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超薄SiO2膜经快速热处理后,电特性得到了改善,本研究用超薄RTPSiO2膜制作MOS电容,h-NMOSFET中介栅介质层及FLOTOX-E^2PROM中作隧道氧化层,取得了一些实验结果,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具有实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硫钝化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钝化GaAs表面的方法.本文使用Na2S、S2Cl2和CH3CSNH2三种化学试剂对表面本征层重掺杂层(sin+)结构的GaAs样品进行了钝化,利用光调制反射谱观察到许多个FranzKeldysh振荡,测量出本征层的电场强度,研究了GaAs表面硫钝化前后费米能级的变化,并且比较了各种钝化方法的钝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我国广州、海南电离层垂测站的资料,对临界频率实测值(月中值)与IRI—90模式值比较发现:IRI—90的计算值f0F2普遍低于实测值;f0E及f0F1符合较好,但模式的E层和F1层出现与消失时刻同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模式忽略了冬季(12,1,2月)F1层的存在。从富克镇的数字测高仪剖面资料发现不能用LAY函数描述。从分析79年西安及东京的TEC值发现模式的分季缺陷。文未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4.
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1993年度科研成果介绍NEDI'sResearchFruitsin1993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于1994年l月8日至10日在南京召开第41次科研成果鉴定会。对1993年度完成的87项科研成果进行专家评议、鉴定,并分别通过了设计定型和...  相似文献   

5.
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1994年度科研成果介绍NEDI'sResearchFruitsin1994¥//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于1995年1月16日至17日在南京召开第43次科研成果鉴定会。对1994年度完成的102项科研成果进行专家评议、鉴定,并分别通过了...  相似文献   

6.
WSi_2栅和Si栅CMOS/BESOI的高温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厚膜BESOI(BondingandEtch-backSilicon-On-Insulator)制备了WSi2栅和Si栅4007CMOS电路,在室温~200℃的不同温度下测量了其P沟、N沟MOSFET的亚阈特性曲线,分析了阈值电压和泄漏电流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乡观测的电离层TEC和板厚的统计与建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2年至1990年在新乡接收ETS-Ⅱ同步卫星136MHz信标所取得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月中值和相应的F2层临界频率,计算了电离层板厚,分析比较了电离层板厚、TEC和F2层临界频率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太阳活动变化的差异,给出了板层随太阳活动的抛物关系,建立了新乡的电离层板厚模式,并与国际参考电离层和中国参考电离层模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的板厚模式预报的结果在太阳活动高年较国  相似文献   

8.
铜表面硫化膜形成及其电接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库仑分析法测定了在湿热含H2O气氛中铜表面腐蚀膜层的厚度及其随腐蚀时间的变化,对不同H2S浓度的膜层变化曲线存在的差异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膜层厚度变化对电接触性能的影响及其异常现蟓 。  相似文献   

9.
RESURF原理应用于SOI LDMOS晶体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次采用解析方法及二维计算机模拟讨论了RESURF原理应用于SOILDMOS晶体管.研究表明:击穿电压随埋层SiO2厚度增加而增加;击穿电压随Si层厚度变化呈现U型曲线;当埋层SiO2和Si层厚度一定时,Si层的杂质浓度存在一个临界值,在此浓度之下,可获得高的击穿电压.这个结论也适用于介质隔离的各种横向器件的击穿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低温硅双极晶体管的研制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晶硅电极接触三区(发射区、基区、集电区)低掺杂同质结结构,已研制出电流增益在77KhFE=220—297;在6.2KhFE=12.3;在10KhFE=21.7,β=42的低温双极晶体管.本文还用隧穿机理推导出hFE(T)的新的表示式,很好地解释了这种器件的hFE温度特性、Gummel特性和hFE-Ic特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SKYNET合肥站1999年9月至2005年8月期间285个无云晴天地面辐射收支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合肥地区地表太阳短波辐射特征.结果表明,地表太阳短波辐射各个分量的日变化均呈上下午近似对称的倒"U"型分布,中午变化较平缓并出现最大值;漫射辐射与总辐射之比KDF呈"U"型日分布.太阳短波辐射各个分量的年最小值均出现在12月份,6月份总辐射、地表太阳短波净辐射和漫射辐射最强,7月份太阳直接辐射和地面反射的短波辐射最强但漫射辐射出现相对低谷.漫射辐射春季最强、夏季次之;太阳短波辐射其它各分量的季节变化均为夏季最强、春季次之、冬季最弱,而且冬夏差异较大.〈KDFd〉在1月份最大,7月份值最小并有明显的突变现象;其季节变化特征为夏季最小,冬季最大;其七年平均值为38.4%.  相似文献   

