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陕西省1994年水土保持获奖科技成果简介1黄土高原坡耕地等高灌木带技术试验研究等高灌木带是在地广人稀。水土流失严重的陕北风沙区和丘陵沟壑区的坡耕地治理中,根据地形和地面坡度,每隔一定坡间距沿等高线进行反坡整地,栽植2~3行灌木形成条带,在带与带之间种...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井灌工程现状分析刘立明魏小抗马进德(陕西省水利厅西安710004)关键词地下水井灌抗旱陕西省陕西省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分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陕南山地三个自然区域,总土地面积206万km2,总耕地面积3393万hm2,其中水利设施面积...  相似文献   

3.
黄德胜 《人民长江》2002,33(7):38-39,51
陕西省安康市地处汉江流域中上游,秦巴变质岩水土流失区,沟深坡陡,且坡耕地多,零星分散,水土流失严重,致使环境脆弱,灾害频繁,经济贫困,针对坡耕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总结当地治理和开发坡耕地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具体结合当地实际的治理和开发意见,兴修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大搞基本农田建设,积极推进退耕还林(草),加快移民造林,开发旅游业等,最终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的坡耕地治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史立人 《人民长江》1999,30(7):25-27
长期以来,由于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长江中上游山丘地区的坡耕地多达1066.7万hm^2,成为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地类和侵蚀泥沙的重要来源。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坚持将坡耕地作为治理重点,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以改造坡耕地,兴修水平梯田,配套小型水利设施为突破口,提高作产量,满足治理区的粮食需求,为陡耕地创造条件;(2)对一时不能改为梯田而又无法退耕的坡耕地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保土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5.
桃曲坡水库溢洪道侧堰加闸工程设计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曲坡水库侧槽溢洪道加闸工程系陕西省九大灌区改造工程之一。该水库原为以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库,灌溉面积1.93万hm^2。作为陕西省煤炭建材基地-铜川市,工业及生活用水日趋紧张,缺水严重,预计2000年市区缺水量将达到1500 ̄1800万m^3。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坡耕地治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胡玉法 《人民长江》2009,40(8):72-75
坡耕地是长江上游的主要生产用地,但又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地类和江河泥沙的主要策源地,因此,加快坡耕地治理步伐是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举措。分析了长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特点、严重后果及其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结了“长治”工程20 a实践中探索出的四川盆地紫色土区、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岩溶石漠化区、三峡库区、陇南陕南土石山区及南方红壤丘陵区等不同区域的坡耕地治理模式,提出了加快长江流域坡耕地治理步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松嫩平原广布盐碱土。其中齐齐哈尔市辖区就有3.4万hm^2,研究其盐碱土形成过程和治理措施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对此提出了治理规划。  相似文献   

8.
山区开发中如何解决坡耕地及“围山转”工程上水问题,一直是多年研究的重大课题。经对迁西、迁安、遵化3县(市)发展小型集雨工程现状、效益情况调查,证明小型集雨工程是北部山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1发展现状及效益 3县(市)有坡耕地3.47万hm2,其中已改造成梯田的2.23万hm2,已上水面积0.65hm2。近年山区开发围山转4.87万hm2,已全部种植果树,由于缺水,主要靠天然降水来维持,一遇大旱,山区农业遭受很大损失,甚至造成成片已挂果幼树死亡…  相似文献   

9.
黄河小浪底水利本世纪是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的多目标兴利工程,是黄河下游治理的控制性骨干工程,枢纽坝高154m,水库总库容126.5亿m^;枢纽吉年一遇洪水4000m^3/s设计,万年一遇洪水52300m^3/s校核;按水库减少运行要求,在非常死水位220m时2总泄流能力不小于700m^3/s。  相似文献   

10.
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2号上斜导井在向上施工120m后,遇以大断层张性破碎带,发生塌方事故,引出5 ̄6m^3/h的地下水,累计塌方4000m^3,上斜导井被迫停工。煤科总院北京建井研究所接受该项治理任务后,制定了“下堵上灌、加压注浆”的治理方针。经过半年的努力,塌穴治理成功。  相似文献   

