井的备用救援井方案设计中获得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