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对地下车库的常规设计作了探讨,提出了战时人防通风系统、汽车库平时送风系统与消防排烟补风系统兼用,及汽车库平时排风系统与排烟系统兼用的通风系统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问题1:南昌一项目,汽车库的平时机械通风和消防机械排烟系统各自独立设置,分别设置消防排烟风机和可变风量的平时排风系统。消防机械排烟系统按照排烟口与室内任意点的距离不超过30 m设置,而平时机械通风采用了诱导式喷射导流通风系统方式。现甲方找了另外一个单位提出优化意见,建议取消喷射导流方式,改为平时排风兼排烟  相似文献   

3.
孙亮  李洁 《工程质量》2010,(12):69-73
阐明了高层民用建筑地下汽车库的平时送排风系统、消防排烟及排烟补风系统和战时人防通风系统的设置及技术分析,介绍了多个系统合用时的典型设计,分析了防火及防排烟阀的主要特征、功能及适用场合,提出高层民用建筑地下汽车库的通风系统是否合用应根据具体工程情况确定,尽量减化通风系统。  相似文献   

4.
钟启荣 《福建建筑》2014,(4):104-106
本文简要介绍了地下车库设置排风系统的必要性、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的划分原则,对防排烟系统的排风量和排烟量计算、对排风系统与排烟系统合用的可行性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通过工程实例分析,阐述了高层建筑地下车库平时通风与火灾时排烟合用系统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5.
在对地下车库工程进行消防检查中发现,一些工程为了节省空间、减少投资将排风系统和排烟系统合并,组成了排风、排烟合用系统。本文对这种系统的设计应用提出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地下车库机械排风机排烟设计计算方法,分析了典型地下室排风排烟系统的设计策略,介绍了诱导通风系统的通风方式,并分析了诱导通风系统中排风与排烟系统阻力的特点及差异,在诱导通风系统中排风与排烟合用风的情况下,风机选型应当注意的问题,以及对风机选型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设计选型方法.  相似文献   

7.
陆叶  杨志刚 《暖通空调》2006,36(8):62-63
介绍了地下汽车库的排风与排烟系统设计,包括防烟防火分区的划分、排烟排风系统的设计以及消防补风系统。  相似文献   

8.
地下室柴油发电机房设单独的送排风、排烟,补风系统,供柴油发电机房平时通风、火灾时排烟、补风、以及柴;Fh发电机组运行时补风用。防空地下室移动柴油电站设有独立的进、排风系统。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地下室柴油发电机房、人防工程柴油电站平战合用各通风系统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暖通专业经常会进行住宅小区地下车库通风及排烟设计,排风、排烟系统的合理配置以及送风、补风系统的灵活设置,会为地下车库的整体通风、排烟方式提供一个简便易行的运行模式,同时还可为用户最大化的节省有效车位面积,提供一个宽敞的视觉效果,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一个工程实例,对高层建筑地下自行车库防排烟设计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自行车库宜在一个防烟分区内,将排风与排烟系统合用;自行车库采用汽车库的排烟量计算方法,既满足消防设计要求,又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消防技术规范对建筑补风设计的要求不够明确,使得设计人员对规范条文有不同的理解,导致设计结果差异较大,不恰当的补风设计可能导致火灾烟气无法有效排除.分析了相关规范关于补风设计的差异,通过数值计算对某大空间建筑防排烟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补风对排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补风速度对排烟效果有显著影响,防排烟设计中需重视补风速度控制.  相似文献   

12.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05,40(7):869-880
Provision of make-up air is essential in designing mechanical exhaust system in a compartment. There are always problems in determining the inlet positions for supplying make-up air. In this paper, a zone model for studying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ositions of make-up air supply on the performance of a mechanical exhaust system in an atrium will be developed. Traditional two-layer approach with an upper smoke layer and a lower air layer will be assumed.Three scenarios of extraction with different relative positions of the air inlet are studied. These are scenarios with the smoke layer interface lying above, within, and below the air inlet. Conservation of mass and energy are considered for each scenario to study the smoke filling process. Transient variations of smoke layer temperature and interface height will be predicted under different fire sizes, exhaust rates and make-up air conditions.Full-scale burning tests in an atrium were conducted to justify the predicted results. In addition, results predicted by this zone model will also be compared with those predicted by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with the software Fire Dynamics Simulator FDS version 3.1; and another zone model CFAST version 5.0.1.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predicted results from this new zone model agreed well with experiments and CFD results. However, results predicted by CFAST deviated from experiments for the scenario with the smoke layer interface lying below the air inlet.  相似文献   

13.
张遵宇 《暖通空调》2003,33(3):38-41,59
提出和分析了防排烟设计审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包括加压送风(排烟)量的确定、加压送风系统余压阀和止回阀的设置、加压送风机房新风进风通路的设置、地上地下共用(防烟)楼梯间时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宜设机械排烟设施的几种特殊情况、采用自然排烟建筑高度及开窗型式和面积的限制、排烟防火阀的设置及加压送风口和排烟口风速的控制等,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伟民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12):1137-1140
某地下车库主通道为单向2车道,采用横向通风系统,换气次数按10次/h设计,补风量为排烟量的85%。排烟口尺寸0.8m×0.5m,距离地面3.5m,每25m设置一个。设置5MW的火灾,分两种排烟方案,使用CFX与FDS对烟气流动模拟计算。起火272s后主通道内人员疏散完毕,比较此时两种排烟方案下各防烟分区的温度分布、CO2浓度、风速矢量可知,方案二排烟效果优于方案一。在较大火灾情况下两种排烟方案控烟效果均不理想,建议限制通道内火灾荷载。  相似文献   

15.
张遵宇 《暖通空调》2004,34(3):46-50
分析了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包括电动人力两用风机、滤尘器、密闭阀、止回阀的选用,超压排气系统设计,人防厕所排风设计,风管壁厚选择,暖通设施的防护密闭,防火排烟设计以及人防通风设计说明等,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赵侠  李顺 《暖通空调》2020,50(1):17-20
分析了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暖通的基本特征,介绍了现行规范对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暖通专业的消防规定。提出了对GB 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和GB 50346-2011《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有关条文的修订和补充建议,包括:生物安全防护区设置机械排烟系统、通风空调系统风管上设置防火阀的前提条件,以及生物安全防护区不设机械排烟系统、综合采用其他防火措施,用经消防部门备案认可的生物型密闭阀代替防火阀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大断面公路盾构隧道火灾烟气控制工程实际,为了优化设计公路隧道集中排烟模式下排烟阀结构参数,采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构建了隧道数值模型,并根据公路隧道的通行车辆种类、火灾类型和火灾规模,选择了隧道火灾典型场景,设计了集中排烟模式下单向及双向排烟时相应的火灾工况,通过提取隧道顶隔板下方温度场、行车道2 m高处能见度以及排烟阀流速等数据,分析了双向排烟时特定排烟阀面积下不同排烟阀结构形状对隧道火灾排烟效果的影响,进而探讨了单向排烟方式下不同排烟阀面积时的隧道火灾排烟效果。在此基础上,获得了隧道集中排烟模式下合理的排烟阀面积、排烟阀结构形状等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