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板带热连轧精轧机微张力模糊智能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殿华  韩蕊繁  张其生  孙涛  李旭 《钢铁》2005,40(10):42-44,47
介绍了应用于文丰钢铁公司板带热连轧精轧机上游机架的微张力模糊智能控制策略,给出了精轧机微张力控制电流记忆法的原理及速度级联策略;并且说明了模糊控制器输入量的模糊化以及输出量的清晰化方法,给出了相应的智能化模糊规则。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与传统的PID控制器相比,智能模糊微张力控制器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带钢张力控制超调量大以及调节时间长等现象,控制效果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针对PID控制器参数保持不变时很难保证轧机架间张力稳定在裕量范围内的问题.在分析轧机辊缝与速度动态张力控制原理的基础上,推导出机架间张力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并利用灰色预测PID控制方法,实现了机架间张力稳定控制.从仿真数据和实际应用结果数据可以得出,此方法对比其他传统PID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张力系统较高的动静态控制性能和干扰抑制性能要求,且控制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模糊控制器在热连轧微张力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的成果是模糊控制器在微张力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解决了微张力控制系统中的非线性和滑模变结构问题。给出了电流检测方法,多机架连轧时微张力控制以及主速度设定自学习方法。使得多机架连轧微张力控制从理论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二热轧1 580 mm热连轧机精轧机活套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数学模型,精确计算活套动作的各项控制参数,实现机架间带钢的恒定套量控制和微张力控制.数学模型包括活套套量数学模型和活套张力数学模型.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数学模型的活套套量控制器和张力控制器都获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降低了精轧机堆钢和拉钢事故的发生,提高了产品产量和成材率.  相似文献   

5.
童朝南  朱明澄 《钢铁》1998,33(5):36-38,31
研究的成果是模糊控制器在微张力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解决了微张力控制系统中的非线性和滑模变结构问题。给出了电流检测方法,多机架连轧时微张力控制以及主速度设定自学习方法。使得多机架连轧微张力控制从理论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机架间的速度匹配关系达到最佳状态,某大棒厂轧线的微张力控制采用先单调后联调的控制方式,即先通过单调方式调节下游机架的速度,控制这两个机架间的张力,再以新确定的两个机架间的速度关系切换到联调方式控制轧线的速度,主要控制内容包括轧件跟踪控制、微张力时序控制、微张力采样控制、参数自适应的微张力PI调节器控制及轧机的速度自适应控制。该控制系统应用于现场后,微张力控制精度高、速度快、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7.
吴德春 《中国冶金》2011,21(9):43-45
影响(微)张力减径机轧制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单机架减径率、单机架变形量、轧制荒管规格、轧制温度、  轧制速度、机架间张力等。主要研究分析在单机架减径率及变形量确定的情况下,机架间张力对轧制负荷的影响,  以指导实际生产过程中如何利用张力的变化来控制减径轧制在正常负荷下的运行。结果表明:平均张力系数Zm 越大,减径轧制时各机架的轧制负荷越大;平均张力系数Zm不变,各机架的轧制负荷随机架间张力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冷连轧厚度自动控制系统对机架速度进行调节时易造成机架间张力的波动,针对此问题,通过设置AGC设定值下发单元、前滑补偿单元、速比修正单元以及速度设定单元,并采用逐级优化速度设定值的控制方式,建立了一套冷连轧厚度自动控制的速度修正策略。现场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速度修正策略既实现了AGC对速度的精确修正,又在调节速度时避免了机架间的张力波动,最终获得较高的产品厚度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9.
钟洪  郭贵云 《钢铁技术》2002,(1):31-34,37
介绍了冷连轧机机架间张力控制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冷连轧机机架间张力控制系统的组成,论述了张力设定值及张力极限值的选取原则,描述了速度式调张法和辊缝式调张法的控制原理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系统地概述了“半无头轧制”技术的控制过程,重点论述了“快速变规格”轧制时各机架辊缝变化过程、各机架轧制速度变化过程及机架间张力恒定的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11.
热连轧过程中,活套的作用是保证机架间的流量平衡和调节机架间的张力平衡。宝钢2 050 mm热轧精轧采用的是恒张力控制的电动活套,一方面通过机架间套量的变化调节前面机架的主传动速度,维持机架间的套量,保证机架间的秒流量相等;另一方面,通过活套自身的电流调节(力矩)维持机架间的张力不变。在介绍2 050 mm热轧精轧活套附加主传动速度的控制组成及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分析目前2 050 mm热轧精轧附加主传动速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头部穿带时,采用活套附加主传动速度调节快的方式,基本达到稳定套量时,再选择活套附加主传动速度调节慢的方式。通过这种组合控制,既可以防止机架间张力过高,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轧制过程的稳定性,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河南某公司“1+4”铝热连轧机升级改造过程中产生张力波动问题,分析了影响张力波动因素,结合前后张力对前滑值的影响,完善了连轧张力公式,完全模拟铝热连轧从F1机架到F4机架穿带建张过程,并构建出四机架张力动态框图。由于连轧张力系统的非线性、耦合性,使得常规PID控制器难以满足要求,所以提出利用粒子群算法(PSO)对PID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然后与小脑神经网络(CMAC)复合进行控制,解决了铝热连轧穿带过程中控制器参数难以在线实时改变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PSO+CMAC复合控制的使用大幅度地减小系统超调量、过渡时间,降低了机架间张力耦合程度。  相似文献   