11.
钱塘江中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位于金华市盘溪小流域,红壤丘陵中低山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73km^2,工程区内建农田49hm^2、果园50.6hm^2、草地32hm^2、造林116.4hm^2、封禁治理320hm^2,总投资115万元,于2000年7月完成,论述了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及其效益。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水土保持实践及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勇 《人民黄河》2000,22(3):22-24
甘肃省是地处我国西北的内陆省份,干旱多灾,水土流失严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38.9万km^2,占总土地面积的86%。在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中,形成了小流域综合防治工程,水平梯田工程,水土保持绿色工程,水土保持拦蓄工程等四大工程体系,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已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6万km^2,平均治理程度达到16%,分析表明,现有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拦截降水20.61亿m^3,减少土壤侵蚀量2.1亿  相似文献   

13.
为了能使秦王川及其周边地区宜开发的土地得到合理开发,满足兰州再发展的需要,考虑秦王川周边的水资源状况,对引入大秦工程实施节水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节水工程措施可以从以下3方面入手,提高渠系防渗建设标准,改变灌溉方式,开采补不,经分析计算,采取节水工程措施后,每年可节水12288万m^3,节余的水量除可新发展2.27万hm^2灌区外,并富余2159万m^3可量可供城市发展之用,分析结果表明,采取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东北商品粮基地的水利建设需要加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地区46年建设了2934座大小水库、3.79万km堤防、灌溉面积346.67hm^2其中水田233.33万hm^2),治涝486.67万hm^2、改良碱地69.33万hm^2、治理水土流失9.33万km^2、打机井约30万眼。这些工程大大减免了洪涝灾害,大幅度提高了粮食平量。但为在本世纪末再增产125亿kg粮食,还要大大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建议加强下列四方面的工作:(1)江河防洪工程建设要加快。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流域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的工作,全流域有1/3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现,治理保持面积达15.38万km^2,其中建设基本农田516.97万hm^2,造林种植1021.3万hm^2,还修建了大量治沟骨干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和小型水保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有效地减少了入黄泥沙,促进了流域经济发展,截至1995年底止,黄河流域水措施共增粮食621.49亿kg,果品250.73亿kg  相似文献   

16.
泾河流域年最大洪水量及洪沙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大川 《人民黄河》1998,20(12):27-29
根据1952-1989年共38a的实测资料,对泾河流域年最大洪水量、洪沙量的变化及削洪减沙效益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70 年代流域水保治理年均增洪0.456亿m^3,年均增洪沙0.114亿t;降雨影响年均增洪0.017亿m^3,年均减洪沙0.087亿t。(2)80 年代流域水保治理年均减洪0.826亿m^3,年均减洪沙0.375亿t;降雨影响年均增洪0.368m^3,rh fqug fu  相似文献   

17.
浅谈陕西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冠宁 《陕西水利》2010,(5):141-142
本文对陕西省坡耕地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土地利用特点,探讨了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可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小浪底水库的开发任务、初期水库输沙规律及黄河下游河道的演变规律,对初期运用满足防淤减淤、供水发电要求所需要的调控库容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不同调控库容调水、水库淤积、下游河道减淤2及断面形态调整、发电的效果。认为当调控上限流量采用2600m^3/s时,调控库容采用8亿m^3;当调控上限流量采用3700m^3/s时,调控库容采用13亿m^3,可较好地满足防洪减淤2和供水发电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作为我国水土保持主战场的陕西省在治理水土流失、再造秀美山川、改造大自然中取得辉煌成绩。截至1998年底,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万km2,建设“四田”147.7hm2,营造水保林和经济林506.3hm2,种草保存面积85h...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总耕地面积1880万hm^2,可垦荒地667万hm62,人口1.1亿,其中农业人口0.65亿,松辽平原,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目前灌溉面积357万hm^2,其中水田210万hm^2。本世纪末计划达到灌溉面积467万hm^2,其中水田267万hm^2,现有2万hm^2以上灌区区5个,在建的有3个。其中14个自流灌区4个提水灌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