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介入治疗方法(肝动脉化疗栓塞、经皮注射无水乙醇、射频消融、经皮微波凝固、氩氦刀冷冻、高强度聚焦超声及放射性核素介入治疗等)的不断丰富,以肝动脉化疗栓塞为主的综合介入治疗在肝癌术后复发中的应用逐渐得到人们的共识,但有待进一步规范。经介入途径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基因治疗以及针对肝癌转移复发特异性环节中的靶向治疗等新技术的出现、成熟,将使肝癌的综合治疗疗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相信介入治疗今后在预防和治疗肝癌术后复发中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国产靶向刀治疗肝癌方法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于CT引导下行国产靶向刀冷冻消融治疗术的肝癌患者共计41例(52个病灶),通过MRI评价目标病灶完全消融率和近期的局部复发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41个病例完全消融率为90.2%,在平均约8个月的随访时间里,41例患者全部存活,术后3、6个月的累积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7.1%、25.9%,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国产靶向刀治疗肝癌安全有效,能有效灭活局部瘤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方法、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将符合入选的19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单纯TACE组和氩氦刀联合TACE组(联合组),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AFP、肿瘤复发率及生存期情况。结果单纯TACE组肿瘤完全坏死率为29%,联合组为88.04%;单纯TACE组肿瘤复发率为(42/100),联合组肿瘤复发率为(11/92);单纯TACE组血清AFP下降的程度明显低于联合组;通过30个月的随访可见各个时期的联合组生存率都要高于单纯TACE组。结论氩氦刀冷冻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TACE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超声造影对氩氦刀治疗肝癌近期临床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3例共26个肝癌病灶为观察对象。采用第二代新型对比剂SonoVue以及CPS(Contrast Pluse Sequencing)造影软件。全部病灶氩氦刀治疗后1周至3个月采用超声造影,评价治疗效果,并与常规超声和增强CT或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氩氦刀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20个治疗区各期均无异常增强,判断肿瘤完全灭活;5个病灶局部有早期增强,提示有肿瘤残存;1枚可疑残存肿瘤。超声造影显示11枚新生病灶,较常规超声增加8枚,其中肿瘤直径≤1cm的微小病灶6枚。1例微小复发灶超声造影未能显示,以最终诊断为金标准。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6.1%,与增强CT或MRI检查结果相同。结论超声造影可较准确地判断氩氦刀治疗后肿瘤灭活程度,是评价氩氦刀疗效的一种有效方法,并有助于发现微小新病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肝癌氩氦刀(ECS)术后的DSA影象特征.方法本组对38例肝癌患者(原发性肝癌32例,转移性肝癌6例)作氩氦刀治疗,术后分别在7 d左右、30~60 d行肝动脉或超选择血管造影.结果单个冰球覆盖的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其中<5 cm以下的单发病灶,冰球覆盖较完全.冰球叠加覆盖的病灶形态多为不规则形.巨块型,弥漫结节状,治疗区内可见到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冰球覆盖遗漏区18个,肝动脉-静脉和肝动脉-门静脉瘘各4例,穿刺道出血5例,造影剂外溢6例.ECS治疗区域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ECS治疗术后并行肝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比较单纯氩氦刀治疗、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和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前、后的甲胎蛋白(AFP)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①将9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氩氦刀治疗组(A组)、TACE组(B组)和联合组(C组),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②通过治疗前、后AFP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评价.结果 3组治疗后与治疗前AF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Th、Ts及Th/T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从AFP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分析,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组AFP下降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好于其他单纯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的方法、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68例肝癌患者,术中经2次循环冻-融,1周后行肝动脉造影、TACE或灌注化疗,术后行增强CT或DSA随访。结果肿瘤最大径≤5cm的肝癌14例,术中完全消融。肿瘤最大径5~10cm的肝癌54例,其中29例术前未给予TACE,术中均未完全消融;25例术前行1~3次TACE,20例(80%)完全消融。全组病例术中无死亡,术后无出血、胆瘘、肝破裂及穿刺道转移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2.5个月,CR1例,PR36例,SD21例,PD10例,1年生存率为98.5%(67/68例)。结论CT引导下肝癌的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纳米刀消融技术治疗恶性肿瘤的的初步临床应用。方法1例肝恶性肿瘤、2例胰腺恶性肿瘤患者在全麻下分别接受经皮穿刺纳米刀消融术,并以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2个月复查,1例患者肿瘤完全失活,达到完全缓解,另2例肿瘤大部分坏死、但周围仍有部分活性,其中1例还出现远处转移,分别达到部分缓解和疾病进展。结论纳米刀消融术安全、有效,与传统消融手段相比优势独到,应用前景广泛,但在其临床应用中应注意严格把握适应证,并注重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合介绍了冷冻消融的发展历程、机制、优劣势、应用范围,以及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肿瘤治疗产品及其原理和性能,如加拿大CryoCath公司用于消融肺静脉口的ArcticFront 球囊导管、美国Endocare公司的通过调节滑钮位置即可产生5种不同直径冰球的V-probe探针、以色列Galil-medical公司的1.47mm直径探针、丹麦Metrum-cryoflex公司的Cryo-s系列冷刀、刘静研究组的冷热刀和“纳米冷冻”技术,并对冷冻消融将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