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钢筋连接技术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安全的关键,同时也是薄弱环节。通过对传统钢筋连接技术以及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特有的套筒灌浆连接和约束浆锚连接两种钢筋连接技术的原理、现状、规范进行梳理分析,为装配式结构钢筋连接技术提供合理化意见,综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筋连接技术有待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王艳  陈成立  殷粉芳 《重庆建筑》2024,(1):54-55+61
装配式建筑代表了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方向,钢筋连接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安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连接质量直接影响到结构的性能。针对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钢筋连接技术的发展现状,阐述了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和钢筋浆锚搭接连接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并针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存在的问题,从灌浆料、钢筋连接强度及灌浆质量等方面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以期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钢筋连接施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姚启均 《建筑工人》2009,(11):28-29
钢筋在混凝上中承受拉力和给结构以延性,弥补混凝土抗拉能力差、易开裂和脆断的缺陷。因此混凝土中的钢筋成为工程质量鉴定和验收的必检项目。《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的间距、钢筋直径和其锈蚀性状做了检测技术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鞠峰 《广东建材》2015,(4):32-34
通过对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作用和功能的论述,分析了造成钢筋保护层质量通病的原因及危害,对保护层质量检测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探讨,从施工、技术、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质量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构件的连接广泛采用钢筋套筒连接技术,具有优良性能的套筒灌浆料是保证装配式结构连接技术的核心。本文对目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筋套筒灌浆料进行了总结,从材料组成、产品性能及应用等方面阐述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筋套筒灌浆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钢筋套筒灌浆料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其在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成都来福士广场工程外立面为大面积浅色饰面清水混凝土,该工程结构复杂,对饰面清水混凝土成型效果要求高。介绍了本工程无明缝、无穿墙螺栓浅色饰面清水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复杂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深化原则、复杂节点钢筋穿插、钢筋施工注意事项,大截面无明缝、无穿墙螺栓饰面清水混凝土结构的模板体系选择、加工及模板加固技术,浅色饰面清水混凝土配制、复杂结构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浇筑及振捣等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庄发玉 《福建建筑》2014,(10):93-94
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对混凝土内钢筋与钢构件连接接头进行了技术探讨,总结形成完整的一套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钢构件与钢筋机械连接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8.
王晓锋  耿树江 《施工技术》2012,41(5):11-15,28
钢筋工程是混凝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的第五章对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提出了要求,主要内容有:一般规定、材料、钢筋加工、钢筋连接与安装、质量检查及相关附录。介绍了规范中钢筋工程章节的主要内容、技术特点、编制背景以及应用中需注意的若干事项等。  相似文献   

