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膜生物反应器强化脱氮除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膜生物反应器强化脱氮除磷的多种工艺,介绍了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强化脱氮除磷以及反硝化聚磷菌脱氮除磷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生物反应器(MBR)脱氮除磷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脱氮除磷技术,在单一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基础上,向与A/O、A2/O和SBR等工艺形式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介绍了近年来膜生物反应器在脱氮除磷方面的基本特点、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分析了运行方式、技术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指出了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膜生物反应器强化脱氮除磷工艺优化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镇污水排放标准对氮、磷等营养元素的进一步提高,对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来讲是一种挑战.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备受关注,在强化脱氮除磷方面亦表现出优于传统工艺的特点.非传统脱氮除磷的观念的后置反硝化工艺(无外加碳源)在膜生物反应器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良好的去除营养物的效果.从现有的MBR脱氮除磷工艺着手,分析探讨了MBR脱氮除磷工艺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MBR在脱氮除磷方面的最新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近年来膜生物反应器(MBR)在脱氮除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论述了环境微生物学的进展在MBR脱氮除磷领域的发展和运用,指出了MBR工艺的发展方向,提出将来只有和微生物工程技术等结合,MBR脱氮除磷工艺才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高剑平 《广州化工》2010,38(5):201-203
根据A-A-O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结合IC反应器处理废水的特点,提出一种以IC反应器为主体,既能有效去除COD,又能实现废水同步脱氮除磷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6.
SBR法脱氮除磷工艺分析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BR工艺是目前国内外普遍关注和研究的一种生物处理技术,本文结合污水处理中脱氮除磷这一热点,分别介绍了国内外SBR脱氮工艺、除磷工艺以及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进展,指出了SBR工艺在脱氮除磷方向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MBR强化脱氮除磷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中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提出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强化脱氮除磷工艺,并开展了近3个月的中试。试验结果表明,COD、总氮、氨氮及总磷去除率分别达到86.5%、69.3%、98.0%及81.0%,平均出水COD、总氮、氨氮及总磷质量浓度分别为26、9.3、0.44、0.44 mg.L-1,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内源反硝化、反硝化除磷及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的共同存在使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得到整体强化;蛋白质和多糖是膜污染的主要有机成分,采用次氯酸钠溶液定期清洗可维持MBR强化脱氮除磷工艺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四姣 《广东化工》2007,34(7):99-102
本文分析了传统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些传统工艺的改进工艺和几种新工艺,包括A2/O工艺,改进的A2/O工艺,改进的SBR工艺及其他一些工艺,阐述了他们的特点,并探讨了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侯金良  康勇 《化工进展》2007,26(3):366-370,376
评述了近年来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生物处理的新方法:ANAMMOX–SHARON组合法、好氧同步脱氮除磷法和倒置A2/O法,并比较了各种工艺的优缺点。指出反硝化聚磷技术在倒置A2/O工艺中的应用将成为城市污水同步脱氮除磷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生物法同步脱氮除磷主要工艺及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多种生物法脱氮除磷常规工艺及新工艺,通过分析认为工艺流程复杂、回流比大、耗能多、运营成本高;或是工艺耐冲击负荷能力低、脱氮除磷效果不稳定等,是限制多数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研究开发生物膜法脱氮除磷工艺的新思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交替运行传统A2/O工艺和倒置A2/O工艺进行脱氮除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燕妮 《广东化工》2009,36(9):131-132,138
通过监控污水处理系统出水总氮、氨氮和磷酸盐的变化,把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在传统A2/O工艺和倒置A2/O工艺之间转换.笔者发现;传统A2/O工艺脱氮能力相对较弱、除磷能力相对较强,倒置A2/O工艺脱氮能力相对较强,除磷能力相对较弱;适度地交替运行传统A2/O工艺和倒置A2/O工艺,能优化污水处理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聚磷菌在缺氧条件下的吸磷和反硝化作用,实现氮、磷的同时去除,是具有实用前景的城市污水处理方法,而建立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的数学模型则有利于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文中对ASM2d模型、BarkerandDold模型、Delft模型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提出了由聚磷菌引起的缺氧吸磷和反硝化作用中需要解决的2个问题:反硝化聚磷菌浓度的确定和由反硝化聚磷菌吸磷所引起的磷的减少量。  相似文献   

