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土壤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土壤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健康的土壤环境是粮食安全及人体健康的保障,开展土壤重金属相关研究是推进污染土壤修复的必要环节。重金属的形态对其迁移行为、毒性以及生物可利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采用多种形态分析方法对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进行分析,对于合理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以及提出科学合理的修复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多种土壤重金属形态的研究方法,并分析其适用范围及应用情况,以期为土壤重金属研究方法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土壤常用的物理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化学修复技术等技术原理、应用进展及制约因素等,并指出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阐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来源和存在形式,对比分析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修复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技术研究的重点,为针对复合污染进行的联合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土壤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对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概述土壤重金属污染类型、来源、特点、危害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分析了不同修复技术的特点,并针对各种修复方法,阐述了其修复条件、原理、应用实例,重点论述了生物修复的机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农业、工业生产速度的加快以及规模的持续扩大,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问题以及污水灌溉问题仍然客观存在,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加剧。如何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有效修复已成为业内人士共同重视的课题。以往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以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存在形态,降低其可迁移性以及生物可利用性为主,近来研究中则开始围绕化学修复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将钝化剂与有机肥联合应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本文即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钝化剂与有机肥联合方法进行分析与阐述,对相关文献与研究报道中所取得的成果与进展进行总结,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农业、工业生产速度的加快以及规模的持续扩大,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问题以及污水灌溉问题仍然客观存在,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加剧。如何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有效修复已成为业内人士共同重视的课题。以往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以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存在形态,降低其可迁移性以及生物可利用性为主,近来研究中则开始围绕化学修复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将钝化剂与有机肥联合应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本文即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钝化剂与有机肥联合方法进行分析与阐述,对相关文献与研究报道中所取得的成果与进展进行总结,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污染会导致土壤生态结构、功能、理化性质发生改变,极大地减少农作物产量,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为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开发了数种土壤修复技术。探讨了各种修复技术的原理、优缺点、适用性,提出了未来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方向应该是联合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8.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受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显著,土壤污染不仅对整个土壤圈层造成危害,而且对其它各大圈层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水体污染、空气污染等.其污染源主要分为自然源和人工源2大类,所涉及到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有Hg、Cd、Pb、Cr、As、Zn、Cu、Ni等元素,如何有效地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中从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国内外土壤修复研究现状,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几个方面阐述,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农业生态修复以及联合修复技术,阐述各修复技术的原理、适用条件、应用实例并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其中最为常用的修复手段为生物修复,而联合修复因具备其它单一修复技术所不具备的优越性,可以作为今后在土壤修复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受污染土壤的治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多方面入手,全面讨论了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结合以往土壤修复工作的实际经验,本文总结了土壤修复的调整技术应用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质量,提升土壤修复工作水平,促进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金属冶炼产生的重金属在迁移过程中会危及土壤和地下水.研究基于地下水保护,以沈阳非扰动土配制的模拟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材料,对比了国际公认和国内常用的柠檬酸钠及EDTA-2Na浸出方法,探究土壤中Cu、Zn、Pb、Cd的溶出特征,以改进的BCR法分析土壤浸出前后Cd、Cu、Pb、Zn的形态分布情况,并运用美国先进的SSL...  相似文献   

11.
