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疆某河引水枢纽因工程老化、泥沙淤积需要拆除重建,但该引水枢纽具有河道泥沙含量大、引水比较高的特点,为解决原引水枢纽存在的上下游淤积问题,引水枢纽的布置型式采用错动拦河闸式布置方案和引水弯道式布置方案进行比选和设计总结。  相似文献   

2.
欧文兵 《水力发电》2004,30(7):40-42
西藏金河水电站根据地形特点采用跨流域引水发电模式。枢纽布置中考虑到引水防沙问题,采用“侧向取水、正向泄洪冲沙”及“表面排沙、中层取水、底层冲沙”的布置原则。首部枢纽组采用水库沉沙技术解决工程泥沙问题。为保证水库的泥沙库容,需进行不定期的冲沙及监测:  相似文献   

3.
引水枢纽设计中,为防火闸前流沙淤积和泥沙入渠,通常采用凹岸引水方式。黑河大墩门引水枢纽设计是根据枢纽地理位置、水文特征、地形条件、河床变化情况和下游灌区用水要求等,经过比选,采用了改良印度式凸岸引水布置型式,并辅以右岸上海人工弯造和进水闸前曲线悬臂导才坡等工程措施。减少了工程量,降低了工程投资入过整体水工模型试验验证和运行实践,成功地解决了凸岸引水门前淤积和泥沙入渠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在甘肃省1995年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  相似文献   

4.
岷江上游河流卵石推移质输沙量大,且兼有木材单漂流送,故太平驿首部枢纽引水防沙与漂木的矛盾十分突出。首部枢纽引水防沙系统设置了“三道防线”,效果明显。为解决引水分流比较大时推移质进入取水口的问题,在工程泥沙设计中,根据岷江上游水文泥沙情势,以天然流量650m^3/s分界,划分高、低水位运行的水库泥沙调度方式。用最不利入库水沙条件进行库区泥沙冲淤计算。结果表明该泥沙调度方式可行经首部枢纽水工模型试验验  相似文献   

5.
紫荆关引水枢纽工程于1960年建成后发挥了一定效益,但由于拒马河含沙量大,加之工程总体布置不合理,工程一直未达到设计标准,泥沙入渠问题得不到解决。1988年改建后,解决了泥沙入渠问题,年引水量已接近设计标准,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6.
白龙江沙湾水电站引水防沙设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湾水电站采用岸边取水、明渠+有压洞的输水方式,库小沙多,泥沙问题严重,引水防沙是该电站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通过模型试验对白龙江沙湾水电站枢纽布置进行了验证,对引水防沙设施进行了修改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电站枢纽布置合理,优化后的引水防沙设施效果理想,满足工程规划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乌盟地区多泥沙河流引水枢纽多年运行效果浅析,提出了引水枢纽合理布置的几点认识,以期寻求适合多泥沙河流引水枢纽布置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
新疆人工弯道式引水枢纽的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  郭德发 《人民长江》2004,35(1):13-14
新疆河流多系山溪性多沙内陆河,其特点是河床纵坡陡,洪枯流量变化大,含沙量大,推移质泥沙占年总输沙量的20%左右.为了解决引水与排沙的矛盾,采用人工弯道式引水枢纽,使其产生横向环流,因而上层清水主流靠近凹岸的进水闸,底层水挟带了泥沙和推移质向凸岸移动,最后从排沙闸排出.实践证明:这种正面引水,侧面排沙的人工弯道式引水枢纽的设计适合新疆河流特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南山区河流,一般坡陡流急,洪水期泥沙含量大,采用引水式电站的开发方式.在引水式电站首部枢纽设计中,防沙、排沙设计是关键,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本电站所在河流,属于典型洪水期多泥沙河流,电站首部枢纽布置,河床上采用全闸方案,结合水库运行采用综合防沙排沙设计.  相似文献   

