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绍坚 《电气开关》2015,53(2):90-92,96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正确的评估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配电系统直接和用户相连,对供电可靠性影响最大,对配电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可以有效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基于此,研究分析了配电系统概念、影响配电系统可靠性的因素、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模型、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指标以及提高配电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10kV公用配电变压器台架上的避雷器,由于各种原因每年都有一定数量在非雷雨季节爆炸,引起线路故障,造成经济损失。在保证10kV线路避雷器数量、质量和按期试验,并在大城市楼房林立,楼房上的避雷针、带及楼房对变台起到了保护和屏蔽的作用,以及10kV用户较多,用户避雷器配备齐全的前提下,能否将配电变压器台架上的避雷器拆除,对此,进行了探讨和试验。至1992年底,已撤除428组计1284只避雷器,占全部变  相似文献   

3.
徐波  张伟  杨如斌 《云南电业》2021,(3):24-25,28
我国的科技与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环境下,电力配网逐渐向自动化方向发展,其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的功能也越来越完善,配电网作为电力供应链条上面向电力客户的最后一个环节,配电自动化也是电力企业最新研究的方向,可提高配电质量及准确故障隔离,进而缩短停电时间.本文就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在...  相似文献   

4.
《大众用电》2002,(3):25-26
1案例研究目的配电变压器是将电力输送给最终用户的设备,使用S9系列节能配电变压器可降低变压器的损耗,减少用户的电费支出。S9系列节能配电变压器适用于供电部门、各用电单位及生活用电的配电建设及电网增容改造项目。2项目投资情况湖北黄石供电局大众配电变压器的增容改造中,使用S9型节能配电变压器的投资比过去使用的S7型配电变压器的投资增加1500元。大众配电变压器是一台315kVA容量的S9型节能配电变压器,每年可节电3730kWh,节约电费1865元(电价按0.5元/kWh计)。此外,目前黄石供电局已安装61台…  相似文献   

5.
配电损失是电力系统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本文主要介绍一种通用配电损失计算程序设计方法,该方法可自动生成电力图形,为用户提供一个图文并茂的用户界面,可使程序具有较高柔性,无需修改程序就可适应电网上器件的更换及网络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配电自动化的功能和数据(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警众 《供用电》1996,13(4):43-46
配电自动化是用于运行和配合配电系统设施的一个综合设计,其目的是改进电能质量,与用户建立更密切更负责的关系,降低运行费用.现根据国际供电会议(CIRED)特设工作小组1995年5月的专题报告择要说明配电自动化的必要性,国际最新水平及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统一的几个基本概念,配电自动化的功能分类,内容及详细说明,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为实现功能所需的数据管理,以及实现功能后对配电系统的技术改进和得益分析,从而对配电自动化提出了一个较为明确完整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7.
配电管理系统(DMS)一体化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电力用户提供一个简单、直观、统一的操作环境,实现不同子系统数据流之间的交融与充分共享,并实现用户所需要的数据一次输入与维护、多处共享与使用。文中结合作者在DMS领域多年的工作经验,围绕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包括配电SCADA子系统、配电故障诊断恢复和配电网应用软件子系统、配电AM/FM/GIS应用子系统)一体化设计所涉及的诸多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资讯·国际     
《供用电》2014,(4):10-11
英国海军舰艇采用直流配电 英幽国防部决定对海军舰艇进行配电系统升级。让通用电气公司开展一项“直流架构应刚技术”项目,研究在英国海军舰艇上采用直流配电系统,用以替代舰艇上原有的交流配电系统。直流电力系统通常包含一个单一电压配电总线和电能转换器,不需要交流配电系统中复杂的谐波调节,所以在特殊配电用户中受到肯睐。  相似文献   

