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用间歇实验方法,研究了在SO42-不过量的条件下,Fe3+、Mg2+、F-三种杂质对石膏聚晶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Fe3+或Mg2+离子单独存在时石膏晶体宽度增加,F-离子单独存在时石膏晶体长度和宽度减小。Fe3+、Mg2+、F-三种离子都有利于聚晶的形成。但聚晶的外形差异较大,过滤性能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Baru.  MK 《腐植酸》1995,(1):44-46
从褐煤抽提得到的腐植酸与阳离子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Mg^2^+,Ca^2^+,Zn^2^+,Cu^2^+,Al^3^+和Fe^3^+与腐植酸形成络合物。对这些阳离,Fe^3^+具有最大的形成络合物倾向。吸留能力按这样的顺序,Fe^3^+>Al^3^+>Cu^2^+>Zn^2^+>Ni^2^+>Co^2^+>Mg^2^+,值得注意的是表现优先吸收的阳离子是以酸度增加为基础的。最前面的阳离子有最大的酸  相似文献   

3.
液膜法分离富集,测定水中微量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状液膜体系对锶进行分离富集,该体系包括协同流动载体(PMBP、TBP)、表面活性剂(SPAN80)、增强剂(丙三醇)、溶剂(正己烷)和内相(1.2mol/L的盐酸溶液)。实验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锶的富集效率可达99.5%以上,而在此条件下许多共存离子,如Fe^3+、Al^3+、Ca^2/、Mg^2^+、Cr^3+、Co^2+、Ni^2+、Zr^4+、Cu^2+、Zn^2+、Pb^2+和RE^3  相似文献   

4.
液膜分离富集汞与测量痕量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D2EHPA,TOA,兰13A和煤油乳状液膜体系,研究了Hg^2+的迁移富行为,适宜条件下,Hg^2+,的迁移率达99.7%以上,在此条件下,许多共存离子如Cu^2+,Pb^2+,Zn^2+,Sn^4+,Co^2+,Ni^2+,Cd^2+,∑RE^3+,Ca^2+,Mg^2+,Al^3+,Fe^3+和Mn^2+等都不被迁移,只有Hg^2+能与这些离子得到很好的分离。已成功地应用于测定水和工业废水  相似文献   

5.
高效液膜分离富集镍基合金镀层中稀土总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TBP-TTA(协同流动载体)、SPAN80和煤油高效液膜体系,研究∑RE^3+迁移行为。在适宜条件下,10min内,∑RE^3+的迁移率达99.5%以上。在同样条件下,常见共存金属离子如Fe^3+、Al^3+、Ni^2+、Cr^3+、Mo^6+、Cu^2+、Co^2+、Zn^2+、Cd^2+等均不被迁移;大量碱金属、碱土金属、Cl、NO3、ClO4、F、SiO3^2-、SO4^2-等离子也不影  相似文献   

6.
液膜分离富集、测定痕量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P350、L113A、二甲苯等乳状液膜体系,研究了Hg^2+的迁移富集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Hg^2+的迁移率达99.7%以上。在此条件下,许多共存离子如Cu^2+、Pb^2+、Zn^2+、Sn^4+、Co^2+、Ni^2+、Cd^2+、Ca^2+、Mg^2+、Fe^3+、Al^3+和许多阴离子等都不被迁移,只有Hg^2+能从这些离子中得到满意的分离。此法用于富集测定水和工业废水中痕  相似文献   

7.
不锈钢在湿法磷酸中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爱民  龙晋明 《化工机械》1994,21(5):262-265
本文采用腐蚀实验和电化学测试方法对不锈钢在湿法磷酸中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并进行钝化膜的组成与结构分析。研究表明,磷酸中加入SO4^2^-,cL^-,F^-均提高合金的维钝电流密度和致纯电流浓度,加速材料的腐蚀,这些杂质共存时腐蚀性更大。湿法磷酸中存在的Si^4^+,Al^3^+,Mg^2^+和Fe^3^+起缓蚀作用。不锈钢纯化膜主要由Cr和Fe的氧化物组成,表面形成致密稳定的Cr2O3保护膜是提  相似文献   

