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引 《广州化工》2012,(1):16-17,21
日趋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早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藻类及其副产物给传统除藻工艺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增加了水处理难度。本文对国内预氧化与化学混凝联合去除颤藻的研究和应用动态进行了概括总结,并系统分析各技术去除效果、局限性,展望了颤藻去除技术发展前景。同时也提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便于今后的研究和应用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自来水厂应用二氧化氯导致的消毒副产物亚氯酸盐、氯酸盐超标问题,对亚氯酸盐生成量与二氧化氯投加量相关性进行了测定分析,开展了以次氯酸钠替代二氧化氯消毒,同时保留二氧化氯预氧化生产性实验。结果表明,亚氯酸盐生成量与二氧化氯投加量显著相关,因此,采用二氧化氯预氧化与次氯酸盐消毒联用,既保证了水质消毒效果,又使水中亚氯酸盐的浓度大幅度降低并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3.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水华威胁着饮用水安全和水生态平衡。近年来,如何高效地去除水中的藻类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将预氧化和混凝法进行联用可以起到协同效果,从而有效去除水体中的藻类,而不同的预氧化方法在除藻机理、效果上均有很大差别。文中主要探讨了高锰酸钾、臭氧、二氧化氯、高铁酸盐、紫外预氧化强化混凝除藻时的不同特性、效果以及安全性,为水厂除藻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伟平  张璐  徐慧 《净水技术》2006,25(2):41-42,76
以水华鱼腥藻和斜生栅藻为主要研究对象,就高锰酸钾和二氧化氯强化混凝除藻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高含藻水,采用高锰酸钾和二氧化氯氧化均能获得较高的除藻率。在本试验条件下,高锰酸钾和二氧化氯氧化的最佳接触时间分别为1.0~1.5h和10min。此外,高锰酸钾和二氧化氯氧化除藻率均随着pH值的增大而减小,其中,高锰酸钾受pH值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针对水厂采用二氧化氯消毒产生的亚氯酸盐超标问题,开展了以次氯酸钠替代二氧化氯消毒,同时保留二氧化氯预氧化,以降低制水过程二氧化氯投加量和亚氯酸盐生成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与次氯酸钠联用不仅确保了消毒效果,而且使亚氯酸盐副产物浓度大幅度降低并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6.
高铁酸盐预氧化、絮凝除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高铁酸盐对湖泊、水库水进行预氧化、絮凝除藻,对其除藻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预氯化除藻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高铁酸盐预氧化,投加0.14mg/L就能明显提高聚合铝对含藻类水混凝的除藻率。1.4mg/L高铁酸盐预氧化与20mg/L聚合铝联用的除藻率是单纯投加40mg/L聚合铝的3倍;水样pH对含藻类水处理的影响,除藻率pH5.0>pH7.5>pH10;延长高铁酸盐预氧化时间,除藻率稍有增加,但超过10min,对除藻率影响不大;腐殖酸的存在会明显阻碍聚合铝的除藻效果,而高铁酸盐可消除腐殖酸对聚合铝混凝的阻碍作用;高铁酸盐预氧化、絮凝的除藻效果比预氯化明显,是一种可取代预氯化除藻的新药剂。  相似文献   

7.
湘江流域长沙段夏季藻类频繁暴发,然而常规混凝工艺对原水中的藻类及其生成的消毒副产物前驱体的去除效果欠佳,对供水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预氧化混凝法由于除藻效果较好,而且不需在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增设处理构筑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文中以长沙市水厂藻类暴发时的主要藻种——铜绿微囊藻为例,探讨了预氧化混凝法的除藻效果和消毒副产物控制情况。结果表明,单独混凝时,10 mg/L聚合硫酸铝(PAS)的除藻率为92.7%,分别使用K2FeO4、ClO2、KMnO4、O3或NaClO对藻类进行预氧化处理后再混凝,除藻率最高提升至100.0%、99.1%、98.2%、98.2%或96.4%。0.2 mg/L K2FeO4或KMnO4使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去除率较单独混凝分别提高了12.3%和19.4%,而同等用量的ClO2、O3和NaClO则造成藻液中的DOC水平增加。质量浓度≤1.0 m...  相似文献   

8.
杨学光  陈丽琼  刘娟 《净水技术》2020,39(4):156-159
在初步验证了二氧化氯预氧化除微量锰的基础上,进一步试验了二氧化氯和高锰酸钾联合除锰技术。试验发现,对于高锰原水,前端投加二氧化氯去除原水中的还原物质,后续精准投加高锰酸钾能持续有效保障除锰效果,原水锰含量和高锰酸钾投加量之比随着原水锰含量的升高而逐渐减小,二氧化氯、高锰酸钾投加点的选择要确保混合均匀、反应时间充分。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氯对水中锰离子去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氧化/混凝工艺静态模拟试验,考察了二氧化氯对水中锰离子去除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试验表明,二氧化氯投加量、原水pH值、水中锰离子的初始浓度、预氧化时间和混凝剂投加量对除锰都有很大的影响。当原水锰离子质量浓度为5 mg/L时,氧化剂预氧最佳pH值为7~9,二氧化氯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0 mg/L,二氧化氯最佳预氧化时间分别为40 min,最佳混凝剂的投加量分别为2mg/L。二氧化氯对锰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90.8%  相似文献   

