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油替代燃料二甲醚的应用开发和发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介绍了二甲醚作为柴油替代燃料的开发和应用情况。以天然气为原料制二甲醚,天然气价格对产品成本影响非常大,目前二甲醚作为柴油替代燃料还不具备和柴油竞争的优势,相比之下合成气一步法工艺技术更具有竞争优势。概述了我国二甲醚发展现状,并对我国二甲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二甲醚(DME)作为一种清洁化学品在制药、燃料、农药、化学品的合成方面有许多独特的用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作气雾剂的抛射剂、制冷剂、发泡剂;高浓度的二甲醚可用做麻醉剂;还可替代LPG及柴油成为新型燃料。二甲醚目前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气雾剂的抛射剂。国外许多国家正在开发二甲醚代替氟氯烃作制冷剂和发泡剂;开发利用二甲醚作为聚乙烯、聚氨基甲酸乙酯、热塑性聚酯泡沫的发泡剂。二甲醚与甲醇按一定比例的混合物是一种理想的液体燃料,可作为城市煤气和液化气的代用品。二甲醚还可作为汽油添加剂来生产无铅汽油。因此,对二甲醚生产方法及应用领域的研究,成为了国内外极为重视的开发课题。  相似文献   

3.
孟晓桥 《辽宁化工》2011,40(2):174-175
论述了二甲醚作为二次能源替代民用燃料和车用燃料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阐述了我国能源短缺的危害和开发二次能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简述了二甲醚的性质和制备,分析了二甲醚作为二次新能源开发的资源优势和对环境的重大意义及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二甲醚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清洁燃料二甲醚的开发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随着世界各国环保意识的增强 ,二甲醚将进一步替代氟氯烃用于气雾剂、致冷剂和发泡剂。由于我国能源资源匮乏 ,二甲醚作为民用燃料用于醇醚燃料、液化气和柴油汽车燃料的代用品的条件也日趋成熟 ,到 2 0 10年二甲醚在中国的需求量将超过 30 0 0万t。截至 2 0 0 3年底 ,全球二甲醚总生产能力约为 30万t。二甲醚的开发已成为世界能源技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二甲醚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前景,比较了二甲醚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其中,一步法生产二甲醚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二甲醚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和环境友好产品,其在车用燃料、民用燃料、化工原料方面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二甲醚的物性、原料、生产及市场前景分析和二甲醚今后在发展、推广应用上应加强的地方。二甲醚作为民用燃料市场的新型清洁能源 ,具有的市场前景已逐渐显现 ,作为民用燃料生产已具有市场基础。企业在开发二甲醚市场的同时 ,还应对后期产品加大科研开发力度 ,以保持企业对该产品持续开发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甲醇脱水制二甲醚宏观反应速率的计算和测定陈银飞,孙勤,葛忠华(浙江工业大学,杭州310014)关键词:甲醇,二甲醚,宏观动力学1前言二甲醚作为一种甲基化剂,在制药、染料、农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独特的用途。最近,有人提出并开发用二甲醚作为城市煤气或液化燃料...  相似文献   

8.
《大氮肥》2007,30(5):343-343
近年来,随着煤化工的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大规模煤基甲醇需要消化,可作为民用燃料和车用燃料的二甲醚颇受关注。作为民用燃料,由于采用煤炭资源,和液化气相比,二甲醚拥有价格优势。作为车用燃料,二甲醚公交也在上海开始进入示范应用阶段,并有望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二甲醚(简称DME)作为一种清洁产品具有多种用途。它可作为民用燃料代替液化气,作为清洁燃料代替柴油,还可用作冷冻剂、溶剂、气雾剂的抛射剂和特种燃料等。同时经也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重要有机化工产品,可合成多种化学品及参与多种化学品的合成。因此二甲醚碳-化工下游产品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二甲醚的应用及下游产品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明  余林  孙长勇  宋一兵  孙建 《精细化工》2003,20(11):695-699
综述了二甲醚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和下游产品的开发利用。二甲醚是氯氟烃的替代品,用它可以开发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例如碳酸二甲酯、醋酸、醋酐、甲醛等;可作为石油液化气的替代品,还可以作为清洁燃料用于机车、民用和热电厂等;同时它也可以作为氢源,开发二甲醚燃料电池。附参考文献38篇。  相似文献   

