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通过对120 t复吹转炉单渣脱磷工艺的研究,优化吹炼制度、造渣制度以及温度制度等影响转炉脱磷效果的关键控制参数,并通过降低出钢温度等控制回磷措施,实现了复吹转炉单渣冶炼工艺终点出钢平均w([P])为0.007 9%,成品平均w([P])为0.008 6%的目标,可稳定生产磷含量在0.015%以下钢种。  相似文献   

2.
梳理了单渣法、双渣法和双联转炉冶炼工艺的特点,比较了不同工艺的优缺点。单渣法冶炼周期段、工艺简单,但是脱磷效果一般;双渣法可以防止喷溅、脱磷效果好,有利于提高前期脱磷、脱硫以及转炉热效率,保护炉衬降低石灰消耗。但是双渣法倒渣困难,前期温度控制不好,可能会带铁出炉,降低金属收得率。双联工艺脱磷效果好,渣铁分离更容易,降低石灰消耗,在控制合理时,可以缩短整个的生产周期。但是目前国内钢铁企业尚未完全发挥出双联工艺的优势,石灰消耗、脱磷水平以及冶炼周期还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110t转炉脱磷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炼钢厂110 t转炉的实际生产情况,研究了转炉操作工艺对脱磷的影响。从转炉吹炼的角度探讨了供氧制度、底吹制度和加料制度对脱磷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建议采用"高-低-高-低"的氧枪操作制度,适当增大吹炼前期和后期的底吹强度,造渣料分批加入,从而达到快速化渣脱磷,降低渣中TFe,提高钢水收得率的冶炼效果。通过操作制度综合优化,可以达到稳定、有效地脱磷,满足现阶段所炼钢种的成分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管式炉实验和工业试验的方式研究电弧炉炼钢用石灰石代替部分石灰造渣工艺的可行性。管式炉实验表明石灰石的加入可以满足对终点脱磷率和碱度的要求。工业试验的试验结果表明石灰石代替部分石灰的造渣工艺在满足炼钢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使电弧炉吨钢石灰消耗降低23.3 kg,总体来说可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工业试验,在某炼钢厂45t转炉上进行双渣工艺试验和底吹供气系统的改造,对转炉的加料制度、半钢温度、顶枪操作以及底吹操作等工艺制度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试验结果得出:相比工艺改进之前,终点脱磷率由85.00%提高至93.92%。石灰消耗平均降低38.3%,白云石消耗平均降低36.2%,炼钢辅料消耗降低明显。通过对转炉脱磷影响规律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冶炼过程中控制好半钢温度(1360~1400℃)、碱度(2.0)、氧化性(12%~20%)、终点温度(1600~1660℃)等是转炉高效率、稳定性生产低磷钢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杨丽 《工业加热》2013,(3):46-49
某炼轧厂150 t转炉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吹炼操作中溢渣、喷溅、脱磷效率不稳定,炉衬侵蚀严重,终点命中率低等问题。通过对炼钢过程中的底吹气体流量和供气强度、氧枪结构及透气砖的布置等的改进,稳定控制转炉冶炼终点碳氧积,有效改善钢水的洁净度和终点命中率,提高了冶炼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某钢厂生产现状及工艺流程,简要阐述转炉炼钢脱磷理论,并对50t氧气顶吹实际生产过程数据进行进行采集,所采集数据主要包括入炉铁水成分、入炉铁水温度、转炉终点成分、终点温度、终渣碱度、终渣成分等。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转炉脱磷的影响因素,为提高转炉脱磷效率,降低炼钢成本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在转炉双联工艺半钢炼钢过程,为得到满足冶炼要求的炉渣,成渣路线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借助相图计算软件Factsage和正规离子溶液模型,以CaO-FeO-MnO-SiO_2-MgO-Al_2O_3-P2O_5七元渣系作为脱碳炉渣系,对转炉双联工艺过程高温脱碳成渣路线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双联工艺脱碳炉内,成渣路线应采取铁质成渣路线。为提高锰的回收率和满足脱碳炉渣返回脱磷炉利用的需求,对初渣和终渣组成范围提出要求:初渣成分在15%CaO-65%FeO-20%MnO附近;终点炉渣成分在40%CaO-35%FeO-25%MnO附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转炉钢渣在电炉熔氧前期替代石灰造渣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认为转炉钢渣造渣不仅可以完成脱磷、脱碳,还可以回收金属,提高资源利用率,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提钒后半钢高P含量,减小转炉生产负荷,提出半钢钢包脱磷工艺研究,建立"提钒-脱磷-脱碳"三联冶炼工艺。