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25年中国能源消费及煤炭需求预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和平  吴立新  郑德志 《煤炭学报》2019,44(7):1949-1960
煤炭在相当长时间内依然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为预测未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尤其是煤炭消费需求,以更好的指导煤炭工业发展,系统分析了中国近20 a经济发展、各分能源消费、能源弹性系数等变化特点,根据变化情况对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弹性系数等进行了阶段划分。采用弹性系数法预测了2025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需求;提出了煤炭等各分能源增量对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贡献值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采用分能源增量贡献值法测算了2025年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需求。研究表明:2000—2025年,我国经济发展可划分为规模速度型、中高速增长型和质量效率型增长3个阶段;能源消费总量可划分为更多依靠高耗能重工业的粗放发展、粗放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过渡和新常态高质量发展3个阶段;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以及分能源增量贡献值也明显呈现出3个阶段特征。研究认为2025年中国能源消费需求为55亿~56亿t标准煤。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消费需求分别为28亿~29亿t标准煤、11亿t标准煤、6亿t标准煤、10亿t标准煤,分别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0%~52%,20%,11%,18%。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煤炭占比由2007年最高72.5%降至2018年59%,2025年进一步降到50%~52%;非化石能源占比由2018年的14.3%增加至 2025年的18%。  相似文献   

2.
伊朗能源及主要金属矿产需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伊朗不仅是传统的能源和金属矿产供应大国,同时其能源资源消费在中东地区也是首屈一指,其未来需求趋势对区域乃至国际供需格局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伊朗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能源和重要金属消费历史的分析,综合运用人均矿产资源需求预测法和部门需求预测法,在全面研判伊朗未来经济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预测了能源、粗钢、精炼铜和原铝需求;指出2030年较2015年,伊朗能源需求总量增长将超过80%,石油出口将下降约3000万t(降低约20%),天然气将主要用于本国消费,基本不再出口;粗钢人均消费将在2025年到达顶点;铜、铝需求将分别增长74%、117%;未来伊朗粗钢、精炼铜和原铝出口规模将持续扩大,成为中东地区主要供应地。  相似文献   

3.
基于ARIMA模型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趋势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ARIMA模型,对我国2020年前的能源消费总量及煤炭消费总量、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进行了预测,对我国能源结构现状及未来能源结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结果表明,ARI-MA模型对能源消费量进行预测效果较好,可以作为能源消费量预测的工具.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大,调整经济结构和节能减排依然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按照目前的用能习惯和清洁能源的建设速度,煤炭仍将是我国未来的主要能源,其比例将一直在70%左右;非化石能源的比例在2020年的预测结果为11.9%,与我国提出的15%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论文提出我国应加快实现煤炭的清洁利用、优化煤炭定价机制、着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加快清洁能源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邴华琳 《中国矿业》2014,23(6):37-43
本文从能源消费规模,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终端和能源消费效率等四个方面,综合分析了我国城市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并对未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能源消费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得出:①我国城市化过程中能源消费总量及人均消费量快速增长,全球占比逐渐增大;②未来一段时间煤炭依然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但占比将会逐渐下降;③我国城市化过程中能源消费终端主要以工业为主;④我国能源效率在城市化过程中不断提升。预测未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能源结构将有所改善,消费效率将会提高,第三产业能耗将会降低,同时我国能源安全问题将会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5.
在系统分析中国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增长速度、消费弹性系数的基础上,利用经典的排放系数法分别计算了西部12省市自治区1990-2010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同时,应用分解方法对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及其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年间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年均增长83%,其中煤炭消费占西部地区能源消费量的70%以上,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总体下降了61%,其中“十一五”期间下降了18%。GDP增长和技术进步分别是促使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煤炭》2012,(9):21
中国能源研究会日前在京发布了《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2)》,分别从能源消费、能源投资与建设、能源生产与供应等方面,对2011年中国能源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煤炭消费34.25亿t,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  相似文献   

7.
信息窗口     
《建井技术》2016,(4):3+22+31+58
正"十三五"能源规划即将出台《煤炭信息》周刊2016年第26期报道,经过数次征求意见,"十三五"能源规划出台在即。"十三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计划控制在50亿t标准煤以内。其中煤炭消费基本达到峰值,总量控制在41亿t以内,比重降低到58%以下;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则提高到15%以上。与"十二五"不同,未来5年,能源发展的首要政策取  相似文献   

8.
3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10%,全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将达到3亿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近1倍。  相似文献   

9.
从能源消费浅析我国能源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为社会生活和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能源的发展犹如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在其发展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增长要求时又会成为阻碍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之一。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阶段,对能源的需求也是快速增长,为了保障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我国制定了自己的能源发展战略。本文从能源消费角度,在分析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强度与能源消费结构的基础上, 对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进行剖析,对其提出原因和实施重点提出一些观点,以供有关方面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地区差异的变动趋势以及影响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因素。首先,采用泰尔指数法测算了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区(台湾省、西藏除外)能源消费强度的地区差异,并按照三大区域进行结构分解。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能源消费强度的5个主控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地区差异明显,呈现西高东低的基本特征,区域内差异大于区域间差异(即能源消费的总体差异是由区域内差异引起的);2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以及提高能源的价格可以显著降低各区域能源消费强度,加大外商投资水平可显著的降低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强度,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可显著降低东部与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强度。  相似文献   

