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少油高压断路器配用CT_2—XG和CT_6—XI型弹簧储能操作机构,其二次控制回路的典型结线如图1所示。正常运行时,开关合闸,弹簧机构储能,合闸回路的DT接点闭合。当系统发生故障,开关跳闸且进行重合闸时,弹簧储能机构释放。弹簧机构从刚开始释放至重新储能结束,约需15—20秒时间,在此期间,DT接点处于断开状态。若系统存在着永久性故障,开关重合不成功而重新跳闸时,合闸回路由于DT接  相似文献   

2.
刘煌煌 《电工技术》2017,(8):103-104
分析某变电站110kV高压SF_6断路器弹簧操作机构储能打压超时,导致断路器合闸储能不到位的原因,并对控制及电机储能回路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3.
高压断路器常见故障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压断路器运行中存在的拒绝合闸、拒绝跳闸、误合闸、误跳闸、弹簧机构不储能、液压机构打压异常等故障,从电气和机械两方面对故障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判断,以提高高压断路器维护检修水平,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高压电器》2016,(6):187-192
为了对断路器操动机构的分、合闸弹簧(简称弹簧)储能状态进行评估,将模糊综合评判应用到高压断路器的弹簧状态评估中。选取反映断路器弹簧储能状态的典型特征参量,建立评判因素集;根据断路器弹簧的实际状态情况,建立评判等级集;采用专家估计法与层次分析法,建立评判的权重集;构建隶属函数描述评估因素与状态等级间的模糊关系,确定模糊算子及结果处理方法,进而完成整个模型用以对断路器弹簧状态进行综合评估。LW25-126型断路器上的实例验证表明,该模型可以客观有效地评估高压断路器弹簧的储能状态。  相似文献   

5.
1 现场情况 ZW20A-12高压断路器配备的CT20型弹簧操动机构系三相交流50 Hz高压开关设备,主要用于户外配电系统.渤埕供电管理区对大二变、大三变、义四变等变电站6 kV设备进行改造,将原LW3-10型断路器更换成ZW20A-12型高压断路器.更换工作结束后进行整组传动试验,合闸时,信号电源断路器和合闸电源断路器跳闸,6 kV控制总电源断路器跳闸,6 kV断路器能合闸但不储能,微机测控保护装置报"控制回路断线"告警.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在实际运行中弹簧储能操作机构的10 kV真空断路器常发生合闸弹簧未储能就进行合闸操作而烧毁合闸线圈的故障,提出了在断路器合闸回路中串接控制弹簧储能电机工作的行程开关常开接点的未储能合闸闭锁技术。如合闸弹簧储能,则行程开关常开接点闭合进行合闸操作;如未储能,则自动合闸闭锁,防止烧毁合闸线圈。实际运行验证该技术原理正确、工作可靠,能避免未储能合闸操作的故障,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高压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控制和保护设备,其可靠性会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调查显示高压断路器的主要故障为机械故障,需要对高压断路器机械特性进行检测。因此利用高速相机搭建了断路器机械特性测量平台,利用该测量平台对ZN63A–12型真空断路器进行试验研究,测量高压断路器合闸弹簧动态振动特性,同时将应力松弛故障弹簧与正常弹簧进行对比,探究弹簧应力松弛故障对断路器合闸弹簧振动特性的影响。此外,以高压断路器合闸过程为例,利用测量平台对四连杆机构动态运动过程进行拍摄,并通过计算得到合闸过程中连杆夹角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正常与应力松弛弹簧的振动特性存在明显区别,同时利用测量平台测量得到连杆之间的夹角由139.7°变化到175.6°,夹角变化了35.9°,与实际值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ABB生产的LTB245E1系列断路器是现代变电站常用开关设备之一,采用弹簧自能式SF6灭弧装置。本文介绍了LTB245E1型断路器的基本结构及动作原理,分析了一起由合闸拐臂断裂导致开关合闸不成功,操作几次后仍未成功合闸的故障案例,以及一起由于断路器电机在储能过程中BW小轮(储能限位滚轮)固定板松动引起偏移、变形,进而造成操动机构过储能,致使卷簧工作状态受到一定影响,造成储能电机无法完成储能的故障案例。两起案例均是操动机构箱内由于机械故障导致断路器无法合闸的典型案例。通过对故障原因分析,可为变电运检人员日常维护提供借鉴,同时为相关厂家设计人员设备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海 《电工技术》2011,(8):59-60
介绍VSI型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的结构及高压真空断路器的储能过程、合闸过程以及分闸过程,分析影响高压真空断路器正常工作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提高设备分合闸可靠性,确保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
徐益飞  姜琳 《电世界》2005,46(3):31-31
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的动作过程是:合断路器时,已储能的弹簧立即释放能量,实现合闸;合闸后。弹簧储能,为下一次合闸作准备。分闸时,储能弹簧能量不释放。  相似文献   

