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蒸汽喷入式和管式间接加热为对照,利用135℃(4 s)蒸汽浸入式对鲜牛乳进行杀菌试验,对杀菌乳的部分营养性和口感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种加热方式都可以满足商业无菌产品要求;其中蒸汽直接浸入式条件下,α-乳白蛋白、乳铁蛋白、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C和叶酸的损失率均低于其他两种杀菌方式;蒸汽浸入式杀菌产品中蒸煮味更淡。蒸汽浸入式杀菌方式对牛乳无菌加工过程中的营养保留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瓶装灭菌乳及其灭菌设备天津轻工业学院徐尧润黑龙江乳业集团总公司杨思行张书军牛乳需经杀菌或灭菌才能确保其卫生安全,牛乳杀菌有保持杀菌法和高温短时间杀菌法。相应地,牛乳灭菌有保持灭菌(瓶装灭菌)法和超高温瞬时灭菌法。牛乳杀菌与灭菌的标准加热条件见表1[1...  相似文献   

3.
超高压杀菌技术对牛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研究了超高压(UHP)冷杀菌技术对牛乳品质的影响。在350~600MPa 的超高压下对牛乳采用连续加压、交变加压方式及栅栏技术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定其微生物指标和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并与巴氏杀菌技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压力越高,保压时间越长,交变次数越多,杀菌效果越好;采用栅栏技术对牛乳中的微生物具有更有效的杀菌作用,其中相同浓度的(终浓度100mg/L)ε-聚赖氨酸较Nisin具有更强的杀菌效果;利用SDSPAGE电泳研究了不同杀菌方式对牛乳总蛋白的影响,发现经UHT、巴氏和500MPa 交变处理的牛乳与鲜牛乳相比其总蛋白电泳图谱靠近负极方向第一条谱带消失,第二条谱带颜色变浅,由此推测经上述处理后牛乳中有一些蛋白质的亚基发生了解离,而经400MPa 交变处理的牛乳与生鲜牛乳的总蛋白电泳图谱相似;超高压处理过的牛乳营养成分与鲜牛乳相比,苏氨酸、VA、VC 在超高压处理中受到的破坏明显比巴氏杀菌小得多,特别是苏氨酸和VA几乎完全被保留下来,而VC 含量也要比巴氏奶高出25% 以上,对于VB1、VB2,检测数据也表明,超高压灭菌对其破坏要比巴氏灭菌小,其含量分别比巴氏杀菌牛乳高出9.5% 和2.6%;与巴氏杀菌乳相比,超高压杀菌有助于延长牛乳的保质期,扩大牛乳的销售半径。  相似文献   

4.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技术,建立一种以牛β-乳球蛋白为掺假标识物的检测方法,用于定性定量检测骆驼乳中掺假的牛乳,并且探讨不同热处理方式对掺假标识物的影响,以期满足不同商品化驼乳制品的检测需求。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检测鲜驼乳、巴氏杀菌驼乳以及驼乳粉中掺假的牛乳,3 种类型掺假乳样本的定量检测回归方程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7 9、0.996 9和0.997 8;鲜驼乳、巴氏杀菌驼乳和驼乳粉中掺假牛乳的检出限分别为2%、3%和5%,可满足检测需求;利用该方法在10 种不同品牌市售纯驼乳粉中检测出4 种掺假驼乳粉产品。UPLC法可以有效地检测骆驼乳及其制品中掺假的牛乳,为骆驼乳行业的掺假检测提供一定的技术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微波加热杀菌对牛乳品质的影响,该文以牛乳层厚度和微波功率为试验因素、以营养成分的损失为指标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的结论是:(1)牛乳的微波加热杀菌比水浴加热杀菌对乳中维生素C的影响要小。(2)牛乳层厚度和微波功率对乳脂肪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对乳蛋白质的影响均不显著。(3)牛乳层厚度越小,对乳脂肪的影响越小,随着牛乳层厚度的增加乳脂肪的损失增加,但越来越缓慢;微波功率越大,对乳脂肪的影响越小,基本呈直线下降。  相似文献   

6.
前言目前国内外对鲜牛奶的杀菌都采用热力杀菌法,一般工业生产的鲜奶加热处理制度是:一、低温长时间间歇式杀菌(LTLT);二、高温短时间杀菌(HTST);三、超高温灭菌(UHT)。以上三种消毒法都是考虑加热温度与时间的结合,从微生物的观点看,牛奶需进行较强的加热处理,若采用提高加热温度,或延长加热时间,或二者兼顾,会对鲜奶的色泽、滋气味及营养价值产生某些不良影响,可以说,热力不是一种理想的杀菌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蒸汽直接加热杀菌的方式逐渐走进各个牛奶加工厂。本文通过对牛乳杀菌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各种加热杀菌方式对比和阐述,使广大读者了解各种杀菌方式的特点,以便在无菌牛乳生产过程中进行杀菌方式的工艺设计和相关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文摘     
牛乳加热超过正常巴氏杀菌温度和时间后,会产生多种具挥发性气味成分,并使牛乳带有蒸煮味(cooked)和杀菌加热味(heated)。由于加热而产生的这些气味成分与加热程度和方法有关。超高温奶中的蒸煮味来自其含硫成分,杀菌加热味则可能来自多种气味成分。在超高温奶中溶入氧,对促进含硫成分的氧化起重要作用,从而可减少产品中的蒸煮味。然而,其它一些含硫成分  相似文献   

9.
超高温瞬时杀菌法(UHT)、巴氏杀菌法和浸入式杀菌技术(INF)等是应用较为广泛的牛乳杀菌方法,本研究利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SAFE)对生牛乳和3类杀菌乳中挥发性风味组分差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4种牛乳中共检出挥发性香气物质48种,包括脂肪酸类11种、酮类5种、醛类6种、含硫化合物2种、酯类6种、醇类5种、芳香及杂环类化合物13种。在此基础上结合阈值进一步确定了上述风味组分的香气活性值(OAV)。4种牛乳样品中共有23种OAV值大于1的关键风味化合物,其中十六酸甲酯、2-壬酮和己醛等对牛乳整体风味的贡献度较大。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对4种牛乳中关键风味组分和牛乳感官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NF乳和巴氏杀菌乳的感官特征更为相似,具有较强奶香味与甜味,其对应的化合物为2-壬酮、2(5H)-呋喃酮和乙酸丁酯。UHT乳的感官特征为具有蒸煮味、浓厚感较强。该感官特征与二甲基砜、二甲基硫、2-乙基-1-己醇和2-十三酮等组分相关性较大。此外,生牛乳风味组分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0.
美国犹太州立大学的西部乳业研究中心在研究中发现 ,采用电流直接加热杀菌的方法比传统使用的超高温杀菌 (UHT)法 ,可以有效地生产出味道更好的牛奶来。在列入玛耐琪姆牛奶 (DairyManegmne)公司管理的计划中指出 ,犹太州乳业中心研究人员对低温杀菌的牛乳通以电流后 ,不仅完全杀除了细菌 ,而且延长了货架期 ,可以充分保持新鲜牛乳的味道。目前 ,实际使用的UHT法主要是通过金属板的直接热交换方法 ,或者是牛奶直接通蒸气进行加热杀菌。虽然 ,UHT法加工的牛奶在世界各国都颇受欢迎 ,但美国的消费者喜好新鲜的奶味 ,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