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醇类燃料的性能,并与汽油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醇类燃料比汽油更具清洁性,辛烷值和抗爆性好于汽油,但燃烧热值较低。  相似文献   

2.
王昱 《石油知识》2021,(1):18-19
多产液化气及高辛烷值汽油催化裂化技术(MGG/ARGG) 主要生产辛烷值高的优质抗爆性汽油,兼产含有较多烯烃的液化石油气. 技术特点:1.原料广泛,可以加工常规FCC的各种重质原料;2.油气兼顾,产物分布和产品性质兼有催化裂化正常裂化区(低干气和焦炭产率,汽油安定性好)与过裂化区(高液化气产率,液化气的高烯烃度和高辛烷...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新型汽油发动机使用的增压技术、直喷技术、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发动机压缩比与汽油抗爆性以及国内外汽油标号等相关知识,根据不同发动机技术特点,给出了正确选用高标号汽油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传言与真相     
正加95号比加92号汽油更省油?传言:一些车主认为95号汽油杂质少,燃烧更充分,因此更省油。真相:汽油标号代表的是抗爆性,标号越大表示抗爆能力越好,跟汽油本身的品质没有关系,也不是说标号越高的汽油杂质就会越少。我们平时只需按照车辆出厂推荐使用汽油即可,不必追求一定要更高标号的汽油。  相似文献   

5.
混合稀土羧酸盐作为汽油抗爆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稀土化合物在环保型汽油抗爆剂方面应用的可能性,对混合稀土羧酸盐作抗爆剂的研究显示,此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油溶性和一定的抗爆性,不增加汽油的腐蚀性,能够作为汽油抗爆剂使用,其中 混合稀土的环烷酸盐具有较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汽油分为各种不同标号,常见的有90号、93号、97号、98号等,个别地区还提供100号汽油,那么这些不同标号是什么意思?其实它们所代表的就是不同的辛烷值,标号越高辛烷值越高,表示汽油的抗爆性越好。辛烷值就是代表汽油抗爆震燃烧能力的一个数值,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那么这个值是怎么来的呢?简单来说就是将实际的汽油与一种人工混合而成的标准燃料相比较得出的数值。  相似文献   

7.
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汽油的八项质量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将汽油试样做单体烃组成分析。按碳数归纳出PIONA族组成分布,用各单体烃的辛烷值、密度、蒸汽压、沸点、热值等物性数据和各单体烃的体积百分含量计算出汽油的物性指标,其中辛烷值以数十个试样的分析结果与CFR机测定值进行关联和线性回归分析,获得准确的计算汽油辛烷值的方程并以广石化各种汽油为例做了考察。  相似文献   

8.
章文 《石油商技》2005,23(4):78-79
无铅汽油的使用使汽油“清洁”了,然而却使汽油辛烷值降低,抗爆性不足。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简称MMT)作为汽油辛烷值改进剂的出现存在不少争议。请看。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察了甲醇汽油主要应用性能包括互溶性、燃烧性、金属腐蚀性、清净性等。结果表明,甲醇与汽油的互溶性与汽油组成、温度及含水量密切相关;甲醇汽油的蒸汽压大于基础汽油,在储存中的蒸发损失较大;甲醇汽油抗爆性、清净性良好;甲醇汽油对金属有一定的腐蚀性。针对甲醇汽油推广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我国车用汽油国家标准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90号、93号、97号3个牌号。辛烷值体现汽油抗爆性能的好坏。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汽车发动机压缩比和工作条件不同,要求燃料的抗爆性也不同。在一般工作条件下,正确选用汽油的原则是,压缩比愈大的发动机,应选用辛烷值较高的汽油;压缩比在8.0以上的汽油机,应选用93号或97号汽油。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拥有进口车辆比例越来越大,而进口车的压缩比都在8.0以上,所以在一般条件下应选  相似文献   

11.
羧酸镧作为车用汽油抗爆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稀土化合物用作环保汽油抗爆剂的可能性。合成的羧酸镧抗爆剂试验研究显示 :此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油溶性和一定的抗爆性 ,加入量为 ( 1~ 4)× 10 - 3mol/L ,MON可提高一个单位左右。不增加汽油的腐蚀性 ,能够作为汽油抗爆剂使用 ,其中环烷酸镧具有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甲醇汽油使用性能的测试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GB 17930-1999《车用无铅汽油》和GB 18351-2004《车用乙醇汽油》国家标准对甲醇汽油的各项性质进行了分析测试,测试了甲醇加入量对汽油抗爆性、馏程、蒸气压、热值、铜片腐蚀等性质的影响,以及不同水含量和增溶剂对汽油相分离温度的影响.测试表明,甲醇体积分数10%~15%的甲醇汽油各项性能与一般车用无铅汽油相当,可使汽油研究法辛烷值提高1.5~3.5个单位;添加2%增溶剂可使甲醇体积分数为30%、水体积分数为1.0%~1.5%的甲醇汽油在10 ℃的环境下不分层.  相似文献   

