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机械零部件的动态可靠性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传统的零部件可靠性模型不能很好地反映变幅随机载荷和强度退化对可靠性的影响,忽略可靠度和失效率随使用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机械零件强度、载荷和可靠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运用随机过程和顺序统计理论建立考虑变幅随机载荷和强度退化下机械零件的动态可靠性功能方程模型,利用二阶矩和摄动方法求出机械零部件的动态可靠性指标,并计算出零部件的动态可靠度。以建立的动态可靠性数学模型为基础,将可靠性设计理论与灵敏度分析方法相结合,提出动态可靠性灵敏度设计的计算方法,讨论动态可靠性灵敏度设计问题,以扭杆为例,给出各参数动态可靠性灵敏度的变化规律,分析设计参数的改变对扭杆可靠性的影响,为机械零部件的动态可靠性设计和动态灵敏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内涵与递进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故障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可靠性试验以及故障数据的统计分析,提供实际计算的数学力学模型和方法及实践.这样就可以在机械产品的研制阶段,估计或预测产品在规定工作条件下的工作能力状态或寿命,保证产品具有所需的可靠性.结合现代数学力学理论,系统地阐明机械可靠性设计、机械动态可靠性设计、机械可靠性优化设计、机械可靠性灵敏度设计、机械可靠性稳健设计等系列可靠性设计理论与方法内涵与递进,力图为解决我国机械工程领域可靠性设计核心技术缺乏的问题指明路线与途径以及为形成产品自主研发能力提供技术服务和储备,对工程实际的机械可靠性设计提供系统成组的理论与方法,可以为机械行业提供可靠性分析与设计的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3.
模糊集合论在机械可靠性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将模糊集合理论应用在机械可靠性设计上,建立了机械模糊随机可靠性的数学模型,讨论了机械零件正常工作这一模糊随机事件隶属函数的确定方法,并以实例具体说明模糊随机可靠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任意分布参数的机械零件的可靠性灵敏度设计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将可靠性设计理论与灵敏度分析方法相结合,讨论了具有任意分布参数的机械零件的可靠性灵敏度设计问题,提出了可靠性灵敏度设计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可靠性灵敏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设计参数的改变对机械零件的可靠性的影响,为机械零件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 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能主要取决于机械零件的可靠性,而机械零件强度的可靠性则是零件可靠性能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结构的出现,机械零件强度可靠性设计问题已普遍地引起人们的重视并被视作为机械零件设计领域内的一场新的飞跃。1 机械零件强度可靠性设计与传统设计方法的区别传统的机械零件强度的设计方法(安全系数法)是通过零件危险截面上的工作应力σ和零件材料本身的许用应力[σ]及安全系数n,按强度的判别式σ≤[σ]/n来明确零件  相似文献   

6.
基于平均安全系数的可靠性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机械零件设计中,安全系数法因为概念清晰、直观、易懂、使用方便,被广泛采用,然而安全系数的取值因人而异,有一定盲目性。机械可靠性设计是将可靠性理论引入到机械设计当中,可以根据零件的重要程度选取合适的可靠度设计零件。将传统机械设计中的安全系数引入到可靠性设计中,可以避免传统机械设计法的盲目性和保守性。以应力-强度干涉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当应力和强度服从不同分布时,机械零件的可靠度与平均安全系数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平均安全系数的可靠性设计方法。设计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为提高零件设计水平和节省制造成本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根据模糊可靠性设计理论,对机械零件的模糊可靠性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以机械中常用的心轴作为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8.
机械零件的模糊可靠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昭晖 《山西机械》1999,(2):41-42,46
根据模糊可靠性设计理论,对机械零件的模糊可靠性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以机械中常用的心轴作为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用运行状态来描述机械产品工作能力的概念;建立了机械产品运行状态与可靠性之间的联系,给出了利用运行状态进行机械产品可靠性分析的原理;以某型主战坦克变速箱换档同步器特型孔磨损失效模式为例,说明了运行状态理论在机械零件可靠性分析中的具体应用。结果表明运行状态理论为机械产品可靠性分析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吴波 《机械设计》1990,(4):30-34
本文根据尺寸公差标准及配合原理,讨论了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中公差级对零件尺寸标准差的影响及可靠性设计中的尺寸公差的选择,为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和预测提供依据,使机械可靠性设计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1.
机械零件的可靠性对机械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只有保证了机械零件的可靠性,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我国人民的生活生产。但是在机械零件使用之前,很难直接判断机械零件的可靠性,这就需要将理论作为基础,从设计层面对机械零件的可靠性进行深入了解,通过各种方法对机械零件的可靠性进行分析,使机械零件的可靠性达到预定要求,使机械系统的正常运行得到有效保障。本文就针对机械零件可靠性的设计理论进行分析,对机械零件可靠性分析提出一些具体方法,希望能为机械零件可靠性分析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机械构件疲劳强度可靠性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疲劳强度理论出发,结合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中的“应力-强度干涉理论”,研究了机械构件疲劳强度可靠性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叉车门疲劳强度可靠性计算。  相似文献   

