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硫杂多环芳烃具有并苯类物质的独特导电作用和光合作用中能够提高导电作用和光电效率的独特优势。围绕硫杂多环芳烃,以1,3,5-三(2-溴苯基)苯和苯并噻吩-2-硼酸通过钯催化的Suzuki反应得到苯并噻吩结构的寡聚苯撑分子,苯并噻吩结构的寡聚苯撑分子在FeCl3作用下氧化脱氢环化合成了三重硫杂扭曲多环芳烃分子。中间体和产物的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进行了表征。三硫杂多环芳烃的合成丰富了硫杂多环芳烃的种类,为合成更大共轭体系的三重硫杂扭曲多环芳烃提供了研究基础,三重硫杂扭曲多环芳烃分子为有机半导体材料,发光材料太阳能电池,光电二极管等分子器件提供的重要的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2.
开发简单方法构造环状骨架一直是合成化学中的核心问题。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在材料化学与药物化学中有广泛的应用,而芴作为一类重要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因其独特的性质,在光电子材料、太阳能电池、生物、医学等化学领域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故构造芴结构已经成为有机合成的研究热点。然而,芴的合成方法非常有限,因此,从现成的材料中开发出有效组装这些聚碳环的新方法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重点介绍了芴类化合物的应用及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朋  张琼 《广东化工》2013,40(12):113-115
综述了多环芳烃蒄的合成方法,对各个合成方法进行了说明及总结。蒄结构独特,具有很好的电子转移能力及良好的电致发光效应,结合实际对其应用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选择性分离贵金属、放射金属、碱金属等金属离子是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硫杂杯芳烃是一类由硫原子桥链苯酚单元构成的大环化合物。作为第三代超分子材料,硫杂杯芳烃反应位点丰富,上边缘、下边缘以及桥链的硫原子上都有进行功能化的可能性,而功能化后硫杂杯芳烃能够表现出与金属离子优异的配位性能,从而达到选择性分离金属离子的目的。本文介绍了硫杂杯芳烃的合成历史、自身结构特点以及配位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硫杂杯芳烃的上缘、下缘引入酯基、酰胺、亚胺/胺等官能团后与碱金属、碱土金属、放射金属、贵金属离子等的配位情况,总结了硫杂杯芳烃自身构型、杯环的大小、溶剂类型等对其配位性能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与金属离子的不同配位机理。本文可以为开发高效选择性分离提取各种金属离子的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因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以及突出的电子性能,在发光二极管、有机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电池及场效应晶体管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性能,扩大生产及拓宽应用范围,科研工作者还经常在多环芳烃中引入功能化官能团对其进行修饰。近年来,合成结构新颖、性能诱人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青睐。本文选择性地概述了平面型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旨在合成方法上有所突破,使之在新型功能材料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晁阳  赵红霞 《当代化工》2021,50(3):698-702,706
柱芳烃作为一类新的大环芳烃主体化合物在主-客体化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柱芳烃家族中一员,柱[6]芳烃因其简便的合成、较大的柱状空腔和优秀的主-客体性质在吸附材料、药物传递、两亲性材料等领域展示了极好的应用前景.该文着重介绍了柱[6]芳烃的分子结构、合成策略、功能化、主-客体性质及其最新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一类重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三致性"、难降解性,在土壤环境中不断积累,严重危害着土壤的生产和生态功能、农产品质量和人类健康。修复土壤多环芳烃污染已成为研究的焦点。生物修复技术因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可大面积应用等独特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目前最具潜力的土壤修复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8.
煤转化过程中多环芳烃排放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煤洁净转化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煤化工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外对减少煤加工过程的CO_2、NO_x、SO_x等污染物的排放研究较多,但对煤加工过程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的研究还相对不足.本文就多环芳烃的理化性质、起源及其取样和分析方法以及煤加工利用过程中多环芳烃生成与释放的影响因素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行煤转化过程中多环芳烃的生成与控制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杯芳烃—新型有机材料光稳定剂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杯芳烃量一类新型大不化合物,本文介绍了杯芳烃化合物的合成及研究进展,根据其独特结构特性,讨论了作为新型光稳定剂在有机材料方面的应用及光稳定机理。  相似文献   

10.
具有非线性光学效应的有机材料因其在新型光电材料及光子材料方面的潜在应用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环庚三烯并咪唑类化合物是一类潜在的性能优异的非线性光学材料。本文综述了环庚三烯并咪唑类及其重要中间体环庚三烯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受共振能、空间位阻和竞争吸附等方面的影响,稠环芳烃末环的吸附活化是其加氢饱和反应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系统综述了稠环芳烃加氢饱和反应特点及各类稠环芳烃加氢饱和催化剂。分析表明,稠环芳烃吸附活化与其分子自身的属性和催化剂的性质密切相关,调控催化剂中活性金属的电子状态可有效促进稠环芳烃分子的吸附活化。针对常见稠环芳烃加氢饱和催化剂,本文分类阐述了各类稠环芳烃加氢饱和催化剂的活性相结构、活性位点数量和活性金属电子密度的调控方法。分析指出,提高活性组分的分散度和形成活性金属的缺电子状态能够提升催化剂的加氢活性,可通过调节载体的酸性和添加助剂等方法实现。  相似文献   

