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触点接触电阻是继电器主要的电参数之一。测量触点接触电阻传统的方法是购买现成的、通用的毫欧姆测试表。这样做有几个不足:测试条件不符合有关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测量的专业标准;仪表的稳定性较差,测量误差较大;测量量程和测量精度与触点接触电阻之值不适合。为此,研制了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的专用测试仪表——LR—2电阻测试仪。 该仪表的主要特点:按照有关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测量的IEC标准进行设计、制造的,其测试条件符合有关IEC标准;能对2类、3类继电器触点的接触电阻之值和接触压降(换算)进行测量;具有直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90%AuAg/70%AgPd触点接触电阻变化的测量结果。触点尺寸为0.4×0.8×0.2mm。用来测试的触点装在电磁继电器上,在无负载和加一些负载电流条件下测量装有此种触点的继电器的静态接触电阻。还在无负载、阻性负载和感性负载条件下,用某些工作周期脉冲启动时,测量继电器的接触电阻,测量后用扫描电子显镜微观察触点表面。  相似文献   

3.
陈之  赵瑞乐 《机电元件》2010,30(3):36-37,50
本文介绍了ICT测试;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的组成;检测条件对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的影响;继电器生产商对触点接触电阻的检测方法与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1引言随着我国电器工业的迅猛发展,对电器中关键部件的电触点材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影响触点材料性能的电触点表面接触电阻也越来越受到电器在生产商和触点材料生产商的关注。由于影响触点接触电阻的因素非常多,成因也非常复杂,从理论上分析接触电阻显得比较困难,因此,如何真实准确地测试出触点材料表面的接触电阻,对触点材料生产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的测试方法以及制造的仪器适用于触点材料生产企业,不仅可对其生产的触点材料的接触电阻状况进行检测,同时还适用于继电器生产企业触点装配前对其接触电阻状况进行检测。2测试原理本研究采用四端检测法对触点材料的接触电阻进行检测。由于毫伏计的输入阻抗高达数兆欧,远大于线路的接触电阻,从而避免了除触点接触电阻以外的电阻的影响(包括夹具和触点间电阻以及仪器线路中存在的电阻等)。其测试原理如图1所示。本方法中被测试触点之间的物理特性(接触压力、接触形式、超行程)可以设计为仿真测试,可按该触点实际应用的继电器或开关的机械参数设置,其测试值等同于在继电器或开关里的触点间接触电阻值。3测试仪器采用厦门市依莱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CRM-2型触点接触电阻检测仪进行检测。由于触点间接触电阻的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用动态接触电阻测量系统进行了电磁继电器失效检测试验,检测了其触点闭合过程的接触压降.试验发现闭合过程的触点接触压降为随时间复杂变化的衰减波形,经历了由动态的弹跳、微振动再到静态的过程.数据分析表明继电器接触失效与闭合过程的弹跳时间及接触电阻峰值有一定关系,可综合考虑弹跳时间-操作次数曲线及接触电阻峰值-操作次数曲线的变化规律对继电器触点进行失效预测.  相似文献   

6.
动态接触电阻测量及触点失效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动态接触电阻测量系统进行了电磁继电器失效检测试验,监测了其触点闭合过程的接触压降.试验发现闭合过程的触点接触压降为随时间复杂变化的衰减波形,经历了由动态的弹跳、微振动再到静态的过程.数据分析表明:继电器接触失效与闭合过程的弹跳时间及接触电阻峰值有一定关系,可综合考虑弹跳时间-操作次数曲线及接触电阻峰值-操作次数曲线的变化规律对继电器触点进行失效预测.  相似文献   

7.
继电器的主要功能是依靠其触点自动切换被控制部分的电路。继电器能否可靠地工作,主要就表现在其触点能否可靠地闭合或断开。 触点接触可靠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触点静态接触电阻的大小。因此,在继电器生产厂制造继电器过程中,静态触点电阻是一种主要的电性能指标。目前生产线上测试静态触点电阻,几乎都是在较大的开路电压(大于1伏),较大的闭路电流(大于0.1A)的测试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8.
信号继电器在使用或存放一段时间后,需要对触点接触电阻进行检测,以判断信号继电器的接触质量.以交流小电流进行测试,更接近信号继电器的实际工况,且避免了接触电势的影响,检测结果更加可信.以MC9S08DG256单片机作为测量、控制的核心,以AD630构成双锁相放大电路,在提高抗干扰性的同时,克服了信号相位角变化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可准确地对继电器接触电阻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9.
继电器触点失效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动态接触电阻测量系统进行了电磁继电器失效检测试验,检测了其触点闭合过程的接触压降。试验发现闭合过程的触点接触压降为随时间复杂变化的衰减波形,经历了由动态的弹跳、微振动再到静态的过程。数据分析表明继电器接触失效与闭合过程的弹跳时间及接触电阻峰值有一定关系,可综合考虑弹跳时间-操作次数曲线及接触电阻峰值-操作次数曲线的变化规律对继电器触点进行失效预测。  相似文献   

