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5 毫秒
1.
为了评价面积0.16km^2(40英亩)的五点井网水平井系统(水平注水井和水平生产井)和垂直井系统(垂直注水井和垂直生产井)注水开发的原油采收率,进行了二维和三维模拟研究,三维模拟结果表明,在水-油流度比一定的情况下,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的比值,注采速度,油层厚度等参数对采收率几乎没有影响,无论垂直井还是水平系统,采收率都随流度比的增加而减少,由此断定,流度比是影响采收率的主要参数,这与Crai  相似文献   

2.
把二维及三维模拟研究用于对一个40英亩5点井网水平井和垂直井系统注水采油的评估,三维模拟结果表明,所考察的参数即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之比、注采速度以及油层厚度,对特定水油流度比值下的注水采油影响很小。随着流度比的增大,垂直井和水平井系统的采油量都降低,据Craig Geffen和Morse在常规注水井上的试验结果,可推断出流度比是影响注水采油的主要因素,并可看出水平井系统的注水采油量要高于垂直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国内外水平井注水采油技术的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水平井注水系 统与垂直井注水系统以及水平井的注采结构,得出了以下结论:①二维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表明,与直 井注采系统相比,水平井注采系统的体积驱油系敬相对较高,驱油效率随流度比增加而降低的幅度也较 小,该技术优势在稠油层更加明显;②根据注入水突破后的含水饱和度和波及效率,水平井注-直井采三 种注采结构都没能发挥水平井技术优势,开发效果较差;③在四种不同的水平井注采结构中,反向直线 驱、水平井井位交错反向交错直线驱的波及效率均大于直线驱水平井和井位交错直线驱;④L型水平井注 采井网中,水平段等长的方形井网注水一年后,受势能分布的影响,水驱前缘没有完全覆盖注水井的水 平段,注入水在水平生产井的“井踝”突破;短水平拌段注水井-长水平井段生产井结构的理论依据来自 直井注-水平并采的“趾踝”注水技术,较短的水平井段可以使大量水进入油层,含水上升慢,可开采水 平井段过长使水无法驱替位于生产井上部的原油,该技术还具有注入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注水开发中使用水平井应该比使用传统的垂直井网提供的波及效率更高,成本也更低。但是,水平井的使用对于井网是很敏感的。数值分析显示了在使用水平注入和生产井的时候注水开发的综合效率是如何受不同井网影响的。  相似文献   

5.
K.  ELKADDIFI  E.  SHIRIF  M.  AYUB  A.  HENNI  常伟 《国外石油动态》2008,(18):29-39
在萨斯喀彻温省和阿尔伯达省的许多轻度或者中度粘性油藏,不同厚度和范围(底水层)的高水位不活跃水饱和带与其上面的含油带相伴而生。结果,一次采油周期很短,并且储层很早就发生水突破。之后,在二次采油阶段内,这样的高度不活跃水饱和带还会对注水效率产生负面影响。本文重点讨论向此类储层注水的问题。 本文的重点是,降低底水层中的水流度,从而实现更有效的驱油。一种商业模拟器(CMG的IMEX)曾被用于这种小规模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聚合物被用作底水层堵水剂和含油带中的流度控制剂。研究了降低底水层中的水流度并改善垂向波及系数的不同战略。检查的变量包括渗透率、油粘度、相对于油层的厚度、聚合物浓度、注入速度与注入点、垂直与水平注入的影响以及生产井的组合。 结果显示,通过封堵底水层,使层与层之间的交叉流动最小化,可以增加采油。还发现,对于不利的流度比而言,随着注入速度的增加,最终采收率也会增加。聚合物溶液的注入对注水动态有积极影响。此外,传统的注水动态越差,作为流度和封堵控制剂的聚合物就越有效。在底水条件下对储层进行常规注水的情况下,水平井的采油效果比垂直井稍稍好一些。此外,由于增加了扫油面积,某些井组合(水平生产与垂直注水)提供了更好的采油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老油田应用水平井水驱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效果.该技术涉及地质解释、岩石物性评价、油藏模拟研究和钻井技术等多门学科.结合该技术在各种油藏条件下的可行性,介绍了油田试验效果.评价应用水平井潜力的关键是对油藏描述的彻底了解,包括含油饱和度、沉积环境、油藏压力、渗透率和所有以前的注水/开采评价,相关其他参数包括目的区水平井段长度、井距,以及注水井和水平生产井的位置与方向.  相似文献   