12.
多环芳烃( PAHs)是分子中含有多个苯环的碳氢化合物,包括萘、蒽、菲、芘等150多种多环化学结构式的总称.多环芳烃因为具有生物难降解性和累积性,是一类化学致癌物质和环境污染物.随着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第2005/69/EC号指令的实施,很多欧洲国家出于安全考虑,对产品中的多环芳烃开始进行限制.在橡胶制品的生产过程中,由于使用了含有多环芳烃的添加油和其他的化学物质,导致产品中不可避免含有多环芳烃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Fenton试剂对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环芳烃是一类具有致癌特性且采用常规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去除的有机污染物,本论文研究了Fenton试剂对水体中多环芳烃污染物芴、菲、蒽的去除效果,对影响多环芳烃去除率的几种因素包括反应时间、FeSO4浓度、H2O2浓度及pH值进行了探讨.结论表明当反应时间为60min,FeSO4和H2O2浓度分别为3.0和20mmol·L-1,pH值为4.0时,3种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分别达到78.3%、82.5%和99.0%.比较了Femon试剂法、UV/Fenton法和UV/草酸铁/H2O2法对多环芳烃的去除,结论表明这3种芬顿系统对多环芳烃的去除率相差不大,且均能获得较满意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杯芳烃是一类“新型”的具有独特空穴结构的大环化合物,本文综述了杯芳烃的合成,以及其衍生物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多环芳烃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针对多环芳烃的来源、分布、危害、物理化学性质、分析方法、处理方法等进行了回顾和综述,介绍了用微波技术降解多环芳烃的最新方法和进展。  相似文献   

16.
植物添加剂降低卷烟烟气稠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卷烟烟气中的稠环芳烃是一种高致癌性有害物质,对人体有很大的毒害作用.文章简单地介绍了烟气中稠环芳烃的形成、性质及对人体的危害,并详细综述了植物添加剂降低卷烟烟气稠环芳烃的研究进展.降低清除卷烟中稠环芳烃含量及其机理的研究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难题,至今国际上尚未彻底解决.研究开发无毒无副作用的高效针对性的新型植物添加剂,对缓解吸烟与健康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荧光型杯芳烃作为一类能发出荧光的物质被用作荧光探针,而杯芳烃带上荧光基团萘后,可利用其荧光发射光谱和荧光强度的不同,对有机分子和金属阳/阴离子等加以识别.荧光型杯芳烃的合成颇具价值.综述了国内外以荧光基团萘环的杯芳烃衍生物用作传感器的最新研究和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8.
用纳米孔材料去除卷烟烟气里的亚硝胺和多环芳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ZSM-5和Y沸石吸附气相中的多环芳烃和亚硝胺,能减少吸烟对于环境的污染。报道了沸石类型和酸碱性对于吸附性能的影响。使用表面涂布铜化合物的新技术显著提高Y沸石的吸附效率,这种复合纳米孔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卷烟烟气里30%~60%的多环芳烃和亚硝胺等有害物质。  相似文献   

19.
多环芳烃加氢饱和既有利于环境保护,还能促进煤焦油的高效率利用。以煤焦油中(210~360)℃富含2-4环多环芳烃馏分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氢饱和催化剂与分子筛催化剂作为双效耦合催化剂,对不同反应条件下煤焦油催化加氢反应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效耦合催化剂具备分子筛催化剂与加氢饱和催化剂的催化特性,同时具备两者相互作用较小的稳态结构,且其在多环芳烃催化加氢反应中的活性介于分子筛催化剂和加氢饱和催化剂之间;活性金属组分Ni和Mo在催化剂表面分布稳定均匀。各操作条件对多环芳烃加氢性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双效耦合催化剂耦合比为4∶6时,多环芳烃催化加氢性能优于其他耦合比催化剂,在反应温度380℃、氢初压8.0 MPa、反应时间60 min和剂油比5∶100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加氢性能。馏分油多次选择性加氢后,饱和分量明显增加,胶质和芳香分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0.
潘鑫  王旭珍  冯锟  王爽  赵宗彬  邱介山 《化工学报》2019,70(10):3722-3737
碳材料是一类神奇的材料,碳原子可以通过sp、sp2或sp3杂化构筑不同微观结构的碳材料。目前,已经发现的碳的同素异形体有石墨、金刚石、富勒烯、碳纳米管、碳纳米环、石墨烯和石墨炔。富勒烯和石墨烯因性质独特、应用前景广阔,其发现者分别获得1996年和2010年诺贝尔奖。碳纳米环具有独特的环状结构、优异的机械强度及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也引起广泛关注。研究者从早期对碳纳米环进行理论计算、预测其性质,到现在已能够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激光辐射、超声诱导自组装等方法制备不同尺寸的碳纳米环,并对其性质和应用进行探索。总结了近30年来有关碳纳米环的生长机理、可控合成、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其规模化合成与应用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