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5G业务场景uRLLC要求端到端时延小于1ms,低时延是5G专线业务最大的特征。网络架构重构为CU-DU-AAU, CU放置位置会影响时延。通过软管道隔离来实现网络切片会造成带宽抢占,丢包重传会增大时延。通过网络结构调整可以降低线路传输时延,通过FlexE的1.5层快速转发可以降低设备转发时延,通过信道硬隔离隔离可以避免业务拥塞。综合以上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实现5G专线业务低时延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5G面向三大场景业务,其中uRLLC业务的低时延高可靠特性为无线网络带来了新的挑战。无线空口侧时延主要受传输间隔、资源调度、终端和基站处理时延,混合重传等因素影响。为解决时延问题,3GPP R15标准中已从减少传输时间间隔以及优化资源调度两个方向提出了低时延技术,满足5G网络部署初期的低时延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3.
2015年9月,ITU(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定义了 5G 的3类典型应用场景,包括 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 mMTC(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5G可以解决多样化应用场景下的差异化性能指标带来的挑战(不同应用场景面临的性能挑战也有所不同)。文中分析、研究了eMBB场景中的热点高容量场景的外场测试规范。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原有的4G网络已经无法满足需要,5G应时而生。5G提出了eMBB、mMTC和uRLLC三大场景,并引入了移动边缘计算(MEC),将计算能力向贴近用户侧迁移。本文通过对5G核心网中网络开放功能(NEF)和MEC架构的分析,提出了应用NEF和MEC组合,为游戏用户提供高可靠和低时延的网络服务。通过在MEC部署游戏加速平台,监测和分析用户使用情况,并将分析结果通过NEF反馈到5G网络,通知网络为用户建立高优先级的连接,达到为用户使用游戏业务加速的目的,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4G向5G的平稳过渡,5G新空口(New Radio,NR)在保持4G无线帧结构的基础上使用灵活的帧结构以适应更多的业务需求和信道特征。结合5G频段和应用场景讨论了5G的帧结构。分析了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SCS)的设计原则和对帧结构的影响。列举了3种主流的帧结构配置及时隙配比。针对低时延场景,介绍了5G独有的微时隙结构。  相似文献   

6.
随着5G标准的发展,第一个3GPP 的5G NR标准版本Rel.15计划于2018年6月完成.5G商用场景众多,如增强移动宽带(eMBB)、低时延与高可靠通信(URLLC)、大连接物联网(mMTC)等,其中eMBB业务场景是最传统、运营商最关注、与用户关系最密切的.在众多5G技术中,对eMBB业务性能影响最大的是Massive MIMO.可以预见,未来的5G商用产品中,Massive MIMO是最有可能优先部署的5G标志性技术.  相似文献   

7.
周胜  李天璞 《电信科学》2021,37(2):55-62
在对城市5G eMBB网络遍历测试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将整个城市网络划分为不同场景,通过数学建模研究不同场景下影响速率的关键要素,并基于关联要素确定每个小区的性能提升重点。通过有针对性的优化,可显著提升5G eMBB网络速率。该研究为城市5G eMBB网络部署后速率快速提升指引了方向,对提升用户感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同时,提出的基于聚类的分析和优化方法也可应用于未来5G SA组网结构下uRLLC和mMTC等场景。  相似文献   

8.
5G是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在全球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具备超高传输速率、超大带宽、超高可靠性与低延时、海量物联等显著特点,包括三类典型应用场景,分别是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uRLLC超高可靠与低时延通信、mMTC大规模机器类通信。本文通过分析5G的现状、技术特性、组网要求、重点领域,探索广电行业结合5G技术特性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5G网络将满足三大类业务:eMBB、uRLLC、mMTC,不同业务对时延、可靠性、移动速度要求不相同。为了适应这些需求,3GPP标准化组织将BBU重构成CU和DU两个功能实体,在实际部署时的形态可以映射到不同物理设备上,也可以映射到同一物理实体。具体采用哪种方式要结合业务需求,应用场景,及网络要求综合分析,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合适的部署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刁兴玲 《通信世界》2017,(22):26-27
2020年5G商用已成业界共识,中国将是全球最早开始5G商用的国家之一.目前,从标准、技术到组网、原型机,整个产业链都为5G商用做好了准备. 5G网络在带宽、时延、连接数等方面为用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体验,相对4G的单一场景,5G支持eMBB/mMTC/uRLLC等多样化场景,且不同场景的关键指标差异巨大,因此传统承载网络面临着架构变革、设备升级、性能跃升等挑战.如何建设高效、成本最优的承载网以满足5G时代要求,已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1.
星上MF-TDMA系统信道管理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启甲  张军  张涛 《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31(10):2378-2384
MF-TDMA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宽带通信卫星系统的上行链路设计中,而时隙分配算法是系统资源利用率的重要保证。针对MF-TDMA时隙分配复杂,时隙资源浪费严重等难题,该文给出一种可动态调整载波信道的MF-TDMA系统时隙分配算法,算法将天基移动通信系统用户接入时隙分配问题分解为载波确定和载波内时隙分配两个部分,并针对用户终端载波确定问题,给出一种带载波调整的RCP算法(RCP-A)算法,解决现有方法在多业务多用户条件下资源浪费大、使用率低的问题;针对载波内时隙分配问题,采用基于倒序时隙编号时隙资源树管理方式,解决业务因时隙分配而带来的时延抖动问题;并给出了适合星上处理能力的时隙资源管理其实现方法。仿真测试显示,该实现方法适合于星上MF-TDMA无线资源管理器。  相似文献   

