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赵祥迎 《弹性体》2011,21(2):66-69
丁腈橡胶(NBR)与聚氯乙烯(PVC)共混合金是橡塑共混体系中一类重要的共混体系,NBR和PVC都属于极性聚合物,在共混过程中,相容性较好,因此这种体系被广为研究和应用。但此方法是选用粉末丁腈胶直接加入PVC中进行混炼共混,仍然存在共混不均匀的问题。本实验用乳液共混凝聚法制备了NBR/PVC共沉胶,研究了共沉工艺条件、丁腈胶种类与性能对NBR/PVC合金性能影响。  相似文献   

2.
叙述了国内外NBR/PVC合金的发展概况,探讨了用动态硫化法制备的NBR/PVC合金的相容性、形态结构、相界面特点和各种组分对性能的影响,介绍了两条技术路线和此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3.
动态硫化法制备NBR/PVC合金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叙述了国内外NBR/PVC合金的发展概况,探讨了用动态硫化法制备的NBR/PVC合金的相容性、形态结构、相界面特点和各种组分对性能的影响,介绍了两条技术路线和此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氯化聚乙烯(CPE)、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和丁腈橡胶(NBR)4种相容剂对聚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VC/ABS)合金注塑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种相容剂均会降低PVC/ABS合金注塑料的弯曲性能和阻燃性;CPE和EVA综合性能较好,有利于注塑料的加工和使用;MBS和NBR对合金注塑料流动性的不利影响较大,不适用于PVC/ABS合金注塑料。  相似文献   

5.
ABS/PVC/NBR三元共混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系统研究了ABS/PVC/NBR三元合金的组成与各项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NBR与PVC/ABS共混,能显著改变PVC/ABS合金的各项性能。  相似文献   

6.
影响NBR/PVC共混硫化胶性能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影响丁腈橡胶/聚氯乙烯(NBR/PVC)共混胶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PVC塑化温度、增塑剂用量、橡塑比、PVC的聚合度、NBR的丙烯腈质量分数。研究结果表明,塑化温度在160℃、增塑剂用量为20份、橡塑比为60/40~70/30时,NBR/PVC共混硫化胶综合性能较好。随着PVC聚合度的提高,NBR/PVC共混硫化胶力学性能得到提高;NBR中丙烯腈含量的增大有利于NBR/PVC共混硫化胶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加入不同丙烯腈含量的丁腈橡胶(NBR)增容改性丁苯橡胶(SBR)/聚氯乙烯(PVC)弹性体合金,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不同丙烯腈质量分数的NBR对SBR/PVC合金的物理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微观形态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腈含量越高,对SBR/...  相似文献   

8.
刘媛  王卫卫  邱桂学 《弹性体》2008,18(2):57-61
利用DSC和SEM等方法研究了弹性体在汽车仪表板表皮材料用PVC/ABS软质合金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PVC/ABS共混体系中加入弹性体CPE、NBR后,有助于提高共混体系的相容性,从而使得PVC/ABS共混体系的机械强度和加工性能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以丁腈橡胶(NBR)和聚氯乙烯(PVC)树脂为基础材料,采用动态硫化和熔融共混的方法分别制备了NBR/PVC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TPV)与NBR/PVC共混胶,并对TPV和共混胶的高温拉伸性、耐热空气老化性、耐油性以及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室温下,NBR/PVC TPV的拉伸强度高于共混胶的;温度高于50℃时,共混胶的拉伸强度则高于TPV的。在测试温度下,NBR/PVC TPV的断裂伸长率始终低于共混胶,两种材料在120℃时都失去使用价值。NBR/PVC TPV的耐热空气老化性能和耐3#标准油性能优于NBR/PVC共混胶的。NBR/PVC TPV初始弹性模量较高,共混胶的损耗因子峰值高于TPV的,两种材料损耗因子峰值温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机械共混、化学交联工艺制备高聚合度聚氯乙烯 (HMWPVC) /聚甲醛 (POM) /丁腈橡胶 (NBR)三元共混弹性体合金。重点讨论了 HMWPVC/ POM/ N BR共混比、PVC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NBR橡胶的丙烯腈含量、硫化体系等因素对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HMWPVC/ POM/ NBR共混弹性体的力学性能、耐油耐溶剂性能优于PVC/ POM/ NBR共混弹性体。采用动态粘弹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现代分析技术研究了 HMWPV C/ POM/ NBR三元共混弹性体的微观结构 ,结果显示 H MWPVC/ POM/ NBR(10 / 10 / 80 )三元共混弹性体的 tgδ- T谱上只出现一个峰值 ,其对应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 - 0 .8℃ ,三元共混弹性体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由发泡法制备了NBR/PVC开孔发泡材料,研究了NBR/PVC并用比和PVC聚合度对NBR/PVC发泡材料开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BR/PVC并用比从90/10变到50/50,发泡材料泡孔壁厚度越来越大,泡孔之间的连通性增大;开孔率受到NBR用量和PVC聚合度的影响,当NBR/PVC并用比为50/50时,开孔率最大,达到22.8%;PVC聚合度为700时,最大开孔率达到17.8%。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PVC/Elvaloy 741/NBR三元共混体系,并与PVC/Elvaloy741和PVC/NBR二元共混物共行了比较。发现PVC/Elvaloy741/NBR三元共混物在拉伸强度方面有着明显的协同作用。另外,对工艺条件与共混物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邓月义  代云水  况波  赵树高 《塑料》2007,36(5):84-87
将NBR、PVC及纳米CaCO3熔融复合以增韧PVC/纳米CaCO3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热性能及微观形态.结果显示NBR对PVC/纳米CaCO3具有增韧效果,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明显增大,PVC/NBR/nano-CaCO3为100/12/8时冲击强度最大,达到了30kJ/m2,比对应的单独纳米CaCO3增韧的PVC提高了大约27%.NBR能降低PVC/CaCO3复合材料的熔体黏度,复合材料加工性能改善.同时NBR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热稳定性变差.扫描电镜照片显示,PVC/NBR/nano-CaCO3为100/12/8时,NBR的加入提高了CaCO3的纳米级分散程度,冲击断面出现了纤维状形变,使得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共混工艺对PVC/NBR性能影响,讨论了PVC/NBR在不同共混工艺条件下耐油性能,结果表明共混工艺对材料综合性能影响很大,PVC/NBR=60/40时,共混材料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5.
NBR/PVC共沉胶的主要优点是PVC的耐臭氧性和丁腈橡胶的耐油性和可交联性。本文主要从促进剂、补强剂、软化剂几个方面对NBR/PVC共沉胶的加工性能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到对本NBR/PVC共沉胶加工综合性能贡献最大(包括NBR/PVC共沉胶的硫化体系、增塑体系、补强填充体系),我们应对促进剂采用CZ、碳黑采用HAF、浅色填料采用白碳黑、增塑剂采用DOP;同时NBR/PVC共沉胶加工性能最佳配方为NBR/PVC100,ZnO5,SA1,S1.5,DOP15,TMTD/CZ2.5/0.5,HAF30。  相似文献   