基于感应炉脱磷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得出影响脱磷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供氧流量渣量Ca O质量分数供氧时间,并给出模拟实验下的最优半钢脱磷渣配比与供氧模式,为工业试验提供理论依据。根据感应炉实验结果分析,进行半钢脱磷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大供氧流量与高半钢入炉温度可提高炉渣的脱磷能力。随脱磷渣碱度上升,脱磷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拐点发生在碱度为3.26时,试验中脱碳量与脱磷量平均比例3.17:1。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电弧炉底吹搅拌工艺技术原理的研究,分析了电弧炉底吹搅拌工艺对炼钢冶金过程的影响,进而制定了合理可行的底吹工艺参数。在通钢第一炼钢厂在70tConsteel电弧炉上安装了电弧炉底吹搅拌系统,冶炼结果表明:电弧炉底吹工艺能有效加强熔池搅拌强度,从而提高电弧炉熔池脱碳速度、脱磷率,降低终渣FeO含量,降低氧气消耗,缩短熔炼周期,为电弧炉高效冶炼提供帮助;冶炼成本分析表明,电弧炉底吹搅拌能有效降低冶炼成本,为电弧炉高效化炼钢提供了廉价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利用CFD软件对150t转炉进行了水模拟与数值模拟研究,并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由于新氧枪产生氧气射流的冲击,熔池中的冲击面积和冲击深度比原氧枪有所提高。新氧枪的搅拌能力好,可以促进钢液中的传质、传热,加快冶炼节奏。为检验模拟结果,将新氧枪应用于水钢现场的转炉冶炼,表明新氧枪搅拌能力强,脱C速度快。并且吨钢氧耗、供氧时间和供氧强度上满足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3.
在莱钢特钢50 t电炉上采用炉门水冷碳氧枪装置、油氧助熔/二次燃烧两用喷嘴及EBT氧枪技术,提高了电炉的用氧水平,降低电炉电耗130 kW.h/t、全程冶炼时间缩短到65 min,冶炼成本下降40元/t.该综合用氧技术对国内30~60t电炉的改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某钢厂盛满钢水的120 t钢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钢包从转炉出钢至连铸的运输过程的散热研究,重点对钢包包壁、包底和钢渣上表面各面的散热量进行了计算,得出钢包各面的散热量分布比例为钢渣上表面散热量约占70%~80%,包壁约占20%,包底散热<5%,并且钢包在运输过程中热能损失较大,由此提出炼钢厂钢包运输过程中节能的建议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电弧炉冶炼温度下CO2与熔池中元素的反应进行热力学研究,并在某钢厂65t Consteel电弧炉进行底吹CO2工业实验,初步验证了采用CO2替代Ar进行底吹搅拌是可行的.研究表明,与常规底吹Ar工艺相比,底吹CO2增加了终点[C]含量,氧化少量[Cr],但不会对[Mn]、[Mo]、[O]、[N]含量产生影响,并且能增强熔池搅拌、提高炉渣碱度、降低渣中(FeO)含量,为电弧炉脱硫提供了良好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条件,使得电炉脱硫率提高7%,同时良好的熔池搅拌也有利于脱磷的进行.  相似文献   

16.
360×104t/a加氢裂化装置运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连石化360×104t/a加氢裂化装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生产中油型加氧裂化装置,采用美国UOP公司的工艺技术,催化剂为UOP公司HC-115LT型催化剂.截至2010年末,装置已累计运行649d,催化剂设计运行寿命1050d.针对该装置2010年的运行情况,从物料平衡、能耗、原料情况、产品质量、催化剂性能等方面进行考察,结果显示:2010年,装置总能耗为26.19kg标油/t原料,远低于设计能耗35.5kg标油/t原料,但在换热网络优化和新氢机的变频控制方面,尚有很大节能潜力可挖;2010年,该装置变动费用累计完成53.86元/t,指标为不大于58元/t,完成指标;生产的航煤为合格,优质品,柴油产品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硫含量只有0.32~0.58μg/g,满足欧Ⅳ柴油标准要求.由于原料质量较好,金属含量、硫含量、残炭值等指标均优于设计值,推断其催化剂失活速率较小.装置新氢纯度较低,进入运行末期时,较低的新氢纯度可能影响产品质量与催化剂活性.  相似文献   

17.
