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季戊四醇、己二酸和正庚酸为原料,固体酸为催化剂,通过酯化反应得到了一系列高黏度合成酯。考察了加料方式和原料配比对合成酯的黏度、酸值和倾点的影响,为高黏度合成酯的合成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亚磷酸三乙酯、季戊四醇、十八胺为原料,有机锡为催化剂,分两步(Ⅰ、Ⅱ)合成了双(十八胺基亚膦酸)季戊四醇酯,考察了催化剂及其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物料配比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的反应条件是:催化剂用量0.50 g/12.75 g季戊四醇;季戊四醇/亚磷酸三乙酯/十八胺(摩尔比)=1:2.10:2.10;Ⅰ、Ⅱ步反应时间分别为1 h和3 h,Ⅰ、Ⅱ反应温度分别为140~150℃和155~165℃。产物收率大于99.3%,熔点50~5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1H核磁共振谱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合成抗氧剂PEP-36的反应原理和合成方法.以季戊四醇、PCl3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为原料,采用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合成了抗氧剂PEP-36.研究了树脂种类、用量、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和温度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的催化性能最好.在催化剂用量为季戊四醇质量的15%、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12 h、n(2,6-二叔丁基对甲酚)n(二氯二亚磷酸酯)=2.2~2.5的条件下,抗氧剂收率可达67.5%.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几种合成季戊四醇酯的方法。重点介绍了酯化反应合成季戊四醇酯的催化剂和工艺的研究进展,并同时阐述了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研制高活性,可循环使用和后处理简单的催化剂仍然是酯化反应合成季戊四醇酯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硅胶负载磷钨酸型催化剂,利用IR、XRD、TG/DTG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磷钨酸成功负载在硅胶上,热稳定性良好。在无溶剂条件下,利用硅胶负载磷钨酸催化合成了季戊四醇月桂酸酯,通过实验,探讨了催化剂中磷钨酸的负载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酸醇摩尔比以及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对酯化率的影响,当磷钨酸的负载量为71.59%,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160200℃,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5%,月桂酸与季戊四醇的摩尔比为4∶1时,酯化率可达84.92%以上,且催化剂重复使用性好。所得季戊四醇月桂酸酯产品外观色泽较浅,其结构经红外光谱进行了确认。  相似文献   

6.
以季戊四醇和油酸直接酯化合成季戊四醇油酸酯,通过考察合成工艺,得到制备季戊四醇油酸酯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3 h,酸醇物质的量比为4.1∶1,催化剂用量为酸醇总质量的1%,酯化率最高可达96.7%。将季戊四醇油酸酯用于复配型柴油抗磨剂,当植物油酸、蓖麻油酸与季戊四醇油酸酯的最佳复配物质的量比为7∶1∶2时,所得复配型抗磨剂酸值为149.7,凝点-14℃。0~#柴油添加量为100μg/g时,磨斑直径为319μm,-35~#柴油添加量为200μg/g时,磨斑直径为375μm,抗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用氧化亚锡催化剂合成四庚酸季戊四醇酯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庚酸与季戊四醇的摩尔比4.5∶1,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180℃~200℃,氧化亚锡的用量0.05%。四庚酸季戊四醇酯的羟值低于0.15 mg/g。  相似文献   

8.
铌酸催化合成丙烯酸正丁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铌酸为催化剂,丙烯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了丙烯酸正丁酯。结果表明,最佳酯化反应条件为:时间4 h,温度160℃,正丁醇/丙烯酸(摩尔比)2,催化剂用量(占原料总质量)5%。在此条件下,丙烯酸转化率达到最大值58.7%。铌酸重复使用4次后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杂多酸-聚合物复合膜催化合成季戊四醇双缩醛(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制备的Keggin型磷钨酸-乙烯醇复合膜催化剂,催化合成季戊四醇双缩苯甲醛。考察了反应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及催化剂稳定性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季戊四醇0.05 mol,n(苯甲醛):n(季戊四醇)=2:1,催化剂0.4 g,环己烷带水剂用量20 mL,88~96℃回流反应3.0 h,季戊四醇双缩苯甲醛的收率可达86.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提高季戊四醇酯的高温性能,合成了苯甲酸脂肪酸季戊四醇酯,研究了苯甲酸脂肪酸季戊四醇酯的高温抗氧化性能。与脂肪酸(C5酸~C10酸的混合酸)季戊四醇酯相比,高温(200℃)氧化后,苯甲酸脂肪酸季戊四醇酯40℃运动黏度的变化率低~14个百分点,酸值增加值低0.86 mg/g;热分析表明,苯甲酸脂肪酸季戊四醇酯的起始氧化温度有明显地提高;四球试验表明,苯甲酸脂肪酸季戊四醇酯的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提高了~14%。说明了苯甲酸脂肪酸季戊四醇酯的润滑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明显优于脂肪酸季戊四醇酯。  相似文献   