8.
在间歇试验装置中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湿法磷酸生产中F-、Al3+和SiF62-对石膏晶体平均尺寸和结晶形态的影响,发现只有F-或Al3+和或SiF62-存在时,石膏晶体的形态均呈现为针状,在不同含量的F-、Al3+和SiF62-共存时,得到了不同形态的石膏晶体,如针状、片状、棱形、聚晶等。  相似文献   

9.
用^27Al、^29Si和^31P核磁共振和XRD了铝硅酸胶-MgSiF6-H3PO4系统的物相组成及Al、Si、P在其中所处的结构状态。结果表明,在铝硅酸溶胶中加入MgSiFt会导致Al^+5离子从溶胶胶粒中溶出,溶胶胶粒结构的破坏,从而引起胶胶粒中Al/Si比和Al、Si所处结构状态的变化。MgSiF6与从溶胶胶粒溶出的Al^3+、Na^+离子作用形成水溶性很低的NaMgAlF6从而使得铝硅酸  相似文献   

10.
王辉  黄润生 《陶瓷工程》1998,32(5):46-49
应用穆斯堡尔谱及色度测量等方法研究了随总铁含量和还原程度的改变,SiO2-Al2O3-Na2O离子着色铁系瓷釉中铁的结构行为及其对应的呈色关系。结果表明:Fe^2+离子以四、六两种配位状态同时存在于瓷釉中,随着总铁含量改变,Fe^2+/(Fet^2+Fe^3+)、Fe^2+(Fe^2+/Fe0^2+)的值各自保持不变,分别约为0.74和0.45。此时,瓷釉呈色不同,但Fe^2+离子中均以45%的固  相似文献   

11.
脱硫石膏的品质是制约湿法石灰石石膏脱硫技术的瓶颈之一。研究表明,结晶温度越高,得到的晶体的形状越均匀。通过SEM电镜照片可看出,杂质离子(如Fe3+,Mg2+,Al3+)的存在,会影响脱硫石膏晶体的表面形貌,使晶体由较理想的柱型晶形转变成不易脱水的细针形石膏。镁离子的影响效果弱于铁离子的影响效果。温度对石膏晶体颗粒尺寸的影响表明,温度过低不利于晶体的形成;而温度过高,不利于晶体粒径的长大。  相似文献   

12.
按不同 Zr/Al将 Al2 O3 引入 SO42 -/Zr O2 中制备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SO42 -/Zr O2 -Al2 O3 ,并将所得固体超强酸应用到萘齐聚反应中以制备中间相沥青 .用热台偏光显微镜观察了固体超强酸 SO42 -/Zr O2 及 SO42 -/Zr O2 - Al2 O3 在焙烧过程中形态结构变化及晶相转变过程 .研究发现 ,Al2 O3 引入量对固体超强酸 SO42 -/Zr O2 - Al2 O3 晶相转变温度产生影响 ;适量 Al2 O3 的引入使催化剂中 SO42 -分解温度有较大提高 ;催化剂的 TG- DTG曲线也有所变化 .固相超强酸焙烧温度和引入 Al2 O3 比例影响了萘转化率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两种固体超强酸催化所得萘齐聚物结构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氟硅酸钾(钠)在湿法磷酸中的结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MSMPR结晶器中系统地研究了氟硅酸钾(钠)在湿法磷酸中的结晶动力学及主要杂质F^-、Mg^2 、Fe^3 、Al^3 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硫磷混酸中,Na2SiF6为八面体晶体、K2SiF6为由立方体晶体聚在一起的聚晶;SO4^2-、Mg^2 结氟硅酸钾(钠)晶体生长有促进作用,F^-的影响不明显,Fe^3 、AI^3 能抑制其生长;四种杂质共存的模拟湿法磷酸及磷矿萃取磷本台氟硅酸钾(钠)晶体生长速率、平均粒径均明显减小,形态发生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胡秀英 《精细化工》2011,28(11):1107-1111
采用间歇结晶法考察了杂质Al3+、Fe3+、F-、Mg2+、SO24-对磷酸脲结晶收率、析晶时间、产品粒度、晶体形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Al3+、Fe3+对磷酸脲结晶过程影响显著,若无晶种加入,体系降至常温仍无晶体析出;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其质量1%的晶种时,随着掺杂Al3+、Fe3+质量分数的增加,磷酸脲收率逐渐下降,析晶时间显著延长,磷酸脲粒度显著减小,产品晶形不规则,晶体聚集明显,Al3+的影响比Fe3+略大;随着掺杂F-质量分数的增加,磷酸脲收率逐渐增大,析晶时间无明显变化,粒度先逐渐减小,后因小颗粒间相互嵌入聚集导致表观粒度逐渐增大,产品晶形不规则;掺杂Mg2+、SO42-后磷酸脲晶体规则,晶形仍为棱柱状,颗粒分散性好。  相似文献   