13.
丛晓东  吕勇  王肇君 《广东化工》2012,39(6):152-154
首先简单阐述了生物脱氮除磷机理,然后重点介绍了目前几种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厌氧/缺氧/好氧MBR工艺、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和倒置A2/O工艺等,最后对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A novel modified pilot scale anaerobic oxidation ditch with additional internal anoxic zones was operated experimentally, aiming to study the improvement of biologic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and the effect of enhanced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in the process. Under all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anaerobic-oxidation ditch with additional internal anoxic zones and an internal recycle ratio of 200% had the highest nutrient removal efficiency. The effluent NH4+-N, total nitrogen (TN), PO43-P and total phosphorus (TP) contents were 1.2mg·L-1 , 13mg·L-1, 0.3mg·L-1 and 0.4mg·L-1, respectively, all met the discharge standards in China. The TN and TP removal efficiencies were remarkably improved from 37% and 50% to 65% and 88% with the presence of additional internal anoxic zones and internal recycle ratio of 200%.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dditional internal anoxic zones can optimize the utilization of available carbon source from the anaerobic outflow for denitrification. It was also found that phosphorus removal via the denitrification process was stimulated in the additional internal anoxic zones, which was beneficial for biologic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when treating wastewater with a limited carbon source. However, an excess internal recycle would cause nitrite to accumulate in the system. This seems to be harmful to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相似文献   

15.
邓祺琪 《广东化工》2011,38(3):34-35
短程反硝化除磷技术将生物脱氮和除磷有机合二为一,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技术。文章在相关文献基础上针对短程反硝化除磷技术机理、工艺作了综述和分析,以给相关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分析确定昆山某厂后置化学除磷的优化控制宜采取流量比例控制的方式,并通过实验小试及生产实验确定了该厂生物除磷及同步除磷的最低处理目标,即将二沉出水TP控制在1.2 mg/L以下。实验结果表明在二沉出水TP不高于1.2 mg/L,且80%以上为PO3-4时,后置化学除磷PAC的最佳投加量为8 mg/L,最大不宜超过10 mg/L,此条件下对TP的去除率不低于50%。  相似文献   

17.
好氧颗粒污泥同步除磷脱氮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除磷脱氮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好氧颗粒污泥除磷脱氮的机理及工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SBR定向培养,可以在颗粒污泥中培养出不同的微生物菌群(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反硝化聚磷菌等),使其能够实现同步除磷脱氮,从而为污水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对零价铁的脱氮除磷机理、影响因素,以及与生物法、现有污水处理工艺结合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零价铁脱氮的主要作用机理是表面吸附和氧化还原反应,除磷的主要机理是零价铁的表面吸附作用、Fe2+对磷酸根的化学沉淀作用及铁氢氧化物与磷酸根的共沉淀作用。影响脱氮除磷的主要因素有混合强度、酸度、零价铁浓度、初始硝氮(磷)浓度等。零价铁对微生物的除氮除磷过程有协同促进作用,不仅能提高去除速率和效率,并且能够促进产物转化为无害物质。零价铁与现有传统污水处理方式结合在污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前景,这也是未来零价铁应用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废水同时脱氮除磷的目的,采用A2SBR工艺进行了长期的实验室实验,考察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启动与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COD质量浓度200 mg/L,磷酸盐质量浓度4—11 mg/L,缺氧段硝酸盐质量浓度从25 mg/L提高到55 mg/L的条件下,采用"厌氧(2.5 h)-沉淀排水(1 h)-缺氧(3.5 h)-沉淀排水(1 h)"的周期性运行方式,可在31 d内成功启动A2SBR反硝化除磷系统,厌氧段COD、硝态氮和磷酸盐去除效率分别为77%,90%和84.96%。稳定运行后硝态氮和磷酸盐去除效率分别达到92%和91%,COD去除率高于80%,其出水磷酸盐质量浓度接近于0,表现出良好的反硝化脱氮和除磷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