9.
《施工技术》1998,27(12):49
(1)我国各类工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用钢大户,估计每年全国需耗用2000万t钢筋.优选钢筋品种、规格应引起高度重视.同时,混凝土结构用钢筋是各行业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共性技术问题,应在这次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中统一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0.
在工程施工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因结构中钢筋密集而导致混凝土下料入槽和振捣浇筑困难的问题。预置振捣棒导向孔道技术,适用于配筋密集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施工,有效解决密集配筋结构施工中混凝土下料、振捣、二次振捣困难等技术难题,避免密集钢筋区域混凝土下料阻滞、混凝土离析、骨料淤积钢筋面层、水泥及细骨料以浆液形式流淌至底部等施工质量问题。采取该技术,密集配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达到匀质密实要求,结构承载能力和使用功能满足设计要求,结构耐久,实现施工安全、高效、低耗、环保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某房地产项目样板间膜结构安装中植筋锚固和流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技术的应用 ,解决了在混凝土上受力较大节点的锚固和连接问题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是在普通型钢混凝土梁的基础上采用预应力技术的一种新型组合结构,它综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型钢混凝土结构的优点,从而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针对不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受拉钢筋配筋率和保护层的大小、型钢保护层和预应力度等因素,对6根型钢混凝土梁和7根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进行了全过程载荷试验。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型钢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推导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的结果吻合较好,从而为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混凝土结构用钢筋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佳雄 《建筑技术》2000,31(11):770-772
对目前国内使用的几种钢筋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值的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结构中应发展热轧新Ⅲ级钢筋作为主体钢筋品种,并在梁柱构件中取代Ⅱ级钢筋作受力主筋使用。而冷加工钢筋、尤其是冷轧扭钢筋,用于板类受弯构件中具有较多优越性,宜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材料因为性能优异、取材广泛,应用范围不断扩展。火灾高温、高纬度和极地严寒环境以及液化天然气储罐等情形使得混凝土结构所承受的温度跨越1000℃左右的高温到-165℃的低温。因此,为保证工程结构在不同环境中的安全性,需要充分了解掌握温度对混凝土材料及结构性能影响。长期以来,研究者针对不同温度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开展大量研究工作,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设计方法。文中梳理了高温对普通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性能及构件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混凝土、钢筋和钢筋混凝土构件低温性能的研究进展,从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和构件高温性能、混凝土结构抗火设计方法、受火混凝土结构损伤评估与加固、混凝土材料低温力学性能和损伤机理以及构件行为等方面指出研究工作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南京南站清水型钢混凝土柱综合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京南站首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竖向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柱,要求混凝土外观达到饰面清水混凝土效果。针对柱截面大、类型多、高度高以及型钢构造复杂、钢筋密集、清水饰面要求高等特点,进行了清水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柱包括钢筋深化设计和绑扎、模板支设以及混凝土浇筑、混凝土表面处理及保护等综合施工技术研究。工程实践表明,该项施工技术成功达到了设计要求,施工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6.
原瑞平 《山西建筑》2001,27(1):58-59
介绍了钢架和网喷联合支护体系及其在应用中的各项参数,工艺流程、格栅架设及技术要求等,对钢架的分类、受力特性及结构形式、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分别作了阐述,并提出了榭栅与网喷砼联合支护体系在工程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几点施工体会。  相似文献   

17.
钢板笼混凝土(Prefabricated Cage System,PCS)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结构,有着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容易控制、延性好和耗能能力强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各种构件中,是混凝土结构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通过对4根不同特征值的钢板笼混凝土短柱和1根钢筋混凝土短柱进行轴压试验研究,得出:钢板笼混凝土柱的轴压破坏特征与钢筋混凝土柱基本相同;钢板笼混凝土柱的延性要优于钢筋混凝土柱,在箍筋断裂时延性提高最大可达49.2%;钢板笼混凝土柱的耗能比钢筋混凝土柱好,耗能可以提高73.5%;钢板笼混凝土中纵筋受力与其配置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8.
型钢混凝土及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PSRCB)是在普通型钢混凝土梁(SRCB)的基础上采用预应力技术的一种新型组合结构,利用型钢混凝土技术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利用预应力技术改善型钢混凝土结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性能,从而发挥更好的结构综合效能.鉴于目前国内外对PSRCB进行的试验研究较少,本文对8根PSRCB和6根对比SRCB进行了全过程载荷试验.试验研究表明,与SRCB相比,PSRCB具有如下特点:较好的抗裂性能;同等M/Mu下,裂缝向上延伸高度和受拉钢筋应力大大减小从而使最大裂缝的宽度变小,裂缝闭合性能较好;承受外荷载前,存在反向挠度对正常使用性能有利,随着预应力度的加大极限挠度减小,且变形恢复性能较好;同等截面条件下,可以实现更高的正截面承载力.  相似文献   

19.
从外在和内在因素两个层次上论述了影响混凝土中钢筋锈蚀因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阐明了钢筋锈蚀速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发展方向,从而帮助人们采取不同的对策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20.
泉州市行政管理服务中心7#、8#楼为典型大跨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本文探讨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柱型钢的安装、钢筋及预应力筋的安装及施工难点,重点介绍梁柱节点区型钢、钢筋、预应力筋施工上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