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液压缸油管焊接成形差且漏油率高,该文对产品结构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原焊接工艺的缺陷并进行了改进。通过对焊接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调整焊接设备,制作辅助工装夹具,改善焊接参数,最终制定了液压缸油管自动TIG焊接工艺,从根本上控制了焊接缺陷、极大降低了残次品的数量。  相似文献   

2.
针对核燃料水下运输承载器倾翻液压缸的漏油事故,根据检查发现的筒体内壁、透盖内孔及活塞推杆表面的划伤情况,分析指出核燃料水下运输承载器液压缸设计中存在密封结构上的缺陷。结合液压缸现场使用条件,提出液压缸零件结构改进方案,改进后,液压缸使用正常,未再发生划伤事故。  相似文献   

3.
以变速器取力器的通气塞漏油为研究对象,分析取力器在整车工况下润滑系统的漏油机理,并据此进行改进设计。通过试验验证,得出改进设计的取力器无通气塞漏油现象,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液压缸活塞杆工作时裸露在外侧部分容易出现磕碰,导致油缸漏油无法正常工作。对出现磕碰活塞杆表面的有效硬化层深度进行了测试,硬度和有效硬化层深度均较低,不能满足现工况的使用要求。通过开展表面感应淬火工艺试验、防磕碰性能试验研究和小批量投入市场应用,得出的结论为:合理的硬度和有效硬化层深度可以抵抗飞溅物的冲击,达到防磕碰的目的。同时也为研究活塞杆的防磕碰能力,提供一定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液压缸漏油是工程机械较为较易发生的一种故障,其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整机性能,而且还会造成工程机械能耗严重、污染加剧。本文在阐述工程机械液压缸漏油问题治理必要性的基础上,就当前液压缸漏油现象及原因展开分析,并指出液压缸漏油现象的具体处理办法,期望能保证液压缸的完整性,进而提升工程机械利用效率,满足工业生产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6.
我厂生产的 B 5020及 B 5032型插床,其润滑油泵质量不稳定,有的来油快,有的来油慢,有的不来油(需要灌引油)等。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试验,终于找到了不来油的原因。主要是在螺塞5 (图1)的螺纹处漏油,其次是上部接头中的弹簧压力过大,当将上部接头改成图2所示的结构后,装在插床上验证,效果较好。但也有极少数台份仍存在不来油现象。经过分析认为,这是由于下部接头内的螺塞14将钢珠压死的缘故,即下部接头17与螺塞14配合的内螺纹攻得太深,同时与螺塞14的配合又太松。这一方面是由于装配时的疏忽,将钢珠压死了,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7.
从实践中、我摸索到机床液压系统的治漏方法。 1.阀的漏油 调速阀、节流阀、减压阀、顺序阀和溢流阀主要漏油的地方:调节手柄、调压螺盖、油塞螺纹和结合面。漏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O形密封圈沟槽不符合要求。治漏方法:①将阀拆开重新加工密封圈沟槽。②若调压螺盖螺纹处漏油,可在螺盖的端面车出一个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液压缸系统复杂、不易控制的缺点,在介绍数字液压缸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数字液压缸——与传统数字液压缸结构类似但工作原理不同,更易于控制。具体分析了新数字液压缸的工作原理,并对其的优点及缺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正>我公司生产的定轴式变速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泵取力口中间取力轴承损坏现象,我们在分析泵取力口结构的基础上查找损坏原因,并针对损坏原因进行了结构改进。1.取力口结构定轴式变速器泵取力口主要由变矩器壳体1、润滑油管2、接头体3、螺塞4、O形密封圈5、节流塞6、泵齿轮7、孔用挡圈8、取力轴承9等组成,如图1所示。取力口润滑油路结构如下:节流塞6、螺塞  相似文献   

