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模具钢电解机械复合抛光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雪松  苏学满  杨明 《中国机械工程》2003,14(12):1009-1011
介绍了电解机械复合抛光实验装置、工作原理及工艺特点,应用电解机械复合抛光工艺对几种模具钢材进行抛光实验,分析了各加工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关系,找出了加工电压、工具转速、废料粒度等对电解机械复合抛光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只要选配适当的工艺参数,采用此法可以获得及Ra<0.1μm的表面粗糙度,同时该技术能提高模具制造质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缩短模具制造周期。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电流变抛光工艺参数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用SiC和Al2O3磨料分别对硬质合金和光学玻璃进行了抛光试验,考察了抛光时间、工具电极转速、电源电压、磨料浓度等工艺参数影响工件表面粗糙度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抛光时间、工具电极转速、电源电压的增加,工件表面粗糙度逐渐降低。随着磨料浓度增加,工件表面粗糙度先降低后升高。对于表面粗糙度而言,磨料浓度存在一个最佳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高硬度高耐磨性冲压模材料日本富士D60钨钢的抛光难题,研究了D60钨钢电化学机械复合抛光工艺.在研制了电化学机械复合抛光试验机的基础上,通过对加工间隙、电解液温度、电解液浓度、加工时间等试验参数的正交试验及单因数试验的研究,找到了比较优化的抛光工艺参数.试验表明:在20 min内,能将D60钨钢表面粗糙度从Ra1.51 μm降到Ra0.2 μm左右.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工艺试验中的表面粗糙度和去除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以及切屑微粒的形貌的提取分析,证明电解机械复合抛光的效率高于纯机械抛光和纯电解抛光,而且在其他工艺条件相同时可以获得更低的极限表面粗糙度值,但是在获得同样表面粗糙度时,复合加工单位面积去除的材料更多。切屑和加工后表面形态显示电解作用主要在工件表面的凸起棱边上,这正是复合加工较机械加工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5.
为了快速确定YG8前刀面抛光的最佳工艺参数,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利用响应曲面法对YG8硬质合金刀片抛光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抛光转速、抛光压力、磨粒粒径和磨粒浓度的水平,并对4个工艺参数进行中心复合设计试验。建立了材料去除率RMR和表面粗糙度Ra的预测模型,基于响应曲面法优化工艺参数获得最佳工艺参数为抛光转速65.5 r/min、抛光压力156.7 kPa、磨粒粒径1.1 μm、磨粒浓度14%,此时得到了最小表面粗糙度预测值Ra=0.019 μm,材料去除率RMR=56.6 nm/min。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响应曲面法的材料去除率与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6.
在电解加工和机械研磨的基础上,把电解阳极溶解与合成纤维无纺布上所粘结磨料的研磨有机地结合起来,试验了一种新的不锈钢电解机械复合抛光法,并总结了较合理的工艺参数,不锈钢表面的短时间的抛光加工后,表面光洁度可接近镜面。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电解机械复合抛光的新工艺及其试验装置.通过研究实验中的表面粗糙度和去除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初步得出一系列工艺参数.磨料的机械切削作用不仅能去除工件电化学反应产生的金属钝化膜,同时也去除金属材料.研究工艺参数对高效获得光整表面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小工件尺寸变化量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S136不锈钢电解机械复合抛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S136不锈钢机械抛光和电化学抛光存在的效率低、质量差、污染大等问题而进行电解机械复合抛光的研究。根据S136不锈钢的化学特性,使用新型电解液,结合高频窄脉冲电源对其进行电解机械复合抛光实验,通过调整加工参数,使不锈钢工件的表面粗糙度降低到Ra0.08μm。与其它抛光方式相比,该方法具有污染小、成本低、效率高、加工质量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无磨料超声抛光工艺参数优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45钢轴件为加工对象进行无磨料超声抛光工艺试验,优选工艺参数,探索各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对加工表面粗糙度影响顺序为进给量、超声波发生器的输出功率、抛光预压力和工具头半径;表面粗糙度值随进给量的增大而增大,而工具头半径、预压力和超声波发生器的输出功率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曲线为驼峰曲线,过大或过小的工艺参数均影响抛光效果.  相似文献   