16.
NBR/PVC/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乳液共沉法和直接混炼法制备NBR/PVC/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纳米复合材料的硫化特性、微观结构、动态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OMMT能够显著促进NBR的硫化反应,使NBR/PVC/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焦烧时间和正硫化时间明显缩短;乳液共沉法和直接混炼法NBR/PVC/OMMT纳米复合材料是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乳液共沉法NBR/PVC/OMMT纳米复合材料中的OMMT分散更为均匀,其储能模量、玻璃化温度和热分解温度均高于NBR/PVC共混物和直接混炼法NBR/PVC/OMMT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动态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用环氧树脂(EP)增强聚氯乙烯/丁腈橡胶(PVC/NBR)共混胶,研究了EP用量对共混胶力学性能的影响,考察了EP对炭黑增强PVC/NBR共混胶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共混胶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用EP增强PVC/NBR共混胶,胶料的力学性能提高,且老化后性能变化不明显。在EP用量为18份左右时共混胶的综合性能最佳。EP对炭黑增强PVC/NBR共混胶力学性能的改善有一定作用。EP在PVC/NBR共混胶中原位聚合生成了直径约为200 nm的纤维。  相似文献   

18.
PVC/POM/NBR三元共混弹性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军  刘方 《特种橡胶制品》2000,21(6):1-4,10
采用高温机械共混、化学交联工艺制备PVC/POM/NBR三元共混弹性体。重点讨论了PVC/POM/NBR共混比、PVC树脂的分子量、NBR橡胶的丙烯腈含量、硫化体系等因素对共混弹性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POM/NBR(20/10/70)三元共混弹性体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耐油耐溶剂性能。用动态粘弹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现代分析技术研究其微观结构,结果显示PVC/POM/NBR(20/10/70)三元共混弹性体的tgδ-T谱上只出一个峰值,其对应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 3.7℃,表现出较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9.
NBR/PVC发泡材料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PVC、NBR为主要原料,加入硫化剂、发泡剂及其他助剂经动态硫化法制备了密度较低的NBR/PVC发泡材料.研究了橡塑比变化、硫磺用量、发泡剂用量、促进剂用量及填料用量对NBR/PVC发泡材料性能及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BR:PVC质量比为70:30、硫磺用量为0.8份、发泡剂用量为9份、促进剂TT与CZ质量比为1:2时,发泡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PVC树脂聚合度、NBR用量及混料时加料顺序对PVC/NBR共混物耐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高聚合度PVC树脂和NBR P83可明显改善共混物的耐油性。试验初步确定PVC/NBR输油管实验配方为:PVC(S-2500)100份,稳定剂1份,DOP 100份,NBR P83 20份,润滑剂0.5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