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动态矩阵控制算法是一种基于对象阶跃响应的预测控制算法,适用于控制系统复杂、数学模型难以精确建立的过程。本文研究了该算法,并在再热汽温控制中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动态矩阵预测控制算法控制明显。  相似文献   

2.
针对超(超)临界机组再热汽温被控对象具有大滞后、大惯性及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改进的Smith预估控制与Smith预测平行串级先进控制技术的超临界机组再热汽温优化控制策略,研制了相关的控制平台,并成功应用于某650 MW超临界机组再热汽温控制中,确保了再热烟气挡板的长期稳定投入,有效减小了再热汽温的波动范围,减少了再热事故喷水量,确保了超(超)临界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十里泉发电厂2×660MW高效超超临界抽凝供热型机组,属于华电集团公司首台,该机组再热汽温设计值为620℃,因再热汽温的设计值与受热面管材的允许温度的富余量较小,且受热面允许温度值存在着随压力升高而降低的变化特性关系,对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控制系统的调节性能和运行操作水平提出了更高、更加严格的要求。为解决再热汽温620℃攻关难题,十电集控运行车间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创造性地提出"非均衡"调整理念,并以此为根据,通过调整燃尽风、二次风挡板,人为制造烟温偏差,实现烟温与再热器汽温及壁温的相互耦合,为实际的运行操作提供依据和方法,有效减少热偏差,降低因壁温超限对提高再热汽温的制约影响。  相似文献   

4.
智能自校正模糊控制在电厂再热汽温调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热汽温控制系统因其对象具有非线性、大惯性、大迟延等特点,成为火电厂较难控制的系统之一。文中设计了一种采用解析法描述控制规则的智能自校正模糊控制器来应用于再热汽温的调节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在响应速度、鲁棒性能和控制精度等方面都具有相当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火电厂再热汽温控制系统的大惯性、大迟延和时变性,采用传统的PID调节规律难以取得较满意的调节效果。ABB Bailey公司的SMITH预估控制算法不仅具有传统SMITH预估控制器克服大滞后、大惯性的特性,把此算法运用到再热汽温控制系统中,还具有较强的抗内外干扰和对象变化适应的能力。仿真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再热蒸汽烟温挡板改造基础上对挡板控制程序进行优化,解决了运行过程中烟气挡板轴承因环境温度高、灰尘大频繁卡涩这一难题,减少了烟温挡板的非线性对再热汽温控制精度的影响、再热汽温调节品质达到优良,对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用带偏差调节的PID控制策略来调节二次再热机组的再热汽温,然后运用差分进化算法对PID控制器进行参数寻优。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表现出良好的控制品质,对模型的不确定和扰动表现出较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较好地解决了该系统强耦合、大惯性的控制难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火电厂再热汽温被控对象的大迟延、大惯性的特点提出了把燃烧器摆角和喷水减温相结合的复合式再热汽温控制策略,从根本上减少了减温水的喷水量,进而起到了节能的效果。现场运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比单纯的燃烧器摆角或喷水减温调节更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9.
基于能量平衡原理的锅炉再热汽温反向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好的汽温模型对机组再热汽温的调节有着重要意义.再热汽温反映了再热器出口蒸汽能量的变化,由能量平衡原理所决定,采用偏最小二乘反向建模的方法对再热蒸汽吸热量进行建模,并结合入口蒸汽能量便可得到再热汽温变化的模型.与传统的直接对汽温建模方法相比,该方法避免了对再热汽温的直接非线性黑箱建模,使模型具有清晰的结构,并提出了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单位流量蒸汽吸热能力的概念,便于运行人员掌握和分析汽温变化的本质.结合机组实际运行数据建模,结果表明:非线性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方法能够克服热力系统变量间的多重相关性,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根据模型分析再热汽温异常的原因,量化已有的运行经验,使运行人员快速掌握系统特性,同时也为先进控制策略的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国贞 《中国机械》2014,(13):224-224
在超临界600 MW锅炉控制中,在主汽温、再热汽温控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点,不利于提升锅炉控制系统工作效率,改进锅炉运行控制措施,整改、热工控制系统具有现实意义。以下本文就来探究超临界600 MW锅炉控制难点及运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的PID控制的局限性,提出了将模糊逻辑控制引入传统的PID控制系统中的思想,并介绍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给出在火电厂循环水联合处理加药控制的应用实例,详细介绍其控制过程,并给出其仿真曲线和实际应用数据。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设计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设计了具有比例积分结构的多变量PI型有移步限预测控制器,并给出在旋转式水泥窑过程控制中的仿真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以大型破碎机的功率控制器为例,介绍了一种适合随时间变化的无定常自控系统的微机Fuzy控制算法,该算法与PID算法、Fuzy控制常用算法相比,具有算法简单、调节容易、控制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简单介绍了控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电液控制系统的组成,详细地阐述了电液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理论广泛应用于电液控制系统中,是自动化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对电液控制系统性能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补偿器轧机的工作原理,并根据轧机的工作要求,设计了一套以MCS-51系列单片机8031为核心的数字控制系统。现场长期运行证明,该系统设计合理、工作可靠、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具有滞后的温度系统,研究设计了一种混合型模糊PID控制器。其突出优点是应用模糊控制适应系统的不确定性,利用Smith预估补偿克服系统滞后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复杂系统的控制品质,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实际运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二项式控制方式的原理与应用.在热轧粗轧短行程过程中,二项式控制方式的应用可以大幅度减少轧件端部的“鱼尾”状形变,优化控制曲线,减少端部剪切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某机载雷达环境控制系统控制品质,设计了一种基于PID控制与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智能控制器。文章介绍了该智能控制器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详细论述了温度控制算法。该算法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快的响应速度、抗干扰性强和鲁棒性高的优点,特别适用于非线性、时变和大滞后的控制系统。试验表明,采用该算法的环境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an adaptive fuzzy control (AFC) system is proposed to realize level position control of two coupled water tanks, often encountered in practical process control. The fuzzy control system includes an adaptive model identifier and controller. The gains of AFC a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fuzzy identifier model which is defined by real system outputs and control inputs. The parameters of fuzzy identifier model are adjusted online by using recursive least square algorithm. Because the controller has a recursive form it treats model uncertainties and external disturbances in an implicit way. Thus there is no need to specify uncertainty and disturbances for this controller design in advance. A well-tuned conventional proportional integral (PI) controller is also applied to the two coupled tank system for comparison with the AFC system. Experimentation of the coupled tank system is realized in two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namely configuration #1 and configuration #2 respectively. In configuration #1, the water level in the top tank is controlled by a pump. In configuration #2, the water level in the bottom tank is controlled by the water flow coming out of the top tank.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e that the AFC shows better trajectory tracking performance than PI controller in that the plant transient responses to the desired output changes have shorter settling time and smaller magnitude overshot/undershoot. Robustness of the AFC with respect to water level variation and capability to eliminate external disturbances are also achiev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FC is a strong and a practical choice for liquid level control.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个自适应控制器和一个传统PID控制器相互切换的控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PID控制方法在辨识精度、控制性能和跟踪能力等问题上可以和多模型自适应控制相媲美,从而省去了多模型自适应控制寻找大量合适模型集的不易,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