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霞  谈振辉 《电子学报》2004,32(4):665-668
正交频分复用(OFDM)应用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时,信道多普勒效应造成的载波间干扰(ICI)是引起性能下降的重要原因.本文分析了信道多普勒效应引起OFDM ICI的机制.基于输出多普勒扩展函数输入输出关系,给出一种接收信号结构的三维图形表示,并提出一种的计算连续多径信道中OFDM任意子载波上ICI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速移动环境下多普勒频偏造成移动信道的快衰落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子载波间干扰(ICI)问题,本文给出了OFDM系统中的多种ICI干扰消除技术。  相似文献   

3.
陈霞  谈振辉 《电子学报》2004,32(4):665-668
正交频分复用(OFDM)应用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时,信道多普勒效应造成的载波间干扰(ICI)是引起性能下降的重要原因.本文分析了信道多普勒效应引起OFDMICI的机制.基于输出多普勒扩展函数输入输出关系,给出一种接收信号结构的三维图形表示,并提出一种的计算连续多径信道中OFDM任意子载波上ICI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4.
郦荣  陈建民 《无线电工程》2010,40(2):22-24,31
针对高速移动环境下多普勒频偏造成信道的快衰落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子载波间干扰(ICI)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合快衰落环境的OFDM系统子载波间干扰抑制算法。此算法用线性变化模型来近似一个OFDM符号周期内的信道冲激响应,并以此为基础采用迭代MMSE均衡方法抑制载波间干扰。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有效地保证载波间的正交性,从而改善了OFDM系统的误码率(BER)性能。  相似文献   

5.
无线信道的时变性破坏了OFDM系统各子载波间的正交性,造成子载波间功率泄漏,从而产生子载波间干扰(ICI).ICI的产生严重影响了OFDM系统的性能.本文首先从ICI的特性出发,对MMSE准则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并行迭代(PIC)均衡算法消除ICI的影响.Jakes谱瑞利衰落信道上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  相似文献   

6.
在OFDM系统中,子载波间的正交性是保证OFDM性能的重要保障。针对双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OFDM系统,该文在分析载波间干扰(ICI)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采用频域迭代消除ICI的均衡算法。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有效地保证载波间的正交性和改善了OFDM系统的误码率(BER)性能。  相似文献   

7.
OFDM信号在时变衰落信道中传输时存在载波间干扰(ICI),降低了系统的性能。基于衰落信道的多普勒分解,OFDM信号在时变衰落信道中的传输可以等效成信息数据直接通过无衰落的离散白噪声滤波器模型信道传输,改进的Viterbi算法可用于接收这类信号。该接收技术可以有效去除传统的OFDM系统中的载波间干扰,消除误码的地板效应,提高了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8.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在高速数据传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无线接入和移动通信中应用前景非常广泛.无线衰落信道使得通信系统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符号间干扰和信道干扰,严重影响信道质量,而OFDM是一种多载波教字调制技术,在无线衰落信道下具有较好的传输特性.运用Matlab构建OFDM系统,并加入自适应功率和比特分配算法.通过具有高斯白噪声和频率选择性信道,观察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系统误码率是如何变化的.给出仿真结果,从而分析出系统在不同调制方式下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OFDM系统能抗多径衰落,而且具有良好的误码性能.  相似文献   

