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纳米氢氧化镁的结构表征和阻燃特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活性剂包覆的溶液沉淀法制备了不易团聚的纳米氢氧化镁粉体.经透射电镜表征,其形态是短轴方向尺寸为6~9nm,长轴方向尺寸为50~100nm的针状粒子.随着氢氧化镁粒径的减小,光致发光光强度显著增强.同时还制备了氢氧化镁/EVA(1∶1)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为38.3.高分辨透射电镜照片表明氢氧化镁纳米粒子在EVA基体中分散均匀.  相似文献   

2.
采用活性剂包覆的溶液沉淀法制备了不易团聚的纳米氢氧化镁粉体,经透射电镜表征,其形态是短轴方向尺寸为6~9nm,长轴方向尺寸为50~100nm的针状粒子。随着氢氧化镁粒径的减小,光致发光光强度显增强,同时还制备了氢氧化镁/EVA(1:1)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为38.3,高分辨透射电镜照片表明氢氧化镁纳米粒子在EVA基体中分散均匀。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激光参数对Ag纳米粒子胶体的影响,采用不同重复率和能量密度的脉冲激光对蒸馏水中的Ag靶烧蚀10 min来制备Ag纳米粒子胶体.通过透射电镜(TEM)和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度计分析了Ag纳米粒子胶体的大小、形貌和吸收光谱,同时由Image-ProPlus软件分析计算了粒子的平均粒径及其分布.结果表明,由重复率为10 Hz,能量密度为4.2 J/cm2的脉冲激光烧蚀10 min后制备的Ag胶体纳米粒子平均粒径最小(D=17.54 nm),粒径分布最窄(δ=36.86 nm),且形貌较均匀.从而证实了通过调节激光参数来控制纳米粒子尺寸和形貌的可行性.另外,在实验基础上,应用熔化生长"与爆炸"模型讨论了激光烧蚀工艺参数对Ag纳米粒子胶体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用水热法合成了β-Ni(OH)2单晶纳米薄片,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显微结构.发现这些纳米薄片呈六边形,横向尺寸45 nm~140 nm,厚度20 nm~50 nm.六边形纳米片的上下表面是(001),六个侧面可确定为(100),((1)10)或(0(1)0),紧邻侧面夹角120°.六角结构的β-Ni(OH)2呈六边形时系统能量最低.β-Ni(OH)2纳米薄片经500 ℃热分解即转化为NiO单晶纳米卷、纳米槽和纳米片.NiO纳米结构的外缘尺寸为25 nm~120 nm,纳米卷内空尺寸10 nm~24 nm,纳米槽凹坑尺寸10 nm~20 nm.β-Ni(OH)2纳米薄片中可能存在缺陷、微孔或结晶较差的区域,这些区域的热分解速率快,有利于形成NiO纳米卷.  相似文献   

5.
激光蒸凝法制备Zn/ZnO纳米粒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激光蒸凝法 ,以 15 0WCWCO2 激光器为光源 ,金属Zn为靶材 ,成功地制备出了Zn和ZnO纳米粒子。初步研究了反应参数对纳米粒子性能的影响 ,并用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透射电镜、EDTA滴定分析等技术对纳米粒子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 ,制备工艺条件对形成的纳米粒子有一定的影响 ,反应压力和载气流量影响纳米粒子的形貌。不同的反应气氛制备的产物不同 ,在惰性气氛下产品纳米粒子是Zn和ZnO的混合物 ,粒径较大 (平均约为 6 0nm)且不均一 ,较大的粒子呈单一球形 ,分散性好 ,约为 12 0nm ;较小的粒子 ( 35nm)相互连接 ,分散性不好 ;而在氧气气氛下 ,所得的纳米粒子是纯ZnO ,粒子为针形 ,其长约为 75nm ,宽约为 10nm ,分散性也较好 ;在氢气气氛中得到较纯的Zn纳米粒子 ,粒径较小 (平均约为 2 3nm)且较均一 ,粒子呈单一球形 ,分散性好。该法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激光蒸凝法制备氧化锰纳米粒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 15 0WCWCO2 激光器为光源 ,Mn(Ac) 2 ·4H2 O为靶材 ,采用激光蒸凝法制备出了氧化锰纳米粒子。初步研究了反应参数对纳米粒子性能的影响 ,并用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透射电镜等技术对纳米粒子的性能进行了表证 ,同时对纳米粒子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 ,激光功率密度、反应压力、载气种类及流量等工艺参数对产品的粒度、晶型等性能均有影响。在惰性气氛下 ,产物主要是Mn3 O4 5 6F ,粒径分布范围较宽 (5~ 10nm和 30~ 10 0nm)且不均一 ;在氧气气氛下 ,产物主要是立方晶系的Mn3 O4 和少量的立方晶系的MnO ,粒径分布范围变窄了 (5~ 10nm和 15~ 6 0nm) ,也不均一。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COPV)/二氧化钛(TiO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光谱(FL)对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研究.TEM显示,纳米复合材料为分散均匀的球形颗粒,粒径尺寸为60~80 nm.PL谱表明,随着TiO2含量增加,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光强度逐渐增强,且发射峰由600nm蓝移至575 nm.  相似文献   

8.
电子封装表面材料采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制备了稀土La纳米膜,采用AFM(原子力显微镜)对组装膜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表征结果该稀土纳米膜表面形貌致密,表面粒子尺寸为20~30nm;场发射扫描电镜测试表明,该组装膜的成分为La;  相似文献   

9.
TPA—PPV是一种优秀的电致发光材料,具有很高的荧光量子产率。介绍了用再沉淀的方法制备粒子尺寸为20~100nm的TPA—PPV纳米粒子。研究发现,当纳米粒子的尺寸从100nm逐渐减小到20nm时,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在400nm附近的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在500nm附近的发光都向高能端移动,其光谱发生了蓝移。讨论了其光谱尺度效应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其在新型纳米光电子器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纳米TiO2粉晶的光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尹荔松  沈辉  张进修 《电子学报》2002,30(6):808-810
用溶胶-凝胶方法(Sol-gel)制备了平均粒度为22nm的纳米TiO2粉晶.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粉晶的结构变化,并用红外光谱法(IR)及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对粒子的光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不同温度热处理的纳米TiO2的光学性能随其晶型转变及粒子尺寸的变化而有着显著变化,与粗晶TiO2相比,纳米TiO2粒子在纳米尺度内,IR吸收边有明显红移和蓝移并存现象,而UV-VIS吸收边随粒子尺寸减小发生蓝移,表现出量子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