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合成了六种不同掺杂比例的稀土高氯酸盐(铽掺铥)与甲基苯甲酰甲基亚砜的固态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确定其组成为(TbxTmy)(ClO4)3·L5·C2H5OH(x∶y=1.000∶0.000,0.999∶0.001,0.995∶0.005,0.990∶0.010, 0.950∶0.050,0.900∶0.100).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将铥掺入铽后,可大大提高配合物中铽离子的荧光发射强度,当x∶y=0.995∶0.005时敏化强度最大,可使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增加到147%.并且在本文所研究的掺杂比例范围内,配合物中Tm3+对Tb3+的发光一直起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不同摩尔比的甲基苯甲酰甲基亚砜高氯酸铕、铥异核配合物和高氯酸铕、镨异核配合物(Eu1-xREx)(ClO4)3·L5·C2H5OH(RE=Tm、Pr,x=0.000~0.200,L=C6H5COCH2SOCH3).红外光谱及摩尔电导表明,配体通过亚砜基上的氧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羰基氧不参与配位,三个ClO4-有两个在内界参与了配位,而另一个在外界不参与配位.荧光光谱表明,当Tm3 和Pr3 的掺入量分别在0.001mol~0.01mol和0.001mol~0.100mol之间时,对Eu3 的荧光产生敏化作用,且Tm3 和Pr3 的掺入量都为0.001mol时,敏化强度最大,分别可使Eu3 荧光强度增加109%和137%.  相似文献   

3.
对苯基苯甲酸铕、铽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强  赵永亮  赵凤英 《稀土》2007,28(4):5-8
分别合成了以对苯基苯甲酸为配体,铕、铽及掺杂铕、铽为中心的固态配合物。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及差热-热重分析,推测其组成分别为:铕配合物:EuL3.3H2O、Eu0.5La0.5L3.3H2O、Eu0.5Y0.5L3.3H2O;铽配合物:TbL3.2H2O、Tb0.5La0.5L3.2H2O、Tb0.5Y0.5L3.3H2O(L=■-■-COO-。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分析表明,对苯基苯甲酸的羧基氧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配合物的荧光光谱测定表明,铕系列和铽系列配合物都可发出其特征荧光,铕异核稀土配合物的荧光强度与相同配体的铕配合物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邻氨基苯甲酸稀土固体配合物的光致发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一系列组成为Tb1-xYxA3(A=邻氨基苯甲酸,x=0~1.0)的固体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结构和荧光性质。红外光谱的结果表明,掺杂配合物的结构与未掺杂的邻氨基苯甲酸铽相似。荧光光谱的结果显示,Y3+对Tb3+的发光有显著的增敏作用,对荧光增敏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邻氨基苯甲酸-联吡啶-混合稀土(Eu、Tb)配合物的荧光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用邻氨基苯甲酸铵、2 ,2’-联吡啶与氯化铕、氯化铽在水 -乙醇溶液中反应合成了邻氨基苯甲酸- 2 ,2’-联吡啶 -铕铽异核稀土配合物 ,并测定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数据表明 :邻氨基苯甲酸中的羧基和氨基均与稀土离子配位 ,联吡啶中的氮也与稀土离子配位 ;由元素分析数据推测 ,配合物的化学组成式为(Eux Tb1 - x) L3L′(其中 L 为邻氨基苯甲酸 ,L′为 2 ,2’-联吡啶 ) ;在 35 1nm紫外光激发下 ,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 ,结果表明 ,Eu3 的荧光发射被 Tb3 强烈敏化 ,而 Tb3 的荧光发射被 Eu3 离子强烈猝灭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系列异核配合物(Tb1-xErx)·L3·phen·1/2H2O(x=0.000~0.200,L为2-噻吩甲酸,phen为邻菲罗啉).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分析,摩尔电导,IR光谱及荧光激发和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荧光光谱测定表明,配合物中3 对3 的发光产生猝灭作用,随着Er3 加入量的增大荧光发射强度大大减弱.  相似文献   

7.
利用低温固相反应合成了4种苯羟乙酸稀土配合物:RE(L)3·4H2O[RE=La,Nd,Eu,Tb; L= C6H5CH(OH)COO-],并通过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及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明,苯羟乙酸稀土配合物中配体通过羧基以羧基氧负离子和醇羟基同时参与稀土离子(Ⅲ)配位,两分子水也参与稀土的配位.铕(Ⅲ)、铽(Ⅲ)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和配体的磷光光谱表明,配体对铕(Ⅲ)、铽(Ⅲ)的荧光具有一定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均苯四甲酸铽发光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合成了均苯四甲酸铽发光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化学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等确定其化学组成为Tb(HL)·5H2O。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为晶体物质,扫描电镜照片结果表明配合物为棒状物质,晶粒大小10μm~20μm,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铽的特征荧光。  相似文献   