9.
中美配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明  廖志伟  张沛 《广东电力》2012,25(9):67-71
为了借鉴国外先进的配电系统可靠性管理经验,提高我国配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对中美配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体系及主要指标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两国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体系的异同点,探究两国在用户供电可靠性上存在的差距的原因,最后针对中国配电系统可靠性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用户对电能的质量要求在不断的提高,配电自动化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实现配电自动化不但可以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而且可以合理的分配电能。本文对国内外配电自动化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配电自动化的若干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匡立民 《安徽电力》2004,21(1):29-32,38
农村配电线路的电能损耗大、电压质量差,本文通过对农村配电网络的分析认为,尽管由于农村电力用户缺少无功补偿,而致其功率因数低下,但同时农村配电变压器的负载系数低,因而其变压器所需的空载无功流量,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考虑到这两方面的因素,因此在对农村配电线路进行无功补偿时,提出了进行综合无功补偿即随器补偿与配电线路设点补偿相结合的新方式。随器补偿的目的,以补偿变压器的空载无功流量;配电线路的设点补偿,用于补偿用户负载的无功流量,以达到最大的降损效益。  相似文献   

12.
配电管理系统选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引言配电管理系统(DMS)是一个基于高可靠性的配电一次网络基础上的,可提高配电自动化水平、改善对用户服务质量的综合性、实时性管理信息系统。浙江省电力公司以世界银行部分贷款用于建设杭州、宁波各一套配电管理系统,为此在对国内外配电管理系统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国外配电管理系统国外从80年代后期开始建立配电管理系统这一概念,其主要功能模块是逐年积累和堆砌而成的,都是从一个监控的SCADA系统着手,然后在SCADA基础上,加上配电网分析与管理软件。配电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满足电力市场的需要。用户有权…  相似文献   

13.
龙江  傅钟 《大众用电》2009,(12):19-20
据国外电力公司统计,大约80%的用户故障源于配电系统。在配电馈线上配置一定数量的开关设备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有效措施。科学、合理地配置开关设备,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反之,如果配置不当将会扩大故障影响范围,降低供电质量。  相似文献   

14.
配电损失是电力系统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本文主要介绍一种通用配电损失计算程序设计方法,该方法可自动生成电力图形,为用户提供一种图文并茂的用户界面,可使程序具有较高柔性,无需修改程序就可适应电网上器件的更换及网络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是集保护,安全监控,负荷控制,自动计量,用户信息等于一体的一个实时监控系统。文章系统地、全面地阐述了国内外综合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概况,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及功能,分析了该系统在我国实现的可能性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配电变压器也相应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技术要求,从节能降耗、美化环境、经济运行、防火防灾等方面简要介绍了配电变压器的应用及其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对影响城市配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常见故障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减少用户停电时间及提高城市配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辛才华 《电器评介》2013,(20):54-5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住宅小区的用电需求也处在持续增长的状态之中。一些建筑时间较早的住宅小区的配电系统渐渐无法满足当下人们的用电需求,与此同时,一些新的住宅小区也在不断的兴建之中,因此,就要涉及到对住宅小区的配电系统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设计与改造,本文介绍了新兴住宅小区配电设计的注意事项以及老旧小区配电改造的原则等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9.
配电变压器主要用于乡镇的配电网中,其特点是配变数量多,分布广。而配电变压器的损耗现象,如空载损耗和短路损耗等,造成大量的电力浪费,也影响用电用户的正常生活,因此合理的降损措施非常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配电变压器的损耗计算,以此提出了其降损措施。  相似文献   

20.
周胜  赵凯 《大众用电》2002,(12):9-9
选择高效低损耗变压器,不仅对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大大降低变压器的运行成本,给配电变压器用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美国、欧盟及我国在推广使用高效低损耗配电变压器方面所采取的推广政策。1美国高效低损耗配电变压器推广政策全美国电力企业的配电变压器有4000万台,大多数用于住宅和商业用户供电。商业和工业设施自己拥有1000万台配电变压器,他们从电力部门购买电力对照明及动力供电。供住宅用的变压器多数是单相的,容量范围从10kVA至167kVA,其中25kVA是最常用的一种。1992年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