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结合我国古代及当代戏曲剧场的建筑实例,探讨戏曲剧场建筑形式与空间特色,以求提高建筑创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9,27(2):211-222
湖南位于长江中游,拥有悠久的戏曲历史和深厚的戏曲文化。特别是清代和民国时期,当地的演戏活动非常活跃,大量戏场建筑也随之兴建。这些戏场建筑是中国古代观演类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该文在实地调查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研究湖南清代和民国时期戏场建筑的发展沿革、留存情况、典型实例、建筑形式、空间特征等。  相似文献   

3.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7,25(10):151-161
戏场建筑是中国古代观演类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该文在大量实地调查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研究河南清代戏场建筑的留存情况、历史沿革、典型实例、建筑形式、空间特征、艺术成就等.  相似文献   

4.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8,26(12):176-187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悠久深厚。特别是明清时期,演戏活动非常活跃,大量戏场建筑也随之兴建。这些戏场建筑是中国古代观演类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实地调查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研究陕西明清戏场建筑的发展沿革、留存情况、典型实例、建筑形式、空间特征、艺术成就等。  相似文献   

5.
山西的古代戏台,不仅是一类建筑形式,更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展厅。山西地区自元代起戏曲文化便十分繁荣,戏曲多在乡村和城市街头演出,民间戏台也随之大为发展。明代初期,山西戏曲北杂剧已较为成熟,明代中叶,弋阳腔、青阳腔、昆腔等剧种相继传入山西,促进了演剧活动的繁荣^([1])。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5)
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表演场所的核心,戏台经过了漫长历史时期的演化,其场所形制及建筑空间的发展与戏曲的成型及流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承载着中国古代多种宗教信仰和民间习俗的表达模式。明清时期,江南戏曲文化昌盛,戏台遍布各个城镇乡村,成为乡村中的重要公共建筑。文章从江南戏台建筑形制、装饰特征以及使用功能三方面探究戏台在明清江南乡村公共生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戏剧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展示着古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历史政治、经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呈现。宋唐以来,戏剧已经逐渐的成为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娱乐方式。戏场建筑作为一种专供演出及观演使用的建筑形式,更像是展示文化的一种物质展台。在戏场建筑中,利用锣鼓、丝竹等乐器,演绎知名戏剧,无论是其中的演员,还是观众,都能够通过戏场建筑为桥梁,进行艺术、情感等方面的交流活动。中国古代戏场建筑从早期的露台到金代三面观的戏台,一直到元代普遍分为前后场。建筑形式的逐渐完善,标志着戏曲的逐渐成熟。可以说,戏场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现代社会可见的主要古代戏剧文物之一。该文将针对我国古代不同形式的戏场建筑对于表演者与观众的心理影响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我国戏台、戏剧等问题的研究领域,并促进其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
在国学研究方兴未艾的时代背景下,探讨古代戏曲在国学中的身份认同及其意义,是中国古代戏曲研究的一个崭新课题。尽管学术界对"国学"存在多重释义,但是都涵盖了对戏曲的身份认同。借鉴中西文化学者关于身份认同研究的成果、理论和方法,探讨国学与古代戏曲身份认同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3)
在中国文学史上,古代神话是人类儿童时期朦胧的产物,也是古代先民们对未知世界的探讨和发现,这些神话中记载着古代先民们的一定思想和情感,是通往中国古代文学辉煌的一扇大门,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创作的诸多作品。在戏曲上,元明清时期的戏曲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高峰,这些戏曲塑造了许多可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性格鲜明,具有很多独特的个人品质,拥有许多典型的性格特征。本文就中国元明清戏曲中女性形象与古代神话中的女性形象的继承和发展关系进行简单的探讨,揭示其中的关联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戏曲演出始终契合于中国古代的典型剧场形式,但是自近代以来受到西方建筑思潮的影响,中国的剧场建筑形式走向了西化的发展道路。文章以武汉市为例,探讨了中西文化交融下当代中国本土化剧场的发展特征与演变规律,以期为中国民族观演建筑的设计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华云龙 《建筑》2021,(6):38-41
周华斌先生在《中国古戏楼研究》中说到:“戏楼是固态的‘戏剧文化’,它显示着传统的剧场形态,联系着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联系着世俗。”从宋代中国最早的戏曲团体“路岐人”、宋杂剧,到现在形成地方特色的豫剧、京剧(安徽地方黄梅戏与湖北楚剧融合后的新剧种)、昆剧、越剧等,戏台也从开放型转向封闭型厅堂和专业化剧场。本文以天津石家大院戏楼作为对象,研究其历史背景、空间形制及其装饰艺术。  相似文献   

