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窗     
第四届中国国际功能性糖源暨健康食品配料应用研讨会在沪举行2006年3月2日,由中国发酵工业协会、山东保龄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办,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中国甜食工业杂志社协办的功能性食品配料专业研讨会—“第四届中国国际功能性糖源暨健康食品配料应用研讨会”在上海华夏宾馆召开。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协会的吕坚东理事长,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朱念琳理事长出席研讨会并做重要讲话。中国发酵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尤新教授、北京联合大学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性食品北京重点实验室主任金宗濂教授、中国…  相似文献   

2.
《中国食品工业》2008,(9):66-67
<正> 翘首以盼的科隆四重专业食品展——2008中国国际甜食及休闲食品展览会、中国国际甜食及休闲食品生产技术展览会、世界食品中国展览会和中国上海国际食品加工及包装机械展览会,在经历了忙碌而精彩的三天展期后,于2008年9月5日顺利落下帷幕。展览会得到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上海市连锁经营协会、德国农业学会、德国糖果工业  相似文献   

3.
翘首以盼的科隆四重专业食品展“中国国际甜食及休闲食品展览会”、“中国国际甜食及休闲食品生产技术展览会”、“世界食品中国展览会”和“中国上海国际食品加工及包装机械展览会”,于2008年9月5日落下帷幕。展会得到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上海市连锁经营协会、德国农业学会、德国糖果工业协会、韩国可可与巧克力协会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焙烤食品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焙烤食品馅料种类繁多,极具地方区域特色。焙烤食品馅料得到广泛的关注,人们对它的要求越来越注重健康、天然、营养。从焙烤食品馅料的原料、加工、评价方法和新型馅料的研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馅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为从事焙烤食品馅料研究和应用的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天然产生、可食用、味道温和的乳酸是最常用的有机酸之一,也是应用于食品配方及防腐的最广泛的配料之一。乳酸被广泛地应用于婴儿食品、焙烤食品、啤酒、干酪、糖果、乳制品、冷冻甜食、果汁、肉类、色拉调味料、海产品、调味品、软饮料、蔬菜和葡萄酒中。  相似文献   

6.
焙烤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食用较多的食品,其加工企业遍布于城乡各地区.部分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会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对消费者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对此,本文阐述了焙烤添加剂的历史以及作用,介绍了焙烤食品中添加剂的应用要点,并提出食品添加剂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能为相关单位与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外食品工业》2004,(10):40-41
如何将传统的食品以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推向市场并得到人们的认可,是传统的食品制造商所追求的,特别是在焙烤食品领域,这一竞争尤为激烈.法国的德尔莫特公司(DELMOTTE),依靠不断研制的新产品,使他的"艾琳娜"品牌的糕点不断在唤醒消费者的味觉…… 德尔莫特公司是法国一家专门生产高档传统风味甜食糕点的"老字号",首席甜点师Christophe Delmotte制做的糕点在巴黎Lenotre,Fauchon和Floprestige等名店都是主销的产品.今年,该公司依靠工业化生产,将其大众化品牌产品"艾琳娜糕点"的产能提高了1000吨.产品以新的配方和多种独特的外形推出,质感和口感都很好,味道甜美、做工精细,这些新产品成为消费者和美食家们追捧的佳品.  相似文献   

