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利用正交设计法对热管换热器进行优化设计,在多因素多水平的影响下,选取热管换热系数k为评价指标,希望望大特性热管换热系数k越大越好,得出热管换热器结构的优化组合,充分说明了正交设计法的优越性.为热管换热器结构的优化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两相闭式热虹吸管影响因素的传热机理,建立了两相闭式热虹吸管的物理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通过研究分析热流密度、倾角及工质对两相闭式热虹吸管换热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不同工况下蒸发段相体积分数云图、内部换热系数曲线图及温度场。结果表明:冷凝段的换热机理为相变膜状冷凝,蒸发段换热机理为沸腾换热;工质的种类对热管性能的影响很大,热管在运行中存在换热性能最佳的状况;各因素影响热管换热效率的主要机理是气泡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以R22作为工作液体的热管换热器在不同空调工况下的运行性能,发现在强制对流换热状态下,热管换热器EER值较高,换热效果理想。实验结果表明热管换热器将在空调节能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2.5MW(t)内循环流化床锅炉中试装置上,用自制的传热测试管,进行内置床换热器内传热状况的测定与分析。试验测量换热器中埋管管束表面与床层间的换热系数,研究了流化风速、颗粒粒径、床层温度对平均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埋管表面周向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当换热器内流化风速较小时,换热系数随风速的增加而变大,到达最佳流化风速时,换热系数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风速的增加,换热系数稍有降低,然后趋于定值;颗粒粒径越小,对埋管表面的换热效果越好;埋管表面换热系数随床层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埋管的背风面换热系数总体大于迎风面,且随着风速的增加,分布趋向于均匀。针对此型内循环流化床内置床换热器中水平埋管,提出了其表面换热系数的试验关联式,较好地将试验值与预测值的偏差控制在25%以内。  相似文献   

5.
新型平板热管相变蓄热器蓄放热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作为蓄热换热介质,将新型平板热管作为换热元件以强化换热,并在平板热管两侧平面添加纵向翅片,设计了一套热管式相变储热换热器实验装置,对相变蓄热换热器的蓄、放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定了石蜡的温度分布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改变充、放热流体工况,分析了不同流量和流体温度对蓄放热过程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新型平板微热管阵列在相变蓄热器的蓄放热过程很好地发挥了强化传热元件的作用,蓄热过程中,传热流体温度越高,相变材料的熔化速率也越大;放热过程中,相同的流体温度下,随着流体流速的增大,蓄热器的放热速率逐渐增加。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平板热管蓄热器蓄放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平板热管微槽道传热面上纳米流体沸腾换热特性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针对高热流密度负荷下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散热冷却,该文以带有微槽道强化传热面的小型重力型平板热管蒸发器为研究对象,以水-氧化铜纳米颗粒组成的纳米流体为工质,在不同运行压力和不同纳米流体浓度下对平板热管蒸发器的沸腾换热特性以及临界热通量(CHF)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压力对平板热管蒸发器的沸腾换热特性和CHF有强烈影响,沸腾换热系数和CHF随压力降低而大幅度增加。纳米流体浓度对沸腾换热系数和CHF也有重要影响,在低浓度时,沸腾换热系数和CHF随浓度增加而缓慢增加。但是在浓度超过1.0%时,浓度对CHF 的影响基本消失,换热特性反而恶化。研究证明,以水-氧化铜纳米颗粒组成的纳米流体可以明显地强化重力型热管蒸发器换热 特性。  相似文献   

7.
直接空冷凝汽器单排翅片管换热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工况下直接空冷凝汽器的换热性能,是直接空冷机组设计、优化和运行的主要依据。文中针对目前我国1000MW超超临界直接空冷机组所采用的单排翅片管,利用搭建在空冷机组现场的试验风洞,对翅片管的换热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试验风洞蒸汽侧直接接入空冷机组的冷端。通过试验,获得了翅片管空气侧努赛尔数和雷诺数之间的无量纲关联式,以及关联式与翅片管迎面风速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翅片管的换热性能不但与风机的风量有关,而且受迎面风速分布的影响很大,迎面风速沿翅片管轴向从上至下呈降低趋势分布时,更有利于换热。  相似文献   

8.
以小型热管式空气预热器试验平台为研究对象,测试热管换热器热管管束气流方向的温度梯度和高、中、低温区单位换热面积对应的换热功率,测试烟气侧、空气侧阻力,测试单支高、中、低温热管冷端温度和布置倾角随热源功率变化的趋势。验证了低流阻热管的换热性能和阻力特性,为电厂进行热管空预器设计和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家用冰箱蒸发器采用不同的换热管管径,对换热器单体换热性能以及冰箱整机性能均会产生差异.对风冷冰箱翅片蒸发器在不同风速以及不同质量流量下,换热管管径与蒸发器换热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换热器性能测试台对5 mm/6.35 mm/8 mm管径在不同风速下的换热系数、换热量、压降损失等性能参数进行对比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系统质量流量为0.5 g/s、风速为1.6 m/s时,6.35 mm管径蒸发器具有较优的换热性能,较5 mm管径提高9.7%,较8 mm管径提高7%.  相似文献   