12.
5G聚焦于移动互联网、移动物联网等应用场景,呈现超大容量、超高性能、高可靠性、智能灵活化等新型特性,已成为信息通信领域高度关注的焦点技术之一. 针对增强移动宽带(eMBB)、大规模物联(mMTC)、高可靠低时延(uRLLC)等不同应用场景,5G用户体验的接入峰值最大需求相对于4G提升了数十倍甚至更高量级,端到端时延要求和时间同步精度需求相对于4G均提升了10倍以上的量级,同时5G在组网架构和技术方面又引入了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网络切片等新型技术,如何实现基于诸多5G新型特性的高效承载并选择合理的移动前传和回传等承载方案,成为目前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5G部署时间线的逐步明朗,2020年商用5G成为多数运营商的目标.全球各大运营商近期均对5G传输技术方度关注,并对相关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国内三大运营商在近期先后发布了对5G传送网解决方案的思考,明确了包括5G业务需求场景、网络架构、前传\中传\回传解决方案等. 5G对传输网提出众多新诉求 在5G业务需求场景上,各运营商的理解基本一致,均认为5G将会有eMBB、mMTC和uRLLC三大类业务,关键网络需求包括大带宽、低时延、高精度时间同步、业务灵活调度、网络切片等.  相似文献   

14.
李福昌 《通信世界》2017,(13):50-52
5G系统指2020年左右商用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定义了增强的移动宽带(eMBB)、超大连接的MTC(mMTC)以及超高可靠与低时延通信(uMTC)等三大应用场景.其中eMBB场景是对过去移动通信数据业务的进一步增强,意在提供更高的系统速率;mMTC提供低速率、大连接业务以满足万物互联要求;uMTC主要面向控制等领域,提供高可靠与低时延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程琳琳 《通信世界》2017,(15):43-44
5G时代的网络要满足增强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通信(mMTC)、低时延与高可靠通信(uRLLC)三大类重要场景的需求.但现有的网络架构很难满足如此复杂的网络需求,因此网络切片的概念应运而生,国内外许多运营商和设备厂商都认为网络切片技术是5G时代的理想网络架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集群通信系统沿专网与公网方向发展演进的技术趋势,结合公安调度需求研究了基于5G切片的警务集群系统体系结构,包括应用层、服务层、传输层、终端层、标准及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在网络组网架构方面,通过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切片传输控制信号,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切片传输业务内容,并提出集群业务软件中通信调度业务逻辑、综合业务适配和维护管理软件的模块组成,对其应用的协同算法、时延保证、安全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等关键技术问题给出建议。基于多智能体控制模型提出多接入边缘计算(Multiple Access Edge Computing,MEC)服务器之间状态同步协调算法,为警务集群系统在5G技术体制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将有效覆盖各类智能设备、工业物联网及车联网等应用,对不同应用中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安全性及传输时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载波序号调制(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with index modulation, OFDM-IM)的多分集传输方案,可有效提升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场景中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及系统调制解调的计算复杂度。为了降低接收端的计算复杂度,本文提出一种用于多分集OFDM-IM系统的基于单个子载波计算的接收机算法,通过将基于子块计算过程分解为两步计算的方式来降低解调过程的计算复杂度。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多分集OFDM-IM可以获得比传统单个符号多次重发方式获得发送分集增益更优的误比特性能。  相似文献   

18.
5G标准规范体系的演进将致力于解决不同应用场景中的多样化、差异化性能指标,适用频谱资源的缺乏要求5G新空口频段能够同时承载超高速率、超低时延业务。根据3GPP研究计划与进展,5G研究初期以eMBB为主,直到成熟期完善URLLC的标准化。本文主要从物理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eMBB与URLLC KPI及相关技术进行了讨论与研究。为了实现不同参数集配置的两种业务模型在同一频段上共存,本文分析了四种应用场景下eMBB与URLLC的两种基本复用方法,旨在减少资源浪费,提升系统的频谱效率。  相似文献   

19.
5GC通过NFV技术在通用硬件上实现网元功能,具有资源灵活共享等优点,但是5G的uRLLC、eMBB等应用有超低时延、高带宽等要求,对核心网UPF的转发时延、带宽、抖动、丢包率等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将部分业务处理卸载到适合大规模转发和并行计算的硬件加速卡,可提供更好的转发特性,总结并分析了UPF的转发流程,并对当前的硬件加速技术和加速方案进行介绍,提出了目前UPF硬件加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UPF硬件加速研究方向和思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已基本完成,而实现从标准到落地应用对产业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URLLC场景需求,总结了3GPP组织标准化的低时延类技术和高可靠类技术;研究了在5G网络实际部署中,URLLC技术与网络切片、与传统eMBB业务协同实现机制;面向对低时延高可靠指标需求迫切的工业场景,研究了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