10.
《轴承》2016,(2)
为实现氮化硅陶瓷滚子抛光的高效、高精度要求,提出磁流变、化学与超声复合的抛光工艺方法。分析复合抛光的加工机理;利用试验机,在不同工艺参数下进行了复合抛光工艺试验,分析各主要工艺参数对抛光材料去除率和滚子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确定出复合抛光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复合抛光后陶瓷滚子表面粗糙度Ra由0.3μm减小至0.03μm;在最佳工艺参数下,滚子能够在保持较高材料去除率的同时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材料去除过程主要是磁流变抛光的剪切作用、超声波抛光的冲击作用以及抛光过程中一系列化学反应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模具型腔复合抛光工艺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采用脉冲电流电化学抛光的特点、实施方案和工艺效果 ,并通过对某种模具型腔窄深槽抛光的工艺试验 ,讨论并分析实验数据 ,得出加工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 ,以及各加工参数影响表面粗糙度的经验公式。为这类孔槽抛光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聚晶金刚石复合片(PDC)在加工过程中硬度高、精度低等难题,在半精磨阶段采用ELID磨削技术对其进行加工试验以研究其去除机理及存在的缺陷。为解决ELID磨削PDC存在的缺陷,在精加工阶段对PDC进行了抛光试验。通过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方法对影响PDC表面粗糙度的各工艺参数进行抛光试验设计。首先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PDC表面粗糙度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及各工艺参数对PDC表面粗糙度的单因素和交互作用影响规律。然后利用lingo软件优化得到PDC抛光最佳工艺参数为抛光压力80 kPa,抛光盘转速1 200r/min,抛光液磨粒粒度2μm,抛光时间45 min,并在此最佳工艺参数下抛光PDC获得表面粗糙度为15 nm的已加工表面。  相似文献   

13.
不锈钢镜面抛光机理及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用电解—不织布复合加工方法对1Cr18Ni9Ti进行镜面抛光机理,用正交设计方法中的极差分析法,对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研制出便携式复合加工抛光机。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对窄流道整体叶盘的数控抛光,在采用复杂母线超硬磨料柔性抛光轮的基础上,开展了针对叶盘型面、流道及叶根的抛光轮形状与尺寸设计研究,确定了用于整体叶盘高效率抛光的鼓型抛光轮和球头抛光轮尺寸设计原则,实现了大尺寸鼓形半径的优选。随后,针对型面、流道、叶根圆弧不同区域的抛光需求,利用选定工具对某型号整体叶盘全型面进行定轨迹抛光试验,抛光后表面粗糙度Ra≤0.4μm,完全去除精铣刀纹,达到了替代人工抛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表面光洁度在 10以上 的硬质合金工具,过去大多采用价 格很贵的金刚石粉抛光,近年来不 少单位采用了高锰酸钾抛光剂加工硬质合金模具、量具,光洁度可达 14,节约了大量的金刚石粉。 抛光剂配方及配制方法:高锰酸钾8%;三氧化二铝M140%;蒸馏水52%。配制时取10%高锰酸钾研成粉末加入蒸馏水,除去沉淀物,再加入三氧化二铝,搅拌均匀即可使用。 硬质合金模具抛光:先用碳化硼研磨到尺寸,光洁度到 10,再把抛光剂涂在木质或有机玻璃的抛光轮上,进行抛光。抛光轮线速度约 100米/分,抛光是加一些压力,抛光剂干后可继续加入,约20分钟即可达到 12。 板美量…  相似文献   

16.
金相试样电解机械复合抛光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在自行改装的P-2型金相试样抛光机上,对五种不同类型的金相试样通过正交试验法进行的电解机械复合抛光工艺试验的过程及结果,试验表明,该工艺具有对材料的适应性广,试样抛光效率高及质量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磁力电解复合抛光中电解液的选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力电解复合抛光工艺在难加工材料的精加工中被广泛使用,电解液的选配是影响该工艺的一个重要因素。文中对磁力电解复合抛光工艺中电解液的选配进行了研究,对磁力电解复合抛光中电解液的基本要求进行了分析,对常见电解液的性能进行了归纳和比较,并根据抛光过程中电解液的使用,得出了磁力电解复合抛光中电解液的选配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航空发动机叶片表面粗糙度,提高叶片表面完整性和力学性能,分析了砂布轮柔性抛光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砂布轮抛光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确定了抛光工艺参数的优化范围;利用正交中心组合试验结果和多元二次回归方法建立了粗糙度预测模型,采用方差分析和参差分析验证了预测模型的显著性;利用预测模型得到了每个因素的优化水平,建立了工艺参数的响应面;通过响应面获得了优化的工艺参数;最后,用优化的抛光工艺参数进行叶片抛光试验,结果证明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和优化的工艺参数能够显著提高叶片抛光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9.
针对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精加工后需达到镜面级表面的指标要求,基于正交试验法优化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精加工工艺参数,采用极差分析法处理试验数据,并绘制试验指标与各试验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得出了各因素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以此为基础优化工艺参数,进行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镜面加工工艺优化研究。研究表明:抛光盘转速和研抛时间对工件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大,各因素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程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抛光盘转速、研抛时间、研抛压力和抛光液磨料粒度。采用优化后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进行加工试验,当研抛压力为90 kPa、抛光盘转速为1 200 r/min、抛光液磨料粒度为1μm、研抛时间为30 min时,得到了表面粗糙度Ra为0.019μm的质量表面,达到了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镜面加工(Ra0.02μm)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工件在电镀前抛光是一道费时的工序,利用电解、液体磨料冲刷复合抛光工艺,可及时去除电解过程中在工件表面产生的钝化膜,提高电解抛光质量和速度,降低劳动强度。此工艺特别适用于批量较大,表面形状较复杂的工件抛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