10.
针对物理和化学除藻技术存在的不足,介绍了近年来微生物在除藻方面的应用成果及现状.微生物除藻技术分为病毒除藻、原生动物除藻和细菌除藻3大方面,主要从微生物的类型、控藻机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微生物控藻技术被认为是一种生态修复技术,对国内外微生物在除藻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价和展望,为实...  相似文献   

11.
王丽华  朱溪  王晓昌  王磊 《水处理技术》2007,33(3):62-64,92
本试验通过对比两种预氧化剂对夏季滦河水的藻类、CODMn、UV254、TOC等指标的去除效果,分析水中分子量的分布情况,研究了高锰酸钾和氯预氧化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KMnO4预氧化在去除有机污染物方面的效果要好于预氯化的处理效果;高锰酸钾预氧化的UV254去除率为23.4%,而TOC去除率为7.1%,说明一部分UV吸收性有机物在预氧化过程中转变为UV非吸收陛有机物,低高锰酸钾投量条件下水中有机物不能得到完全去除。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开发经济实用的二氧化氯消毒工艺,对电解法制备高纯二氧化氯工艺在水处理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在最佳条件下,电解氯酸盐自动催化循环制备的二氧化氯纯度可达98%左右。通过二氧化氯杀菌除藻试验,讨论了二氧化氯用量以及原水pH对细菌、叶绿素a、藻类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氯用量在2 mg/L以上时,3者的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当二氧化氯用量为2 mg/L、原水pH为6~9时,3者的去除率不发生显著变化,并且二氧化氯的剩余质量浓度均控制在0.5 mg/L以下。消毒成本:生产1 kg二氧化氯成本可以控制在6元以内,当二氧化氯用量在0.5~2 mg/L时,1 t水的消毒成本为0.003~0.012元。  相似文献   

13.
氯化消毒副产物及二氧化氯消毒剂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种类,包括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大分子天然有机物、氯化消毒副产物和藻类及其代谢产物。常规给水处理工艺消毒副产物及对饮用水水质影响。并介绍了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的研究现状及其消毒副产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14.
In pulp bleaching, water treatment, and other applications, chlorine dioxide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efficiency oxidation. The technology of preparing chlorine dioxide by combination reduction is widely used in domestic papermaking enterprises. However, in the actual production process, the chlorine dioxide solution still contains a small amount of chlorine gas and methanol. Therefore, here, the process of preparing chlorine dioxide by combination reduction was further optimized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raw materials and product purity. In this study, a new production process of chlorine dioxide with lower cost, higher purity, no pollution, and good security and reliability was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5.
李军  梁喜梅  黎强 《辽宁化工》2012,41(6):569-572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油层容易堵塞、污染,常规酸化解堵措施效率差的情况,在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藏岩石成分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定边采油厂引进了二氧化氯复合解堵技术,有效解除了油层污染和堵塞,提高了油井产量.通过分析二氧化氯的物理化学性质、解堵机理,结果表明:二氧化氯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可以有效解除油井近井带高分子聚合物、铁硫化物及细菌堵塞.在合理选井的基础上,现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液氯和次氯酸钠对饮用水消毒效果的生产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次氯酸钠代替液氯消毒是未来饮用水消毒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对于次氯酸钠消毒对供水水质的影响一直缺乏生产性试验研究.以上海2个净水厂实际生产工艺考察了液氯和次氯酸钠2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对于其在微生物消毒效果、消毒副产物生成和对氮磷及有机物去除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2种消毒方式对微生物的杀菌效率基本相同,但是次氯酸...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氯作为一种优良的消毒剂已被广泛应用。为全面直观地了解二氧化氯的研究现状,挖掘和分析二氧化氯研究热点的演化过程和未来发展的可能趋势,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从Web of Science核心库中以“chlorine dioxide”为主题词抓取了1995—2020年收录的3 589篇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共被引文献、关键词聚类和关键词突现分析。结果表明,水消毒与食品保鲜是二氧化氯的主要应用领域。二氧化氯研究的知识基础主要为其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及相关的消毒效能研究。二氧化氯的研究主要以应用研究为主,包括净化、杀菌、漂白和催化氧化等。二氧化氯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和二氧化氯气体的消毒应用在近期仍然是一个热点研究方向,并且可能将继续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针对饮用水源的严重污染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有机消毒副产物(DBPs)的种类和数量增加这一问题,引用大量的文献,从DBPs形成的机理和成因,论述了控制这些副产物的各种方式和各自特点。并结合我国城市供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探讨了将二氧化氯替代液氯用于控制消毒副产物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氯的生产和应用评述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邓玉良 《化学世界》2002,43(1):46-49
详细评述了 2 0世纪二氧化氯的主要生产工艺和制备方法及二氧化氯作为漂白剂、消毒杀菌剂、水处理剂等在多种行业中的应用 ,分析展望了 2 1世纪二氧化氯的生产和应用前景 ,认为应在我国大力发展二氧化氯的生产并促进其应用。  相似文献   

20.
陈勇 《河北化工》2014,(8):135-137
针杆藻引起的堵塞是地表水处理中堵塞滤池的原因之一,利用数学模型分析针杆藻的去除率与滤池堵塞程度及反洗周期的对应关系,通过拟合负相关趋势线,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866 9。研究并比较多种措施,如提高加药PAC浓度、投加PAM、加入活性炭、提高水厂加氯量,以及在水库源头进行预加氯等。结果表明,加氯工艺是去除针杆藻的有效措施,针杆藻的去除率与加氯CT中T(反应时间)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