13.
张力控制是铝带轧机生产过程控制的难点。在双机架铝轧机控制系统中,通过控制机架间的张力大小,可以减少轧机的负荷,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改善铝带的板型质量。分析了张力控制的基本原理,基于双闭环的动力系统建立了以速度为主要影响因素的张力系统模型。通过自适应模糊PID的智能控制方式对双机架铝冷轧机中的张力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研究表明,自适应模糊PID对张力系统的控制优于常规PID,可减小系统较大幅度的振荡,而且能更快地达到张力控制系统的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4.
3 .4 活套控制活套是用来检测和调节相邻机架间速度关系从而实现无张力轧制的设备 ,一般用于轧件截面较小的场合。活套控制分为套高 (或套量 )控制和起落套控制。活套调节器通过检测到的活套高度偏差产生速度修正信号 ,去调节机架速度以维持活套保持给定值不变 ,从而实现机架间轧件秒流量平衡 ,通过活套调节使轧件在轧制过程中形成自由弧形 ,保持轧制过程为无张力状态。下面以高速线材预精轧机组的活套控制为例来加以说明。如图 2所示 (注 :此图只是为说明问题而假设的活套布置情况 ) ,预精轧机组由三平三立共 6个机架组成 ,机架号为H1 4…  相似文献   

15.
冷连轧动态变规格轧辊速度的动态设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变截面,变张力逆流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动态变规格控制方式为基础,通过轧辊速度及带钢出口速度的实测值来动态修正变规格过程轧辊速度的设定值。实际应用表明,轧辊速度的动态可以保证变规格过程中冷连轧机组各机架速度的稳定和使机架间张力稳定,从而保证变规格过程带钢厚度精度。  相似文献   

16.
在秒流量方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厚度偏差和张力波动对速度的影响,推导并建立了1个冷连轧综合速度控制模型,并根据动态结构图配置了控制器.通过对比仿真研究,进一步优化了控制器参数,在某1 550 mm冷连轧生产应用中,将张力、厚度指标作为控制目标.速度参数作为控制对象,使张力波动从调整前的300 kg减小到目前的90 kg,...  相似文献   

17.
吴迪  赵宪明  白光润  邹杰  张贵杰 《钢铁》1998,33(5):42-44
为提高型钢、尤其是复杂断面型钢连轧时机架间张力的控制精度,研究了一种智能化微张力控制系统。当机架间张力或推力大于150N时,该系统即在计算机控制下开始调控主电机的转数以保持秒流量相等,可保证轧年尺寸不受张力的影响。该系统还可根据程序自行确定控制张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在现有的PID张力控制器基础上,分析了传统PID张力控制器的不足,引入了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根据偏差和偏差变化率对控制器参数进行在线实时调整,给出了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及张力控制算法,并将其引入到卷取张力控制中,实现了可逆冷轧卷取张力的高精度控制.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统计河钢邯钢2017年1~6月2180冷轧线高强钢HC250IF的生产数据,分析了不同厚度、宽度事故产品的占比情况,研究了其应力-应变曲线。通过控制来料钢坯板形、修正轧制压下率、调整张力制度,HC250IF钢的轧制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轧制机架间跑偏、轧裂等现象得到彻底解决,产品事故率从年初的2. 3%降低到年底的0. 5%以下。  相似文献   

20.
酸轧联机轧机入口恒张力控制效果直接影响轧制过程和成品质量。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机架调节补偿和饱和速度控制的轧机入口恒张力控制技术,该控制技术能有效抑制联机活套张力波动和轧机机架调节对轧机入口张力的影响。通过此控制技术在华北某冷轧厂酸轧联机工程的成功应用,证明该技术控制精度高、响应快、性能稳定,可在酸轧联机生产线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