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中国风景名胜区制度在创设之初借鉴了国外国家公园体制的经验,具有较好的制度和实践基础。开展风景名胜区制度与国家公园体制对比研究,对支撑中央改革决策具有积极意义。界定了国家公园的概念内涵,分析了中国国家公园的定位与建设目标,对比分析了国家风景名胜区制度与国家公园体制的共性和差异,探讨了中国国家公园及其体制建设的标准、规划、试点、法律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2018年3月,为深化改革,国务院机构进行了大调整。国家在新成立的自然资源部内设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并将国务院原各部委办分别管理的专类公园,包括原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划归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至此中国的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在行政上得到了统一管理。作为该体系中的一员,统一管理后的专类公园、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该如何发展,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阐述了风景名胜区发展40年的历程,论述了风景名胜区4个不同发展时期的国家方针政策,通过对经验与教训、成功与败笔的再认识,证明"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观及其指导下的"人与自然和谐为本"的发展思想是促进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家公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这是一项保护国家遗产、复兴中华文明、展示美丽中国的系统工程。1982年中国确立风景名胜区制度时,为了体现中国特色而将其名之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其徽志上的英文名字就是中国国家公园。30多年来,风景名胜区事业得到了举国上下的高度重视,取得了划时代的发展。国家公园体制建立的基础是总体评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即中国国家公园)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严格按照世界国家公园的科学标准,结合中国特点,以22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基础的核心,进行实地考察评价,合格者列入国家公园名录,不合格者限期整改,同时将其他合格的各类国家级保护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  相似文献   

4.
严国泰  宋霖 《中国园林》2021,37(3):112-117
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迅速,除风景名胜区外,还先后设立了自然保护区等14类保护地,实际上形成了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但由于各类保护地在空间和权责上的重叠,国家决定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并对各类保护地进行重组。在此背景下,比照世界遗产、国家公园等国际上的保护地体系建设经验,梳理了中国风景名胜价值演进和利用发展的3个阶段,解说了世界遗产与中国风景名胜资源的对应关系。并在目前风景名胜区体系整体保留的情况下,尝试借鉴世界遗产价值评估对中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分类分级进行完善,识别风景名胜区强调自然和文化相结合的价值和特色,指明国家公园体制下的风景名胜区保护资源并带动地区发展的潜力与路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风景名胜区发展和规划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风景名胜区以璀璨的人文景观、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自然与文化相融合的风景资源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在国家遗产保护地体系中居重要地位,在世界上等同于海外的国家公园.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地域面积广大,风景名胜区规划也因此体现出明显的综合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从我国风景名胜区体系的建立、风景名胜区规划体系发展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了我国当代风景名胜区规划的4个发展阶段,国家三大遗产保护地体系与风景名胜区的关系.提出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法定地位:法定规划、建设规划、管理规划,论述了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发展的10个特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建立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风景名胜区也名列其中。坐落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风景名胜区在诞生起源、演进主线、认识论与方法论、核心价值与功能特征等诸多方面,有着自身内在的特质。只有建立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出中国的景观生态资源特征优势,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主要载体和申报项目来源,在中国保护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相当于国外的国家公园。简要回顾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风景名胜区申报设立的过程,介绍了当前管理的现状,并对公众和业内人士在风景名胜区申报过程中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回答,重点对当前风景名胜区设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规范风景名胜区设立的建议,通过有效完善风景名胜区的设立工作,逐步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  相似文献   