11.
季戊四醇酯具有良好的氧化安定性和热安定性,生物降解率高,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润滑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用油酸和季戊四醇直接酯化合成四油酸季戊四醇酯的工艺参数进行了考察。以酯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油酸与季戊四醇的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参数对四油酸季戊四醇酯酯化率的影响。对酯化率的影响依次是催化剂种类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油酸与季戊四醇的摩尔比,最佳工艺参数为用1.0%质量分数的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200℃,油酸与季戊四醇的摩尔比为4.2∶1。在此工艺参数下,四油酸季戊四醇酯的酯化率达到了96.8%,说明合成工艺参数是合理可行的。用合成的四油酸季戊四醇酯调配的68号可生物降解抗磨液压油能够满足L-HM抗磨液压油的性能要求,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和润滑性能。(图1表6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2.
八乙基季戊四醇四亚磷酸酯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亚磷酸三乙酯和季戊四醇(PE)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耐水解性结构的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八乙基季戊四醇四亚磷酸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物料配比[n(亚磷酸三乙酯)/n(PE)]对目的产物收率的影响,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磷含量测定法对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其最优合成条件为:n(亚磷酸三乙酯)/n(PE)为4.3,催化剂有机锡的用量[n(有机锡)/n(PE)]0.035,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144~146℃;在此条件下,所得的八乙基季戊四醇四亚磷酸酯产物收率高于65%。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改性法制备了CaO-ZrO_2固体碱催化剂,并用于以十二烷二酸、异辛醇为原料催化合成十二烷二酸二异辛酯,对催化剂和产物分别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理化性能分析。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较佳水热时间为24 h;合成十二烷二酸二异辛酯的较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20℃、醇酸摩尔比3∶1、反应时间7 h、催化剂用量为酸质量的2.5%,酯化率为99.19%。CaO-ZrO_2固体碱催化剂不经处理可循环使用,使用5次以后酯化率可达95.01%。  相似文献   

14.
以硫酸钛经450℃高温焙烧制得固体酸催化剂TiOSO4,该催化剂在合成季戊四醇双缩苯甲醛中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在苯甲醛与季戊四醇摩尔比为2.0:1(3.38mL,2.269g),催化剂用量为0.1361g,回流温度83℃,反应时间2.5h的优化条件下,反应产率为79.43%。且催化剂容易制备,稳定性好,可连续使用。  相似文献   

15.
N-苯基马来酰亚胺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何春 《石化技术与应用》2004,22(3):186-187,199
进行了以苯胺和顺酐为主要原料、氧化锌为催化剂两步法合成N-苯基马来酰亚胺工艺研究,考察了原料配比、溶剂用量、极性溶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使N—PMI的收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祁元春  董擎之 《石油化工》2013,42(8):891-896
采用直接酯化法,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对苯二酚/无水CuSO4为阻聚剂、甲苯为溶剂、丙烯酸和季戊四醇为原料合成了季戊四醇二丙烯酸酯(PEDA),考察了阻聚剂种类及用量、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和溶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合成条件:以质量比为1∶1的对苯二酚/无水CuSO4复配体系为阻聚剂且用量为2.0%(占反应物总质量,下同),对甲苯磺酸用量为2.0%,丙烯酸与季戊四醇摩尔比为2.6,甲苯用量为50%,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4 h。在此条件下,粗产物收率为70%,PEDA收率为52%。将粗产物进行层析分离,通过HPLC,1H NMR,MS,FTIR等手段对粗产物中各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由HPLC测定结果可知,PEDA的纯度由分离前的74%提高到99%。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复合SO42-/ZrO2-MoO3固体酸催化剂催化合成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选择了催化剂制备方法,讨论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对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以顺丁烯二酸酐与环己烷为初始原料,以复合固体酸作催化剂合成N-环己烷马来酰亚胺,在120℃下反应3 h,产品收率大于86%,纯度为99%,经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确定了产品.  相似文献   

18.
一种多元酯类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多元酯类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的合成和应用。该剂以季戊四醇、柠檬酸、硬酯酸、十八醇为原料,以二甲苯和硝基苯为溶剂,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由酯化反应制得。通过核磁和红外表征,表明所合成的产物与设计的分子结构吻合。讨论了加剂量,加剂温度,混合时间对该剂使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剂对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化工设计有限公司0号柴油冷凝点降低20℃,冷滤点降低可达5℃,对其它柴油也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环己酮与季戊四醇为原料,用自制固体超强酸作催化剂,合成了聚缩酮螺胞二醚的先导化合物7,11,18,21-四氧杂三螺[5,2,2,5,2,2]二十一烷.考察了催化剂、反应物的摩尔比、带水剂、反应温度等对反应的影响.利用核磁共振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最佳条件下标题化合物的最高收率可达87.8%.  相似文献   

20.
分子筛催化合成十八碳烯酸甲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考察了几种液体和固体酸催化剂的酯化反应性能,筛选出合成十八碳烯酸甲酯反应性能较好的固体酸催化剂。重点讨论了催化剂的活化温度、醇酸配料比、吸水剂用量、催化剂加入量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最佳操作条件:催化剂焙烧温度400℃,反应温度120℃,醇酸摩尔比2/1,吸水剂与原料质量比1/14,反应时间2~3h,催化剂与原料质量比1/7。实验结果表明,USY712催化剂是替代液体酸合成十八碳烯酸甲酯的理想固体酸催化剂,且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