11.
甲醇气相催化脱水制二甲醚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前言 二甲醚是一种含氧化合物,溶于水,在大气对流层中可降解,是环境友好介质。二甲醚可用作气雾剂、制冷剂、化工原料。二甲醚可做燃料,具有与液化石油气相类似的性质,而且燃烧完全、热效率高、无黑烟。近年来,由于石油制品的连年涨价,作为洁净环保燃料的二甲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特别是煤基二甲醚生产成本低,与液化石油气有较大差价,使得二甲醚全面替代液化石油气作为民用、工业用燃料成为可能。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也正在进行以二甲醚为燃料的汽车发动机研究乃至行车试验,由于二甲醚十六烷值高、燃烧尾气污染物少,是被业内人士看好的车用柴油的替代品。因此,二甲醚做燃料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同时,生产二甲醚也是当甲醇市场供大于求时甲醇生产企业的一条产业出路。  相似文献   

12.
二甲醚是一种性能优良、有发展前景的新燃料,主要有两种制备方法:两步法和一步法。从长远看,一步法生产二甲醚具有较高经济价值,而CO2加氢制取二甲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二甲醚是理想的能源替代品,它用处广泛,可作为氟氯烃的替代品、民用燃料和车用燃料的替代品,且还可开发出一系列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这也将推动我国二甲醚合成技术工业化的进程。最后对二甲醚的检测方法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二甲醚在工业和民用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祥照 《广东化工》2010,37(9):212-214,222
二甲醚作为清洁燃料和新能源在替代液化石油气和柴油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如何应用二甲醚、如何开发二甲醚下游产业是摆在人们面前很现实的问题。实践证明在液化石油气中掺混二甲醚的道路走不通,二甲醚纯烧是一条健康发展之路,二甲醚应在工业和民用工业用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清洁燃料—二甲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二甲醚的性质、生产技术,特别是二甲醚作为清洁燃料的虎性能,同时认识到开发三甲醚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甲醇气相脱水制二甲醚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前言 二甲醚是一种含氧化合物,溶于水、在大气对流层中可降解,是环境友好介质。二甲醚可用于气雾剂、制冷剂、化工原料。二甲醚可做燃料,具有与液化气相类似的性质,而且燃烧完全、热效率高、无黑烟。近年来,由于石油制品的连年涨价,作为洁净环保燃料的二甲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特别是煤基二甲醚生产成本低,与石油液化气有较大差价,使得二甲醚全面替代石油液化气做为民用、工业用燃料成为可能。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也正在进行以二甲醚为燃料的汽车发动机研究乃至行车试验,由于二甲醚十六烷值高、燃烧尾气污染物少,是被业内人士看好的车用柴油的替代品。因此,二甲醚做燃料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同时,生产二甲醚也是当甲醇市场供大于求时甲醇生产企业的一条产业出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信息与动态     
四川成功开发出新型二甲醚制备工艺四川达科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阳离子型液体催化反应法的二甲醚技术,甲醇转化率高达98%以上,二甲醚选择性达99.5%,创下已有二甲醚制备工艺的最高值。该技术已通过四川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清洁燃料和燃料添  相似文献   

17.
二甲醚简称甲醚,为最简单的脂肪醚,分子式为C2H6O。二甲醚是具有挥发性醚味的无色气体,燃烧时的火焰略带光亮,沸点为-24.9℃,熔点为-141.5℃,自燃温度为350℃,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体积比)为3.45%~26.7%。二甲醚在幅射或加热条件下会分解成甲烷、乙烷、甲醛等。二甲醚在制药、染料、农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可作杀虫剂、喷漆、涂膜和抛光剂、防锈剂等,高浓度的二甲醚可用作为麻醉剂,二甲醚也可作为特种燃料,当它混合在燃料中,可用作寒冷地区柴油发动机的抗冻燃料。并且二甲醚也可作为优良的萃取…  相似文献   

18.
开发前景广阔的二甲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甲醇脱水生产二甲醚作燃料的概况,以及二甲醚的性质和在基本有机化学工业中的应用,重点阐述开发二甲醚作机动车用和民用燃料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开发前景广阔的二甲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甲醇脱水生产二甲醚作燃料的概况,以及二甲醚的性质和在基本有机化学工业中的应用,重点阐述开发二甲醚作机动车用和民用燃料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合成Ⅱ型醇类民用燃料成套技术本项目主要包括煤制合成气、直接(间接)合成醇/醚(或粗醚燃料)及配套技术的开发。二甲醚广泛地被用作气雾剂,其常温(20℃)下的饱和蒸气压为0.53MPa。在醇/醚混合燃料(或粗醚)中掺有一定的二甲醚,可在瓶内产生一定的压力,通过减压阀减至一定的压力后送到灶具,就可利用二甲醚自身产生的蒸气压来作为推动力,从而解决了燃料的输送问题。在燃烧点火的,二甲醚从瓶压到常压变为气体可直接点火。对于醇/醚然料而言,灶具可不用其他介质(或装置)预热,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甲醇灶具及其燃料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