8.
此调查旨在了解焙烤食品原料及其成品中二氧化硫残留含量的水平,为食品风险监测提供参考数据;该实验依据GB/T5009.34-2003食品中亚硫酸盐(蒸馏法)分析方法对采集来的84份样品进行检测,其中面粉14份,食品馅料18份,食糖20份,焙烤食品32份。结果表明:面粉、食品馅料、食糖、焙烤食品二氧化硫平均检出值分别为0.0043 g/kg、0.0037 g/kg、0.012 g/kg和0.0061 g/kg,均属于低残留水平。说明目前市场上售卖的焙烤食品原料和成品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水平较低,不足以对人体健康构成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9.
<正> 国际甜食、蜜饯、焙烤制品、零食和冰淇淋工业的国际展览会——国国际甜食、休闲食品展览会即将于2004年9月21-24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开幕。还未开幕的Sweets China在业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期四天的展会吸引了来自23个国家的170家供应商。他们将在展会上展出他们最前沿的产品和技术。SweetsChina源于世界最大的糖果及零食展览会——ISM,并得到了德国“国际糖果及零食展委员会”(AISM)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食品的微波焙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波与极性分子及食品中带电粒子相互作用而生热,微波加热具有省时、节能、改善营养质量和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接受性等优点,但是目前微波焙烤食品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微波食品的体积小,质地粗糙、坚硬,无褐变,香味形成难等,这也是目前食品微波焙烤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食品特性对微波焙烤的影响,微波焙烤与传统焙烤的差别以及目前常用的解决微波焙烤食品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焙烤食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焙烤食品工业的现状和发展,新材料和新技术在焙烤工艺中的应用,焙烤食品的安全问题。展望了焙烤食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焙烤食品的营养强化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焙烤食品中营养素的需求,探讨了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在焙烤食品中的营养强化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饮食的进步,焙烤食品也逐渐走向大众的视野之中,开展焙烤食品品质方面的研究也愈发重要。本文介绍了关于大豆油脂制品、大豆蛋白制品等在焙烤食品中的实际应用,明确讲述了大豆制品的功能特性、营养含量和添加工艺。大豆制品在焙烤食品中应用,不仅可以极大的提高焙烤食品的品质,还可以延长保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4.
面粉作为焙烤食品中一项重要原料,对焙烤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已有专业人士指出:如果做不到面粉的专业化,焙烤食品的质量将不会有最基本的保证,整个焙烤业无法提高档次。近几年,中低档专用面粉已越来越展示出咄咄逼人的锋芒。面对茁壮成长起来的专用粉市场,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专用粉市场路在何方? 本期专题特别刊登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专用粉市场及前景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对现阶段我国焙烤食品添加剂的产业发展以及使用状况有一定的了解,认为我国现阶段焙烤食品添加剂使用存在着超剂量使用以及超范围使用的问题。将从复配型添加剂、天然添加剂以及添加剂三个方面合成工艺分析焙烤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趋势。焙烤食品主要是指方便面、饼干和面包等需要通过焙烤的食品。一般情况下焙烤食品都是以面粉、鸡蛋和马铃薯淀粉等为原料,加入一定量的食品添加  相似文献   

16.
亚麻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生理保健功能,是一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高的健康食品配料,可以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焙烤食品、乳制品、冷饮食品、谷物早餐食品、传统面制品等所有食品行业。  相似文献   

17.
《食品科技》2020,(3):333-333
由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和北京贝克瑞会展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焙烤展览会(Bakery China)始于1997年,历时23年。23年来,我们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行业为基石,为行业服务,促行业发展,在推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国际焙烤展览会现已发展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焙烤食品糖制品行业全产业链专业展览会。  相似文献   

18.
<正> AMPC公司的乳清浓缩蛋白采用经巴氏杀菌的高质牛乳制造,将乳清浓缩到80%的蛋白质含量,具有显著的营养质量和可靠的功能特性。 乳清浓缩蛋白可应用于疗效食品、医院患者食品、运动营养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加工肉制品、鱼浆、火腿、蛋替代品、焙烤食品、面糊制品、稀面糊和面包屑料、搅打起泡的食品装饰料、糖果、沙拉调味汁、乳制甜食、蛋奶甜羹和果馅、冷冻甜食/冰淇淋、饮料粉、牛奶和冰淇淋混合饮料粉及酸奶。 ·溶解性:肊清浓缩蛋白在很宽的pH范围内都能溶解,在广泛不同的食品中发挥出有效的功能性质。 ·最适当的氨基酸配比:乳清浓缩蛋白采用全天然设计,含有全面、平衡的氨基酸、能够满足婴幼儿配方食品和医院患者食品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焙烤食品行业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西方食品、原料和生产技术的大量涌入,从上世纪末开始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其中休闲类食品的发展甚是耀眼。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在众多的休闲食品中有多少不属于焙烤类的?恐怕没有几个。因此,焙烤食品是人们生活的长久伴侣,得知了焙烤食品的发展方向,也便明了了休闲食品的未来趋势。糖果、饼干等已经不仅仅是百姓休闲时候才需要的食品,随着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国人食品结构发生巨大转变,焙烤休闲食品已成为消费新宠。  相似文献   

20.
微波在烘焙食品中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桦  李冰  郭祀远 《食品科技》2002,(11):20-21
在简述微波焙烤的机理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微波技术在焙烤食品上的应用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微波焙烤食品表皮的形成和上色,加热的不均匀性,食品的口感和风味的改变以及微波焙烤的安全性等,并提出其相应处理的技术措施。最后,展望了微波焙烤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