7.
针对渤海油田水平生产井平均综合含水率高、动用采出程度低的实际问题,结合A井资料,建立单井数值模拟模型,研究水平井产液量、避水高度、垂直与水平方向渗透率比值、油水黏度比对水平井含水上升率的影响,并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堵剂注入量、段塞组合、注入速度及焖井时间等参数进行优化.结果 表明,产液量、垂直与水平方向渗透率比值、油...  相似文献   

8.
Ferre.  H  陈福明 《国外油田工程》1999,15(12):15-17,28
由水平井组成的注水开发井网中,水油流度比是影响其波及系数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五点井网和水平井网的数值模拟研究得出二者的对比关系,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分段压裂水平井注水开发增产机理,根据水电相似原理设计了压裂水平井电模拟实验,研究了分段压裂水平井注水开发压力场分布特征和产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平井中间有裂缝部分等压线平行分布,渗流方式为单向流,说明分段压裂水平井可通过改善地层渗流方式减小渗流阻力。随着水平段穿透比、裂缝条数(间距)、裂缝穿透比、裂缝与水平段夹角的增大,压裂水平井产能增加;分段压裂水平井注水开发最佳参数组合为:水平段穿透比为0.6~0.8,裂缝条数为6(裂缝间距为91 m),裂缝穿透比为0.25~0.3,裂缝与水平段夹角为90°,井网选用排列交错井网;其对分段压裂水平井产能影响的极差分别为0.030,0.024,0.018,0.018和0.004。矿场应用表明,分段压裂注水开发水平井产能为同条件下直井的2倍,是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0.
根据缝洞型油藏注采单元特征,设计并开展了9组注水干扰物理模拟对比实验,分析了注水干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渗流理论建立了注水干扰反演模型,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干扰特征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注采井距、渗透率比值、溶洞储量、溶洞分布均对水驱干扰特征有较大影响;溶洞位于注采单元内渗透率相对较高的裂缝带上、井距相对较小的方向、距离生产井较近时,有利于注水开发;较大溶洞位于高渗或小井距方向时,低渗透或较大井距方向生产井早见水;溶洞在高渗方向且注采井间储量差异较大时,不同注采方向导流能力差异性对注水开发有利。注采井网构建或重组时,尽量使注水井不同注采方向上渗透率与溶洞储量成正比、注采井距与溶洞储量成反比;距离溶洞较近的井应为生产井、较远的井应为注水井。不同洞缝储量比对应不同的最优井距比和最优渗透率比值,且最优井距比和最优渗透率比值随洞缝储量比增大逐渐增加。图18表2参12  相似文献   

11.
油藏渗透率纵向非均质分布对水驱采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影响油藏水驱采收率的因素很多,大体上可分为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两大类。地质因素中,油藏不在透率纵向匀质分布是影响油藏水驱采收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用微旋回性,发布类型变异系数,平均渗透率,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之比以及渗透视经具体排列位置6个参数来描述。  相似文献   

12.
低渗稠油油藏热采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水平井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剖析低渗稠油油藏是否适合水平井热采方式开发为目的,探讨储层物性对热采效果影响的同时,重点对低渗稠油油藏热采的井型及热采水平井水平段长度展开优化研究.利用热采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建立了低渗中黏、高渗高黏、中渗高黏、高渗中黏等4种不同油藏类型的油藏均质模型,以热采周期生产油汽比和累计产油童完成特征指标对比.结果显示,低渗稠...  相似文献   

13.
砂岩底水油藏开采机理及开发策略   总被引:43,自引:6,他引:37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分析了采油速度、油层沉积韵律、垂直水平渗透率比、夹层大小及位置、边底水能量、不同油水粘度比、井距、射开程度、毛管压力等对砂岩底水油藏开采效果的影响,同时对有夹层存在时Kv/Kh值对底水上升速度及形态的影响进行了精细模拟研究.研究表明:影响底水锥进的主要因素是采油速度、垂直水平渗透率比、油水流度比、夹层;砂岩底水油藏底水推进一般以平托为主.文中提出了相应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4.
水平井开发低渗透油田的渗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方法对比分析了低渗透油藏中水平井和垂直井布井系统的压力梯度分布,并利用启动压力梯度理论建立低渗透油藏中水平井和垂直井产量公式。目的为低渗透油藏的水平井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水平井布井系统可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水平。结论对于低渗透油藏来说,利用水平井布井系统可使渗流过程尽快地进入拟线性状态,提高驱油效率;在低渗透油田中,计算水平井和垂直井的产量时,应考虑启动压力梯度;通过改善低渗透油藏的储油物性、加大生产压差以及选择合理的井距来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单井产量  相似文献   