10.
我厂295型柴油机放油螺塞原设计如图1,经常因垫圈卡到退刀槽内压偏而由此处漏油,尤其是试车放油后,再装放油螺塞时,由于位置很低,再加上温度较高,试车工很难操作。结合制造工艺的要求,对退刀槽进行了修改,将退刀槽由直槽式改为V形槽式,改后滚丝前的毛坯如图2所示,根部车成中16,锥度为60”的锥面可起导向作用,从而保证将垫圈压正,螺纹端部倒角可以提高液压工具的耐用度,实际上放油螺塞螺纹左端部倒角经液压后不再存在,只保留根部锥面(见图3),这样更有利于垫圈的导向、压正。经一年多的装机试用,随意将放油螺塞拧紧都能保…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仿生技术在液压缸中密封、减阻抗磨以及降噪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运用形态、结构和材料多元耦合仿生技术在液压降噪、液压缓冲吸能、液压油温冷却等液压应用领域方面进行设计制造并替换液压元件的设想,以期更大程度提高液压元件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大吨位宽幅面工作台龙门移动式压力机的主油缸改进型结构即将快速油缸和导向装置集成于主油缸内的结构。通过对油缸原始结构与改进型结构特征和工作循环过程的分析,指出这种将快速油缸和导向装置集成为一体的活塞式油缸可有效缩小油缸外形尺寸,提高龙门机架刚度并且能够降低材料的消耗。  相似文献   

13.
0INTRODUCTIONSomepresurecylindersaredesignedsothattheendofthecylinderhasthreadedclosureconstruction.Therehavebentheoretical...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介绍了一种活塞杆伸出量可测并可控的液压缸。该缸利用滚珠丝杆将活塞杆的直线位移转化为丝杆角位移的方法进行位置测量,其结果由光栅编码器输出并传送到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控制伺服阀的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从而对液压缸活塞杆产生控制作用。本文对其原理进行了阐述,并对可能存在的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针对液压缸制动过程中出现的液压冲击,为实现对液压缸的双向缓冲制动,借助负载敏感技术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负载敏感制动阀。对阀体结构特点及其工作原理作了进一步阐述,并建立相应工况的数学模型,借助MATLAB/Simulink进行动态仿真。通过分析仿真结果,该阀能够匹配液压缸的制动力与负载惯性力并实现连续制动,相较于现有的溢流阀制动回路,其制动距离与制动时间都较短,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冲击、震动和噪声较小,可以对液压缸的运行实现双向缓冲制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电液步进缸的电液作动器能够有效减少液压系统的重量,降低管路噪声,优化流量脉动,控制溢流噪声,使得电液步进缸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是电液步进缸的跟随特性不能满足某些工程场合的需求。为了提高电液步进缸的跟随特性,根据评价跟随特性的稳态误差指标及稳态误差产生原因,推导出了基于电液步进缸稳态误差的时域模型,并提出参数调整结构。在此基础上对电液步进缸的可变参数Kf进行调整,利用AMESim软件仿真分析电液步进缸典型运动状态下合适的Kf数值,最后通过对电液步进缸进行空载和加载试验获得稳态误差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电液步进缸的稳态误差在要求的范围内,证明了电液步进缸稳态误差时域模型的正确性以及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在对不同驱动形式的混凝土湿喷机S管阀换向系统搭建试验平台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效能和结构方面研究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液控液压缸式S管阀换向系统更有利于整机效能的提高;液压马达式、液压缸式S管阀换向系统均以简单结构实现了S管阀换向功能,避开机械式噪声大、磨损严重等现象,为混凝土湿喷机S管阀换向系统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原螺杆桩机调平费时费力、实时性差及调节误差大等缺陷,在保持原有液压系统不变,尽量减少成本的前提下设计了半自动调平系统,系统的硬件组成有支腿油缸、S7-200可编程控制器、双轴倾角传感器及可触摸式显示屏等。经现场调试实验表明,设计的半自动调平系统可由1人实时调节支腿高度,较快的使螺杆桩机桩架的倾斜度调节到允许的范围内,安全便捷,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水泥厂所使用的水泥窑用液压缸因液压缸所受径向力过大、密封件选择不合理和不能限位等,存在着磨损严重、内泄漏大和端盖处有外泄等问题。针对水泥窑的工作环境、速度及负载特性,对原有水泥窑用液压缸的结构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液压缸采用了新型组合密封,增加了辅助导向组件和限位面,改变了活塞杆上的受力点,减小了磨损,极大地提高了液压缸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快卸压高能螺旋压力机离合系统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能螺旋压力机NPS型离合系统的结构及工作特性,推出打击力与油压的静态控制关系,指出提高卸压过程动态响应能力的途径。为解决高能螺旋压力机在卸压过程中摩擦功消耗大及最终打击力难以控制等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高能螺旋压力机,该机离合器按自锁原理设计并通过传感器与液压阀和释放阀的有机配合有效控制打击力。介绍了快卸压高能螺旋压力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计算机仿真和样机试验结果说明,新机型能够提高螺旋压力机的响应速度和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