10.
李唯 《电工技术》1995,(10):40-43
本文介绍了电磁继电器触点参数的测试方法,包括接触电阻、绝缘电阻、介质耐压等参数测试。  相似文献   

11.
肖斌 《低压电器》2010,(1):8-11
基于继电器接触电阻的接触原理,研究了降低继电器接触电阻的清洗方法。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典型触点材料,通过分析确定加工过程污染对继电器触点镀层的影响,然后给出几种不同的清洗方法,以减小继电器接触电阻,提高接触可靠性。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继电器的接触失效是各种失效模式的综合反映,而继电器接触电阻是能够反映其接触性能的重要电气参数,根据继电器接触电阻的序列值进行在线接触失效预测,能有效提高在接触失效发生前采取措施的概率。对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测量值序列进行了时序分析和统计分析。融合先验威布尔分布的模型参数,建立接触电阻的时间序列组合预测模型,对接触电阻变化趋势进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上述方法能对接触失效作出有效预判。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电磁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的测试方法及影响接触电阻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4.
继电器触簧材料的应力松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电器中接触簧片的接触压力是影响其触点接触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接触簧片材料的应力松弛而使接触压力逐渐减小,接触电阻逐渐增大,进而导致接触失效.通过应用开发的弹性材料应力松弛测试系统,对继电器接触簧片材料进行加速应力松弛试验,找出短期的变化规律,以外推出长期的应力松弛量,为继电器的可靠性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1引言接触电阻是电磁继电器一顶重要的技术指标。随着电磁继电器向小型化、高可靠性方向发展,低而稳定的接触电阻成了对继电器的普遍要求。接触电阻的大小取决于电磁继电器的重要部分——触点的材质和表面状态。触点材质的选择要受到成本、机械寿命、电寿命等条件的制约。因此,  相似文献   

16.
基于概率分布和时间序列的接触失效组合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触失效是继电器的主要失效模式,接触失效前对接触可靠性作出预测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本文对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测量值进行了分析与统计,发现接触电阻随时间复杂变化,呈现稳定、剧烈、连续增或减的时序特性,并发现接触电阻分布貌似正态分布.用计算机图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理论对"接触电阻服从正态分布"的论点验证,结果是接触电阻只是具有随机变量成分,并不服从正态分布.在概率分布和时变性质的基础上,建立了接触失效的组合预测模型,可对接触可靠与否及变化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7.
仇侠 《机电元件》2006,26(1):33-36
文章论述了一种能获得较低接触电阻的触点表面处理工艺。该工艺是一种环保的、成熟的工艺,其特点是成型后的触点经过竖直和水平切削研磨,去除触点表面污染层,使触点获得理想表面形态的工作面,从而通过降低触点收缩电阻RE和表面膜电阻RF来降低触点接触电阻。采用该工艺生产的触点能承受继电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温度,使装配前后继电器接触电阻无明显变化,保持低而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以模糊理论和时间序列分析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参数的模糊概率加权移动预测模型.用该模型预测得到的预测值时间序列中的每个数据都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段时间内参数的平均水平,而且消除了奇点对预测值的影响,部分消除了样本数据中不确定成分对预测值的影响.对继电器触点闭合过程的静态接触电阻和弹跳时间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继电器的接触失效与触点闭合过程的静态接触电阻和弹跳时间的模糊概率分布密切相关.静态接触电阻和弹跳时间的模糊概率加权移动预测值时间序列能够明显反映触点的静态和动态接触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触点复合材料是以贵金属为复层,以铜合金为基层组合而成,在加工过程中,触点上有铜屑生成,使接触电阻增大,接触电阻是继电器失效的主要参数。介绍了解决触点铜屑的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电磁继电器接触系统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研究电磁继电器接触系统与电磁继电器可靠性关系,通过对接触系统主要参数的测试和分析,了解接触触点状态,为电磁继电器接触系统可靠性设计提供依据,从而提高电磁继电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