10.
家用冰箱蒸发器采用不同的换热管管径,对换热器单体换热性能以及冰箱整机性能均会产生差异.对风冷冰箱翅片蒸发器在不同风速以及不同质量流量下,换热管管径与蒸发器换热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换热器性能测试台对5 mm/6.35 mm/8 mm管径在不同风速下的换热系数、换热量、压降损失等性能参数进行对比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系统质量流量为0.5 g/s、风速为1.6 m/s时,6.35 mm管径蒸发器具有较优的换热性能,较5 mm管径提高9.7%,较8 mm管径提高7%.  相似文献   

11.
12Cr1MoV/T23异种钢焊接较多应用于火电厂的管道中。通过对不同焊后热处理的异种钢焊接接头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发现合适的热处理工艺能优化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并改善其室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陈镇宇  李勇  曾志新  欧元贤 《电源技术》2011,35(10):1281-1284
测试了三种类型ATX电源在相同条件下工作时半导体器件的发热温度,计算了其发热功耗,对比了不同种类电源在运作过程中的散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热管散热电源凭借热管极强的导热性能,配合风扇的对流导热,相对传统的散热模块,有效地解决了ATX电源半导体器件的散热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电源的可靠性.最后利用ICEPAK电子散热分析软件...  相似文献   

13.
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吸热器表面的热流特性进行分析,并通过热流平衡关系式得出吸热器热效率的公式,研究了吸热器的发射率、吸收率、风速、环境温度等因素对吸热器热效率的影响;同时对不同聚光比、不同吸热器温度条件下系统的热电综合效率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对吸热器热效率的影响很小,而风速对吸热器热效率的影响不容忽略,当风速高于12 m/s时,对流散热损失超过了辐射散热损失;选择性涂层可以提高吸热器的热效率,对于高聚光比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可提高吸热器热效率约5.0百分点;系统的热电综合效率在给定聚光比条件下存在最大值。研究结果可为吸热器的设计及整体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综合能源中电、热负荷不断增长以及热电联产(CHP)装置、风机等电源迅速发展,弃风现象愈发严重。为解决弃风问题,提出考虑电、热综合需求响应的优化模型。首先,在负荷侧分析电、热负荷的可调度价值,对电负荷建立实时电价模型,并采用价格型需求响应进行调整;其次,采用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描述热负荷的传输延迟特性,并考虑模糊性供热舒适度,使得热负荷具有一定的弹性,即热力需求响应,通过2种响应模式对电、热负荷进行调整可增大风电上网空间;然后,在源侧增加电锅炉和储热装置,增加系统的灵活性,解耦CHP“以热定电”的刚性需求;最后,以系统的日运行费用与弃风成本最小为目标,在Matlab中调用CPLEX对模型进行求解。算例表明,所提方法可显著提升风电消纳能力,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普通蒸汽腔平板热管的机械强度和传热性能,提出了一种热端与冷端之间设有液态工质回流柱的新型平板热管,并对以该种平板热管为热扩散基板的集成模块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热耗散功率较大时,平板热管基板模块的结壳热阻、管芯至基板间热阻均比纯铜基板模块小,而且其结壳热阻分别比同厚度和同重量的纯铜基板模块的结壳热阻小30%和40%。该结果说明新型平板热管比纯铜基板具有更好的热扩散性能,适合于大功率模块设计  相似文献   

16.
补偿风电扰动的供热机组快速变负荷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网消纳扰动性风电的能力是制约风电发展的瓶颈。传统火电机组负荷响应速率较低难以完成这一要求。供热机组热网中大量管道、换热器、散热器具有很大的蓄热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利用其蓄热提高其负荷响应能力。在实验验证这一思路的基础上,通过对自动发电控制(AGC)负荷指令进行非线性多尺度分解,构造了供热机组负荷指令,针对典型供热机组简化非线性动态模型,设计了一种机组优化控制系统方案,可以在不影响热用户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供热热网蓄热,大幅度提高机组负荷响应速率,补偿风电随机性扰动。  相似文献   

17.
计及回水管网热损失的电热联合系统潮流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力系统、热力系统联合优化运行已成为提高电力系统调峰能力及风电消纳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详细分析热网拓扑结构及其水力、热力模型基础上,建立了计及热网回水管网热损失的热网递推模型。研究了热电机组、电锅炉等耦合元件模型,建立了电热联合系统潮流模型。通过分析热网运行方式,提出了热网潮流的前推回代计算方法。模型可方便处理多分支辐射热网及其电锅炉等能量转换装置,且计算过程中无需解算热网水力模型,无需复杂的网络编号,也不用形成导纳矩阵,具有编程简单、计算速度快等特点。实例分析表明,回水管网热损失较大,计算中不可忽略,且合理选择热源出口参数可提高电网风电消纳率。  相似文献   

18.
采用加湿热空气模拟燃气锅炉的尾部烟气,通过热管换热器进行对流冷凝传热实验研究;并利用十八烷基硫醇形成的分子自组装膜对热管表面进行改性,从而强化冷凝传热.实验在较大的加湿热空气温度(70~120℃)和水蒸气体积分数(0%~20%)范围内进行,主要研究了对流冷凝传热的影响因素和分子自组装膜的强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水蒸气体积分数、加湿热空气的质量流量和入口温度是影响对流冷凝传热的主要因素,拥有分子自组装膜的改性表面对冷凝传热有极好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