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稀土》2020,(5)
矿山生态环境成本定量核算对稀土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土壤生态环境成本和水环境成本是离子型稀土矿山生产过程中的最主要环境成本。本文以离子型稀土矿山土壤生态环境和水环境成本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生态环境成本核算框架,对两种不同采矿方法(堆池浸工艺和原地浸矿工艺)下的离子型稀土矿山的环境成本进行了量化核算。研究表明,原地浸矿工艺环境成本(25430元/吨稀土)略低于池浸工艺(26683元/吨稀土),二者相差不大。建议离子稀土矿山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当地实际地质环境条件,考虑堆浸与原地浸矿两种工艺的共生共赢。  相似文献   

2.
离子型稀土矿采用堆浸和原地浸矿等生产工艺,均会造成一定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损失。为了更好比较堆浸和原地浸矿工艺造成的资源环境损失差异,基于堆浸和原地浸矿生产工艺原理,将离子型稀土矿采选造成的资源损失分为暂时性损失(如残留在矿体或尾矿堆中的资源)和永久性损失(如资源从矿床底板渗漏造成的损失),把环境破坏分为显性破坏(如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或采场滑坡等)和隐性破坏(如地下水污染),将资源损失和环境破坏按可控程度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堆浸和原地浸矿生产工艺造成的资源与环境影响进行综合比较;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在现行技术条件下无论采用原地浸矿还是堆浸工艺均会产生负外部性,通过对原地浸矿、堆浸工艺条件下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负外部性表现形式以及基于现代控制理论对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负外部性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的简要分析,得出以下初步结论:①离子型稀土资源采用原地浸矿工艺开采的负外部性的能控性会难于采用堆浸工艺; ②离子型稀土资源采用堆浸工艺开采的负外部性的能观测性会比采用原地浸矿工艺容易。此外,建议进一步优化原地浸矿、堆浸工艺,再从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全过程及其负外部性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角度系统比较这两种工艺,明确各种浸取工艺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4.
原地浸矿新工艺在离子型稀土矿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南方离子型稀土大多数使用堆浸及少量池浸工艺对山体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这一问题,在福建某稀土矿推广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成果——原地浸矿新工艺,通过推广新工艺,不仅保护了山体原貌,避免了水土流失,还使稀土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离子型稀土矿分类之浅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离子型稀土矿床的地质特征与原地浸析采矿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条件出发,首次时我国南方的离子型稀土矿进行具体分类.阐述了分类的原则、各类别特征及在原地浸析采矿工艺中特点,最终提出了分类总表。  相似文献   

6.
为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稀土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能观测性和能控性新视角,采用CRITIC-G1组合赋权与云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离子型稀土矿开采工艺评价模型,并对不确定开采条件下的原地浸矿工艺与堆浸工艺进行了评价。研究得出:①基于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目的,离子型稀土矿开采工艺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考虑矿山开采负外部性的影响程度评价指标,而且还应考虑矿山开采负外部性的能控性评价指标,从而更加贴近离子型稀土矿开采实际;②在确定指标权重时,采用CRITIC-G1法组合赋权,使权重更为准确;③将CRITIC-G1法与云模型相结合,在资源储量、矿床底板发育程度等不确定开采条件下和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的前提下,堆浸工艺稍优于原地浸矿工艺。建议在当前开采工艺水平条件下,实施离子型稀土矿产地储备制度。   相似文献   