10.
针对引水枢纽防止推移质泥沙进入取水口问题,提出了由“控制泥沙运动”的三个标准来确定冲沙闸、排沙闸的过流尺寸,因山区河道设置沉沙池的场地有困难,建议采用“水库沉沙,定期排沙”的运行方式,用以防止悬移质中有害粒径泥沙进入进水口,既可代替沉沙池的作用,又可保持日调节库容,并以马边县茶溪水电站引水枢纽防沙设计说明了该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疆巴音沟河渠首自1956年始建。因引水排沙问题多次在原址上进行改扩建,引水率从建成之初50%增至目前的74%,引水和排沙的矛盾日益突出。文中在分析巴音沟河渠首引水排沙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近年已采取的措施分析,对渠首引水排沙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结合该地区工程实例,给出解决方案的结论,这对该地区类似渠首的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洪泛区河网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鉴于江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交错复杂的河网体系 ,本文建立了适应性强的复杂河网区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模型中采用汊点分组方法求解水流方程组 ;选用了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的汊点分沙求解方法 ,建立了分洪口门修正模式 ,采用适合于复杂流动状态下泥沙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同时为了提高模拟精度和扩展模拟功能 ,对河网中蓄水汊点和分蓄洪区的水流运动模拟等环节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数值处理方法 ,并提出了河网水沙运动模拟中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最后把本文所建模型应用于汉江杜家台分蓄洪区的水沙运动模拟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非恒定一维水沙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考虑水沙输移过程中的非恒定性,建立了三峡库区非恒定一维水沙数学模型。模型中采用张红武提出的不平衡输沙理论以及选用符合三峡库区河道水沙特点的悬移质挟沙力公式和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对现有三峡水库泥沙模型进行了改进.采用三级算法求解水流方程组,并选用了分沙比等于分流比的汊点分沙模式,与泥沙连续方程组进行非耦合求解.利用三峡水库蓄水后实测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符合良好,表明该模型能够模拟三峡库区干支流河道非恒定的水沙演进过程和河床冲淤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一维河网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复杂区域的河网非恒定流水沙数学模型.建立过程中考虑到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的要求,水流求解采用汊点分组方法,同时本模型选用了较符合河网泥沙运动的汊点分沙模式.最后通过长江中下游长河段的水沙运动模拟表明,建立的河网水沙数学模型能够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5.
位山灌区渠首泥沙灾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位山灌区是黄河中下游引水能力最大的引黄灌区。1970年复灌以来,引水灌溉及跨流域调水引入了大量泥沙,使得灌区渠首地区泥沙淤积严重,清淤泥沙堆积成害。本文首先描述了位山灌区渠首地区泥沙淤积构成的耕地减少、土壤沙化、空气质量下降等灾害,从历年引水引沙变化、泥沙淤积分布、风沙起动机理等方面阐明了泥沙灾害的形成条件,进而对渠首地区泥沙灾害的根本成因——泥沙淤积进行了分析,为灌区采取合理的解决对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河干流引水灌溉及其对河道冲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塔里木河干流河道引水灌溉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引水灌溉的特点,指出库灌,渠灌和泵灌并存是该地区引水灌溉的主要特点之一,洪水漫溢,跑水口跑水和引水口引水是干流河道耗水用水的主要形式,洪水漫溢和引水无底是水资源严重浪费的主要原因,利用塔里木河干流输沙能力公式,进一步研究了引水分沙对河道冲淤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上游(阿拉尔至英巴扎)河段,分水增加使该河段的淤积加重或冲刷轻,中游(英巴扎至恰拉)河段,引水水沙使河道处于减淤状态,当引沙比较大时,对减少干流泥沙淤积是有利的,同时也可减轻干流泥沙处理的负担。  相似文献   

17.
宋凯  邓军  卫望汝  杨正丽 《人民长江》2018,49(10):109-114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人类历史上无坝取水工程的典范。研究分析了都江堰工程的布置特点以及引水防沙原理,与现代分流拦沙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我国西部山区某河流的取水枢纽布置。通过模型试验,在河道主流中心位置布置人工岛,将河道分为内江和外江,模拟枢纽的取水防沙效果。结果表明:在内江入口处设置拦沙坎减小了进口附近河段的流速,有效阻碍了泥沙进入,不影响工程取水效果;受拦沙坎影响,内江流速小于天然河道,但由于人工衬砌的内江底部糙率小于天然河道,泥沙随水流一起向下游运动,在弯道环流下大部分泥沙沿人工岛一侧运动并从飞沙堰排入外江,少量进入取水口泥沙沉积在沉沙池。  相似文献   

18.
严军 《水力发电》2007,33(5):23-26
南盘江属于南方多沙河流,天生桥二级水电站首部进水口是低坝水库容水库取水,在天生桥一级水库建成之前能否解决好引水防沙难题,是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通过选择较理想的坝址、利用一个开阔河弯的末端布置引水防水设施,深入研究水沙条件,优化防沙设施布置,开展泥沙模型试验验证,实行水库合理调度运行,较理想地达到了引水防水效果。  相似文献   

19.
某闸坝式水电站坝址覆盖层深厚,河道欠宽阔,发电引用流量比例较高,受调节库容限制,库区泥沙将很快输移到达坝前,引水防沙问题突出。本文对施工围堰作为其电站枢纽引水防沙体系的效果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和分析。对四种挡沙坎布置型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表明,利用原有挡水围堰,结合纵向挡沙坎与排沙底孔联合作用既有利于施工方便,拉沙效果又较好,可达到电站"门前清",较好的解决了大流量闸坝式电站的引水与防沙之间的矛盾。本研究成果的成功实施可减少工程投资,缩短工期,尤其对于在低水头、大单宽的多沙河流上修建的闸坝工程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黄河下游引水引沙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黄河来水来沙偏枯。但下游引水却逐年增加,年引水量约占河道来水量的1/4;引沙量随来沙量的丰枯而变化,约为2.6~1.0亿t。从历年引水引沙过程分析,高村以上的河南河段引水基本稳定略呈下降趋势,高村以下的山东河段则呈阶梯状稳步上升。这种不平衡的用水状况有待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