12.
FTIR遥测北京城区大气中的CO和CO2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已经成为研究微量大气组分的有效方法.使用自行组建的开放光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系统于2005年夏季和2006年冬季对北京城区的CO和CO2浓度进行了连续观测,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气体在冬季的浓度值均明显高于夏季浓度值,并且具有类似的变化趋势,基本趋势表现为白天低、夜间高.两次测量的结果表明,这两种气体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96和0.856.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连续五年(1986—1990)短波一跳天波信号(收发相距为670Hz)的观测研究,给出了10MHz和15HHz信号回波的多普勒频移和展宽的年、月、日变化特性以及磁暴活动等对它们的影响,并从电离层电波传播角度探讨了这些参量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大气逆辐射对草地下垫面地表温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SKYNET合肥站三年期间无云晴天4~50 μm波段地表向上长波辐射Rlu和大气逆辐射Rld的观测资料,定量分析了大气逆辐射对草地下垫面地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逆辐射对地表温度日平均值的影响程度在夏季最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小,当地表比辐射率ε=0.98时,地表视温度与地表温度日平均差值全年在0.96~4.41 K之间,7、8月份在1.3 K以上;任何季节.大气逆辐射对地表温度日分布的影响幅值均在夜间大、白天小、中午前后最小,冬季影响最为显著,地表视温度与地表温度的差值T*-Ts均具有"V"型日分布特征;长波辐射比Rld/Rlu越大,大气逆辐射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程度越大,得出了T*-Ts与长波辐射比以及地表比辐射率之间的定量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15.
根据合肥站四年整层大气水汽含量和地面水汽密度ρ0的晴天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大气水汽标高H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H的年变化特征为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春、秋季节相差很小;季节平均水汽标高值和季节平均地面气温呈高度正相关;各个季节水汽标高的日变化特征均为双谷型,最大值出现在下午16:00左右,两个低谷分别出现在上午08:00和夜间20:00左右;上午06:00至下午16:00,H的时平均值与对应ρ0的时平均值呈高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刘晶晶  王国英  徐梓翔  刘芸  王骏  闫庆  华灯鑫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0,49(6):20190404-1-20190404-7
利用西安理工大学2015~2018年的太阳光度计观测资料,在传统Langley法定标的基础上,利用期望平均法和拟合平均法获得了更为稳定的仪器定标系数,分析了西安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和?ngstr?m波长指数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仅用Langley法对仪器进行定标带来的误差较大,引入期望平均法与拟合平均法后,得到的仪器定标值更合理,有效解决了Langley法定标值波动较大的问题;(2)西安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日变化呈现5种特征:平稳型、上升型、下降型、凹型和凸型,其中平缓型出现频率最低(3.55%),凸型出现频率最高(34.25%);(3) 500 nm气溶胶光学厚度季节均值为0.60±0.36,0.59±0.33,0.62±0.40,0.68±0.36,呈春夏低、秋冬高的季节变化趋势。?ngstr?m波长指数季节均值在夏季最大(1.06±0.33),春季最小(0.81±0.32)。  相似文献   

17.
夏季城市大气中O_3和NO_2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差分吸收光谱(DOAS)技术于2007年夏季对北京市朝阳区大气重要污染物O3和NO2进行了实时监测.分析了O3、NO2浓度的日变化规律,O3呈现明显的日变化趋势,日间因光化学作用浓度高,且在午后出现最大值;夜间浓度低,日出前出现最低值.NO2表现出与O3相反的变化趋势,白天因光解浓度较低;夜间因交通排放和NO2浓度积累达到峰值.观测结果与传统点式仪器进行了比较,对比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有着很好的一致性.通过敏感性分析计算,表明O3光化学生成处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敏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2010年至2017年期间的中国低纬地区海口站(20°N,110°E)特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UHF)电离层闪烁,发现绝大部分年份中春分前后电离层闪烁事件发生概率高于秋分前后,综合电离层垂测观测数据,认为主要原因是春秋分背景电离层电子密度和h'F日落增强现象的不对称性.最后基于电离层闪烁月发生概率统计数据,及其与季节和太阳活动的相关性,建立了一种考虑春秋分不对称性的电离层闪烁发生概率季节变化统计模型.此模型能够较好地表征电离层闪烁发生概率的季节变化特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初步探究淮南地区大气SO2及NO2的不同时空分布特征,采用自研的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测得某地(淮南地区)部分月份大气SO2及NO2气体浓度分布廓线,并选取其中典型实例从气体水平浓度日变化、垂直浓度变化以及水平浓度月变化3个方面分析了SO2及NO2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同一天夜晚时刻,SO2及NO2气体浓度大于下午时刻的气体浓度;SO2及NO2气体垂直浓度随高度增加呈递减趋势;SO2及NO2气体水平浓度月变化变现为冬季月份气体浓度最大,夏季月份气体浓度最小,春、秋季月份次之。SO2及NO2浓度变化特征是人群活动和气象条件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