7.
原地浸析采矿方法在离子型稀土矿的应用及其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我国70年代初发现的一种宝贵稀土资源。本文概述了其成矿与富集规律及其开采方式由露采池浸工艺发展为原地浸析采矿的演变过程,介绍了露天池浸与原地浸析采矿两种方法的工艺流程及其优缺点,目前原地浸析采矿方法在离子型稀土矿山的应用简况及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离子型稀土矿是我国较为特殊的一类矿床类型,其形成与所处的地理纬度和气候息息相关。由于开采技术门槛不高,在当时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曾形成一波开采热潮。开采工艺经历了"池浸"、"堆浸"、"原地浸矿"工艺,浸矿体系也从钠盐浸矿逐渐转变为铵盐浸矿,伴随着四十多年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氨氮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根据离子型稀土矿氨氮形成的特点,通过源头改变浸矿体系、建立防控体系、末端处置以及生态修复等手段,不断削减氨氮污染,为赣南离子型稀土矿的环境问题提供几点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离子型稀土矿池浸、堆浸和原地浸矿3种开采技术,并分别从环境破坏、资源利用率、提取效率等方面对比了3种开采工艺,同时,首次提出了环境损伤的概念,研究归纳了离子型稀土在开采中产生的环境损伤,并将其分为地质环境损伤、大气环境损伤、水体环境损伤、土壤环境损伤4类.从过程分析的角度探究了3种开采工艺环境损伤产生的原因,并从工艺技术、生态修复、安全管理等多个方向提出防治环境损伤的措施.建议今后进一步研究原地浸矿的基础理论、工艺短流程、渗流场演化和矿体强度弱化规律、重金属离子和氨氮污染的转化及二次迁移规律等,优化原地浸矿工艺.研究开发高效新开采工艺、新浸矿剂、土壤改良剂,以促进离子型稀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开采先后经历了池浸、堆浸和原地浸矿,目前采用原地浸矿法.研究风化壳淋积型稀土浸取动力学有助于从本质上提高浸矿效率和资源回收率,为高效、科学开采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完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的原地浸出理论和技术.为此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取动力学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并针对现有浸矿工艺,指出了影响浸取效率的因素,提出了提高风化壳淋积型稀土浸取速度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开采提取技术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靖  汤洵忠  吴超 《云南冶金》2001,30(1):11-14
综述了我国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类型与特征和目前采用的各种开采方法与提取工艺。并重点阐述了用原地溶浸法开采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浸析机理和开采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淋积型稀土矿床赋存种类多种多样,开采的技术方法也应有所不同。针对原地浸矿开采南岭淋积型稀土矿存在的问题,建立了一个注、收液数值模型,并据此将南岭淋积型稀土矿划分出5种地质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铀矿包括火山岩型、花岗岩型、碳硅泥岩型、砂岩型和煤岩型等多种类型。铀矿采冶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火山岩型和煤岩型铀矿常规地下开采为主,部分埋藏较浅的矿床则以露天开采的方式进行;铀的提取采用破磨搅拌浸出或堆浸工艺。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向砂岩铀矿开采转型,以采冶一体的原地浸出方式进行开采和铀的提取,按浸出剂的不同主要分为酸法、碱法、中性(CO_2+O_2)等工艺,其中酸法和中性浸出工艺在中国应用最为广泛。近年来微生物浸出技术在铀矿堆浸和地浸方面均有所突破,部分实现工业应用。清洁、高效和数字赋能是铀矿采冶发展的主要趋势,建设绿色、高效、智能的铀矿大基地也正在成为中国天然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4.
在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部分在建或拟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剥离的土方中含有大量的稀土资源,此部分的稀土资源需要及时进行回收。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回收已剥离的稀土资源主要采取堆浸工艺,主要步骤为堆场建设、水冶车间建设、工艺操作等。实践证明,稀土抢救性回收堆浸工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回收了宝贵的国家战略性资源。  相似文献   

15.
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作为我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的主要发现、命名和两代提取工艺的发明单位,几十年来围绕它们的开发和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获得大批成果.但是,由于国家保密的限制,矿山生产工艺长期处于保密状态.随着项目的解密,文中将重点围绕离子型稀土矿山的开发,作出一些简明的历史性回顾.文中介绍一种全新的稀土矿种——"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并按稀土配分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型离子矿,矿山开采的第一代工艺——"池浸工艺"(现已淘汰),第二代工艺——"原地浸出"工艺,同时概要性地介绍开采现状,涉及的工艺技术,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6.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地下水氨氮污染模拟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查明稀土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方案确定的基础上,通过对标准矿块室内淋溶试验和现场试验确定污染源强,利用FEFLOW数值模拟软件对地下水氨氮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得出4组地下水氨氮浓度最大预测值,第1组位于矿块边缘为1076.22 mg/L,第2组位于超标区范围内的水井为49.18 mg/L,第3组位于外围的未超标区域内的水井为0.51 mg/L,第4组位于距离矿块最近的河流边缘点为1400.80 mg/L.并以图形输出方式定量表现出稀土矿开采过程中及开采完后地下水氨氮变化趋势及其影响范围.研究成果可为赣南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保护矿区地下水环境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