13.
无灰类汽油抗爆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近期国内外环保型有机无灰类汽油抗爆剂研究开发进展和具有开发,应用前途的新型无灰类有机抗爆剂的抗爆性实验结果,其中曼尼烯碱,糠醇和氮叔丁基糠基胺等被确证为最有开发前途的新型无灰类汽油抗爆组分。  相似文献   

14.
汽油颜色与储存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铅汽油在储存12年后出现颜色迅速变深的现象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汽油胶质、烃含量、汽油中非烃组分对汽油颜色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汽油胶质是影响其颜色变化的因素之一;随着色度的增加,汽油饱和烃含量和烯烃含量下降,芳烃含量增加。非烃化合物对汽油颜色变化有一定影响,其中含氮化合物吡啶与二价铜离子共存,以及含硫化合物正辛硫醇和二价铜离子共存时,对汽油色度的影响较大;含硫化合物正辛硫醇对汽油颜色变化也有一定影响;在毗啶和铜粉共存,以及正辛硫醇和铜粉共存时,汽油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深绿色沉淀。  相似文献   

15.
HR(R)烃重组技术是以FCC汽柴油(汽油、柴油)馏分为原料,通过萃取分离、蒸馏切割及加氢脱硫等手段将FCC汽柴油馏分进行重新组合及精制的一种方法.为了使汽油质量达到欧Ⅳ标准,FS厂在全厂加工流程方案设计中,根据自身特点,从氢耗、能耗和经济性等方面,比较了采用HR(R)烃重组技术的烃重组方案和目前普遍采用的对FCC汽油进行选择性加氢精制的方案.结果显示,烃重组方案较选择性加氢方案具有明显的技术和经济优势.烃重组方案中汽油产品不仅满足欧Ⅳ标准要求,且具有较高的辛烷值.同时烃重组方案中汽油加氢装置规模比选择性加氢方案下降了68%, 全厂氢耗下降了10%,全厂能耗下降了5%,使得FS厂每年销售额可增加约6.6×108 RMB¥.因此FS厂最后选择了采用HR(R)烃重组技术的烃重组方案.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12月28日,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第一批98号汽油调和成功。各项分析数据显示达到国Ⅴ标准,标志着乌石化成为新疆首家具备生产该种油品的企业。98号汽油与其他标号汽油相比具有"两高两低"的优势,即抗爆性和动力性更高,汽油中有害物质和尾气污染降低,是目前国内生产标准最高的油品。根据市场形势变化,乌石化积极优化产品结构,以  相似文献   

17.
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工艺流程选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各种可能的加工流程。结果表明,将汽油切割成轻重馏分分别进行处理,可以大幅度减少汽油烯烃在加氢脱硫过程中的饱和;轻馏分汽油中硫醇可以通过碱抽提方式脱除,不影响汽油烯烃含量;由于汽油中的二烯烃在较缓和条件下能促进胶质的生成,需要进行选择性脱二烯烃;由于循环氢中的硫化氢对加氢脱硫反应有抑制作用、对烯烃饱和反应有促进作用,应增加循环氢脱硫化氢系统;产品中的硫醇可经固定床氧化脱除。根据催化裂化汽油原料特性、反应动力学及工业应用需要确定选择性加氢脱硫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欧Ⅲ、欧Ⅳ和国Ⅲ、国Ⅳ轻型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及与其相对应的汽油质量标准,并进行了比较,阐述了汽油中硫、苯、烯烃、芳烃和氧含量及其抗爆性能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指出进一步降低硫、烯烃、芳烃等的含量是提高汽油抗爆性,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的关键,新的排放标准的实施对保护环境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外动态     
催化裂化C_4~C_5烯烃加工方案由于1990年美国清洁空气法规(CAA)和环保局对汽油质量和组成提出了新指示,从1992年开始,在美国主要地区夏季汽油雷德蒸气压(RVP)≯62kPa,热带RVP≯54kPa.则需要把更多的轻烯烃转化为具有低蒸气压和高辛烷值的汽油组分. 催化裂化产生的C_5烯烃(约占催化裂化汽油10~12%)也可以通过醚化和烷基化技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美国环球油品公司研究了在炼厂增加甲基叔戊基醚(TAME)和C_5烯烃烷基化装置的效益. 以500×10~4t/a加工阿拉伯轻质原油的炼厂为基准.该厂有催化裂化、2068kPa半再生式重整、轻石脑油异构化和延迟焦化.H_2SO_t烷基化加工全部催化裂化C_4组分和1/2C_3组分.外购MTBE28.6×10~4t/a.所生产的总合汽油中70%是无铅普通汽油((R+M)/2=87),30%是无铅优质汽油((R+M)/2=93).  相似文献   

20.
汽油的烃组成指标是车用汽油清洁化进程的重要项目。通过大量的比对试验分析了不同汽油烃组成测定方法的技术特点,介绍了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采用多维气相色谱快速测定汽油中烯烃、芳烃和苯含量的研究、实践以及标准化的历程,该方法的研究及标准化为炼化企业清洁汽油生产的质量升级和产品质量保障以及流通市场汽油质量的监控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我国主导制定的石油及石油产品领域的第一个国际化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