8.
张向华 《中国园林》2006,22(9):92-94
拥有147 000km~2土地的尼泊尔已经把11.3%的国土划入了8个国家公园、5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和1个自然保护区域,在多年的开发自然保护自然的过程中,尼泊尔逐渐建立了完整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体系;我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国务院认定,大体与国外国家公园相当,且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深度,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能使我国的自然保护事业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通过介绍尼泊尔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体系的现状和建设经验。总结其可借鉴之处,对我国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自然保护地体系及其规划的内涵与外延,梳理保护地体系建立的历程和原因,同时探讨国家公园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从“代表”上升为“主体”的地位强化过程。国家公园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发挥关键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然而,当风景名胜区被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风景名胜区不应认定为升级国家公园前的不稳定发展,而应与国家公园分工承担不同保护功能的不同自然保护地类型,建议研究如何设立不转为国家公园的“永久风景名胜区”。此外,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在用地分类、管理重点和规划目标等方面存在协调和融合问题。鉴于此,文章提出作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应与“五级三类”规划体系相衔接,从国土空间规划传导的政策指引和系统协调、管制各类土地资源用途的角度,重新审视和分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专项规划的传导体系框架,以及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等问题。另外,文章澄清了自然保护地体系内部的层级传导关系,包括自然保护地体系(第一层级)、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和各类自然公园(第二层级)、风景名胜区等(第三层级),探索国土景观的空间治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一员,已存在数千年,总结了风景名胜区的历史基因、当代特征和新时代重要作用,以传承历史、面向未来的眼光,明确了风景名胜区是新时代最具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的定位,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应以生态保护下的展示利用作为其优先管理目标,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风景名胜区为特色、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相似文献   

11.
陈英瑾 《中国园林》2012,28(1):102-104
我国风景名胜区中拥有大面积乡村地域,但乡村类文化景观未被列入被保护景源.在风景名胜区中保护乡村类文化景观,有助于保护乡村自然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区内自然资源和减少区内社区与管理机构的矛盾.风景名胜区中乡村类文化景观的发展目标和保护原则,并从土地权属与管理责任、社会系统调控、经济发展引导和乡村景观规划方面,探讨保护与管理的行动准则.  相似文献   

12.
对风景名胜区规划中有关分区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束晨阳 《中国园林》2007,23(4):13-17
分区是实施规划管理目标的基本工具和手段。与国外国家公园分区制相比,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中存在着多种分区类型,并且对各类分区缺乏明确统一的规定,分区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不仅影响到规划编制和管理实效,也将影响到国家对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统一性。通过分析当前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在分区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各种分区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重点建立了适应我国风景名胜区特点的功能分区模式,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3个问题:风景区评价技术、核心景区划定、分区与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3.
李金路 《风景园林》2020,27(4):114-117
阐述中国名山、风景、风景区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及内在规律。名山风景区的演变是一个从古人认识、欣赏自然,到认知自我,追求自由、自在的过程。立足多重视角,站在历史的高度,探索名山风景区演化的内因动力。名山风景区经历了神圣山水、君子山水、宗教山水、诗画山水和风景山水的演进过程,形成了今天的风景名胜区体系。  相似文献   

14.
源于名山大川的中国风景名胜区,将自然和文化高度融合,不仅保存了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观,而且孕育了极为灿烂丰富的历史文化,体现了天人合一等高超的生态伦理和智慧,对民族的宇宙观、国家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产生重大影响,是中国历史上国家的象征、思想的载体、精神的家园、文明的诗史。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公园体制构建的时代背景下,风景名胜区应该作为和谐发展的典范、文明互鉴的使者、美丽中国的代表以及美好生活的家园,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保护地,作为保护地体系中的独特类型,承担更重要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已进入关键时期,如何在实践与技术层面整合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中国独特性的风景遗产如何在新的保护地体系中得到妥善保护亟须加以研究。分析风景遗产在中国传统自然观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并研究风景遗产保护制度的历史经验和现状问题。研究表明风景遗产是中国自然保护地的核心保护对象,应当将其纳入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加以保护。并提出几点建议:1)科学确立风景遗产评价体系;2)将具有国家代表性的风景遗产纳入国家公园;3)在不降低保护级别的前提下,采取适合风景遗产的管理方法;4)基于风景区制度进一步完善风景遗产管理制度等。为中国自然保护体系如何整合风景遗产的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