11.
宗传帅 《电工技术》2017,(4):99-100
针对某220kV变电站断路器保护合闸回路良好但断路器无法正常合闸异常情况,从保护操作板件问题、二次回路问题、开关机构问题方面进行顺序查找异常原因,最终确定是机构箱内合闸弹簧卸能后限位块未甩过限位开关,限位开关未复位,电气回路的"假储能"造成的。通过加大合闸弹簧预储能、调整限位板后,合闸回路恢复正常,消除了该异常缺陷。  相似文献   

12.
张柳  马少华  王磊 《电气开关》2021,59(1):9-12,15
本文针对当前LabVIEW软件控制高压隔离开关断路器存在弹簧储能耗时较长、系统反应速度较慢,不利于及时切断故障源等问题,提出并设计了基于ARM的高压隔离开关断路器储能回路控制系统,该系统在保证高压隔离开关断路器机械性能和低压动作特性的同时,减小了弹簧储能耗时缩短了系统反应时间,有利于及时切断故障源,避免事故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13.
楚德全 《电世界》2009,(8):30-33
1 故障及处理 1.1 误合闸 ZN12-10系列真空断路器由运行转热备用:由该型断路器的工作原理得知,断路器在合闸后,合闸弹簧处于储能状态,分闸用的是分闸弹簧的能量,因此断路器分闸后,合闸弹簧仍然处于准备合闸状态,如果此时拉出断路器小车,由于振动或者机构滑动等原因极可能引起误合闸。  相似文献   

14.
1.现象 某变电站110kV SF6断路器配用的是弹簧操动机构,合闸条件是SF6气体处于额定压力,合闸弹簧储能并接通合闸控制电路。正常情况下,当断路器在分闸状态时,如果系统发出合闸操作信号,合闸线圈(电磁铁)应动作,使断路器合闸。但是,该站个别投运的断路器在热备用转运行时,合闸控制电路指示正常,而送电操作却无法使断路器合闸,还造成合闸线圈烧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某500kV变电站SF6弹簧操作机构断路器与许继WDLK862A断路器保护重合闸配合时,合闸弹簧未储能闭锁重合闸与断路器SF6压力低闭锁重合闸,两种设计方案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了断路器在发生某些异常,如合闸弹簧未储能或SF6压力低闭锁时,都应能及时闭锁重合闸;根据分析,运用中的两种方案均不完整,故提出了三方面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众用电》2021,36(7):56-57
正LW34C-40.5型断路器开断性能优良,采用压气式灭弧室,燃弧时间短,电寿命长,常用于35kV输变电系统的控制与保护。该配置的CT35型弹簧操动机构从整体结构上主要分为储能、合闸与分闸模块,其储能过程采用压缩合闸弹簧进行能量存储的形式。本文主要分析了配有CT35型操动机构的断路器出现一次合闸不成功故障的具体原因,并就该类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具体预防建议。1 CT35型弹簧操动机构基本原理机构的储能方式分为手动储能与电动储能2种。  相似文献   

17.
贺黠 《宁夏电力》2014,(1):59-61
针对某变电站231断路器合闸储能弹簧断裂,引发断路器拒绝合闸故障问题,通过金相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断路器拒绝合闸故障的原因是合闸弹簧材质不符合要求,质量不合格,引发合闸弹簧折断,造成合闸不成功,断路器辅助节点未切换,合闸线圈长时间带电而烧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一起CT20型弹簧机构断路器拒分故障案例,结合现场的故障现象和CT20型弹簧机构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查找出本起断路器拒分故障的原因为合闸弹簧储能不足。同时结合本案例对CT20型弹簧机构断路器的后续运维检修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弹簧疲劳失效对操动机构运动过程的影响,根据VS1型高压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分合闸运动原理,对操动机构进行结构简化并建立相应的虚拟样机模型,对比分析仿真结果及断路器主要机械技术参数要求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运用机械系统自动动力学分析软件(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ADAMS)仿真分析了合闸弹簧刚度不足时机构的运动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弹簧刚度严重不足将导致机构合闸困难甚至无法合闸。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500kV变电站SF6弹簧操作机构断路器与许继WDLK862A断路器保护重合闸配合时,合闸弹簧未储能闭锁重合闸与断路器SF6压力低闭锁重合闸两种设计方案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了断路器在发生某些异常,如合闸弹簧未储能或SF6压力低闭锁时都应能及时闭锁重合闸;根据分析,运用中的两种方案均不完整,故提出了三方面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