以滇东北某冶炼企业地块作为研究区,根据污染源分布情况共布设37个采样点钻孔,在不同地层及深度采集了115件土壤样品,根据钻孔信息利用地层建模-钻孔模型方法建立了研究区三维地层模型,并根据土壤样品重金属浓度分析测试结果,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获取了不同重金属指标之间的浓度相关性,采用克里格插值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研究区土壤不同深度的重金属浓度分布模型,并对重金属的迁移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出现明显的累积效应,5种重金属的平均浓度远超背景值;水渣池区域As、Co超过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第二类用地管控值,Cd、Ni、Pb超过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第二类用地筛选值,出现了明显的污染现象。2)表层土壤中Co、Ni、Cd、As、Pb变异系数逐渐减小,表明浓度分布不均匀性受外源影响程度依次降低;变异系数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表明人为生产活动等外源因素导致了浓度垂向分布不均匀,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受外源影响程度逐渐减弱。3)As、Co、Ni显示出极显著相关,呈现出明显的相互伴生聚集现象,物质来源及受外源影响的作用极度相似;As-Cd、As-Pb、Co-Pb、Pb-Ni显示出较高相关性,相互聚集现象不明显;其他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较差,基本没有出现聚集现象。4)重金属在人工填土层范围内的垂向迁移特征明显,受下伏分布连续的第四系黏土层阻隔影响,随着深度的增加污染羽的弥散范围逐渐扩大;非饱和带中由于缺乏水动力作用,污染羽水平迁移迁移扩散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分层土壤中重金属铜迁移对地下水的污染规律,通过土柱淋滤试验方法模拟表层植被、不同降雨强度、不同淋滤液pH条件下分层修复尾矿土壤中重金属铜的纵向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重金属铜会因为淋滤作用在分层土壤中纵向迁移,各土柱出水口淋出液的重金属铜浓度从上到下呈增加趋势,淋出液中重金属铜浓度随土壤中重金属铜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淋滤液pH<7时,各土柱出水口淋出液的pH值从上到下呈增加趋势;表层植被、降雨强度及淋滤液pH对淋出液中重金属铜的浓度有影响;在适宜降雨强度范围内,淋出液重金属铜的浓度随淋滤强度增大而增大;表层覆有植被的土柱降雨淋滤后各出水口(除溢流口外)的淋出液重金属浓度较大;当淋滤液pH<7时,各出水口淋出液的重金属浓度随淋滤液pH值的减小而增大,酸性淋滤液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淋出液重金属的析出。研究结果为控制实际尾矿库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根据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具有的模糊性和渐变性特点,建立模糊数学污染评价模型分析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显示单个重金属无污染,矿区综合土壤质量等级为1级,评价分值为97.034,属于安全水平. 在此基础上,与传统的污染指数对比分析,单因子污染指数显示Ni和Pb为轻度污染,地累积指数显示Pb为中度污染,内梅罗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显示为无污染和轻微生态危害.研究表明:模糊评价法不仅可以对土壤重金属进行评价,还可以建立隶属度函数描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的模糊性和渐变性,解决传统污染指数评价法存在的不足,比传统污染指数评价法更为客观、准确,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川南某硫铁矿采选矿区及其尾矿渣场周边农用地为研究对象,采集并测定了51个表层土壤样品、4个背景点土壤样品和4个剖面土壤样品的Cd、Cr、Hg、Ni、Pb、As、Cu、Zn含量,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应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剖析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并结合相关性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对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Cd、Cr、Hg、Ni、Pb、As、Cu、Zn含量均值分别为2.2、163.0、0.2、66.6、41.8、15.1、80.8、153.0 mg/kg,其中Cd、Cr、Ni、Cu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现象,且多个重金属元素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Cd为主要污染元素,Cu具有较强的垂向迁移能力;土壤重金属主要来源为工矿活动源(39.5%)、自然源(37.6%)、大气沉降与交通混合源(22.9%)。川南某硫铁矿周边农用地存在多重金属元素复合污染,其中工矿活动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色金属种类与产量众多,有色金属矿区的土壤普遍存在重金属污染状况。介绍了有色金属矿区重金属污染的来源,重点对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不同修复技术进行了阐述,客土法、换土法、玻璃固定化、热脱附技术适合小范围内的土壤修复。土壤淋洗、化学稳定化修复效率较快,但因为要外加药剂,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相比于物理化学修复,生物修复更加具有经济性环保性,适合用于工程上大规模的修复,有利于矿区生态长久地发展。同时对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有色金属矿区土壤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化学修复的一种,钝化技术成本低、高效省时,而被广泛应用。从石灰性物质、含磷材料、黏土矿物、生物炭、其他材料五大方面归纳了钝化修复的种类,并介绍了钝化修复的作用机制,最后分析了钝化剂修复土壤中重金属的影响因素——钝化剂的投加量、pH、钝化剂的稳定性。基于目前研究现状以及钝化修复存在的问题,对钝化修复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的土壤环境重金属受污染程度评价标准不统一、定性指标难以定量化的问题,建立了适用于土壤中Cd等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的模糊数学模型。应用Matlab软件的Matlab-FIS工具分析了白银市白银区附近的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情况,评价结果显示该区域土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采样点中层土壤受污染程度高于表层土壤,远离工业区的土壤质量好于工业区附近的土壤。研究表明,模糊评价法可以精确地对土壤中重金属综合污染进行评价,解决了传统的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比单因子指标评价法更为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已成为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个热点.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处理方法有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其中物理、化学方法成本高,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微生物方法以其低成本,且微生物因其种类多且易得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利用微生物的溶解作用能够淋滤出污染土壤中的结合态重金属离子;利用微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能够改变重金属离子的价态,使其毒性降低;利用微生物的固定作用能够降低重金属的迁移性;利用菌根联合作用能够对重金属污染进行联合治理修复.文中介绍了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溶解、氧化还原、固定以及菌根联合作用的机理,并指出了这一领域日后的研究方向,希望能对日后这方面的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土壤无机污染物铅、铬、镉、汞、砷、锌、铜、镍这八大重金属,是一般土壤检测中的必检项目。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积累富集后,有可能通过雨水迁移,造成地下水,地表水污染,或者通过农作物进入食物链,进而影响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因此,对这些元素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土壤中的金属元素进行测量,同时结合微波消解技术对样品进行处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