11.
根据BP2009年度英国石油公司发表世界能源统计数据,本文分析了2008年世界一次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水电和核能)的消费现状。在2008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石油占34.8%,天然气占24.1%,煤炭占29.2%。与1998年相比,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增加27.1%。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目前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仅次于美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消费水平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2.
2017年,矿业市场好转迹象明显,全国地质勘查投入降幅收窄,采矿业企业利润大幅回升,全球重要矿产品价格明显企稳回升。中国矿产品供应能力不断增强,矿产品需求保持增长。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35.9亿t标准煤,增长3.6%;消费总量44.9亿t标准煤,增长2.9%;能源自给率为80.0%。煤炭产量35.2亿t,进口2.7亿t;原油产量1.9亿t,进口4.2亿t,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铁矿石产量12.3亿t,进口10.7亿t;黄金产量426.1t,消费量1 089.0t。全球油气行业走出谷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显著。同时,也存在民间投资信心不足、部分矿产品过于依靠国际市场且进口集中度高等问题。未来一段时期内,随着全球经济继续向好和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矿产品需求将呈缓慢增长态势,矿产品价格将小幅上扬,矿业企业利润将进一步好转,这将促进新一轮矿业企业的并购和资产再配置。  相似文献   

13.
根据BP2009年度英国石油公司发表世界能源统计数据,本文分析了2008年世界一次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水电和核能)的消费现状。在2008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石油占34.8%,天然气占24.1%,煤炭占29.2%。与1998年相比,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增加27.1%。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目前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仅次于美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消费水平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丛威  张志鹏 《中国矿业》2012,21(6):9-12
"十二五"时期是煤炭行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科学预测2015年的煤炭需求量对于制定"十二五"煤炭产量总量控制目标十分必要。本文应用协整模型,结合马尔科夫模型,对2015年煤炭需求量进行预测。认为我国在能源规划约束条件下,2015年我国煤炭需求量高、中、低三种情境下分别为36.65亿t、38.37亿t和40.17亿t,可以完成我国"十二五"期间CO2减排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的约束性目标。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力拓事件引起一时轰动,究其深层原因是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过高,只能受制于人。力拓事件不由得使人们联想到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本文从石油、天然气及煤炭3个方面对我国能源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能源消耗量必定会不断增长,对外依存度也将不断攀升。为了长远的经济发展需要,我国必须采取合理的政策引导能源消费,将能源对外依存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本文从发展洁净煤技术、合理引导汽车耗油、合理引导天然气消费、促进风水核电发展以及大力发展新能源5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来确保我国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6.
能源消费量、能源生产量和能源结构是一个国家进行能源发展规划时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文利用ARIMA模型预测我国短期的能源消费量和能源生产量,再利用马尔科夫链预测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情况。结合“十三五”能源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对我国能源战略规划的实现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到“十三五”结束,能源消费总量可以达到预期目标,但能源生产总量稍有不足;煤炭消费的减少以及非化石能源消费的增加情况足以达到预期目标,但天然气消费略有不足,到2025年,预计能源自给情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进一步下降但天然气消费增长缓慢。针对这些情况,本文建议一方面坚持对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提高能源效率,另一方面重点加强油气和非化石能源的供应能力,着重推进天然气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迪  聂锐 《中国煤炭》2012,38(2):13-16,69
从原煤生产、煤炭进出口、社会库存、主要耗煤行业变化等方面预测了我国2012年煤炭供需变化,研究认为:煤炭供给受前期产能建设的影响,2012年将达到37.93~38.48亿t,国内原煤生产依然占据煤炭供给的主体地位,煤炭进口与社会库存仅能起到供需平衡稳定器的作用;2012年煤炭需求预计35.2亿t,其中电力行业耗煤总量19.29亿t,约占全国煤耗总量的54.8%;总体来看,2012年煤炭供过于求,供需平衡的差额将达到2.73~3.28亿t,为此应合理控制煤炭产能建设;煤炭价格受运输运力、生产成本与国际进口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012年国内煤炭价格有上涨趋势。  相似文献   

18.
碲是全球稀缺性资源,我国碲资源储量和产量分别占全球的32%和50%,是优势性战略矿产资源。本文在全球碲供需视野下,以我国过去15年历史数据为基础,对碲主要消费领域的前景进行研判,预测未来15年碲需求量,并对未来我国碲资源供需形势进行分析。预测,2030年我国碲需求将达到482t,较2015年将增长80%;2023年前后我国碲将由供大于求转变为供不应求。针对未来供需趋紧的形势,本文提出加大勘查评价力度、提高资源回收效率、加强储备等建议,对保障我国碲资源安全供应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