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铁尾矿、花岗岩、石灰石及再生骨料4种机制砂中粉体材性、比表面积及含量对MB值测试结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铁尾矿、花岗岩、石灰石粉体细度及含量的增加,MB值均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表明上述材性机制砂均对亚甲蓝有一定吸附能力,且铁尾矿较强而石灰石较弱;再生骨料机制砂中粉体细度变化对MB值影响不大;云母矿物的存在可能影响机制砂自身吸附能力;机制砂中含泥量变化对机制砂MB值测试结果影响显著;泥粉含量4%时,MB值可能达到或超过1. 4;当机制砂中同时存在石粉和泥粉时,2类粉体各自独立地对MB值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机制砂MB值、石粉流动度比和机制砂需水量比等指标,测试评价不同含泥量、不同石粉含量的花岗岩机制砂需水性能。结果表明,相比MB值,石粉流动度比和机制砂需水量比对花岗岩机制砂需水性能的评价更为快速有效,并通过混凝土流动性能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出评价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机制砂胶砂需水量比试验,研究了机制砂岩性、细度模数、石粉含量、MB值等材料特性对机制砂胶砂需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机制砂的需水量比与母岩岩性密切有关;机制砂需水量比随机制砂细度模数的增加而线性减小,随机制砂MB值增大而线性增加,随石粉含量的增加而呈线性或指数增加,其中吸附性高的含泥石粉对机制砂需水量比的影响作用显著大于纯石粉。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察细度模数、石粉含量、机制砂MB值等参数确定了适合桥梁泵送混凝土的机制砂,确定机制砂细度模数2.8、石粉含量10%、MB值1.3以下;优化混凝土配比,选择混凝土水胶比0.43,经过现场试生产和混凝土性能指标跟踪,所得的混凝土泵送性能良好、强度和耐久性符合要求,在桥梁泵送施工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两种制砂工艺和三种母岩岩性的对比,研究了其对机制砂的生产效率、空隙率、石粉含量、MB值、压碎值、粒形、级配、石粉性能、机制砂需水量比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干法制砂的生产效率较传统制砂高;新型干法制砂的粒形、级配优于传统制砂,粘土质含量低于传统制砂,从而使新型干法制砂的空隙率、MB值、压碎值、需水量比等性能优于传统制砂;制砂工艺设备对机制砂的粒形影响较大,岩性对机制砂的级配影响较大;石灰岩的粒形、级配和石粉性能优于花岗岩,花岗岩优于玄武岩。  相似文献   

6.
收集湖南地区的不同类型机制砂,对其物理性能进行测试,指标包含:颗粒级配、细度模数、石粉含量、堆积密度、表观密度、MB值、泥块含量、压碎值、表观密度、空隙率、饱和面干吸水率等,以此研究分析湖南各地区的机制砂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7.
机制砂的石质、细度模数、级配、石粉含量、亚甲蓝MB值等理化性能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直接影响,不同产地的机制砂有不同的特性,本文研究分析了聚酸酸高性能减水剂与不同类型机制砂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依托华丽高速项目,使用机制砂制备C50预应力混凝土,预制T梁浇筑效果良好。研究表明,通过机制砂级配优化及采取水洗措施,对颗粒级配、MB值、石粉含量等监控,使水洗砂细度模数控制在2.6~3.0,MB值小于1.4,石粉含量小于5%,其表观效果、早期强度、耐久性能等指标满足T梁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机制砂不同于河砂的性能特征,结合C50管片的生产工艺,针对性地设计了试验配合比和蒸汽养护制度,研究了机制砂的细度模数、石粉含量和MB值对管片混凝土的脱模抗压强度、28d抗压强度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掺入7%以下的石粉可以明显提高机制砂管片混凝土的脱模抗压强度和28d抗压强度,机制砂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也随着石粉掺量的增加而提高。MB值的增大对管片混凝土的早期脱模强度有明显的提高,但对7d和28d抗压强度不利;MB值大于0.9时,则会大幅降低管片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10.
林添兴 《广东建材》2022,38(4):8-12,27
为了科学合理地对某个地区机制砂的整体质量进行评价,从全国部分省市抽取了251个机制砂样品,并对这些机制砂样品进行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从机制砂的细度模数、MB值、石粉含量和压碎值等四项指标进行分析,尝试建立这四项指标的评价公式,建立各个指标的评价项目并分别设置权重,得出机制砂这四项指标的单项评分,再根据综合评价公式得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