15.
氟,铝,硅杂质对石膏结晶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MSMPR结晶器中研究磷矿中的常见杂质铝,硅,氟对石膏结晶的影响,发现不同含量的氟,铝,硅存在下,石膏晶体的成核速率和成长速率存在一个极值点,电镜归片表明,只有铝存在时,石膏晶体的外形几乎没有变化,当氟与铝共存时,石膏晶体的外形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几乎都形成了球状聚晶,在氟,铝,硅杂质对共存时,石膏晶体的形态与只有氟和铝存在时相似,但较不规则。  相似文献   

16.
以CaCl2-HCl-H2O电解质溶液为转晶介质,在70 ℃、3.5 mol/kg氯化钙、0.5 mol/kg 盐酸的实验条件下,研究金属杂质Mg2+、Al3+、Fe3+对二水硫酸钙转半水硫酸钙的转晶时间、晶体形态变化的影响。以结晶水含量变化确定转晶时间,以晶体图片表征晶体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该体系中,杂质离子促进转晶过程的进行。当Mg2+、Al3+质量分数超过0.01%后,转晶时间分别缩短至1.5、1.0 h左右后趋于稳定;当Fe3+质量分数超过0.001%后,转晶时间缩短至1.0 h左右后趋于稳定;杂质离子含量较低时,不同金属杂质离子对转晶过程促进作用的大小顺序为Al3+>Fe3+>Mg2+;晶体逐渐由片状变为针状,且维持针状形态。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氨中和法净化湿法磷酸的效果,筛选出了适宜的结晶改善剂。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和终点pH为4.0时,铝离子、铁离子、氟离子的净化率均达到98%以上,镁离子的净化率为50%,生成的磷酸一铵结晶细小,呈针状。氟离子作为结晶改善剂,能明显消除铝离子对于结晶的影响,但对于铁离子的效果不明显;螯合结晶改善剂Chet-a可以基本消除铁离子的影响。采用氟离子和Chet-a联合作用,可以基本消除杂质对结晶的影响,改善晶形,产品磷酸一铵长径比达3.5:1,可以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相似文献   

18.
以脱氟磷酸为原料生产饲料级磷酸一二钙,考察脱氟磷酸中SO_4~(2-)、Fe~(3+)、Mg~(2+)、Al~(3+)对反应过程和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O_4~(2-)使产品中磷和钙含量降低,游离酸升高,降低了磷酸的反应率。Fe~(3+)、Mg~(2+)、Al~(3+)含量高使得磷酸中的氢离子浓度降低,反应活性下降,产品中的游离酸和残余碳酸钙含量升高,磷和钙含量降低,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9.
郑威  桂强  徐玉恒  雷清泉 《硅酸盐学报》2007,35(8):1013-1016
在同成分铌酸锂晶体中掺入0.03?2O3和0.1%MnO2(质量分数),分别掺入0,1%,3%,4.5%,6%的MgO(摩尔分数),用提拉法生长了一系列Mg:Mn:Fe:LiNbO3晶体.检测了Mg:Mn:Fe:LiNbO3晶体的红外光谱和抗光损伤能力.掺0,1%,3%,4.5%Mg的Mg:Mn:Fe:LiNbO3晶体的OH-红外振动峰位于3484cm-1,而掺6%Mg的Mg:Mn:Fe:LiNbO3晶体红外振动峰移到3 535gm-1.采用波长为632nm的He-Ne激光器作为光源,通过二波耦合方法测试晶体的全息存储性能.结果表明:Mg:Mn:Fe:LiNbO3晶体的写入时间和动态范围随掺镁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小,而光折变灵敏度略有上升,抗光损伤性能增强,其中掺镁量为3%Mg:Mn:Fe:LiNbO3晶体更适合作为全息存储介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