9.
当MIMO—OFDM(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系统工作于频率选择性快衰落信道时,子载波正交性会受到破坏从而引入子载波间干扰(Inter-Cartier Interference:ICI).ICI的存在将严重降低那些传统的用于检测准静止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MIMO—OFDM的检测算法的性能.本文将Schniter针对SISO(Sinsle Inputsingle Output)OFDM系统提出的最优线性预处理扩展到MIMO—OFDM系统,基于这个信号模型推广了基于最小均方误差滤波的迭代软判决干扰抵消(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filtering based Iterative Soft Decisio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MMSE—ISDIC)逐符号检测算法,同时提出一种基于准最大后验概率准则的迭代软判决干扰抵消(quasi—maximum A postefiofi probability based ISDIC:quasi—MAP-ISDIC)联合检测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本文考虑的系统参数设定下这两种检测算法的性能均优于文献[8]中算法的性能,其中quasi.MAP-ISDIC检测算法能够获得接近基于理想ICI抵消的MAP检测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移动信道的时变衰落特性引起的载波间干扰(ICI)对无线OFDM系统性能的严重影响,介绍研究了一种利用循环前缀(CP)和导频信号来消除ICI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消除时变衰落信道中ICI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电磁脉冲的口径瞬态辐射场计算公式,针对圆形口径的线性相移、平方律相移等非同相口径场情况,计算了辐射高斯脉冲时的能量方向图、半能量波瓣宽度、面积利用系数等参数.计算表明,对于圆形口径非同相口径场,最大辐射场的方向为口径面法线方向,同时能量方向图关于口径面法线方向对称;随着口径的增大,波瓣变窄,无副瓣;随着平方律相移的滞后参数的增加,波瓣变宽,主瓣不分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讨论机载雷达地面杂波回波的基础上,分析了AMTI和ADPCA系统的性能。对这两个系统从原理上,并利用计算机模拟结果及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本文将有助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13.
张辉 《电子测试》2013,(20):261-262
水的光学特性对光学成像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水对光的吸收、散射作用可造成光在水介质传播中的衰减,本文就水的光学特性及其对水下光学成像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为成像系统在水下的应用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启能 《激光技术》2008,32(3):327-327
为了研究杂质的吸收对光子晶体滤波器设计的影响,引入复折射率并利用特征矩阵法,计算了滤波透射峰的峰值和半峰全宽。滤波透射峰的峰值随杂质的消光系数增加而迅速减小,滤波通道透射峰的半峰全宽随消光系数增加而增大,滤波透射峰的峰值和半峰全宽都随吸收杂质的光学厚度的增加而减小。结果表明,设计光子晶体滤波器时,必须考虑杂质吸收这一重要因素,应选择消光系数小于0.002的掺杂材料,并且杂质的光学厚度应设计在2(λ0/4)左右。  相似文献   

15.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果品质无损检测中应用的研究与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付兴虎付广伟  毕卫红 《红外》2006,27(2):33-37,48
简单概述了我国水果产业的发展现状,着重阐述了国内外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水果品质无损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当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水果检测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杨力生 《电讯技术》2000,40(4):78-84
本文采用QUALCOM公司的Q1650多码率VITERBI译码器,设计了前向纠错编/译码器,对提高误码的纠错能力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星载差分吸收光谱仪转动部件控制需求,设计了星载光谱仪转动部件的测试系统。采用微动开关复位加定步的电机运动方式实现电机的精确定位。采用脉冲调制(PWM)的方式实现驱动电流的精细调节。并搭建平台对系统进行重复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测试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光谱仪的精确定位要求,使电机在工作寿命内按计划完成定标工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线学习掀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教育革命,MOOC/SP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对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程地位特殊,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文章从其教学特点出发,提出了“线上教学+自主实验+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还阐述了与此密切相关的集约化线上教学资源平台、智能化翻转教学环境以及多元化过程性考核评价机制三个重要环节。经研究发现,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创造力得到全面提升。教学环境支持课堂互动和全周期教学行为数据采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教学实施的精准化和教学评价的客观化,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性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性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对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目的和基本特征进行了归纳,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组成原理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对设计性实验的体系进行了初步设计,并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性实验的实施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种提高白光LED相关色温分布均匀性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提出一种新的白光LED荧光粉涂敷方式,将荧光粉与硅胶混合体涂敷在白光LED封装用透镜内侧,将透镜倒置后使荧光粉与硅胶混合体由透镜内侧中心点向四周流散,固化得到厚度相对比较均匀的荧光粉层,然后再用硅胶灌封。根据这种新的荧光粉涂敷方式制成白光LED样品,对样品性能进行测试,并与传统的荧光粉涂敷方式的白光LED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新的荧光粉涂层技术制成的白光LED,在相关色温均匀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