13.
张义民 《机械工程学报》2013,49(20):101-114
随着整个工业生产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机械产品性能日益提高,机械系统和工作环境更加复杂,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问题也就越来越突出。因此研究机械产品的可靠性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非常迫切。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数学、力学、物理学、材料学与机械工程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可靠性试验以及故障数据的统计分析,提供机械产品设计的数学力学模型、方法和实践。动态与渐变是机械产品不可避免的随时间变化的形态,对机械产品进行动态与渐变可靠性探究是可靠性研究的递进与升华。结合机械动力学、劣化机理、随机过程、概率统计、可靠性设计等理论与方法,阐述动态与渐变机械系统可靠性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的内涵与递进,力图阐明机械工程领域动态与渐变可靠性设计概念思路、理论方法和工程实践,从而为机械设计、制造、使用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零部件可靠性设计与传统设计方法的不同,介绍了机械零件强度设计的应力-强度干涉理论,给出了机械零件强度可靠度计算的一般表达式,并通过机械零件可靠度设计的工程实例分析,说明可靠性设计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将可靠性优化设计理论、可靠性灵敏度技术与稳健设计方法相结合,讨论具有非正态随机参数的机械零件的可靠性稳健设计问题,提出可靠性稳健设计的计算方法。将可靠性灵敏度溶入可靠性优化设计模型之中,将可靠性稳健设计归结为满足可靠性要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利用四阶矩技术在基本随机参数的前四阶矩已知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程序可以实现具有非正态随机参数的机械零件的可靠性稳健设计,迅速准确地得到具有非正态随机参数的机械零件的可靠性稳健设计信息。数值算例表明文中所提方法是一种非常方便和实用的可靠性稳健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庞林  贺宗仁 《机械设计》1993,10(5):11-14
机械零件的可靠性疲劳强度设计理论是用可靠性技术来设计机械零件强度的一种现代设计理论。本文偿试将可靠性疲劳强度设计理论应用于轧钢机齿轮座人字齿轮轴的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可靠性强度设计理论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机械零件的可靠性计算与设计是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MATLAB科学计算软件的强大计算功能,讨论了机械零件的应力和强度为任意分布情况下的可靠性统计量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简单、实用,完全可以应用于机械零件的可靠性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18.
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在机械零件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目前常用的几种机械零件设计方法存在的不完善性分析,阐明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在理论上的科学性、在设计方法上的先进性和在机械零件设计中应用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同时就机械零件的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的具体方法作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王红斌 《机电信息》2010,(12):157-158
可靠性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机械可靠性分析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保证所设计的机械零件能够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在给定的载荷条件下安全的工作。因此,有必要对可靠性的分析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分类和介绍。  相似文献   

20.
简讯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料搬运学会委托西南交通大学和镇江工业车辆研究所于1983年5月在镇江叉车厂举办了机械可靠性设计基础讲习班。来自高等学校、科研设计单位和工厂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38人参加了讲习班。主要讲授内容是:可靠性理论的基础知识、机械零件静强度和疲劳强度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