催化汽油质量升级方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炼油厂汽油调合组分现状,提出两种汽油质量升级方案,即:催化汽油只进行加氢脱硫处理(方案一),以及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增设轻汽油醚化部分(方案二)。确定以Axens公司的Prime-G+技术作为方案一选用的催化汽油加氢脱硫技术,以CDTECH公司的醚化技术作为方案二选用的醚化工艺。调合结果显示,采用方案一,全厂汽油平均硫含量为18.95g/g,可全部生产京Ⅳ或欧Ⅳ标准汽油。但加氢脱硫处理造成辛烷值损失,致使97号京Ⅳ标准汽油产量仅为6.61×104t/a,约占汽油总产量的3.73%。经方案二处理后,全厂汽油调合性质同样满足京Ⅳ或欧Ⅳ标准要求,且97号京Ⅳ标准汽油产率由方案一的3.73%提高至22.64%。公用工程方面,方案二的循环水、1.0MPa蒸汽耗量远高于方案一,其能耗(1524.56MJ/t原料)是方案一能耗(745.12MJ/t原料)的约2倍,总投资也高于方案一。但方案二每年可消耗5.47×104t甲醇,将这部分价格较低的甲醇通过醚化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汽油产品,按目前价格计算,每吨甲醇可升值约4000元。项目实施后,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吨油净利润分别达到30.81%和103.60元/t,远高于方案一的8.80%和13.86元/t。综合比较,确定该厂催化汽油升级方案采用方案二。  相似文献   

18.
徐福滨  张晓辉 《中外能源》2011,16(Z1):61-63
荆门石化总厂气体分馏装置处理能力为55×104t/a,采用脱丙烷塔、脱乙烷塔、丙烯塔(两塔)三塔流程。以该气体分馏装置为研究对象,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建立与装置实际工况相符合的稳态流程模拟模型。利用此模型,对脱丙烷塔、脱乙烷塔、丙烯塔等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各塔压力、热负荷、回流比等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模型为指导,对装置进行如下优化调整:脱丙烷塔顶控制压力由1.85MPa下调到1.40MPa,既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又能大幅降低装置蒸汽消耗,塔顶温度和塔底温度均大幅下降,塔底温度由109℃降到95℃左右,蒸汽流量平均值下降约5t/h,使蒸汽单耗下降到约0.1kg标油/t,该装置综合能耗下降7.6kg标油/t。装置年开工时数按8400h计算,全年减少蒸汽消耗4.2×104t,蒸汽价格按150元/t计算,则全年共创节能效益630万元,装置能耗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电弧炉炼钢产量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我国电炉钢生产所需废钢和电能成本较高,电炉钢在粗钢总产量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到2008年降至10%左右,远低于世界约30%的平均水平。分析了电弧炉炼钢过程中能量的构成,得出电弧炉炼钢的能源供应包括电能和辅助能源;重点介绍了我国电弧炉炼钢节能技术的概况,包括电弧炉容量大型化、优化炉料结构技术、节电技术、强化冶炼技术、余热利用技术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九江石化聚丙烯装置采用国产化单环管液相本体聚合工艺和DCS、ESD控制技术,于1998年6月投产,原设计产能为70kt/a,2002年通过扩能改造,实际产能达到120kt/a以上。该装置设计能耗为186kg标油/t聚丙烯,设计各工质单耗分别为新鲜水0.5t/t,能耗为0.09kg标油/t;循环水150t/t,能耗为15kg标油/t;1.0MPa蒸汽0.4t/t,能耗为30kg标油/t;脱盐水0.2t/t,能耗为0.5kg标油/t;电耗467t/t,能耗为140kg标油/t。随着聚丙烯新工艺、新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单环管工艺聚丙烯装置在产品竞争力上渐趋劣势。对该装置能耗进行分析,确立电能、循环水、蒸汽是影响装置能耗的主要因素;并从工艺操作、设备运行以及技术改造等方面实施节能优化,该装置2013年能耗(90.46kg标油/t)较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下降15.84kg标油/t和7.99kg标油/t,在节约电能和循环水消耗方面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