15.
影响裂缝性油藏采收率的因素分析和采收率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利用美国SSI公司的COMPⅣ模拟软件对1/4五点井网的裂性油藏水驱开发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16.
侧钻水平井开采正韵律油层顶部剩余油可行性评价公式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老井中侧钻水平井开采未波及剩余油是一种改善成熟油田(mature oilfield)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非常重要的技术,文献[1]指出,对于油边油藏(Oil-rimreservoir),阁楼油(Attic oil),水平层状油藏(Layer cake reservoir)等的未波及剩余油都可在利用侧钻水平井有效,经济地开采,其中对于水平层状油藏“甚至在仅仅2米厚的层中也可以实现侧钻水平井的经济的方案”。而对河流迷宫油藏(Fluvial Labyrinth reservoir),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需要进行准确的油藏描述之后,应用侧钻水平井开采,在国外,侧钻水平井正在成为一种常规的,普遍应用的技术,我国的主力油田为注水砂岩油田,而且大都进入了高含水中后期开采,利用侧钻水平井开采这些油田中的未波及剩余油有很大潜力,为此设计了一个侧钻水平井开采正韵律油层顶部剩余油的可行性评价公式。  相似文献   

17.
Most reservoirs have different degree of permeability anisotropy. Optimization of recovery is crucially dependent on the reservoir quality and ansitropy. The ratio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permeability is important when reservoir anisotropy (Kv/Kh) and heterogeneity cannot be neglected. Therefore, an accurate knowledge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permeability distribution is essential for better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This work uses routine core data for analysis to develop new correlation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sandstone reservoir under development. The two main goals of this study are to use core data to (1) develop correlations capable to predict vertical permeability from horizontal permeability or mean hydraulic radius and (2) develop another correlation capable to predict the permeability anisotropy ratio (Kv/Kh) using porosity data.To accomplish the objectives of this project, various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were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for 112 core samples extracted from an actual sandstone reservoir. The measurements included vertical permeability, horizontal permeability, effective porosity and saturations of oil and water.The data derived were used to develop new and improved correlations capable to predict vertical permeability from horizontal permeability for the zones that were analyzed. In addition, another correlation is developed to predict anisotropy ratio from effective porosity.Applications of the developed results of this study help enhancing the prediction of vertical permeability, improving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providing better simulation studies.  相似文献   

18.
注水后期油藏转注蒸汽开采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油藏埋藏浅,油层厚度大,连通性好。该油藏原油粘度大且非均质性严重,注水驱油效率低,注水开发二十多年,采出程度仅为16.5%,综合含水超过76%。利用新技术改善这类油藏的开发效果存在巨大潜力。利用一维模型研究了水驱后油藏转热采的可行性,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后转注热水驱效果较差,残余油饱和度达28%左右;而转蒸汽驱效果较好,残余油饱和度为10%左右,且水驱后含油饱和度和热采时的残余油饱和度无关。数值模拟是在物理模拟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表明:水驱后油藏转注蒸汽开采有利的油藏条件是水驱后油藏转注蒸汽开采的油层净总厚度比大于0.5,油层厚度大于10m,含油饱和度大于50%,油层孔隙度大于0.2,渗透率变异系数小于0.75且油层呈正韵律。图1表4参5(沈德煌摘  相似文献   

19.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水平井井网形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水平井在水平段上有效压裂N次,其渗流能力在理论上提高N倍。再配合适当的注采井网,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水平将有大幅度的提高。通过建立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长8油藏的三维地质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最佳的直井和水平井组合方式及其井网形式。采用交错井网,用直井注水的方法,在油井水平段垂直于最大主应力方向进行多点有效压裂,能有效地提高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特低渗透油藏井网型式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随着国内外大量低渗透油藏储量的开发,人们对低渗透油藏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深入,传统的三角形井网和方形井网对低渗透油藏的局限性已为人们所共识。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点,结合储集层整体压裂技术与矩形井网的协调配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在此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特低渗透油藏的矩形井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