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合理评估桩身完整性和桩身承载力,降低拒锤风险,采用PDI公司的无线打桩动态分析仪,对南海北部湾砂性土壤海底区域的涠洲油田某导管架平台桩基打桩过程开展了高应变动态监测。通过监测打桩过程的锤击数、入泥深度及桩身应力值,分析了某桩的打桩捶击能量、桩身完整性,表明该桩没有拒锤及发生屈服破坏的风险。采用CAPWAP法拟合分析了桩基承载力等结果,并将CAPWAP法得到的应力结果与实测应力进行了对比,表明采用CAPWAP法拟合的应力结果可用于后续钢桩承载力的拟合分析。最后将CASE法、CAPWAP法拟合结果与设计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对比,表明CAPWAP法拟合得到的桩承载力与桩设计外摩擦力结果吻合更好,对判断桩承载力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该海域打桩作业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南海某导管架平台打桩时,桩的初始入泥深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使用替打的工作方案;当打桩深度为98 m时,为了避免打桩锤套与结构保护罩之间发生干涉,进一步核实所需要采用的替打长度;使用GRLWEAP打桩分析软件进行启动可打入性分析和连续可打入性分析,将现场实际测量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计算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采用替打进行打桩时,桩距离保护罩最近的距离为236 mm,不会影响已布置的保护罩;对于锤击数远小于900的拒锤数,认为使用所设计的替打方案进行打桩工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振动锤作用下海上基桩可打入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NSYS/LS-DYNA作为前处理器,利用粘弹塑性非线性弹簧元模拟桩土相互作用,对打桩下沉过程建立了数值模型,并结合渤海某打桩工程,分析了振动锤作用下动态土强度折减系数、激振频率、入土深度、土塞效应等主要因素对桩体可打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方法适用于不同深度时桩基可打入性的研究,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上沉桩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停锤后打桩困难甚至拒锤现象,提出了高压水射流辅助沉桩的技术设想,并设计了海洋石油桩基平台射流辅助沉桩模型实验装置。通过该实验装置测试了6种不同形状喷嘴产生的射流对土塞表面的作用力,并对土体内应力分布状态进行数值模拟实验,得到了6种喷嘴射流作用下土体内的最大应力和最小应力,验证了模型实验结果。海洋石油桩基平台桩基建设过程中,采用高压水射流辅助沉桩提高桩基建设效率是完全可行的。等变速型喷嘴有限喷距最长,作用在土塞表面中心处的压力也最大。研究结果为海洋石油桩基平台射流辅助沉桩原理样机试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车载式柴油锤打桩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载式柴油锤打桩机主要由随车吊、导杆式柴油锤、液压传动机构和工作机构、打桩架和扶桩臂等组成。打桩时,地锚桩由液动扶桩臂夹持扶正,柴油锤利用柴油在其燃烧室内燃烧产生的能量进行打桩,整个击桩过程由柴油锤自动连续完成。打桩架为两节(主桩架和副桩架)铰接式,可分别满足行驶和打桩两方面的要求。这种打桩机集装卸、拉运、立桩和打桩等功能于一体,全部工序一人操作即可将预制的水泥地锚桩打入地下,工作效率极高。  相似文献   

6.
海洋自升式平台在桩腿下放、拔起以及迁移过程中,桩靴与海底会发生碰撞接触的情况。为此,研究了海洋自升式平台桩靴触底碰撞动力学分析方法,采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桩靴-海底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速度和不同碰撞角度下桩靴碰撞海底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刚碰到海底时桩靴顶板、壳体和骨架应力集中在中心区域,隔板应力分布比较均匀;随着碰撞时间的延长,桩靴壳体底部应力逐渐变大,顶板、隔板和骨架应力逐渐变小;随着碰撞速度的增大,桩靴最大应力发生的时间依次提前,速度小于3.0 m/s时桩靴的最大应力均在屈服强度之内;桩靴与海底碰撞角度越大,桩靴的最大应力也会增大,在速度为1.5 m/s、角度为3°时桩靴应力达到屈服强度。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桩靴的设计校核与作业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导管架桩基方案和打桩拒锤风险的研究,提出了主桩加辅桩相结合的桩基设计方案,并在渤海锦州25-1南WHPA平台得到了成功应用.在大型平台导管架的桩基设计和施工中,采用主桩加辅桩导管架不仅可以有效回避工程地质风险,而且可以降低成本,缩短工期,为今后其他类似油田的导管架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深水钻井表层导管施工的安全性和时效性,针对深水浅层钻井难题,基于锤击沉桩原理,通过理论分析和工艺研究,对深水钻井表层导管水下打桩安装技术进行了分析。深水钻井表层导管水下打桩安装技术采用水下液压打桩锤系统将表层导管锤入地层,可在工作船上实施作业,不占用钻机时间。针对我国南海深水浅层地质特点和油气开发需求,对该技术在南海深水钻井表层导管施工作业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目前采用的表层导管钻孔/固井和喷射法安装技术相比,水下打桩技术可分别节省65%和43%的作业时间、79%和46%的作业费用。表层导管水下打桩安装技术可有效提高深水浅层钻井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对我国南海深水钻井表层导管施工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唐海亮  李泉  郑茂盛 《焊管》2011,34(1):9-12,24
为了获得膨胀管膨胀后的残余应力分布,应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模拟膨胀管膨胀过程.膨胀管材料采用双线性随动硬化模型,改变材料的屈服强度,得到了残余应力随屈服强度的变化趋势,为膨胀管材料的选取、过大残余应力的预防和消除等工作提供了依据;改用应变率相关的材料模型,验证了应变率效应对残余应力的影响,对膨胀管材料...  相似文献   