9.
李文先  韩凤梅  赵永亮 《稀土》2003,24(3):11-15
合成并表征了重稀土高氯酸盐与苯基苯甲酰甲基亚砜的四种固态配合物。经元素分析及差热-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RE(ClO4)3·L5·2H2O(RE=Tb,Dy,Er,Yb)。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表明,配体通过一个羰基氧和一个亚砜基氧与稀土离子配位。在丙酮溶液中测定的摩尔电导率表明,三个ClO4-,其中两个在内界,一个在外界。铽、镝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配体对铽(Ш)、镝(Ш)的荧光具有较强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同时合成了高氯酸铕、铽与2-噻吩甲酸、1,10-菲咯啉(phen)的三元配合物和高氯酸铕、铽与2-噻吩甲酸的二元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红外光谱、摩尔电导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组成分别为REL3·2H2O及REL3L'·C2H5OH(RE=Eu,Tb;L=2-噻吩甲酸,L'=1,10-菲咯啉).摩尔电导数据表明,此类配合物为非电解质.红外光谱测定表明,配体2-噻吩甲酸羧基氧与稀土离子配位,配体1,10-菲咯啉两个氮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荧光光谱实验表明,1,10-菲咯啉加入到铕-2-噻吩甲酸二元配合物和铽-2-噻吩甲酸二元配合物中形成三元配合物后它们的荧光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高氯酸铕二苯亚砜和不同物质量比的高氯酸 ( )、钬 ( )二苯亚砜异核配合物 (Eux Ho1 - x)(DPSO) 7(Cl O4) 3 。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IR、粉晶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荧光光谱表明 :虽然 Ho3 的发射几率较高的 5S2 激发态能级高于 Eu3 ,但并未对 Eu3 的发光产生敏化作用 ,相反当掺入 0 .0 0 2 mol的 Ho3 时即对 Eu3 的发光产生猝灭作用。另外从 Eu3 的荧光光谱知 :5D0 → 7F2 的电偶极跃迁强度大大高于 5D0 → 7F1 的磁偶极跃迁 ,这表明铕 ( )在配合物晶体中处于非对称中心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采用草酸沉淀法、碳酸氢铵沉淀法和乙二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种稀土氧化物,用差热分析技术比较了不同稀土氧化物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所有稀土氧化物均能使高氯酸铵的第一放热峰滞后,而第二放热分解峰提前;随着稀土添加量的增加,两分解峰逐渐靠近,最终合并为一个分解放热峰,分解热也大大提高。不同稀土氧化物种类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有一定的差异,轻稀土镨和钕的氧化物使分解峰表现为前弱后强的两个相连的峰,中稀土钐和钆的氧化物表现为单一的强峰,而重稀土铒和镱的氧化物表现为前强后弱的两个分立的放热峰。对于同一种稀土氧化物,制备方法的不同对催化高氯酸铵的热分解也有差异,这与产物的比表面积有关,随着产物比表面积的增加,催化效果越明显。用能带理论解释了氧化稀土对AP热分解过程的影响,把氧化稀土作为半导体来考虑,正是由于它们储存和释放电子的功能性质导致了AP第一分解峰的滞后和第二分解峰的提前。  相似文献   

13.
二(2-乙基己基)膦酸萃取镧系元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二(2-乙基己基)膦酸(P IA-8)的庚烷溶液在高氯酸钠介质中对Ln3+的萃取。探讨了萃取平衡时间、不同介质、P IA-8浓度对萃取L a3+的影响及反萃剂浓度对反萃率的影响;用斜率法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为L a(HA2)3;测定了L a3+、C e3+、P r3+、N d3+、Sm3+、Eu3+的半萃取pH1/2值分别为3.69、3.30、3.16、3.10、2.68、2.54。  相似文献   

14.
Rareearthionsposessomespecialfunctionsinbiologicalbody.Aminoacidsarethestructureunitofproteins.Imidazoleisheteroclycliccomp...  相似文献   

15.
合成并表征了六种不同掺杂比例稀土高氯酸铕掺铥与对甲苯基苯乙烯基亚砜的固态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EuxTm1-x) (ClO4)3*L7(x=1.000,0.999,0.995,0.990,0.950,0.900; L= C6H5CH=CHSOC6H4CH3).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表明,配体通过亚砜基氧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烯键未参与配位.在丙酮溶液中测定的摩尔电导率表明,配合物为1∶2型电解质,三个 ClO4-无机抗衡阴离子,其中一个在内界,两个在外界.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中出现了比磁偶极跃迁(5D0→7F1)强的电偶极跃迁(5D0→7F2),表明配合物不存在反演中心.掺杂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将千分之一的铥掺入后,铕离子的发光增强增加到111%.  相似文献   

16.
17.
Perchlorate (ClO?4) can be used as a terminal electron acceptor by some bacteria for cell respiration during the oxidation of substrates. Packed-bed biofilm reactors have been used to treat perchlorate-contaminated waters with rates varying over six orders of magnitude (0.0007 to 20 mg∕L-min). While this range implies large differences in treatment efficiencies, it is demonstrated in this report that these rates are correlated to concentrations of perchlorate in the reactor. Overall perchlorate reduction rates obeyed first-order kinetics for reactors using organic substrates as electron donors (acetate or a complex high-protein medium). Higher reaction rates appear possible in hydrogen-gas feed reactors rather than in organic-feed reactors, although additional work is necessary to confirm this preliminary result. Findings of first-order perchlorate kinetics will help engineers design packed-bed reactors for the remediation of perchlorate-contaminated waters.  相似文献   

18.
镧系元素高氯酸盐苯丁基亚砜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稀土高氯酸盐RE(ClO_4)_3nH_2O(RE=La~(3+)、Ce~(3+)、Pr~(3+)、Nd~(3-)、Sm~(3-)、Eu(3+),n=6~7)与苯丁基亚砜PBSO(C_6H_5C_4H_9)在无水乙醇体系中合成出六个新配合物,并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稀土离子含量测定,配体PBSO含量测定ClO_4~-含量测定、IR谱、导电、TG-DTA分析及X-射线粉末衍射。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RE(BPSO)_7(ClO_4)](ClO_4)_2,配位数为8,电解质类型为1:2。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5种甲基苯甲酰甲基亚砜与轻稀土高氯酸盐配合物RE(ClO4)3·L5·C2H5OH(RE=La,n,Nd,Sm,Eu;L=C6H5COCH2SOCH3),经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及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的IR谱、1HNMR及铕配合物的磷光光谱、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根据磷光发射光谱数据计算了配体的三重态能级值.荧光发射光谱表明,配体可有效的向Eu3+离子传能使其发射较强荧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