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秦威 《佛山陶瓷》2012,(10):73-74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一种以经济刺激为特征的环境管理手段。它具有控制成本最小、可提供持续的经济刺激、更有利于政府实现其环境管理目标等优点。排污权交易制度(Marketable Pollution Permits,又称为交易的许可证、环境使用权交易等)指由管制当局制定特定区域的排污  相似文献   

2.
吕海珍 《河南化工》2010,27(8):86-87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不同于政府征收排污费一种市场性的经济手段,在排污许可证基础上把经济手段的间接控制和法规的直接控制有效地结合起来,保持总量动态平衡。充分结合我国的国情,对企业实施排污权交易,将排污权的交易具体化为一项可以操作的制度安排,并加以实际实施是中国环保制度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3.
王星  黄文  贺建 《广东化工》2012,(12):32+6
排污权交易是一种基于市场方法控制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工具。文章主要针对重庆市排污权交易情况,分析了该制度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行排污权交易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排污权许可证交易作为一种市场经济手段,对地区环境管理起到了有益的补充。文章从排污许可证制度与排污权许可证交易理论出发,结合国内试点经验,探讨了甘肃省实行排污权许可证交易的基础,浅析了排污权许可证交易体系的构建,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排污权交易作为环境经济管理的手段而日益受到关注,龙岩市作为福建省排污权交易试点的首例城市,在介绍排污权交易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龙岩市排污权交易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指出其存存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为龙岩市排污权交易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结合福建省排污权交易试点以来的工作成效,通过分析倍量调剂减排、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指标价格、排污权交易数据、企业减排获利情况,从实践角度论证排污权制度对于环境、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以福建省为例,排污权在促进总量减排、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意识、增加企业减排积极性上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7.
《人造纤维》2014,(4):36-36
<正>财政部消息,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财政部表示,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是发挥市场机制在污染物减排中作用的重要制度性安排,有利于污染物总量控制,也有利于企业减排经济价值市场化,即企业新增加的排污权需要向政府或其他企业购买,老企业采取减排等措施形成的富余排污权(企业取得政府认可排污权超出企业实际污染物排放数量部分)可以出售,从而促进节能减排机制长效化。  相似文献   

8.
《化工时刊》2014,(8):12-12
2014年8月25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底前,试点地区全面完成现在排污单位排污权核定。到2017年,基本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为全面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奠定基础。所谓排污权,是指排污单位经核定、允许其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目前,各试点省市排污  相似文献   

9.
综合信息     
政策要闻财政部称煤炭行业将率先进行资源使用制度改革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近日在香港出席"亚洲投资大会"时表示,"十一五"期间中国将积极推进资源和环境使用制度的改革,全面实行资源有偿取得以及排污权的有偿获得和排污权交易,其中煤炭行业将作为试点率先进行资源使用制度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河南省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制度的外部形势及现实基础的分析,提出河南省在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时的定位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为掌握佛山市顺德新城区降水中污染物的情况,2015年7月至8月,文章作者分别在雨天进行了降水取样,对降水中的pH、电导率、常见阴离子(F-、Cl~-、NO_3~(2-)、SO_4~(2-))及部分重金属(铅和镉)进行监测分析。选择有相关数据的珠江三角洲和石家庄、厦门等地的降水中污染物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顺德新城区降水中的p H和部分阴离子浓度优于珠江三角洲平均值,酸雨类型属于硫酸和硝酸混合型;其水体洁净程度略差于石家庄;铅和镉的浓度也高于厦门,甚至部分超出了人体能直接接触的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17.
Saturated 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 (fatty acids with greater than 22 carbon atoms; VLCFA) accumulate in peroxisomal disorders, but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on their turnover in patients. To determine the suitability of using stable isotope-labeled VLCFA in patients with these disorders, the metabolism of 22-methyl[23,23,23-2H3]tricosanoic (iso-lignoceric) acid was studied in rats in vivo and in human skin fibroblasts in culture. The deuterated iso-VLCFA was degraded to the corresponding 16- and 18-carbon iso-fatty acids by rats in vivo and by normal human skin fibroblasts in culture, but there was little or no degradation in peroxisome-deficient (Zellweger’s syndrome) fibroblasts, indicating that its oxidation was peroxisomal. Neither the 14-, 20-, and 22-carbon iso-fatty acids nor the corresponding odd-chain metabolites could be detected. In the rat, the organ containing most of the iso-lignoceric acid, and its breakdown products, was the liver, whereas negligible amounts were detected in the brain, suggesting that little of the fatty acid crossed the blood-brain barrier. Our data indicate that VLCFA labeled with deuterium at the ω-position of the carbon chain are suitable derivatives for the in vivo investigation of patients with defects in peroxisomal β-oxidation because they are metabolized by the same pathways as the corresponding n-VLCFA. Moreover, as iso-VLCFA and their β-oxidation products are readily separated from the corresponding n-fatty acids by normal chromatographic procedures, the turnover of VLCFA can be more precisely measured. A preliminary report of part of this work (Reference 18) was presented at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of Isotopes and Isotopically Labelled Compounds, Strasbourg, France, June 20–24, 1994.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统计局以及国内外相关机构的数据统计资料,按照自2004年以来的相同数据统计口径,以原材料消耗为基础,编制出我国粉末涂料行业年度数据统计报告,以期为政府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企业制定发展规划提供翔实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20.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化妆品中微量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尚芬 《日用化学工业》2006,36(6):379-383,400
综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化妆品中防腐剂、防晒剂中紫外线吸收剂以及性激素的检测等几个方面的应用;同时,介绍了分析所用的色谱柱、流动相、使用的检测手段以及样品的提取方法;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用于化妆品中微量成分分析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