10.
在海上利用桩锤锤击下入隔水管的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对于松软地层、蛋壳层等,极易出现溜桩现象,若对溜桩处理不当,极易增加作业时间和工作量,甚至会导致桩锤及顶驱的损坏,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本文针对文昌9-2/9-3项目案例,具体分析针对南海松软地层在隔水管打桩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溜桩现象,通过桩锤的选择,采取的操作方式及出现溜桩的应急预案,并进一步对解决措施进行检验,解决措施良好,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1.
1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污水含油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石油化工企业的污水分析与处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介绍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提出了在污水含油分析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且总结了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乙酰化是保护糖类羟基最常用的方法。将糖类羟基乙酰化反应用催化剂分为碱、无机酸、有机酸、Lewis酸、硅铝酸盐、离子液体和其他催化剂,分别综述了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从国内外降低催化裂化(FCC)汽油烯烃含量的催化剂、助剂及工艺的开发和应用,以及改善汽油组分构成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降低汽油烯烃技术的进展情况,提出了国内采用降烯烃技术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凝灰岩储层作为致密油气储层的一种,其微纳米孔隙对油气的储存有着较大的影响。为明确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二叠系风二段凝灰岩储层孔隙结构及非均质性特征,选取哈山地区哈11井6块凝灰岩样品,采用总有机碳含量测定、全岩矿物组分分析,通过CO2和N2吸附实验对凝灰岩储层孔隙结构进行表征,结合多重分形理论,分析孔隙的非均质性及连通性。结果表明:所选凝灰岩样品TOC平均为0.931%,矿物组分以长石、石英、黏土矿物以及白云石为主。微孔主要发育0.33~0.38,0.50~0.68及0.72~0.86 nm3个孔径区间内的孔隙,介-宏孔主要发育2.94~16.09 nm孔径区间内的孔隙。广义分形维数(Dq)随着q的增大而减小,奇异分形谱呈凸起的非对称抛物线状,凝灰岩储层孔隙具有多重分形特征。微孔(0~2 nm)具有较小的奇异谱谱宽(Δα)和较大的Hurst指数(H),而介-宏孔(2~100 nm)具有较大的Δα值和较小的H值,表明微孔具有较好的均质性和连通性。介-宏孔的非均质性受孔体积的影响,随着孔体积的增大,孔隙非均质性增强,连通性降低。TOC和矿物组分对孔隙非均质性含量和连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TO...  相似文献   

16.
17.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1, pp. 22–24, November, 1989.  相似文献   

18.
地震参数在泌阳凹陷白云岩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储集层预测技术的发展。提取众多的属性参数进行判断已成为地震解释的重要手段,在进行储集层预测和评价时,通常使用与储集层预测有关的各种地震属性.以各种方法从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的一系列地震属性包含有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不同的地震属性值可能与某些地质参数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利用地震属性参数可以有效地预测岩性和有利储集层描述油藏特征及孔隙度变化、寻找死油区。描述 了地震属性中的振幅、阻抗频率及能量衰减四种基本类型参数的特征意义。并对泌阳凹陷核二段白云岩区进行了振幅频率衰减阻抗等属性提取分析.成功地预测出白云岩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9.
20.
基于大量的文献调研分析,归纳总结了基于测井信息的地应力预测方法,结合研究区资料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Z区长8储层地应力剖面的建立及地应力平面分布特征研究。地应力预测的关键在于地层孔隙压力、垂向应力及水平应力的估算。地层孔隙压力的估算方法包括等效深度法等3种方法;垂向应力的估算方法是基于瑞士地质学家Heim提出的方法;水平应力估算根据单轴应变模型等4种模型。研究区垂向应力估算采用了Heim法;最小水平应力估算采用了单轴应变模型中的Newberry模型;最大水平应力估算利用双井径测井资料的方法进行计算,最终建立该区长8超低渗透率储层地应力剖面。基于单井地应力数据统计分析,研究揭示了长8超低渗透率储层地应力平面特征;依据研究区地应力平面等值线特征,该区开发井的井排方向设计应选择西西北—东东南方向。由于目的层垂向应力平面分布呈现非均匀性特征,注水压力设计也应参考实际的地应力非均质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