12.
李渔(公元1611~1680年)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是我国清初著名戏曲理论家,他在词曲、小说方面的造诣已在国内外名闻遐迩,但他在造园和建筑方面的技艺,直到近代才引起各界的关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曾多处提到李渔造园,称他为中国古代园林匠师。李渔一生从事戏曲事业,学识广博,不仅精通戏曲理论和导演技艺,而且擅长造园。他曾在兰溪、北京、南京、杭州等地,营建过“伊园”、“半亩园”、“芥子园”和“层园”。近代  相似文献   

13.
浙江戏曲舞台的衍变和建构探微(上)谢涌涛浙江城乡至今还残存或保留着不少古戏台,在水乡大都称为“万年台”,它应该是值得重视并研究的一宗戏曲建筑文化遗产。这种建筑与一般古建筑之不同在于它不能不与民间戏曲紧密联系,在通常情况下,它是庙宇建筑、宗祠建筑、会馆...  相似文献   

14.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7,25(8):149-155
在世界古代剧场史中,中国传统戏场建筑别具一格,迥异于欧洲古典剧场的形式和布局.明清时期,安徽的戏曲文化非常兴盛,特别是明末清初形成的徽剧更是遍及全国,不少地方剧种受其影响,也成为近代京剧艺术的主要源流之一.与之相应,明清时期安徽的传统戏场建筑颇为兴盛,现今所留存者也颇有代表性.在实地考察研究安徽15处传统戏场建筑和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安徽传统戏场建筑的留存情况、典型实例、建筑形式、空间特征和艺术成就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文明发达的重要成就之一,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性,是中国古代劳动者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晋祠宋代建筑圣母殿科学合理的运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多种建筑手法,大殿整体结构规整、檐头弧起,各种建筑手法的运用合理严谨、美观实用,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实物例证。  相似文献   

16.
传统山水画作为传统文化的承载体、美学思想的表达媒介,是呈现古代建筑形态、古代建筑气韵、古代建筑创建理念、古代建筑发展历程的重要介质;作为古典艺术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的构成体、思想体系的构成部分,是表达古代建筑创建理念、美化古代建筑外立面、丰富古代建筑室内空间的重要方式、途径与渠道.例如《清明上河图》不仅以其内容展示了宋朝的建筑形态、建筑审美,还以其文化特性、艺术特征启发了当前建筑外立面设计、建筑室内环境营造.但传统山水画与古代建筑如何融合、传统山水画与古代建筑融合效果如何等系列问题还亟待进一步探究.而由席田鹿著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19年5月出版的《传统山水画中的古代建筑形态研究》一书,是以绘画学、建筑学、建筑历史学、建筑文化学为研究基础,以图像学、模件理论、参数化等为研究工具,以传统山水画与古代建筑为研究对象,系统性探讨传统山水画与古代建筑关系的著作,是对传统山水画与古代建筑融合研究的回应与补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回顾全书有两大特色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7.
文物建筑修缮工作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壮 《古建园林技术》2004,(2):49-50,36
根据我国颁布的(《文物保护法》规定:凡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之一的古代建筑统称为文物建筑。古代建筑是重要的文物之一,保护和修缮古代建筑的目的,主要是保存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工程、艺术上的成就,作为今天的借鉴,向人民进行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8.
江苏清代戏场建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8,26(7):148-156
清代时,江苏的戏曲文化非常繁荣,演戏活动非常活跃。与之相应,戏场建筑也颇为普遍,成为当时独特而重要的一种建筑类型。但由于自然毁坏和人为破坏,目前大部分戏场建筑已不复存在。根据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资料,作者初步判断江苏现存清代戏场建筑仅约40处。这些戏场建筑弥足珍贵,是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重要的建筑遗产。该文主要分析和研究江苏清代戏场建筑的留存情况、典型实例、建筑形式、空间特征、艺术成就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文明发达的重要成就之一,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性,是中国古代劳动者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晋祠宋代建筑圣母殿科学合理的运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多种建筑手法,大殿整体结构规整、檐头弧起,各种建筑手法的运用合理严谨、美观实用,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实物例证。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0)
我国古代建筑的建筑思想博大精深,与古代传统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其中焦循著的《群经宫室图》是系统阐述我国古代传统建筑原理的书籍,其中对建筑的形制以及建筑思想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尤其与古代"礼制"的结合,更加突出了我国传统建筑的建筑精妙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