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DTCR-2处理低浓度矿山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重金属捕集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R-2)深度处理低浓度矿山废水中Cu2+、Zn2+、pb2+、Cd2+、Cr3+等多种混合重金属离子,研究了pH值、DTCR-2添加量、搅拌时间、反应时间、温度以及絮凝剂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调节废水pH值为8左右,投加(φ)(DTCR-2)=1%的DTCR-2溶液1.2mL,室温下搅拌5min再添加适量联合絮凝剂,总反应15 min后,各重金属离子去除率均达到96%以上,出水中所考察的重金属离子质量浓度均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EDI回收酸性镀铜漂洗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级两段的混床EDI膜堆,以含铜50mg/L左右的模拟酸性镀铜漂洗废水为原水,考察电去离子(EDI)过程对酸性镀铜漂洗废水的脱盐和浓缩性能.结果表明,EDI淡水电导率小于1μS/cm,Cu^2+脱除率大于99.9%;浓水Cu^2+浓度可达1000mg/L左右,证明EDI回收酸性镀铜漂洗废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重金属捕集剂对废水中镉捕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对含镉37.00 mg/L的废水进行了镉捕集效果的实验,研究其对废水中镉离子的吸附特性;并考察了时间、加入捕集剂的量、pH值以及多种金属共存条件下对捕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克隔离子加入捕集剂量为40 mg,pH值为5~11时处理效果较好,多种金属离子(铜、铅)共存对捕集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37.00 mg/L的含镉废水,在pH值为7~9时去除效率可达99.9%以上,处理后废水中镉的浓度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以二并哌嗪和二硫化碳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四基配位重金属捕集剂N,N,N,N-4(二硫代羧基)二并哌嗪(TDDP),并考察了其在不同条件下对含铜锌铅废水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处理10 mg/L的含Cu~(2+)、Pb~(2+)、Zn~(2+)废水,pH值为4~11,n(TDDP)/n(重金属离子)=0.6,反应时间5 min,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剩余浓度分别为0.35、0.39、0.89 mg/L,达到国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6—2010).在混合离子溶液中,酸性条件下TDDP对重金属螯合能力大小排序为:Cu~(2+)Pb~(2+)Cd~(2+)Zn~(2+).  相似文献   

5.
为了用吸附法去除废水中铜离子,本实验研究了绿色吸附剂小球藻粉对Cu^2+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小球藻粉吸附Cu^2+的吸附平衡时间为90 min,在p H为5,吸附温度为30℃,Cu^2+初始浓度为200mg/L的条件下,Cu^2+吸附效果最好,去除率达99.99%。Freundlich方程比Langmuir方程更好地描述小球藻粉吸附Cu^2+平衡吸附行为。该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并且为自发、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利用小球藻粉去除废水中Cu^2+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黑曲霉真菌和假单胞菌对模拟废水中Pb^2+、Hg^2+、Cu^2+和Zn^2+的吸附,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4种金属的最佳质量浓度吸附范围是60~80mg/L;在同一浓度情况下,4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大小为Zn^2+〉Pb^2+〉Cu^2+〉Hg^2+;黑曲霉真菌和假单胞菌最适合的加菌总量为10%(体积分数);取样时间为20min;废水中的菲、芘、苯并(a)芘时Pb^2+、Hg^2+、Cu^2+和Zn^2+的去除均有一定的影响,影响强弱顺序为菲〉芘〉蓉并(a)芘:对4种金属离子的最适合的吸附温度差25℃。  相似文献   

7.
EGSB反应器中硫酸盐还原与重金属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利用硫酸盐还原菌对含硫酸盐和重金属铁、锰、镍、锌、铜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采用小试规模的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研究了SO4^2-生物还原和重金属去除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SO4^2-生物还原生成硫化氢,可有效地促进重金属转化为稳定的硫化物沉淀形态.当进水Fe^3+,Mn^2+,Ni^2+,Zn^2+,Cu^2+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0,8,10,4,4mg/L时,其相应的最大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5.3%,93.1%,98.2%,89.9%,95.6%;同时液体表面上升流速和pH值对重金属的去除产生影响,反应器上升流速Vup〈4.5m/h时,金属离子的去除率随着上升流速Vup的提高逐渐增大,Vup〉5.0m/h时,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出现降低趋势;随着反应器出水PH值增大,金属去除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纳滤对含铜废水进行试验研究,讨论了初始浓度、操作压力、运行时问、阴离子种类、浓差极化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F90膜对含铜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去除率超过了98%,出水铜浓度低于2.0mg/L,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该试验中的含铜废水经纳滤处理后均可以达标排放;随着废液体积的浓缩,铜离子浓缩可达10倍以上,可回用于镀件漂洗,实现铜金属的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9.
以硅酸钠、氯化铁、氯化铝为主要原料,分别添加3种不同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钠(SAS)、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制备无机高分子聚硅酸铝铁絮凝剂,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添加量对絮凝剂处理重金属烟气废水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硬脂酸钠型聚硅酸铝铁絮凝剂(SAS+PSAF)比其他两种絮凝剂(OP-10+PSAF、AES+PSAF)处理废水效果更佳,对烟气废水的CODCr去除率为52.1%,对Cd2+的去除率为80.5%。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其絮凝剂产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炭载Cu(Ⅱ)固定床吸附催化氧化处理含酚污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活性炭对含酚污水中影响COD值的微量有机污染物具有吸附作用。将其活化处理后.用Cu(NO3)2溶液浸溃,并在烘箱中将铜还原热固在其微表面上,采用固定床式装置,利用活性炭的吸附和铜的催化作用,降低有机污染物分解的活化能并实现酚类的深度降解及达标排放.结合Fenton反应机理,实验探讨了Cu^2+非均相催化氧化机理.该方法集吸附、催化氧化和过滤于一体,为湿法催化处理污水的工程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氨基化丙烯酸基磁性树脂对Cu^2+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利用悬浮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甲酯磁性树脂(RM),并经乙二胺改性后制得一种新型磁性吸附剂(RMA)。采用差热/热重分析(DTA/TGA)以及红外光谱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它对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RMA树脂粒径30~60btm,FesOt质量分数为6.7%,对Cu^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饱和吸附容量2.13mmol/g,高于未改性树脂(RM,1.15mmol/g)。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反应模型拟合。热力学分析表明RMA对Cu^2+的吸附过程能自发进行,焓变为-17.88kJ/mol,熵变为-2.06J/(mol·K),Bibbs自由能为-17.26~-17.19kJ/mol。吸附剂用1mol/LHCl洗脱再生,脱附率高于97%。  相似文献   

