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阐述了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的原理,介绍了聚合物改性高强水泥修补砂浆的试验研究成果并展望了聚合物改性水泥修补砂浆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通过一系列的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合成的最佳参数,并在最佳合成参数基础上添加黑液进行改性,合成了一系列不同黑液掺量的改性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采用红外光谱对黑液改性产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黑液改性产物进行净浆流动度、砂浆流动度、泌水率、混凝土坍落度等测试,结果显示,黑液添加量为18%的改性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性价比最高、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前聚羧酸减水剂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高强度的高性能混凝土工程中,而在量大面广的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中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主要研究了聚羧酸减水剂在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中的应用,聚羧酸减水剂可以改善新拌混凝土的综合性能,提高与掺合料的适应性,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Pd-Bi/C作为催化剂,通过催化氧化葡萄糖制备葡萄糖酸钠水剂产品,并对催化氧化工艺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催化氧化的最佳工艺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7 h,葡萄糖的转化率可达到98%。经测试,该葡萄糖酸钠具有较好的缓凝作用和保塑效果,适应性良好,并且对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分子质量的MPEG合成出一系列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通过FT-IR、凝胶渗透色谱对其进行分子结构表征,探讨了聚氧乙烯基(PEO)侧链长度及其接枝密度和聚合物分子质量对水泥颗粒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O侧链长度和侧链接枝密度与水泥颗粒分散性密切相关;对于不同PEO侧链长度的减水剂,侧链接枝密度适中时,减水剂表现出较高的分散能力以及分散性保持能力;聚合物分子质量不宜过大或过小,只有适中分子质量的减水剂产品才具有最佳的分散效果;较高的大单体转化率相当于提高了聚羧酸产品的有效掺量,有利于提升聚羧酸减水剂的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验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链转移剂、引发体系等因素对超高浓度聚羧酸系减水剂分散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维生素C-双氧水氧化还原引发体系[n(H2O2)∶n(Vc)=4∶1],H2O2用量为大单体的1.5%,磷酸三钠用量为大单体的1.2%,SMAS用量为大单体的6%,在室温(20~40℃)条件下反应3 h,合成的超高浓度(质量浓度80%)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分散性能优良。当减水剂折固掺量为0.20%、水灰比为0.29时,水泥净浆流动度可达285 mm,60 min净浆流动度为288 mm,120 min净浆流动度为282 mm,流动度经时损失小;同时其混凝土应用性能良好,减水率达30%。  相似文献   
7.
研究制备了一种适用于PHC管桩混凝土的新型复合增强剂Point-GS.合成过程引入酰胺小单体进行共聚,复配过程使用固体硅酸钠和自制有机醇胺类复合激发荆.试验检验了该增强剂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该增强荆能满足PHC管桩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要求,并且更加环保、经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通过正交试验合成新型聚羧酸减水剂Point-S,其最佳合成配比为:m(烯丙基聚氧乙烯醚):m(衣康酸酐):m(乙烯基磺酸):m(过硫酸铵)=100:10:1:4.研究表明,减水剂Point-S能够抑制净浆流动度损失,具有良好的保坍性能.利用红外光谱对Point-S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保坍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林添兴 《广东建材》2022,38(4):8-12,27
为了科学合理地对某个地区机制砂的整体质量进行评价,从全国部分省市抽取了251个机制砂样品,并对这些机制砂样品进行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从机制砂的细度模数、MB值、石粉含量和压碎值等四项指标进行分析,尝试建立这四项指标的评价公式,建立各个指标的评价项目并分别设置权重,得出机制砂这四项指标的单项评分,再根据综合评价公式得出...  相似文献   
10.
从分子结构设计理论和合成反应机理出发,依据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反应(ACFRPR)设计合成常见的两类聚羧酸减水剂。通过混凝土性能试验,探索聚羧酸减水剂分子结构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