12.
以1-氯-4(4-氯苯基)酞嗪为原料,用吩噻嗪上氮原子取代1号位的氯原子生成新化合物1-吩噻嗪-4(4-氯苯基)酞嗪(PzCBP),采用核磁、质谱、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分子结构进行表征。选择14种主要的过渡金属及碱土金属阳离子对其进行荧光滴定实验,研究PzCBP对金属离子的荧光响应性质。结果表明:PzCBP在乙腈溶液中的紫外吸收波长为288 nm,最大发射波长为413 nm;该化合物具有对Cu2+的选择性荧光淬灭性能,其与Cu2+的物质的量比值为1.0,在0~10μmol/L范围内对Cu2+的响应曲线进行拟合,检测限达到0.09μmol/L,能作为Cu2+的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三维荧光激发-发射光谱,并结合紫外可见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从腐殖酸的浓度、溶液的pH值和离子强度3方面分析了红壤腐殖酸的光谱特性及其结构的关系,结果显示,离子强度对腐殖酸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影响非常小,而腐殖酸的浓度和溶液pH对其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影响较大,荧光量子产率为2.1%~2.5%,荧光指数为1.0~1.2.红壤腐殖酸对Cu^2+的络合能力比Cd^2+强,其平均络合比分别为1:1.22和3.2:1,络合常数分别为1.6×10^6和1.5×10^7.  相似文献   

14.
番茄红素油树脂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番茄红素资源,对番茄红素油树脂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碱对番茄红素油树脂的稳定性影响较弱,而光照(尤其是紫外光)、酸、氧化剂、还原剂和某些金属离子(Fe^3+、Fe^2+、A1^3+、Cu^2+)会使番茄红素遭到破坏,贮藏中需避免其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水热法制备微晶氧化亚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uSO4·5H2O和NaOH为原料,山梨醇、木糖醇为还原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相同条件下不同还原剂的微晶Cu2O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n(OH^-):n(Cu^2+):n(还原剂)=4:1:1,水热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20h时,生成产物全部为Cu2O,其形貌为八面体状.  相似文献   

16.
利用满氏缩合反应,以甲醛、乙酸、伯胺树脂为原料,合成出了一种新型的螯合树脂-亚胺基二丙酸型树脂,它对Cu^2+的饱和吸附量达到4.60 mmol/g。考察了反应过程中催化剂、溶剂及反应时间等对产品吸附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与红外光谱对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运用恒温动力学吸附实验考察了新树脂对Cu^2+与Pb^2+的吸附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直接用水洗油砂洗油效率低的问题,进行了复配化学剂油砂热洗室内实验,考察了 NaOH和 Na2CO3及其复配溶液,XY系列洗油剂复配对内蒙古图牧吉地区一井油砂洗脱率的影响,根据油砂洗脱率指标,优选适合该地区油砂的最佳复配化学剂。结果表明,在洗油剂与油砂质量比为1∶1 ,恒温85℃,加热60 min时,NaOH与Na2CO3复配溶液的洗脱率高于单一碱液的洗脱率 ,洗油剂体系XY-1和XY-2与碱复配时,优选的洗油剂配方为 NaOH(1 .0%) + Na2CO3(1 .0%) + XY-1(0 .15%)和NaOH(1 .0% ) + Na2CO3(1 .5% ) + XY-2 (0 .10%)。  相似文献   

18.
在改性天然高分子絮凝剂(CSAX)处理同时含Cu^2+和高岭土的悬浊液的废水絮凝实验中,显微镜照片研究显示絮凝体的表面和内部具有高度不规则性,絮凝体的形成过程具有分形特征.通过实验研究絮凝体的特性和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絮凝体的分形特征,在原水浊度为100 NTU,pH值为5.0,Cu^2+的浓度为25 mg/L,CSAX的投加量为30 mg/L的条件下,CSAX的絮凝效果最好,形成絮凝体的分形维数为2.0.证明可以通过监测絮凝体的分形维数来控制絮凝过程.  相似文献   

19.
黑曲霉对含铅废水的生物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黑曲霉真菌对污染废水中Pb^2+的吸附.研究铅离子质量浓度、pH值、温度、灭菌与不灭菌以及重金属离子存在时对铅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Pb^2+的最佳吸附质量分数是120mg/L,最适宜pH值为6.0,最佳温度为25℃.在20min取样时不灭菌对模拟废水中Pb^2+的去除没有影响;20h时取样则由于环境中微生物与黑曲霉的竞争与协同作用使不灭菌的情况对铅的吸附明显好于灭菌的情况;干扰离子Hg^2+、Cu^2+、Zn^2+的存在对铅的吸附无显著影响,并且在同一质量浓度情况下,这3种干扰离子的去除率大小为Zn^2+〉Cu^2+〉Hg^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